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引言

續昨日的話題,復聯四上映,可說是萬眾矚目。今日的我們追熱劇、聽流行音樂、隨大流看電影,這是我們這代人最日常的文化生活。前段時間很火的“六學家”們調侃過: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今天存在流行文化,既往其實也存在流行文化,只不過換了張臉皮,但人們為之狂熱的勁頭並不輸今天的迷弟迷妹。不妨開個腦洞,如果我們活在中世紀,我們又該對什麼藝術類型狂熱,又會做誰的粉絲呢?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流行”更迭一直在做加速運動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復調和聖詠

經過希臘和羅馬的輝煌,476年,東羅馬滅亡歐洲開始墮入黑暗的中世紀,說其黑暗,是因為此時的歐洲逐漸走向宗教社會,和早期羅馬的開明大相徑庭,但黑暗中也透露著一點光明,啟迪世人。

宗教上位,自然需要傳教工具,而一般老百姓基本文盲的情況讓教會有點頭疼,怎麼能讓這幫大老粗聽得懂上帝的福音呢,於是乎,唱出來吧!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中世紀歐洲繪製的地圖

格里高利聖詠應時而出,當然,這種聖詠也好,復調的形式也罷,本質上都是為了鼓勵人們走進教堂,今天對流行音樂的三俗批評對此不適用,因為聖詠一般格調較高,復調更是邏輯和理性的同義詞,而聖奧古斯丁曾評價其為能激發更大的宗教熱忱。

能讓音樂存在已實屬不易,就別要求膾炙人口啥的了。而且更讓人抓狂的是,中世紀的音樂基本上是人聲大合奏,因為沒有樂器,嚴格意義是除管風琴外沒有樂器,真為當時的音樂家抓狂,所以唱詩班大行其道,畢竟,也只有歌喉教會無法禁止了。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中世紀教堂

就這樣,在文藝復興到來前的一千年的時光中,歐洲人民就在聖詠中度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看來教堂還是有存在必要的,畢竟,能聚在一起吼兩句比自己自娛自樂還是更有搞頭的。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舞出我人生

“總是在如潮人生舞臺,善用那委婉歌喉唱響幸福韻律,也總是在凌亂裡以曼妙節拍舞出生活光彩。”如果去對中世紀的農民唱出這句,大概率會被舉報到教會被燒死——因為沒有表達對上帝的讚美。

今天我們是不能理解當時的宗教狂熱的,在熱血沸騰,熱火朝天,慷慨激昂,瘋狂,狂熱的中世紀,人們所有的精神娛樂活動的中心都是教會活動,唱個歌跳個舞都得得到上帝的批准。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中世紀壁畫

這時的舞蹈,當然就是指宗教舞蹈,一般分為世俗舞蹈和教會舞蹈,前者更像是羅馬時代的遺存,收割麥子之後田間地頭來一段,這種生產活動後的片刻消遣宗教是無力制止的,畢竟,教會還要收租子,不能完全學周扒皮。 

而宗教舞蹈就更有意思,因為神甫等教職人員也會參與期間,這種形式比前者似乎更“根正苗紅”,因為這是猶太基督教中便存在的內容,據考證,可能是因為基督教初始時期中東人民文盲率更高,傳教人員親身上場表演比發表演講更好用,因為人民目不識丁,實在是聽不懂你在講什麼,但唱唱跳跳就更易於接受了。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中世紀晚期的舞蹈與死亡主題壁畫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啞劇

今天我們可以走進影院看一場電影,但中世紀最多有劇院表演下上帝的恩典。這些“高雅藝術”、“體制藝術”偶爾看看還行,天天看就不行,一是經濟承受不住,還要交十一稅呢;二是最大多數的老百姓無力欣賞。

“做凡人的我們,如果有欣賞藝術的心情,有時聽一曲好聽的音樂、看一幅好畫、讀一本好書。倘若一個人竟不能欣賞劇院,我想這樣的人一定是與藝術無緣的”。是的,老百姓更喜歡另一種形式——啞劇。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德國魔幻啞劇團

我們總認為中世紀是沒有民間文化的,但民間文化就如同《三體》中的蟲子一樣,你永遠不可能徹底消滅它.他總能找到自己習慣的路徑去學著生存,這種形式的藝術沒有改變世界,爭奪信眾的宏願,也正因此能一直延續。

大體上,吟遊詩人是要走村串戶的,吃一碗飯換個地方,他們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這份行當也只夠溫飽。但是接地氣,並且和呆板的宗教藝術相比更具世俗氣質,不僅連唱帶跳,甚至能表演雜技。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吟遊詩人是中世紀遊戲中的重要元素

有記載表明,他們保留著啞劇這種形式,在田間地頭的臨時舞臺,偶爾還來個後空翻、倒立等雜技形式來獲得喝彩。每當逢年過節,當然,不是宗教節日,因為要去教堂,更多是狂歡節等不成文的民間節慶,娛樂大眾是其主要目標取向。

某種意義上,他們是行走的CD,表演著人間的喜怒哀樂。

後記

中世紀“宗教-世俗”的二元化社會結構,造成了不同藝術的涇渭分明。啞劇自然是不能進教堂的,但後期,陽春白雪也逐步脫離上帝懷抱,投向凱撒的懷抱。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雖然在中世紀不可能真正實現,但思想藝術上為之做了準備,那就是大學的建立。大學能代表藝術嗎?準確而言,大學是藝術的承載地。今天歐洲的古老大學,一般都能追溯到這一階段,比如牛津1096,劍橋1209。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 劍橋大學 典型的中世紀建築風格

實際上,中世紀上大學和“學習亞里士多德”是可以劃等號的,而藝術基本是教會藝術的變奏,能夠被明確接受的,只有一種,那便是七藝。這和偉大的奧古斯丁是分不開的,他構造了神權和王權,基督教和羅馬希臘的文明的結合點,音樂作為七藝之一被這些早期大學接受,作為一種早期學科逐漸發展,為隨後的文藝復興打下了基礎。

我們今天生活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世界,甚至時刻有人提醒我們要警惕大眾文化。但如果生活在中世紀,可能只有在路邊才能偶爾欣賞下啞劇,而大多時候,也只有在去教堂的時候才能欣賞下所謂的音樂了。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今天的我們有漫威,中世紀的人們有什麼?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