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鴻雁:建設更國際更包容更現代的新紫東

原標題:建設更國際更包容更現代的新紫東 ——對話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鴻雁教授

紫東地區有著很好的區位熵。這裡有大學區、開發園區、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旅遊景觀區,為人們創新創業提供載體和空間;有智能製造、液晶面板、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平臺,有紫金山、青龍山、棲霞山、九鄉河等自然山水資源,有六朝石刻、棲霞山、陽山碑材、江南水泥廠等文旅資源。紫東地區發展戰略的提出,顯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自覺、文化自為和文化自信,是南京找到或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4月28日,我市召開紫東地區發展動員大會。會議提出全面實施東部崛起戰略,加快推進紫東地區發展,聚力打造“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增長極、支撐點、新高地。

“紫東地區是一塊可以再創新、再生產的寶地,是南京朝著世界一流城市發展、提升城市發展內涵的一個極好的空間和載體。要以國際視野、戰略眼光、世界標準,緊扣‘四城’發展定位,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打造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創新生態最優地、生態文旅新標杆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整合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城市東部資源稟賦,加快一批國際型的重點項目實施,引領紫東地區崛起。使其成為提升南京特大城市首位度的新空間、新支點和新的創新發展高地。”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鴻雁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意義 擴展內涵性發展空間的必然要求

紫東地區是一塊可以再創新、再生產的寶地,是南京提升城市發展內涵的一個極好的空間和載體,也是南京有為爭位、補充上海之不足,主動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新舉措。

記者:去年底今年初,南京市委就開始研究和謀劃推動紫金山以東地區發展,提出要加快推動“東部崛起”,打造城市新的“戰略增長極”。在您看來,南京為什麼要謀劃紫東地區發展?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張鴻雁:我覺得,發展紫東地區,是南京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會城市功能、擴展內涵性發展空間的必然要求。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南京確立自己在長三角中的有為地位,必須要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會城市功能。而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會城市功能,南京面臨著發展空間嚴重不足這一實際問題。目前,全國形成了“省會城市首位度熱”,一些省會城市以區域和空間及吞併其他城市等擴張的方式來表現首位度,這本身是一種認識誤區。因為實際經濟文化總值沒有實質性增加,只是空間的擴張。這對於整個國家經濟來講,不是一種優化發展模式。

南京的空間特點是南北長、東西窄,整體發展空間有侷限。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會城市功能,必須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內涵式發展要求空間不要外擴行政區面積,要在自己原有的空間內形成高質量、高品位和低土地佔用成本的國際化發展形態。目前,主城西面的河西新城已經發展起來了,南面的雨花臺、江寧也發展得很好,北面確立了國家級江北新區。只有向東,有一塊真正的窪地——這就是紫東地區。現在,紫東地區一是有一定的空閒土地;二是有典型的大量的落後的傳統村落需要改造;三是有碎片化的各種文旅資源需要開發提升。這個地方既是一片發展窪地,同時又是一塊可以再創新、再生產的寶地,是南京提升城市發展內涵的一個極好的空間和載體,也是南京有為爭位、補充上海之不足,主動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新舉措。

20多年前,我就提出應該把紫金山變成南京的城中山。因當時的發展條件不充分,城市框架沒有拉開。現在某些條件已經變化,南京只有大踏步地拉開城市框架,對城市空間進行有效的整合和佈局,形成多中心發展結構,進而增強邁向世界一流城市的發展步伐。

南京曾經是一個“狹隘”的城市,長期以來,發展一直在城牆裡打轉。雖然近年來隨著河西新城、江北新區、江寧東山和開發區及仙林等地區的發展,南京城市結構佈局有新的改觀,但是傳統行政邊界的束縛特別是東西向的空間限制仍然是顯而易見的。和一些國際化大都市相比,南京的城市空間結構甚至有些不合理,特別是產業佈局上有比較大的問題,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南京城市內涵式發展的進程。

一般意義上的國際化大都市,半徑都在100—150公里左右。一些大都市,有統計區、聯合統計區和大都市區三個概念。比如,芝加哥的統計區有170多萬人,聯合統計區有700多萬人。南京通過這次空間創新和空間再生產,一旦納城入山、納山入城、納水入城、納林入城,將紫金山變成城中山,就能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對城市發展空間進行有效、合理佈局。以半徑100公里計算,溧水、高淳、六合就是南京的城市化生活方式區。只有在這個意義上,南京才可以在長三角的發展中有為有位有貢獻。

發展紫東地區,是南京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空間及產業“結構洞”問題的需要。相對而言,紫東地區現存的物化東西,質量較低,甚至大量的拆遷社區在這裡集聚,特別是不少傳統村落的存在,影響了南京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南京上一輪城市發展規劃中,城市拆遷戶大多集中在紫東地區的百水家園等地方,居住空間需要改造提升。這種發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帶來了低價值的物質空間,造成了發展資源的浪費和閒置,既不符合現代城市建設發展規律,也不符合現代社會公平發展政策,必須要加以解決。

優勢 南京找到或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加快紫東地區規劃建設,打造創新之城、文旅之城、產業之城、生態之城,推動實現“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創新生態最優地、生態文旅新標杆”的目標。

記者:紫東地區發展,對南京城市發展意味著什麼?

張鴻雁:這次紫東地區發展戰略的提出,顯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自覺、文化自為和文化自信。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現代意義上的空間再生產,這個空間價值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資源屬性,也是南京的“城市文化資本”。因為空間是與土地連在一起的,是人們生產、生活、工作的前提、基礎和表現。因此,充分利用紫東地區這一空間,是南京找到或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紫東地區有著很好的、高端的發展資源。

一是高校科研院所多。從仙林到江寧,這裡彙集了20多所高校,在校師生超過40萬人,加上中科院麒麟科技園等項目,這裡的科創資源非常豐厚。

二是開發園區非常多。麒麟科技園、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林科技城、江寧開發區……這些開發園區內涵概念也很好,形成了科技創新、生物醫藥、液晶、3D打印、智能製造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地方特色產業。

三是文旅資源多。六朝石刻文化、湯山溫泉文化、棲霞山宗教文化、明外郭百里風光帶……但這些文旅資源散落在各地,有些碎片化,沒有做出來。比如,六朝石刻散落在各地,有的在田地裡,有的在學校。

四是自然山水資源優秀山體林木多。九鄉河、紫金山、青龍山、棲霞山、靈山等等。南京提出整合資源,加快紫東地區規劃建設,打造創新之城、文旅之城、產業之城、生態之城,推動實現“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創新生態最優地、生態文旅新標杆”的目標,顯然是找到或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建議 產城融合、文旅整合、山城整合

要形成以就業為核心的生產、工作、學習、消費、分配和娛樂一體化體系和典型的反磁力中心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紫東新生活方式”和生活體系,創造一個新生活、新的空間樣態、新的文化表現和新文化行為的新城區,將周邊地區的人流、物流、經濟流吸引過來。

記者:紫東地區發展動員大會提出,要加快推進紫東地區發展,聚力打造“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增長極、支撐點、新高地。紫東地區要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您有哪些建議?

張鴻雁:紫東地區的發展,要緊扣“四城”發展定位,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打造“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寧鎮揚同城化核心區、創新生態最優地、生態文旅新標杆”為目標,著力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強頂層設計,整合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城市東部資源稟賦,加快一批重點項目實施,引領紫東地區崛起。關鍵是站位要高,思路要新,方法要具體。

具體說來,要瞄準世界一流標準市建設和發展。紫東地區有著很好的區位熵。這裡有大學、開發園區,為人們創新創業提供載體和空間;有智能製造、液晶面板、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平臺,有紫金山、青龍山、棲霞山、九鄉河等自然山水資源,有六朝石刻、棲霞山、陽山碑材、江南水泥廠等文旅資源,完全可以對標世界一流城市來建設和發展。

首先,要建構合理的人性化空間佈局,把紫東地區建設成為一個適宜生活、有溫度的城市,運用“社區照顧”“城市如家”理念,建設世界一流社區。建造花園城市,人在花園中,城在森林中,整體城區按照全球旅遊的標準要求建設,宜居宜業宜養宜商,打造一個博愛新城。

其次,建設一個充分的高端就業城市,成為一個人流、物流、經濟流的“黑洞”。現代城市發展中,大城市因物質文化條件優越,會對周邊地區產生人口向心力。19世紀末,芝加哥學派的霍華德曾提出“反磁力中心”理論,通過城鎮體系佈局,使區域內各城鎮形成互相密切聯繫的群體,從而克服其他大城市的“人口向心力”和“人口引力”。紫東地區的特色CBD要儘快建立起來,要有特色商業街區、特色總部經濟體系,特色國際高端商務活動、特色的文化藝術中心和特色生活醫療保障體系也要有。換句話說,要形成以就業為核心的生產、工作、學習、消費、分配和娛樂一體化體系和典型的反磁力中心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紫東新生活方式”和生活體系,創造一個新生活、新的空間樣態、新的文化表現和新文化行為的新城區,將周邊地區的人流、物流、經濟流吸引過來。

再次,文旅融合,打造兩個以上的5A級景區,形成一個世界旅遊目的地。這裡說的文旅融合,就是要把景區變成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六朝文化、溫泉文化以及科創等產業集聚區。要把市民生活的文化設施配套建設好,消費、娛樂、養老等設施建設好。倫敦城市社區的建設就是這樣的——花園是城市社區的組成部分;東京注重研發和產業在一起,形成“創造型都市產業”,發展微型機器人等微型智慧產業和環保領域高科技研發產業;巴黎提出發展“榮譽傳承、歷史傳承、產業傳承和政策傳承的新型產業”,比如高端奢侈品、高端化妝品、航空業服務業研發等;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商務中心、高端的文化集聚中心,曼哈頓集中了世界文化的精華。

第四,人才政策上要有新的特殊思考。有些人才既求所有又求所用,有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南京可以結合高校建設,建立一個超級“中外博士國家級交流中心平臺”,將紫東地區變成一個國家級人才硅谷,變成一個高端人才流動高地。

第五,要建構新型中心區。放棄主中心和副中心概念,創造城市發展的均好性和特色性,既要思考高端產業放在哪裡,又要考慮新型就業與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產城融合、文旅整合、山城整合,形成多中心、開敞型、無邊界的城市新空間。這方面,建議南京參考法國的拉德芳斯建設、日本的六本木建設和美國、德國等的特色城鎮建設,注重地下管廊建設,形成一個百年不變的“城市完成區”空間結構,而不是十幾年後又要重新規劃重新建設。特別是在高端產業佈局要考慮科創園的整合,可以聯合上海、杭州、合肥的科創力量,建立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創新創業硅谷”和“人文硅谷”。

第六,交通結構上要創造通達性。道路等級、密度和綠化要合理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和以尊重人的價值為導向,可以學習新加坡社區與道路結構的關係,除了要打通“斷頭路”,還要把紫金山風光帶的視覺空間、視覺通廊和結構空體系建設好,處處顯山露水見綠。每個道路的綠廊設計,希望能呈放射狀開發,在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山景。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有精神和靈魂的,可以規劃人的行為。紫東地區的建築特色,應是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蘇派建築文化”。民國建築能在中國建築史上寫上濃重的一頁,在於它將中西建築文化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建築。南京可以結合六朝文化,創造出符合六朝文化特色的新式建築。

最後,通過空間創新,提升南京綜合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特色競爭力。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