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承認高考成績,究竟意味著什麼?

3月22日,劍橋大學校長斯蒂芬·圖普在北大發表演講時稱,高考成績是劍橋大學認可的考試,中國學生可以以高考成績來申請入學劍橋大學。

這本是劍橋大學2018年推出的招生政策,因為校長親口講出來,故而吸引了中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事實上,這條新聞不僅僅是在雙語與國際教育界的語境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更是在公立教育系統裡激起層層漣漪。

過去,去劍橋念本科這件事情,需要從長計議,更需要大量的財務投入。通常情況下,你需要在中國雙語高中裡學習國際課程(主要是A-Level),並且參加各種學生社團以及完成各項課外活動,提交網絡申請,飛到指定的面試城市與招生官面談,接受各種考核,才有可能被劍橋挑中。而這一路走來,孩子和家庭都是筋疲力盡,更不必說雙語高中每年2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固定費用投入以及課外考試與活動等各種額外開銷。

劍橋承認高考成績,究竟意味著什麼?

劍橋大學 圖/圖蟲



或者,你沒有在中國念高中,而是直接去了英美高中更早接受國際教育的洗禮,並且從海外渠道直接申請劍橋。當前,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的私立寄宿制高中的入學競爭,都因為中國孩子的加入而日趨白熱化。

接近滿分的託福與SSAT考試成績,都無法為一張海外知名高中的錄取信保駕護航,常常需要極為個性化的學術與課外活動,才能提升競爭力實現“彎道超車”。

而如今,千軍萬馬們參與的高考制度,正在成為中國“牛娃”們衝擊劍橋這樣的海外頂尖名校的另一種可能路徑。中國教育的全球化之路開啟之時,中國考核制度的全球影響力也正在逐漸上升。劍橋的遴選要求之一是考生在當地省份的高考名次為前0.1%,這與中國“985高校”的競爭難度是不相上下的。

  • 首先,對於頂尖生源的爭奪,已經從國內瀰漫到了全球。


每年高考招生季各所國內名校都使出十八般武藝想方設法鎖定優秀生源,現在連劍橋這樣的海外學府也加入了戰場。換句話說,高考作為一種標準化考試,它的公信力正在逐步提升,已經具備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海外標準化考試的功能。在高考和在英國A-Level考試上拿高分對於越來越多的學校來說,將同等印證學生的學術和應試能力。

這既是對高考作為一種考核制度的接納,也是對於中國考生的學習狀態和未來潛力的認可。

  • 其次,海外高校加入生源爭奪戰之後,將進一步加速新高考的機制革新,並且倒逼中國高等教育的選拔與培養方式的制度變革。


過去,體制內與體制外是兩條截然不同的教育跑道,準備高考的孩子不會考慮海外名校,準備託福、雅思和SAT的中國孩子也早就斷了國內高考的念想。然而,當最優秀的孩子可以通過高考就申請劍橋的時候,國內高校將不得不在培養方式上繼續對標海外頂尖名校,在通識教育和跨學科人才培養上投入更多創新和實驗,用更有吸引力的教育培養方式留住優秀的考生。

  • 第三,對於考生來說,機會也同時意味著挑戰。


傳統高考與自主招生之外,越多越多的海外高校承認高考成績,然而這些學校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中國孩子?

光有出類拔萃的高考成績,這或許只是敲門磚。面試是重頭戲,能否在短時間內迅速讓招生官對你印象深刻,將直接左右你的申請結果。如果考生在申請文書中流露出對石頭的興趣,那麼面試官將可能是一位有地質專業背景的學術專家,現場拿出幾枚風格各異的石頭請考生進行鑑賞與評測。當標準化考試的要求逐步放寬的時候,非標準化的考核將勢必更加多元。考生的學術興趣與研究能力、時間管理與團隊協作的潛力,或許都將和高考成績一起打包,成為錄取的關鍵因素。

劍橋承認高考成績,究竟意味著什麼?

圖/新華社



劍橋不是第一所接納高考成績的海外院校。

未來,願意把高考納入考量的國際名校一定會越來越多,而中國優秀孩子的出路也註定更加多元,條條道路通羅馬的盛況對於教育大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焦慮”心態也會形成一定程度的緩解。

而不論是選擇了哪條升學之路,想要成為名校爭搶的“香餑餑”考生,都必須要在學術能力和綜合素養這兩個層面上分別提升。畢竟,高考成績可以申請劍橋,並不意味著當了高考狀元就能上劍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