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天皇,泰有國王,英有女王。這樣的帝王制度還能堅持多久?

霾裡的彩虹


這些都只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而且別人雖然保留了君主但是已經是嚴格限制了王室的權力,當然這三個國家王室的權力地位,還有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

英國雖然保留了女王,但人家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民權最氾濫的國家,因為英國的民主成分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中世紀的大憲章。其實無論是二戰後英國民主將丘吉爾趕下臺,還是今天的英國脫歐,以及早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都可以看出英國政治那種普遍廣泛的民主性質。這是無論怎樣抹黑不了的。某種程度上,英國政府的決策也受累於這過於放任自由的民主。
(拋開政治和國家利益衝突來說,我覺得特朗普有點可愛……)

而日本的皇室主要是由於其萬世一系的天皇家族在日本文化中承載了太多的底蘊。今天的天皇已經成了第126代,這個數字實在是恐怖了。因此即便是二戰勝利後,美國也不得不在天皇問題上有所保留來拉攏日本的民心。到了今天,天皇的權力限制了很多,已經和英國女王類似,僅僅負責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召集國會,批准政令,出席禮儀性外交活動等。僅僅是作為國家的精神領袖象徵罷了。




至於泰國,國王權力著實有點狠,泰國曆史上的多次成功的軍事政變背後都有國王的支持,特別是2006年之後,民主化政治在泰國還不是很穩固。或許說泰國人他們自己需要一個偶像崇拜……

因此,泰國,與英國以及日本相比也是民眾家中懸掛國王相片比較多的。




當然,今天客觀來講,無論是英國,泰國,還是日本的王室都是以親民的態度對外交往的,也利用王室的力量為國家發展創造了不少價值,雖然他們也從國家得到了很多經濟利益……

通常來講,徹底消滅帝制往往出現在那些階級矛盾極其尖銳,貧富差距極其分化的國家,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國,沙俄帝國,其實舊日本帝國也是那樣,但日本人習慣了天皇的存在和威嚴……

不過不管怎麼說,無論是什麼政治制度,大家所想看到的就是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這和政治形態沒有半毛錢的綁定關係。


普魯士之魂


還會存在很長時間,因為君主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尤其是君主制對於歐洲那些國家有著特殊意義。

君主傳承久了,就有了權威性

時間能賦予一個事物權威性。比如風俗、比如飲食文化,傳承數千年,人們就認為理當如此。君主制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歐洲的君主制已經有上千年曆史,而日本的天皇傳承是100多代,都有很漫長的歷史,所以就被賦予了權威性。

英國人對於自己的君主制是十分驕傲的,日本人對於皇室也是極為尊重的。從幾件事可以看出,比如英國王室大婚,總會吸引全球的目光。而日本人面見天皇的時候,都是十分虔誠。

君主制可以拉近相似國家的距離,起到外交作用

大家還忽視了一點,歐洲的王室都是互相聯姻的。比如一戰之前,歐洲普遍都是君主國,英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這些王室互相聯姻,各國的國王都算是表兄弟的關係。雖然一戰後,許多君主國崩潰,比如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都不復存在。但是英國、西班牙、丹麥、葡萄牙等國現在還保留君主制。

英聯邦主要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國女王是重要的紐帶

其中英國女王最為重要,她不但是英國女王,還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女王,所以女王對英國外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國和日本因為是君主制國家,也保持了比較緊密的聯繫。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君主制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歐洲的一些國家,還有一些遺老遺少想復辟君主制

民主制和共和制都不是唯一的國家政體,在歐洲這樣一個十分多源的國家,還有一些前朝的遺老遺少希望復辟王室。最著名的就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瞭解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哈布斯堡王朝算是歐洲王室的正統,傳承非常悠久。但是在第一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崩潰,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統治地位。

在君主國,王室都有極高的權威

但是他們家族仍然有著歷史使命,認為自己不是普通的家族。所以他們當中的一些成員,一直希望恢復君主制。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罕見,而在歐洲確實存在這種可能。

總之,君主制的存在是有現實因素在裡面;對一些國家而言,可以起到很重要的外交作用,所以能傳承很久。


風雲世界觀


與時俱進,亞歐國家王權統治亦然。近現代至今,日本、泰國和英國已從絕對君主制改為君主立憲制,國王只是國家的象徵與文化傳統的延續,君主與王室的實際作用被“壓縮”和“固化”。君主制在日、泰和英國將延續下去,至少三、四代人的時間裡(百年)看不到改變。

日本:史載天皇制的開始期為公元前660年,由此認定它是世界最長的君主制度。而真正有據可查的是公元710年定都奈良、8世紀末遷都京都,19世紀中葉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東京。

2019年5月1日,新天皇取代明仁天皇,按照官方說法,他是日本大和王朝的第126代天皇。但前33代均為日本最古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虛構的。

一般認為,日本天皇是民族的象徵,穩定的標誌,以及連接過去時代的安慰人心的感情紐帶,它被社會普遍接受。

泰國:古稱“暹羅”,13世紀建立素可泰王國,1932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至今。公元1238年,吳哥王朝中的泰將奮起反抗高棉統治者,建立起泰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素可泰王朝。1279年,蘭甘亨即位,他以善良、親民、仁政和公正聞名,在位21年,建立起地域廣闊的王國,創建了泰國文字,被譽為“泰國之父”。此後暹羅經歷大城、吞武裡和曼谷王朝。

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承認暹羅的獨立地位,作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支之間的緩衝國,成為東南亞11國中唯一未被西方殖民的國家。

大音希聲,1946年登基的普密蓬·阿杜德國王以沉默對各政治勢力施以審慎而有力的約束,是泰國人團結一致的超級象徵,歷史賦予泰王凝聚社會和維護穩定的作用。2016年10月老國王辭世,11月底,64歲的王儲繼位成為拉瑪十世。

英國:公元802—839年,英格蘭溫莎王國的埃格伯特在位,這是溫莎王室的開啟時期。1215年,英王簽署規範國王和臣民(貴族)權利的《大憲章》,國王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剝奪他人的權利,尊重他人財產”。它以法律原則挑戰封建秩序,限制王權,為英美法律制度奠定了基本法則。1265年,英格蘭誕生第一個議會下院。1343年起議會分上下兩院,下院成員是騎士和市民代表,後者從決定稅收到後來取得制定法律權力,成為世界最早的議會(議會之母)。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權利宣言/法案》繼承《大憲章》的基本精神,國王與民眾以“契約”規範各種權利,確立議會高於王權的政治原則,立憲君主制應運而生。

英國王室是大英最重要的特性。它以1200多年的歷史傳統得到英國人鍾愛。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登基至今以其崇高地位體現著大英帝國輝煌歷史的長久記憶,英國人對王室的感情如同崇敬歷史建築。1981年查爾斯與戴安娜步入婚姻殿堂,2011年威廉大婚、2012年女王登基60年慶典等都成為英國年度甚至歷史重大事件。


ruixuezhaofeng


君主立憲制的好處,是讓老百姓有個精神寄託,這個世界有國王,有王子,公主。他們是國家的象徵,讓人有羨慕和尊敬的心理感覺。


追風少年小席


個人精力有限!不在經營範圍之內的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