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動態:恆大集團考慮收購商用車巨頭帕卡旗下的達夫卡車


全球企業動態:恆大集團考慮收購商用車巨頭帕卡旗下的達夫卡車



中國恆大集團正考慮收購卡車製造商帕卡(Paccar)旗下的荷蘭達夫卡車(DAF Trucks)和未上市的巴士製造商VDL集團(VDL Groep),目前正進行接觸。雖然恆大為房地產開發商,但希望在全球電動汽車行業佔統治地位,而達夫和VDL將為恆大提供卡車和巴士電氣化技術,符合恆大近期在房地產基礎上進行業務多元化的舉措。恆大此前表示,他們有能力匹敵特斯拉,在3-5年內成為世界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馬斯克如何發佈有關他的電動汽車公司的消息的法律糾紛達成和解。該協議要求馬斯克在發佈有關公司財務狀況、預計業績和其他話題的公開聲明之前,必須獲得特斯拉法律顧問的批准,其中包括推文。協議還需要得到法官的批准。

福特汽車(Ford Motor)市值一年多以來首次超越特斯拉(Tesla),恢復了美國市值第二大汽車製造商的地位

。特斯拉週五收跌逾5%,至2017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本週特斯拉累計下跌約14%,這使得該公司的市值跌至406億美元左右。週五福特漲超10%,股價創下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公司市值達到415億美元左右,今年該公司累計上漲了40.67%。美國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目前市值560億美元。

法國汽車巨頭雷諾(Renault)已與企業聯盟夥伴日產(NISSAN)達成妥協,同意董事長盛納德就任日產董事會副主席,不要求首席運營官(COO)以上的職位。日產將在6月定期股東大會後啟動新體制。關於雷諾提議與日產進行經營合併的問題,雙方將著眼於長期戰繼續展開攻防。日產提出經營獨立性以及調整資本結構的要求,對經營合併持反對立場。

日本國內8家乘用車企業發佈的2018年度全球銷量顯示,8家車企合計銷量與上年持平,接近2840萬輛。豐田的全球銷量增長1%,達到954萬輛。本田銷量減少0.6%,為526萬輛,時隔7年低於上年。日產汽車比上財年減少4.6%,降至552萬輛,時隔6年低於上年。鈴木等輕型汽車企業表現堅挺。8家公司同一天發佈的2018年度世界產量同比持平,為2850萬輛。

優步(Uber)將首次公開募股(IPO)的目標估值區間下調至800億-900億美元左右。這家叫車服務巨頭正尋求將發行價定在每股44-50美元之間。優步此前提供給該公司可轉換債券持有人的文件顯示,每股發行價可能在48-55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在全面稀釋的基礎上,估值將在900億-1,000億美元之間。這是優步在準備IPO之際,又一次下調目標估值區間。

微軟(Microsoft)25日成為了第三個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其季度財報的利好數據引發股價飆升。蘋果、亞馬遜也都曾跨過這道門檻。但隨著股價回落,它們都回到了一萬億美元市值的邊緣。截至週五收盤,微軟市值為9953億美元,蘋果市值為9633億美元,亞馬遜市值為9597億美元,Google母公司Alphabet為8844億美元。

經過一年的調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即將就Facebook Inc.涉嫌洩露用戶隱私一案作出裁決,這對美國消費者數據政策而言將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將給收集消費者數據的公司帶來深遠影響。這家社交媒體巨頭週三稱,已計提30億美元撥備用於應對與FTC的潛在和解,並估計這筆和解款項最高可達50億美元。如果罰款達到這個數字,將比FTC以往開出的所有罰單都要高,也會讓曾被某些人批評軟弱無力的FTC成為監管大型科技公司的主力,歐盟在這方面已經採取更強硬立場。

蘋果公司(Apple Inc.)關係緊密的工業設計團隊正在經歷數十年來最劇烈的人事震盪,為該科技巨頭奠定設計美學並引領開發iPhone等產品的重要團隊成員將離職。Rico Zorkendorfer和Daniele De Iuliis最近決定離職,兩人在蘋果公司合計效力逾35年。團隊中另一位效力10年的成員Julian H?nig也計劃在未來幾月離職。

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週五宣佈,將與日本任天堂(Nintendo)合作,在中國代理發售任天堂Switch主機。發售日期及定價詳情將於稍後公佈。

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週四公告稱,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在調查該公司是否通過“腐敗行為”違反了商品交易法以及其他法規。去年7月3日,嘉能可稱收到美國司法部的傳票,要求嘉能可提供關於遵守美國海外反腐敗法和反洗錢法的文件和紀錄。

日本機器人工業會宣佈,2019年1-3月的工業機器人訂單額(會員企業)同比減少28.7%,為1560億日元。訂單額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降。出貨額方面,面向日本國內增長4.3%,但出口下降17.9%。訂單臺數減少35.4%,為4萬1075臺,連續3個季度負增長。總出貨額1676億日元,同比下降11.3%。日本國內出貨額方面達到582億日元,面向電子與電氣機械、汽車製造等主要行業保持堅挺。出口額為1094億日元。面向中國和美國的出口下降。

拜耳集團(Bayer)在一季度報告中表示,公司退出動物保健業務的計劃正在有序推進。截至2019年4月11日,約13,400名原告在美國就作物保護產品草甘膦提起訴訟。拜耳仍然相信公司有充分的辯護理由,並將在所有這些訴訟中堅決捍衛自身的利益。

日本化妝品企業高絲(KOSE)確定了在山梨縣新建工廠的方針,這是該公司時隔42年再次在日本國內新建工廠。該公司將增產化妝水等主力商品,獲取中國和東南亞的訪日遊客回國後繼續購買日本產化妝品的“回國後消費”需求。資生堂和獅王等5大日化企業在日本國內的投資額超過2000億日元,生產向日本回歸的趨勢愈發鮮明。

韓國LG生活健康(LG HOUSEHOLD & HEALTH CARE)宣佈斥資1.25億美元(約合1450億韓元)收購了美國化妝品公司新雅芳(New Avon)100%的股份。New Avon在美國、加拿大、波多黎各都有經營,去年的銷售額為6億美元(7000億韓元)左右。

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 Inc.)在位於長島的一家50000平方英尺的門店內開設了智能零售實驗室(Intelligent Retail Lab,IRL)。IRL的天花板上分佈著數以千計的攝像頭,同時貨架上還裝有傳感器。不過不同於亞馬遜的Amazon Go,沃爾瑪安裝這些設備的目的並非無人收銀,而是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IRL的開設,標誌著沃爾瑪正以一種更為直接的方式與亞馬遜展開較量。

攜程集團宣佈和Naspers達成協議,將發行新股,交換Naspers所持有的MakeMyTrip股票。與此同時,攜程將以一部分MakeMyTrip的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入股一家第三方投資基金。一旦交易完成,Naspers將持有攜程約5.6%的股票。同時,攜程和此第三方基金將持有MakeMyTrip的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分別佔MakeMyTrip總投票權的49.0%和4.0%。MakeMyTrip是印度第一大在線旅遊企業。其中,Naspers是MakeMyTrip最大股東,攜程亦是其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