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1994年的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頒發給了攝影師凱文·卡特的作品《飢餓的蘇丹》,普利策獎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是全球新聞業的標杆和最高榮譽。

然而在兩個多月後,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凱文·卡特被發現在車上自殺身亡,並在車上發現一紙條,寫著: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2010年上映的電影《槍聲俱樂部》,用類似紀錄片的形式,講訴了凱文·卡特和攝影師格雷格·馬霖諾維奇、肯·烏斯特布魯克、若昂·席爾瓦四人,在凱文獲獎前的一段傳奇歲月,電影根據格雷格和若昂共同完成的同名回憶錄改編。

他們四人共同的身份是戰地攝影師,1990年至1994年是南非最混亂的時期,戰亂和屠殺每天都在發生,而他們四人總會出現在衝突的第一線,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照片,讓全世界都看到了血腥的南非。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我們都知道戰地記者的危險,但在電影裡更直觀的看到他們的危險時,仍會捏一把汗。他們為了拍出好的照片,往往需要站在兩幫人的中間,雖說大家都不會主動去攻擊記者,但難免會遇到擦槍走火,或者會有殺紅眼的極端分子出現。

格雷格是四人中第一個獲得普利策獎的,在一次衝突中,有一個人全身被點滿了火,在痛苦的掙扎過程中,一敵人衝上來一刀砍向他的頭,格雷格拍下了這張照片,後來這張照片被稱為“沙巴拉拉之死”,獲得普利策獎。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電影裡在格雷格獲獎的慶功宴上,有一名記者出於嫉妒,陰陽怪氣的說格雷格只是走了狗屎運,正好拍下了照片而獲得了普利策獎。肯聽見了,對這名記者反諷道:是的,他只是狗屎運,剛好找到附近有人身上著火,又很狗屎運,身邊有一傢伙拿著匕首,還差點砍中他的脖子,這時他仍然眼睛要盯緊快門、檢查光圈,才狗屎運拍下了這張照片。

從肯的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們經常出現在危險的最中心,與死神擦肩而過,即使如此,他們仍不忘拍出最好的照片,讓我們看到最真實的照片,已經不能用職業精神來形容他們了,他們是一群有理想的人。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同樣在這次慶功宴上,凱文對格雷格說,最近一直在做一個夢,夢中自己快要死了,被釘在一個十字架上,有一個很大的鏡頭對著自己對焦,不斷的放大。沒想到,後來這個夢成為了現實。

不久後,凱文因為吸毒被報社開除,因此凱文來到了另一個戰亂國家蘇丹,因為戰亂,這裡有著大量的難民。凱文在拍攝難民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瘦弱的小女孩跪在地上,而身後不遠處,有一隻禿鷲對小女孩虎視眈眈。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凱文按下快門,拍下了這一幕,也就是後來被稱為“飢餓的蘇丹”的照片,凱文也是因這張照片而獲得普利策獎。

按理說凱文獲得了普利策獎,應該收穫名譽與金錢,然而媒體卻話鋒一轉,指責凱文為什麼不去救這個小女孩,而只顧自己拍照片。在媒體的煽風點火下,凱文被廣大的吃瓜群眾釘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接受拷問。

其實在格雷格獲獎的時候,也被黑人記者說他是白人政府的傀儡,靠非洲人的血賺錢。凱文也曾自嘲說,他們就是一群拿著相機,看著別人在自己眼前死去的人,這是他們的工作。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做為戰地記者,他們一邊要對自己的工作恪盡職守,一邊要看著一個個人在自己眼前死去而無動於衷,然而他們真的有錯嗎?

電影中沒有交待那個被禿鷲盯上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實際上,凱文拍完照片後,驅趕走了禿鷲,並確認了女孩的安全才離開。儘管這樣,凱文仍受到人們的指責。

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他們四人做為戰地記者,每天要面對眾多死亡,他們同樣也會感到害怕和無助,以及對自我的譴責,但是一想到相機在自己手上,想到自己的職責,他們必須按下快門,拍出最有力量的照片。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清楚的看到戰場最真實的景象,而不是新聞裡冰冷的文字和數字,這樣才會讓更多的人關注,讓人們陷入思考,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拯救嘛。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電影裡凱文在接受一次採訪中,說:要成就一張偉大的照片,它要能使人捫心自問,它不能只是畫面壯觀。我認為,我和格雷格的照片都是這樣。我們出門看見不好的事情、邪惡的事情,你會想盡份力,而我們做的就是去拍攝一張照片,向大家展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他們所看到的,身為記者必須瞭解,要傳遞這類信息可能會喪失性命。

想起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都應該好好看看,真的不要隨意去指責他人的行為,因為我們無法站在他人的位置和角度,去看待他人的問題。

在戰場的最前線,他們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當然凱文的自殺不僅僅是因為道德的指責,在電影的後段,最後一次拍攝中,肯不幸中彈身亡,格雷格也中彈受傷。好友的死亡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也是造成凱文自殺的原因之一。

感謝電影《槍聲俱樂部》,讓我們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理想,看到了死亡會如此的接近,看到了這群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