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燈新話》—幔亭遇仙錄

杜僎成是江西巴丘的隱士,寄居在福建建陽。其人稟性高尚脫俗,在林木泉石中寄託自己的志向。他有一隻小船,小船裡放有筆床、茶灶、釣具、酒壺等物,經常盤桓在武夷山的九曲溪流中,人們都推崇他有雅緻。

一天,正好是仲秋雨後轉晴,涼風撲面,杜僎成順流泛舟,任憑小船漂流。一會兒,小船停泊在岩石邊,杜僎成仰望巖上,只見那裡長滿了翠綠的女蘿、蔓草以及丹桂蒼竹,濃密的樹蔭下散發出陣陣清淡的香氣,香氣四布縈繞。於是,杜僎成把船繫好後上了岸,漫步前行。

忽然石門大開,路途平坦,杜僎成知道到了奇妙的境界,便高興地向前走,只覺得風和日麗,景色明媚,天氣清朗,真是別有一番天地。大約走了二里多路,進入一座大城,城中宮殿宏偉雄壯,守衛戒備森嚴,城門上的金字匾額題著“幔亭真境”四字,大概這裡是武夷君的治所。

又走了一里多路,只見喬木美樹環抱下,有一座壯麗高大的建築,流水飛花,雞鳴狗叫,遠望有高屋一所,俯瞰在清澈的池水之上,上面題著“清碧道院”四個字。杜僎成到達門口,只見猿鶴馴伏,芝蘭芬芳,柳蔭下面,兩個童子站立在那裡。

杜僎成向他們作揖行禮,問這裡是什麼地方。童子說:“清碧先生等待您已經很久了。”說著,就進去稟告了。一會兒,童子又走出來,引導杜僎成進去。

經過了好幾個地方,但見雲窗霧閣,與人間大不一樣,而瓊林瑤樹,似乎與天上相同。最後,他們來到一所高敞的房屋,清碧先生帶著頭巾,繫著禮服用的帶子,相貌看起來恭敬莊重,正坐在中間。杜僎成拜了二拜。

清碧先生說:“你知道人間有京師杜伯原嗎?我就是。至於你,是我同族兄弟之子,你好好記著。”杜僎成跪在地上告歉:“晚生還沒來得及接受前輩的教誨。”

過了好一會兒,清碧先生詳細地問起同宗親黨以及虞集、楊載、範槨各位君子後代的情況,杜僎成恭恭敬敬地回答,都清晰可聽,清碧先生臉上露出了笑容。一會兒,童子送上百花茶,杜僎成喝完,全然不曉得飢餓。

《剪燈新話》—幔亭遇仙錄

到了晚上,清碧先生讓杜僎成睡在別的房間,紙被絹帳,石枕竹床,只覺得風寒悽清,難以入眠,只有窗格間明月照人,飛雪人戶,倘若不是精神飽滿、氣息充足、性格堅強、志向堅定的人,是無法在這裡居住的。

第二天,清碧先生請杜僎成吃飯,只有一盤鹿肉乾、一碗芝麻,但是芳香甘美,味道實在非同尋常。

吃完飯,杜僎成準備告辭回去,清碧先生說:“此地眾位神仙都住在自己的房舍,但各位年長仙友都會到這裡遊玩,明天應當在我的房舍聚會,我將求取他們的詩文,送給你帶回去,你姑且再住一天吧。”杜僎成聽了,喜出望外。

次日早上,果然有七個穿著寬衣,頭戴高帽,佩帶美玉的仙人來到,一個個風度凝重深遠,氣概不同凡響。清碧先生站起來迎接,拱手高舉行禮請他們坐下。杜僎成直立拱手,屏氣站在門外。一個仙人忽然看著他說:“這個小兒為什麼來到這裡?”

清碧先生說:“這是我同族兄弟之子杜僎成,我過去在塵世的時候,屢次推掉朝廷的徵召,專心於著述,現在這些著作都散失了,惟獨《春秋諸傳正》四十八卷還保存著,我平生的精力,全部在這本書中,這些都是各位所知道的。

所以我把它存放在石匣裡,用金鎖鎖起來,藏在玉笥山覆箱峰的北山岩。近來因為蛟龍造孽,湍急的水流衝開了洞口,石匣露了出來。我深深擔憂愚蠢的人會私下打開石匣,因為上天所定的氣數還不可以傳告給人世,所以召他來,讓他回去堵住洞口。”

於是,大家互相議論《春秋》各傳的得失。一個仙人說:“《春秋》是孔子的手筆,不比其他經書,但是諸位儒生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抱泥地指經中一個字為褒貶,這難道是聖人的本意嗎?大抵上儒家經典中所寫的,有通例也有變例,難以劃一而下定論。

首先是國君,其次是封士授爵,這是常例。主持會同掌握兵權,謀劃合縱圖謀叛逆,這就接近於變例了。但是開頭制定法令條例時,懇切地以周王朝為歸宗,王一定稱為天王,正月一定稱為王正月。

對於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顯赫的聲威,儼然加以頌揚,撥亂反正,這應該是為天下後世考慮,但卻認為這是為魯國而作,這難道是聖人的意思嗎?”

一個仙人問:“伯原公的意思怎麼樣?”清碧先生回答說:“過去人們說三傳興起後《春秋》就散失了,散失是散失了,但是對三傳也不能輕率地非議。《公羊傳》、《穀梁傳》專門解釋經文,而《左氏傳》則專門記載事實。

到唐朝的啖助、趙匡,才開始細緻詳盡地剖析,然後辨明著書的主旨和體例,綜合三家的要點而歸結於一體。陸淳親受趙匡的學問,又著成《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微旨》三本書,他的文章可以說是明白可觀了,他的學問也可以算得上純正了。

宋朝各位儒生的著述,都光明正大,詞嚴義密,沒有蘊藏於中而未全部顯現的深奧涵義。只是胡安國注重諷諫,說‘高宗復仇’,未免稍微有點牽強附會的地方。

《剪燈新話》—幔亭遇仙錄

所以朱熹曾經說過:‘胡氏說《春秋》,已到七八分的火候,但還沒到灑脫的地步。’說得確實有道理啊。又見張洽的《春秋集傳》,王樞的《春秋讞議》等書,都能闡發前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分析說明其中的精妙之處,而要想一點也沒有遺憾則未必能夠。他們中最有成就的,恐怕是程頤吧!”

一會兒擺設宴席,杯盤陳列,菜餚則有黃精草、靈芝,樂器則有朱弦琴、綠綺琴。用黑黍和鬱金草釀造的酒招待他們,賓主迭相勸酬,侍從奴僕,做事恭謹,沒有人敢談笑。

宴席撤下後,就重新燃起篆香,再送上茶具。綠衣童子捧出一幅錦綾裝裱的卷軸,攤開在石桌上。

清碧先生讓杜僎成拜見座中全部的賓客,並且說:“同族兄弟之子這次來到這裡,實在感到高興!今天能遇上你們,也是出於前世的因緣,各位仙友該不會無動於衷吧?願求詩句數聯,讓他帶回人間,作為玩賞的珍品,這也是文人的盛美之事,不知道是否同意?”

眾仙人都笑著說:“我們已經很久不說世俗的話了,這會兒應該說些什麼呢?”於是清碧先生親自用隸書寫了“幔亭遊”三個字在卷首,不芒道人方方壺在後面畫了一幅“幔亭遊圖”,紫霄上相玉蟾白真人鋪陳雄文,鋪張辭藻,作《幔亭遊序》一篇,但由於文多就不載錄了。

然後各位仙人按照次序賦詩,文思敏捷,快如風雨。閒閒宗師吳全節為之吟唱道:

曾祝蕃釐侍尚方,紫壇清夜醮虛皇。

奎章已拜看雲賜,真境空餘煮雪房。

物外菸霞端可樂,人間富貴久相忘。

而翁著述遺書在,石室開時更慎藏。

貞居外史句曲張伯雨也賦詩道:

民常暫別武夷遊,為訪名山洞府幽。

行處獨攜千歲鶴,歸時自控五花虯。

經多傳注真成贅,道在希夷信莫求。

泉石鄉中多勝概,可能來此事藏修?

上清外史薛玄卿接著也賦詩道:

綠荷衣上帶雲霞,誤入玄洲外史家。

青鳥近傳王母信,蒼龍遙引木郎車。

相逢只恨仙凡隔,歸去寧愁水陸賒。

儒道異門非確倫,臨風為子一長嗟。

湖山水月道人宰淵低聲吟誦道:

先生著述勝古人,予奪去取皆通神。

獲麟聖筆久已絕,末學剽竊疇其真?

惟公特起精凡例,迂誕一空穿鑿廢。

奇又未許世流傳,幽隧重教石封閉。

先生已是列仙儒,古體親煩漢隸書。

遙知置向茆齋裡,夜夜虹光貫紫虛。

開府真人王溪月唱道:

武夷先生洞天在,閉戶窮經辨經注。

東海人爭重管寧,南州士競推徐孺。

尊王賤伯心何勞,詞嚴義正明秋毫。

奸兮已受斧鉞戮,善也還蒙華袞褒。

……

詩成之後,都親筆揮寫,文不加點。

眾仙正在傳遞賞玩間,忽然圜一道人李玉成、虛一先生趙嗣琪、金淺羽人查廣居、無為子張信甫來到。伯雨說: “奇事!奇事!”於是把卷軸交給後到的四位仙人題詠。

《剪燈新話》—幔亭遇仙錄

查廣居先賦詩道:

騎得遼東一鶴回,千年又見碧桃開。

誰家小子如方朔?偷向碧桃樹下來。

無為子張信甫的詩為:

得道俱為篷島客,長生已作洞天賓。

如何卻起幾間念,更寫《雲謠》贈世人?

圜一先生題詩為:

至人收視息,恬澹養希夷。

萬物皆芻狗,此身真若遺。

大道無終始,時運有盈虧。

寄言學仙子,試向竊中窺。

虛一也接著寫詩道:

好山遠凝黛,弱水難勝載。

流響聞天風,飆輪弭飛蓋。

因逢世間人,聊問今何氏?

四人寫完,清碧先生笑著向他們表示感謝,接著,各位仙人相互扶牽出門而去。杜僎成拜受錦軸,然後層層包紮珍藏,向清碧先生告辭回家,清碧先生就派人將杜僎成送出洞口,忽然之間洞就不見了。

杜僎成回頭望望,四面群山,只有茂盛雜亂的草木;看看自己身上,只有燦爛的錦軸還在袋子裡。再找找自己的小船,原來還繫泊在原來的地方。

杜僎成到家後,隨即就前往玉笥山覆箱峰下面,到處尋訪,果然發現有一棵倒下的松樹,斜靠在洞穴旁邊,有一隻封閉很牢固的石匣,被山水沖刷後,快要墜落而還沒有墜落,橫靠在松樹根上。杜僎成繫繩懸下巖底,搗土填塞,並加石頭封固。

從此以後,杜僎成的臉上有了光澤,走起路來像飛一樣,大概是吃了仙食的緣故。

又過了幾年,杜僎成拋下妻子兒女,攜帶仙人手跡,遨遊名山大川,很少與人接觸。只有吸日精煉丹的龍虎山盧大冶,與他交往最密切,杜僎成把卷軸拿給盧看,並把經過如此這般地說給他聽。盧就臨摹“幔亭遊”三個字在仙岩石間,並且抄錄了仙人的詩文,送去給天師看。

天師問杜僎成求取卷軸並沒有得到。盧大冶死亡後,杜僎成感到悵然無所依止,不久也死在山中,將死的前一天晚上,忽然風雷攝取卷軸而去。次日中午杜僎成竟然就逝世了。

死去七日後,屍體顏色不變,肢體也不僵硬,目光不散,有見識的人認為這是杜僎成遇到神仙后也留下自己的形骸成仙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