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本的窮人,該如何錢生錢?

SoA


一、什麼是資本

資本可以是資金、可以是人脈,也可以是你自己。

如果連這些資本都沒有,那錢是生不了錢的,因為起碼你得有自力更生的資本。

二、如果問題是:沒有資金的窮人,該如何錢生錢?

一字之差相差千里。“資本”改為“資金”,沒有資金的窮人,該如何錢生錢?這個問題我是可以回答一下的。

1、提升自身價值。只有自身有價值,資金自然會找上門來。富人是喜歡與有能力、有價值的人在一起的,如果你本身的價值就很低,是進不了富人的圈層的。當你有了能力幫人解決問題的時候,那錢自己就會找你而來。

2、利用人脈找錢。你可以主動出擊,向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去低成本的借錢,然後用這些錢去做你認為非常有把握的項目或投資。窮人借錢不要走入高息負債的坑,不要借超過15%的借款,因為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才28%,否則你手上的錢會慢慢虧掉。對於窮人來說,這是可怕的,可能一輩翻不了身。

3、對於大部分的沒有資金的窮人來說,最可行的方法是:打工+業餘投資。打工本身就是生錢的方式,然後你可以利用打工剩餘的積蓄去做買國債、基金,還可以做一些兼職的小本買賣,存錢了也可以買房子投資等等。複利的威力是巨大的,日子會有功。

我是 ,關注新經濟、新零售,每天會給大家分享關於創業營銷的心得。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多多交流。


老餘新零售


窮人的投資方式,和有錢人是不大一樣的。

先假設一種發財方式:

我現在月入2800,然後我買了一輛車,每個月還2600的車貸(其實我連車都不會開),然後我開車成功勾搭到了一個富二代女。從此平步青雲,走向人生巔峰。

其實,所有窮人的發財方式都是這樣的。

運用手中的資源+體力,找到一個對的人把自己扶上馬,再送一程。

比如我借了20萬買了一輛還不錯的車,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給外企高管當專職司機。因為我自帶車的BGM,所以一個月可以淨賺1萬多。

一輛車我可以開3~4年,差不多一年半左右就可以回本,以後都是賺的。再怎麼樣也比我目前月入2800要好。

再比如,我買了一套刷鞋的工具,100塊,可以用1個月。一天可以擦30雙鞋,一雙收5塊。這樣一來,我一個月可以收入4500塊。比起我的100塊的投資來說,4500塊的回報,回報率45倍,效果是不是特別好?

有人說,那我還付出了1個月勞動呢!

別鬧了,窮人的勞動本身就不值錢的,值錢就不是窮人了。廣州福建地區講“工字不出頭”,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這時候,用投資+體力勞動的方式,方法靈活。

比如我家樓下有個大叔,夏天賣西瓜,秋天賣栗子……反之一年四季啥他都賣。人家比我們公務員家庭買房子都早。

所以窮人不要怕沒資本,甩開兩膀子力氣使勁幹,不要相信傳銷賭博,踏踏實實做事情。原始資本積累其實沒那麼難。

但是,時刻警惕那些讓你們拿錢生錢的套路。那些才是真扯的——因為你沒錢,而且輸不起。所以只能挑能輸得起的東西去賭。而沒錢的人,最大的資本只能是勤奮。


酒騎風


創業沒有那麼容易的,我是一個農村人,沒有文化,沒有家庭背景,很小去外面打工,一打就是十幾年,有句說的好,打工打工十年都是空,拿自己的青春換老闆的夢想,我們要知道要想過上好的生活必須要創業。在2年前我就做傳統生意開了一家工廠,開了2年多時間,因為遇見種種瓶頸期。工廠倒閉就沒有做了。但自己還是不甘心,又一次選擇互聯網創業,不到兩年的時間讓我還清了負債20多萬債。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今年的目標一套房,我的創業一路的小經驗可以幫助到創業的或者正在創業的你。迷茫的你可以來找我聊聊,一定可以幫助到你


用戶2906738809903348


要想錢生錢,首先,你得有錢,這個錢可以是自己存的,也可以是“借雞生蛋”,沒有錢,如何談錢生錢?

那麼,我們窮人如何賺錢第一桶金呢,賺錢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勞心和勞力,一般來說,勞心者賺的要比純粹的勞力者要賺的更多,賺錢速度也更快,所以,我們儘量要使自己成為靠腦力賺錢的人,而不是靠做簡單重複的體力活賺錢,古人有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如果想成為人上人,就得靠自己的頭腦做事:

怎樣賺第一桶金:

勞心者:

例如:靠自己的專業技術、行業經驗、獨特創意、新的商業模式、科研成果、文藝才華、交際能力、人脈資源、政治背景等。如果你擁有這其中一項或多項,可以充分的將以利用、整合資源,做到極致,加上自己的勤奮,如果不是運氣特別背,應該會有所成,賺取第一桶金應該不是問題。

勞力者:

例如:工廠普通流水線工人、一般文職類工作、建築類小工、服務性行業無技術要求的員工等等,都是比較典型的勞力者(這樣說絕非職業歧視,請勿對號入座),這類工作一般工資相對較低,如果人夠勤奮,存錢的時間拉長一點,也能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何錢生錢:

要想錢生錢,得做好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用一個詞概括就是:開源節流,所有的理財經最後都歸結為這一點,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做投資性支出,少做消費性支出:

我們日常生活都得消費,但是,消費也分不同的性質,大致可分為:消費性支出和投資性支出,例如:買車,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就是屬於消費性支出,不僅不賺錢還會不斷貶值(當然,買車用作營運那另當別論),那麼這對於我們想錢生錢的人來說,就不應該急於買車,而是應該將這筆錢用作投資類的消費,例如:考各種證書、報考培訓班、打點人脈、創業等等,同樣是支出,很顯然,後者比你買車更具有價值!

作為窮人的我們,應該多做投資性支出,而少做消費性支出,要不然,你永遠擺脫不了窮人的命運。既想賺錢,又想先享受,哪有那麼好的事!

2、學會理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一般都會有一筆存款,那麼,學會理財就變得非常有必要了,平常沒事可以多學習一些財經類的知識,這些對你一生都受用,面對同樣一筆資金,會理財的人和不會理財的人最後的結果截然不同,最後所過上的生活也完全不一樣。

3、多學習,多出去走走:

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他們一般大都是選擇了安於現狀,安於做一個井底之蛙,許多人參加工作之後就基本上不去主動學習新的東西了,久而久之,不僅之前掌握的知識忘記光了,而且連學習的能力和動力都消失了,最後只有提早進入“晚年生活”狀態。

個人認為,不管賺不賺錢,都應該多學習,它是保持你的生活狀態最好的“瑜伽”,另外,多出去走走,開開眼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在外面看到的每一個新奇的事情都是他人智慧的結晶,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啟發,所以,作為窮人的我們應該多學習、多出去走走!

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成功的人做朋友:

之所以這樣說絕非勢利眼,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沒人能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碌碌無為的人身上你看到的是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在成功的人身上你看到的更多是自信、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可能有人會說“圈子不同,不要亂融”,但我也聽過也另外一句話: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而當你一直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睡懶覺,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這,聽說是李嘉誠說的,我覺得很有道理,共勉之!

另外,成功的人也只是某一個領域的牛人,他在其他領域可能也是小白一個,而你在其他某個領域可能是一位專才,那麼,你與成功的人之間是否就有了相互溝通的價值?所以,在成功人士面前,我們不必過於自卑。

篇幅有限,就說這麼多,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許多人說窮人想要翻身就得跨出自己的舒適區,而沒資本的窮人想要成功只能靠創業!!那麼我來說個事實吧,20年前你擺個地攤就能賺錢,10年前你做個淘寶就能賺錢,8年前你做個微商代購也能賺錢,5年前你做個自媒體就能賺錢,而3年前你做個網紅直播就能賺錢,現在呢??從以前的1萬人裡只有幾個人在創業,到如今的人人都在創業,其實機會已經不僅僅在靠單一的創業模式能實現財富增值了!


20年前地段為王,10年前流量為王,如今粉絲為王!創業其實在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如果你還是守舊不懂得變革,那麼你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的!如今的社會,特別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真正的機會已經不多了,那些有機會賺大錢的商機和地方都是需要強大的後臺和極大的啟動資金才能駕馭的!所以對於沒有資本的人來說,互聯網創業可能是未來的唯一機會!


目前的社會發展模式依然停留在互聯網發展的巨大週期之內,只不過從傳統的互聯網模式變為了互聯網+的思維和發展!所以以前的那種幾百人才能創出年入千萬的模式已經被打破了,未來可能幾個人,甚至一個人的團隊就可以創再出年入百萬甚至千萬的奇蹟!而這就是互聯網創來帶來的風口!看看現在的抖音,看看現在的自媒體,看看現在的直播平臺等等,所以沒資本的朋友不妨從這些入手起步,等攢足了一些啟動資金和本錢,才踏入真正的賺錢領域:金融和地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疑惑和投資建議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沒有資本的窮人,要想生財,首先要做到兩個不能:

第一,不能貪。 貝代表錢,所謂“貪”字釋義就是想在今日得錢。只看到今天的錢,而看不到明天的風險,就是貪的後果。因為貪戀錢的數量,迷戀得錢速度之快,會產生“誘惑和衝動”。而在這種行為的刺激下,99.99%的決定都是錯誤的,非理性和盲目的。被高息誘惑的老年人、被非法集資所騙的中年人、被非理性消費(投資)衝昏頭的青年人,無不經歷著貪。

第二,不能惰。我們這裡不用懶,而用惰。因為事實上大多數窮人並不懶,他們比中產階級更吃的了苦,受得了罪。但是卻不願意接受思想上的改變和創新,如果讓他們去學習,都會搖著頭說,我大半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還學什麼?習慣了體力付出,習慣了路徑依賴,這一點是很可怕的。思想上的懶惰,比行動上的懶惰更可怕。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做“馬太效應”,指的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在不少時候放在資本市場上也很受用,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窮。於是這個馬太效應就被大力吹捧,但我們也看到了弱小的企業變成了黑馬,強大的企業一瞬間轟然倒下。仔細想一下,不就是“貪”、“惰”二字是否作祟導致的嗎?


建議:

掙錢的因素有很多,資本是其中一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但它並不是全部。

我認為思想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馬雲沒有錢,但除了錢他什麼都具備了:思想、信念、執著和合作夥伴。所以才會有人給他投資,幫助他成就帝國。

如果沒有資本,不意味著無法成功,但意味著在其他方面你要做得更好,基礎更紮實,能力更強,吃的了更多的苦。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根據題主的問題,做個簡單分析:沒有資本的窮人,其實就是指普通人;如何錢生錢,個人覺得就是想賺更多的錢。

那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一個普通人,該如何賺大錢?

我可以從我的自身經歷跟你聊聊。


選擇後認準方向,並堅持下去

其實我是不喜歡別人稱呼我為律師的,我更接受自己是創業者的這個身份。從開始創業到目前我們專注於股權設計服務這個領域,我花了將近3年時間。2012年,我就開始創業做事情,我們承包過酒店、做過大排檔、開過培訓班、做過全城配送。

其實,做全城配送是我們離成功最近的一次,主要是給飯館送菜。你也知道,很多飯館都是要起個大早去菜市場買菜的,那時候菜市場的菜最新鮮。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將這個活給包了下來。商家只需要在我們開發的APP上選擇菜品與數量,第二天一大早,我們的小貨車就會準時把菜送到飯館門口。要知道,那時候還沒有美團與餓了麼,我們的業務覆蓋了半個洛陽城。

最終,導致我們最終失敗的原因並不是經營出現了問題,而是股東之間糾紛。一部分人想著擴大規模,爭取覆蓋全市,遍佈河南,所以要增加資金。又有幾個股東覺得現在挺好,賺的也不少,就安於現狀。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誰也不服誰,內部矛盾越來越尖銳,只能不歡而散,各奔東西。

而這個事情,對我的觸動很大,我就在想:就沒有一種制度能保證股東之間、合夥人之間能和諧相處下去嗎?

思前想後,我就認準了這條路。2014年,我就專注於合夥人股權設計這個方向,其他業務一概不接。



學習,學習,再學習

確定了方向後,我就開始瘋狂的學習。從2013年後半年到2014年末,北上廣深都不知道來來回回跑了多少遍,瘋狂的參加各種線下課程,那一年半,基本花光了我做律師時候的全部收入;而關於各大知名企業股權設計的案例,我更是把相關書籍統統買回來,一本本瞭然於心,研究到半年是常有的事。

2015年,我創立了三合一動態股權分配機制,並付諸於實踐,贏得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客戶的信任。

你看呀,我也是個普通人,雖然現在賺的還不夠多,但跟剛創業起步時候比,那就是天壤之別了。我們團隊的十幾個人,都時刻惦記著公司,都能為了把事情做好,忘了時間,放棄陪老婆孩子。我們也相信,我們會成為一個牛逼的公司。



合一股權設計


抱歉,沒有資本的人不可能錢生錢,錢生錢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本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上如果連一個子兒都沒有,恐怕巴菲特也不可能錢生錢。

很多人對於理財致富似乎都有一種誤解,幻想一夜暴富,幻想用100塊掙1萬塊,1萬塊掙100萬。

事實上,富人的第1桶金往往都是靠富人自己原始積累攢出來的。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解密身邊一位身家幾億的生意人的理財經,這幾億是從家裡繼承下來的嗎?恰恰相反,他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連學費都交不起的貧困生,靠著一筆一筆外貿單子跟著師傅白手起家做到高管,如今身為企業大佬,想做期貨就做期貨,想炒股票就炒股票,想買房子全款2000萬不帶眨眼—-這理財姿勢可是有得選了,家家銀行都把他列為私行客戶追在後面不放。

很多沒有經歷過原始積累而空有一大筆鉅額財富的人,恐怕機會與陷阱放在面前,都不知道如何判斷:這一點,我們從買彩票中彩的人的結局就能看得出來,很多一夜暴富中了五百萬的打工者拿到這筆錢之後,一開始還規規矩矩地買房,接著就是好賭,甚至最後入不敷出。

第1桶金怎麼積累?

如果家裡沒有王位給你繼承基本上依然需要靠才智和勞動去換取。

很多人喜歡問:月收入只有一兩千元,如何理財?很坦率的說,基本已經無財可理,只能讓人生存。

年輕人想要理財,必須先理自己,提升自己的勞動價值,提升自己的職業價值。賺取更高的回報。

財富積累的初級階段,並不是一個該享受的階段。

巴菲特一直到了晚年都還住在他的老破房子裡,開著一輛老車,而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不注意財富的積累,每天只是想著到網上借錢去買一個蘋果手機。那理財也就無從談起,只會每天不停的向平臺支付高額的利息,把自己陷於負債當中。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進行強制儲蓄,嚴格規定自己的生活開支,用記賬的方式規範自己的支出,強制攢下一筆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來看購置房產並非是負債,而是一種資產保值增值的比較有效的方式。也就不如將自己在5年或者7八年之內攢下一筆首付作為目標。努力學習理財知識,提升自我勞動價值,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之前曾為別人算過一筆賬,一個月入7000的人,如果每月攢下3000塊,其中2000塊用於保守型理財投資,保持4.5%的年化收益,而另外1000元進行基金定投保持每年10%到20的收益那麼在5年之後他就能積累下20萬元。這個收益也是相當可觀了。而這5年當中你的收入也有可能逐年增加。財富也就慢慢積累起來了。


米蟲理財手賬


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沒有資本並不代表一分錢沒有,只是錢少而已,不要灰心喪氣,馬雲三十多歲時還很窘迫的,急什麼!對於很多窮人只有肯努力,善於發現生財之道通過努力還是可以走向致富之路的。


首先,要自信自立自強。不要整天就坐在一個地方發呆發愁的,天天想著自己是個窮人,自卑一輩子也富不了。學著不靠天、不怨地、不依賴父母,自己堅信可以闖出一片蔚藍的天空。

其次,通過自己開動腦筋發現商機,努力賺取人生第一桶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人在火車站候車,因為候車大廳座位有限,想坐沒處坐,休息一下都不可以,特別是凌晨以後、天亮以前坐車的旅客,急需要休息吧,這時有人發現這個商機,從紙箱廠廉價收購一些硬箱子踩扁後便宜租給旅客或者賣給旅客,既方便了旅客休息,自己還賺錢,而且生意非常火爆。像這樣利用小本錢贏得商機的情況數不勝數,可以說幾乎都是空手套白狼的。



再者,擴大資產。隨著第一桶金的賺取,就會有第二桶、第三桶,慢慢隨著把握商機的能力越來越強,賺錢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個人資本一定會越來越多。這時就可以選擇繼續幹下去,賺錢的資金根據實際情況購置理財,也可以選擇投資自己擅長的行業或者自己創業,前期考察非常重要,有沒有市場,能不能帶來收益,利潤、風險等因素能有多少,這些都要考慮清楚。


總之,窮人想致富先得有資本,有錢才能讓錢生錢,沒錢求爺爺告奶奶誰也變不出錢來,其實一個人的資本就像嬰兒慢慢長大成人,都是由少變多,慢慢積聚的,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煎熬,搞不好還會倒退,不過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錢生錢的。


財富公元


對於沒有資本的窮人,又要錢生錢,確實有難度,但是,我也努力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思路和建議:


一,先努力賺到第一桶金。


人生的第一桶金很重要,特別是對於沒有資本的人,這是開始美好人生的第一步。賺到第一桶金的辦法,首先是找一份能夠不斷提高收入的工作,這份工作會比較辛苦,但是隻要能夠學習到知識和技能 ,就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同時,如果一份工作的收入,不是很高,還可以兼職另外一份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積累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二,開始創業。


自己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好行業,找到有前景的商業項目,然後將第一桶金投入這個創業項目,這就是錢生錢的最好辦法。但是,創業也是有風險的事情,這點自己必須有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當然,創業的項目,除了自己投資之外,還可以向風險投資機構進行融資,如果融資成功,可以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


簡單總結,錢生錢的第一步是先賺到第一桶金,然後開始創業,創業成功之時,就擁有了錢生錢的好辦法。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