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死了一隻羊》:拯救自己的並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鏡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今天是達芬奇逝世500週年紀念日 | 美劇《生活大爆炸》全劇拍攝殺青 | 馮內古特的短篇小說首次完整結集 | ......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圖畫書界奧斯卡”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4月26日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全國公映,一時間引來熱評,就以影迷聚集的豆瓣來說,影評文章多達200多篇,其他短評也達到了將近5000條。這部電影此前就獲得了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之“最佳影片”提名、第55屆金馬獎之“最佳導演”提名和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之“最佳電影”提名。觀眾最好奇的是“墨鏡王”和萬瑪才旦會碰撞出什麼樣的電影效果?

從事故到故事

《撞死了一隻羊》這個電影名字,迎頭就把一種事實,一個缺憾,一個不完美放在了觀眾面前。一針見血的,沒有任何迂迴和隱藏。正是“撞死了一隻羊”這個讓金巴有罪惡感的事件打開了他的潛意識心理,整個電影由此展開。這部電影根據次仁羅布的短篇小說《殺手》和導演自己的小說《撞死了一隻羊》改編而成。

毫無疑問萬瑪才旦是一個很敏感的、藝術直覺能力很強的人。在眾多的電影裡,這部電影的名字具有一種撞擊力。這是萬瑪才旦的故作另類嗎?在我看來這正是萬瑪才旦作品(不僅是電影,還包括小說)的一個能代表其藝術特質的標籤。萬瑪才旦的敘事往往不依靠故事情節來推進,作品的名字就是“文眼”。一般人習慣用名詞式命名,習慣給敘事一個“定見”,而萬瑪才旦是叛逆的,他正是反“定見”的。“撞死了一隻羊”,這是小事件還是大事件?前因後果又如何?誰幹的?這裡就有了懸念、有了複雜的心理活動,有了一種開放性。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在無人的曠野上金巴撞死了一隻羊,看起來沒人知道,可是這巨大的留白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影者看客。一個突發的事件就具有了一種吸引看客的魔力。有看客就會有眾說紛紜,就會有莫衷一是。曠野無人,但觀眾作為看客,眼睛睜大著等待故事發生。司機金巴要怎麼處理呢?這下可有熱鬧看了。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看客判斷敘事的走向,一般是根據羊與人的關係做出的,這也算是一種審美期待視野。比如,第一種情況是這隻羊沒有主人,金巴撞死它沒人來追責,他最後把羊肉吃了。第二種情況是後來羊的主人找來了,這個敘事就從事故變成了故事。可是萬瑪才旦讓看客們的期待都落空了,這個金巴執著地帶著羊的屍體去超度去天葬。金巴是這樣一個另類,他心理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這些作為觀眾的看客不得不放下自己固有的執見去推測金巴的心理。這部電影開始催眠一般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心理世界。

“戲中戲”或者“夢中夢”

對於看客視角和看客心理,萬瑪才旦是抗議的,在他的小說和電影中都有所反映,尤其是他的幾部電影代表作。從《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等》《塔洛》到新作《撞死了一隻羊》,萬瑪才旦的四部代表作品的敘事模式都是“在路上”,都嵌入了一個“戲中戲”的故事。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靜靜的嘛呢石》嵌入了藏戲《智美更等》和《西遊記》,《塔洛》所嵌入的文本是“老三篇”之一的《為人民服務》,《撞死了一隻羊》中兩個背景故事互為嵌入文本。這種戲中戲的套層結構是一種復調式的、反思型的敘事藝術,力圖探索的是現代人的心靈救贖之路,隱含著典型的“尋找”母題。可以說,萬瑪才旦電影的敘事結構就是“戲中戲”和“在路上”兩種敘事結構的糅合。

這並非是萬瑪才旦敘事結構的固化,反而是他內心尋找之旅的具象化。對照《岡仁波齊》就知道,觀眾們看著朝聖者一路跪拜,以為那就是藏民族的信仰,可是萬瑪才旦讓我們明白信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說信仰本身也是個名相而已,憑藉怎樣的生命智慧救贖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與看客對應的是那些習慣向內觀的人,當眼睛不總向外尋找時,向內觀的那條路就打開了。以拉康的理論來看,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要藉助於外在的他者,他者就是鏡像,起到了整合身體局部感知的效果。而目光就是他者鏡像作用的集中體現。

王家衛導演公共場合總是戴著的那副墨鏡成了他的一個標誌,據他說戴上墨鏡可以讓他思考,讓他有安全感。當看客成為一種文化的意象時,那麼墨鏡也就成了一個拒絕做看客的思考者的意象。難怪觀眾看《撞死了一隻羊》,最先看見的就是主人公那副墨鏡。有人說這是萬瑪才旦對王家衛的致敬,也有人猜測這是作為影片監製的王家衛將他的符號有意融入了電影,當被問及時萬瑪才旦卻說讓主人公司機金巴戴墨鏡的創意完全來自他的一種直覺。在我看來正是戴著墨鏡的王家衛而不是其他的導演,才有可能走進萬瑪才旦的夢。從金巴在電影裡最後摘下墨鏡的情節來看,王家衛在這部電影裡也獲得了一種釋放。這是兩位看起來風格迥異但有著精神契合的電影導演。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墨鏡與夢境

戴著墨鏡的司機金巴為一隻羊超度和天葬,車裡播放著《我的太陽》,他粗狂有力的身軀在空寂曠遠的高原無人區顯得如此有力量,這是金巴作為太陽人格的一面。撞死了一隻羊之後司機金巴碰到了一個人。此人出現的那一幕畫面帶著一絲詭異,風雪交加的曠野上一個近乎魅影一樣飄忽的人上了車,這個人帶著一種陰鬱的灰暗色調,他也叫金巴。

兩位同名的金巴相遇,電影用多個細節和鏡頭暗示了這兩個金巴互為鏡像的關係。就像司機金巴象徵著一個人的太陽(顯性)人格,殺手金巴象徵的則是這個人的月亮(隱性)人格。這種塑造人物的方式是萬瑪才旦所慣用的,此前筆者在《萬瑪才旦小說的“意象對話”與詩性思維》一文中有詳細論述。概括而言就是,萬瑪才旦的敘事中人物關係往往多為鏡像關係,或者人物關係類似一個人的多個人格意志之間的互動。這種人物關係模式所形成的敘事具有詩性思維特徵,反應的是人的潛意識心理世界。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帶著復仇執念的殺手金巴苦苦尋覓仇人幾十年,卻在見到仇人的幼子時哭著離去,留下一個殺過人而如今卻虔誠救贖自己的老殺手。電影開頭說“康巴藏人有個傳統,就是有仇必報,若有仇不報,就是一種恥辱。”可以想象,不管是老殺手,還是殺手金巴,他們都在自己民族的命運裡輪迴,帶著一種強烈的執念本能地活著,雖然有著救贖意識,但也犯下了殺戒。

是什麼讓殺手金巴面對仇人時掉下了眼淚放棄了復仇?電影中的這一幕也讓我忍不住流淚,我想這不僅僅是仇人的幼子讓他有了憐憫心。還因為在一路風雪中司機金巴將一隻死去的羊珍重地放在卡車的副駕上,那種對一隻羊的悲憫之情感染了他。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

電影以一句藏族諺語點破了整個故事的夢幻特質。這個故事具有雙重的夢境。首先可以看作是兩位金巴進入了同一個夢,這個夢境糾纏的情結是“殺生—復仇—救贖”;第二重夢境是觀眾走進了司機金巴的夢,觀眾作為看客目睹了金巴這個人光明的一面,也目睹了他陰暗的一面。具體來說,第一重夢境可以看作是一個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層面某些情結的糾纏,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夢境中,殺手金巴沒能完成的復仇由司機金巴替他完成,復仇的執念存在於集體無意識中。

第二重夢境中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司機金巴。他撞死了一隻羊之後,那些關於殺生關於復仇的妄想包裹了他。在他的信仰生活中,這件事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恐懼,以致於他帶著羊去超度去天葬。殺手金巴及其故事也許只不過是司機金巴的一個妄想,一個帶著罪惡念頭的潛意識。此前他也許一直都在試圖壓抑他潛意識裡的這種惡念和攻擊性,他一直戴著的那副墨鏡就是他的防禦面具。可是撞死了一隻羊,而且是在高原無人區那隻羊自己跑到了車輪底下。這樣一個命定的死亡與救贖硬生生攤開在了司機金巴面前。在這個過程裡觀眾得以窺見司機金巴的真實心理:恐懼、執念、惡意、慾望等等,最後在一隻羊身上發生了投射和救贖。救贖之所以能實現,在於金巴看見了他的潛意識心理投射,如夢方醒。這個男人最後多了一絲篤定和剋制,將墨鏡取了下來,露出了微笑。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進入夢唯一的方式就是看見夢。人生如夢,朝聖之路何嘗不是每一個人穿越夢境淨化心靈、昇華自己的過程。當王家衛隨主人公一起走進這個由次仁羅布的“慈悲”和萬瑪才旦的“意象對話”所形成的夢境時,他也破例摘下了眼鏡,想必他在這個夢中也有釋放。

萬瑪才旦在《你所不知道的的故事》一文中寫了拍攝過程中的一些細節,他寫道:“一開始,也許是因為他(王家衛)那副標誌性的墨鏡的緣故吧,我也以為他會是個高冷的人,但接觸他之後,覺得他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他的參與,確實給這部影片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好處。”可以肯定的是,“墨鏡王”對這部電影的加持讓萬瑪才旦能夠更好地做他自己,使這部電影更接近他小說的那種夢幻特質和詩性思維。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影片中考究的攝影令觀眾印象深刻,比如這張畫面處理與畫家卡拉瓦喬的《召喚使徒馬太》一致

《撞死了一隻羊》撞檔“復聯4”讓影迷們捏著一把汗,超級英雄拯救地球固然激動人心,但是“撞死了一隻羊”卻未必不是一個大事件。拯救地球當然是大事,但是如果不能拯救自己何以拯救地球呢?《撞死了一隻羊》自有它的大意義。這是一部如詩如夢如酒的電影,習慣了看故事的觀眾也許會有點暈,不過沒關係,就像第一次喝酒總會有點迷糊,但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的感覺確實很美好。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2018文學報合訂本 已上線微店

如果您不想錯過每日我們推送的資訊,

可將公號設為星標,

作為特別關注。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撞死了一只羊》:拯救自己的并不是“在路上”,而是摘下心中的墨镜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掃描左邊可進入微店

文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