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融合的開拓者,站在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的巨人

歷史故事010-----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民族大融合的開拓者,站在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的巨人

北魏由鮮卑拓跋所建,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經營下逐步壯大. 獻文帝執政時,被其母馮太后毒殺。馮太后改立獻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開始親政。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他仿照漢人官制,考核州郡官吏,整頓吏治,頒佈俸祿制,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

民族大融合的開拓者,站在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的巨人

北魏都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風雪,風沙常起。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於北魏對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為保證遷都順利進行,孝文帝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稱要大舉伐南朝齊,計劃在南伐途中造成遷都的既成事實。八月,孝文帝率領隨從百官,步騎百餘萬從平城出發南伐,時值深秋,陰雨連綿,大軍只好途中就地休息待命。當時許多鮮卑大臣雖不願內遷,但更畏懼南伐,故只得相從,不敢再提出異議,遂定遷都大計。

民族大融合的開拓者,站在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的巨人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讓鮮卑人改穿漢人服裝;朝廷上改說漢話;鮮卑貴族死後,不得歸葬平城,並改他們的籍貫為河南洛陽,改鮮卑姓為漢姓;鮮卑貴族,提倡他們與漢族通婚等。

孝文帝的改革也促進了北魏政治、經濟的發展,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鮮卑族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 並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同時漢民族也從中吸收了鮮卑族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使自己的發展更為完善。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融合所產生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與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間的尊重與友愛。

民族大融合的開拓者,站在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的巨人

【在故事中瞭解歷史,在學習中增長才識。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及提供相應故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