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祖先在7000年前是怎樣生活的?

g_Bye、


相信之前大火的國家寶藏大家都應該看過,裡面有一項為賈湖遺址的骨笛,震驚中外。不錯,相信你眼睛眼看到,賈湖遺址就是距今7000年以前的遺址。

我們在賈湖遺址發現了眾多不可思議的文化遺存,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生活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先民生活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達”的社會。

首先,賈湖遺址已經發現了原始的文字,這距離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產生還有幾千年。我們在賈湖遺址的龜甲、石器、陶器上均發現有原始的文字。


其次,賈湖遺址還發現了大量占卜用的龜甲,內部還有小石子。相信大家可能也聽說過這些龜甲在發掘的時候均以成為殘片,而這些龜甲的拼合則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及時間。但是,所有的時間都不是白費的,這為我們更好地瞭解當時的社會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材料。從這些龜甲中我們能看到,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人們的生產生活可能多數都會與占卜掛鉤。
當然,尤為重要的是在賈湖遺址發現了水稻的遺存。稻作農業起源一直以來的考古學界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賈湖遺址發現了稻作農業,可謂是重大發現。尤其賈湖遺址還處於河南地區,而非稻作農業起源的熱門地點華南地區。足以顯示賈湖先民生活在一個多麼發達的社會。
上圖為石鐮,應為收割穀物的工具

當然,不得不提到賈湖遺址最為著名的骨笛。賈湖遺址共發現骨笛25件,包括五孔、六孔、七孔、八孔,最厲害的就是在國家寶藏上介紹的九孔骨笛。這些骨笛應為丹頂鶴的尺骨所制,並且在遺址中還發現有丹頂鶴的其他骨骼。



我們從上面發現的東西,大家腦袋裡是不是已經認可了這個
“發達的社會”,但是你們知道賈湖這個村落在那是有多少人口嗎?我們通過對賈湖墓地出土人骨數量的統計,然後按照人類學的統計方法來推斷那時候有多少人。

賈湖這個“發達”的村落,先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建村!這個時候,人口數量還並不是很多,大約60多個人。

第二階段:發展!這個村經過了高度地發展,竟然達到了180多個人,是之前的三倍,放到現在,一個小村莊也就這麼些人。可是,賈湖村可是7000年前的村落,尤其是當時的生育率和存活率都很低,死亡率又很高。由此可見,賈湖在當時可謂非常繁榮了。

第三階段: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個村的村民覺得我們已經已經很繁華了,於是紛紛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外面的世界擴展領土了。這也就是賈湖村的第三個發展階段,人口的數量在不斷減少,就像現在的一些村莊一樣,年輕人都在外面打拼,而剩下一些老人留守在村莊。這個時候大約有130多人留下了。


賈湖村經過了從距今9000年到7800年間這1200年的發展,逐漸繁榮起來,創造了多項讓我們震驚的發現,在距今7800年以後,賈湖遺址逐漸廢棄,直至被埋藏了起來。


北大爐爐


7000年前,人類處於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這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熟練的磨製和琢磨石器的技術,典型的有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形石鏟等;手工製陶技術,典型的有三足陶缽,桶形罐等;還有如上圖所示的,脫粒用的石磨,石棒等工具,以及陶紡輪,陶豬頭,羊頭等原始藝術品,這一時期,我們的祖先已經發展成為定居的農業文明。

交代完了背景和工具,我們來想象一下祖先們的生活吧。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喚醒了熟睡中的人們,大家紛紛走出屋舍,集中在村落的一片空地,忙碌的一天即將開始,大家等待族長的分工。青壯年男子分成三組,分別擔任狩獵,捕魚和保護村子的任務,女性分成三組,分別拿著石鏟從事原始的農業,拿著石鐮出去採集一切能吃的食物以及在家用陶紡輪紡織,縫製衣服,照看老人孩子等任務,大家各自分頭行動,大家呼朋引伴,各自談笑著忙碌一天的工作去了。等回來大家帶上自己的戰利品,平均分配,女人們或用陶器煮制,或用火烤制食物,吃完以後大家圍坐在一起,交流一下今天的見聞,小孩們跑來跑去,嘰嘰喳喳的打鬧,也許會有人模仿起小動物,做一些滑稽的動作,大家打著節拍,唱跳起來。夜幕降臨,大家再各自散去,保護村子的人們也許會再分工,輪流值守,回到各自的小家以後,大家可能還會八卦一會兒,比如今天張三在捕獵中偷懶,李四在採集中偷吃等等,然後漸漸的進入夢鄉,忙碌快樂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以上就是我想象的7000年前祖先們的生活,大家有沒有其他好玩的想法,一起分享交流一下,我是憨子,喜歡的話就點個關注吧。


鄭憨子


建議大家去河姆渡看看,絕對顛覆你的認知,什麼陶器石器骨器都沒什麼,看看七八千年前古人用榫卯結構蓋的聯排的木質吊腳樓,用蘆葦按經緯編織的席子,用紡錘紡織的繩子,用紡繩編織的粗布,以及水井的修建,用陶土做的爐子,其原理和結構一直沿用至今,種的稻子和今天的稻子完全一樣。天哪,那可是石器時期,榫卯在今天不算什麼,可在石器時期,在那麼老粗的樹幹上打卯榫,其難度可想而知,還有骨針,用來縫紉衣服,各種種地用的農具等等,去看看吧,絕對讓那你懷疑人生。


火狐狸46


華夏七千年前是怎樣生活的,參考七幹年河姆渡遺址即可。華夏民族是半耕半漁的生活,現代農村裡大部分的生活資料,那時候都已具備。牲畜養殖、瓜果蔬菜種植、水稻種植、水上行舟、捕魚抓蝦、製陶造器等等,從雙鳳朝陽的雕刻水平看,已經有相當高的手工業勞動技能等等。總之要看七幹年前華夏族的生活狀態,就到河姆渡去。


詠歌亭好


至今,我國所有的遺址,據考證,距今時間最長的是二里頭遺址,經碳14等多種科學方法檢測是3700年,但周口店遺址,半人半猴的,據說是50萬年。我更想知道,這些祖先的祖先,中國猿人是怎麼生活的?很多國人都喜歡 最, 我也是,知道最,最早才有勁


中56657804


六千五百年前已經有曆法了,河南濮陽蚌殼龍虎葬可能暗示那時一年分兩季,就是春季和秋季,這也是後來用春秋指代時間或歷史的原因。


藏息君


中國人的祖先,在大洪水前,生活在全國各地,洪水後,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