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終極解答

可能看了黑格爾這一篇對《美學講稿》這本書的興趣就驟減了,但那一定不是易中天和黑格爾的錯,而是我自己沒有理解透徹說得不太有吸引力,不管怎麼說,要了解西方美學思想,有兩個人是最重要的,一個是康德一個是黑格爾,這兩座大山如果沒法攀登那就看不見最美麗的風景了。

在到達本書最終結論之前還有一塊是說一般藝術學的,我簡單帶過一下就來講講最後的精華部分,因此這也會是這本書書評的完結篇。

一般藝術學主要的學說有:模仿說、表現說、遊戲說和形式說,看似派生出這麼多理論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回答“藝術是什麼”這個問題上。

藝術的終極解答

從上圖大家能對以上理論有一個粗略的認知,雖然字面意思不難理解,但要明白哲學家們提出這些學說的真正意義何在還是需要耗費一些腦力的。如果還有興趣或者疑惑的話可以再去深入挖掘一下。

藝術的終極解答

以下就來到了本書的最後結論部分,即使前面的理論部分有些枯燥,但下面這部分的內容還是很值得消化一下的。

首先我們來總結這本書比較重要的幾個概念。

1、美學是什麼?

美學實際就是美的研究、審美的研究和藝術的研究三個部分的總和。因此,美學的對象是美、審美和藝術三塊。對美學的研究方法也是多學科的,美的研究主要是哲學的,審美的研究主要是心理學的,而藝術的研究則可以是哲學的、社會的、人類學的等。

2、美學研究的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以古希臘羅馬美學為代表,是美的研究,主要問題為美的客觀性;

第二階段,以康德為代表,是審美的研究,主要問題為美的主觀性;

第三階段,以黑格爾為代表,是藝術的研究,主要問題為美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統一的問題。

3、藝術是什麼?

藝術是情感的對象化形式。

這應該是本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結論,需要選幾個關鍵詞來解釋一下。

首先,藝術是一種形式。這裡引用的也是上面一般藝術學中形式說的主要觀點。關於這點比較形象的例子就是行為藝術,我們往往對這些藝術家的怪異舉動很難理解,反而套上了“藝術”的帽子之後還能接受一點,但至少說明這樣的行為如果能稱得上藝術一定是滿足某些條件。因為不管他做了什麼,一定是包含了某些內容了,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內容,而要表現這種內容他會採用一種藝術化的形式(至少在他自己看來),所以形式是藝術的生命線。

其次,藝術這種形式是為了傳達情感。

關於這點可以聯繫到審美心理學的移情說和康德的美學理論。審美是一種使人快樂的活動,那藝術作為美的媒介是要給人帶來愉快的體驗的,因此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而這種情感是必須傳達給別人的,這個在康德的同理心概念時也說到過。

再次,藝術傳達的情感是要有接收對象的。

這裡要強調的是這個對象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的。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在講康德美學的主觀普遍性時提到過,當然情感本身也就是個有指向性的概念,它也是相當主觀的,因此必須是對象化的。

最後,藝術是人的確證。

情感是需要被傳達的,而藝術是情感傳達的最好方式,因此人如果要確證自己是人就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藝術就成為這個確證過程的很好的途徑。

因此,情感的對象化形式藝是藝術的特徵,情感的傳達是藝術的功能,人的確證是藝術的本質。

4、怎樣才算審美?

1)審美一定是一種有所感受的活動。

2)這種感受一定是關乎對象美醜的,而非關乎對象真假、善惡的。

3)審美活動的結果有美醜,但無論得出何種結果,這個活動也都是審美活動,也都能產生審美感。

5、美感是什麼?

美感是一種高級情感,因為它是經過了傳達即對象化的。

審美就是情感的對象化過程,美感則是對象化了的情感。

藝術的終極解答

如果對以上結論還有不清楚的地方那只有請你自己去原書中找答案了。對這本書介紹了這麼多其實才涵蓋了60%的內容,那剩餘40%是什麼呢?是個非常有用的附錄,其中有西方古典美學史綱,是對主體內容很好的回顧和補充;中國古典美學史綱,說了那麼多都是西方的,其實我大天朝的藝術成就是不得了的,這部分的內容如果能和西方的思想進行比較研究那就更上了一個臺階,讀到之後才發覺對西方的內容也只是瞭解了皮毛;西方現代美學史綱,也是對著墨不多的現代部分的一個補充。

我只能說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看完寫完後覺得很有收穫,但畢竟這是絕對無用的知識願意花時間的人很少吧。反正對於我在這一領域算是開了個門,還會再去摸索摸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