這位傳奇將“搖擺人”風格發揚光大,皮蓬科比麥蒂卡特都歸為同類


今天去世的凱爾特人名宿哈弗裡切克,是最早在二三號位間搖擺的球員,不過,在他縱橫沙場的年代,“搖擺人”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採納。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搖擺人”的說法才逐漸開始深入人心。當時湧現了一批出色的二三號位搖擺球員,較具代表性的有“冰人”喬治·格文。他們時而打“二”、時而打“三”,打破了籃球場上對恪守位置角色的傳統理念。

像老哈優秀的鋒衛搖擺人,會利用他們“可二可三”的身高及運動能力,來創造錯位攻防的機會。比如,他們會憑藉速度和敏捷性突破身材高大的三號位球員,運用力量和高度硬吃身材較矮的二號位球員,或直接在矮個防守人面前幹拔跳投。通常而言,這群球員在得分後衛和小前鋒的位置上都能發揮出極高效率,攻擊手段全面,是外線防守人的噩夢。

哈夫利切克出生於1940年4月8日,身高1米96,司職得分後衛,但在“紅衣主教”奧爾巴克的體系中,他的位置時常會有些模糊。然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搖擺人”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採納,因此當時並沒有人將哈夫利切克稱作鋒衛搖擺人。哈夫利切克共助綠衫軍奪取8次總冠軍,他是凱爾特人隊史得分王,職業生涯總得分達到26,395分。他場均拿到20.8分,列NBA史上第11位。


上世紀70年代末,“搖擺人”的說法逐漸在NBA普及開來。當時湧現了一批出色的二三號位搖擺球員,馬刺傳奇球星“冰人”喬治·格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格文出生於1952年4月27日,身高2米01,他時而打“二”、時而打“三”,引領了一股搖擺風潮,打破了籃球場上對恪守位置角色的傳統理念。

整個NBA生涯,格文場均貢獻26.2分、4.6個籃板和2.8次助攻。他5次入選NBA年度第一陣容,並摘得4屆NBA常規賽得分王,惟一的遺憾是始終不曾染指總冠軍獎盃。

歷史上最為成功和知名的鋒衛搖擺人,莫過於公牛王朝成員斯科蒂·皮蓬。在喬丹身邊,皮蓬司職三號位,卻同樣勝任得分後衛的角色。技術全面的特點,令皮蓬成為當年公牛隊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皮蓬出生於1965年9月25日,身高2米03,他兼備了小前鋒的身體素質和得分後衛的攻防技能,被視作鋒衛搖擺人的典範與模板。皮蓬職業生涯場均貢獻16.1分、6.4個籃板和5.2次助攻,6次輔佐喬丹贏得NBA總冠軍。他本人3度入選年度第一陣容,8次入選年度防守第一陣容。

眾多鋒衛搖擺人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人迷,科比、麥迪、卡特、皮爾斯,這些聯盟搖擺人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球迷眾多的極品偶像。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鋒衛搖擺人本身就是一個容易出得分手的角色。

不同於內線大個子中鋒,外線球員與球迷的貼近度,往往會顯得更加緊密。由於身高、體重、位置、球風等方面相對接近,鋒衛搖擺人更容易成為球迷競相模仿的對象。

他們既是高高在上的巨星,又是將夢想照進現實的偶像,如此天生特性,拉近了科比、麥迪、卡特等人與球迷間的距離,也令他們的人氣不斷攀升。此外,贊助商在球鞋裝備方面的包裝,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