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長大後會恨媽媽嗎?

迷霧森林MM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我也想來回答一下。我家孩子差不多是她母親一首帶大的,結婚的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的,後來二個人有了房有了車,該有的都有了,最後分開了,孩子我來帶的,撫養費不用對方出,做人當胸懷感恩之心,所以該給她的都給了她,分開第一年我和我的家人都沒有說過對方一句不好,對孩子也教育他說你媽媽不容易你自己要努力奮鬥,以後有能力了好照顧照顧你媽媽。但是呢對方不知滿足還惡意中傷詆譭我們,孩子不來看的,表明功夫做的很好,說為了孩子要復婚,但是行動沒有的,忍了一年忍不下去了,因為在過去的一年裡好幾個村民來提醒對方說我們家的壞話,於是今年上法院起訴支付撫養費,然後告訴我兒子這是個怎樣的媽媽,當然也得給兒子打個雞血,自己要努力讀書,等自己長大了自己去評判父母的對錯。公道自在人心,從沒有見過這麼渣的女人。


卡夫666


為什麼世界上好的男人總遇不見好的女人?我是一個不嫖不賭不抽不喝的男人。全部身心都在家裡,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拼命的賺錢養家。我的前妻。每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我們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女兒也十幾歲了。生活過的一直很單調,平穩。這都沒有關係,因為當初我承諾過給她一個幸福的生活。可是她竟揹著我偷偷的和別的男人勾搭上了。我一直沒有發現。可是後來她既然過夠了這種偷偷摸摸的日子,跟我提出離婚。說我不夠浪漫,沒有生活。我由她去了。她給我留了幾萬塊錢。大部分都帶走了。大約帶走20幾萬吧。一年不到的時間,她又回來了。痛哭流涕說我當初沒有挽留她。好像是她被騙了。錢被那個男人騙走了。她現在要帶女兒生活。我同意了。女兒被她帶走了。因為女兒父親帶確實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我很恨她。我不知道該怎麼接納她。很多親戚朋友都勸我說,即使她回來,你們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過的幸福了。這一年期間朋友又幫我介紹了一個新女友。可是我總忘不了她。總怕成立新家庭後我會後悔。我該怎麼辦呢?


天馬251796729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女方和別人跑了再也沒回來過,小孩子特別想媽媽就問爸爸,為什麼媽媽不要我了?爸爸說:媽媽不是不要你了,她是天使,要去照顧其他小朋友了。 這是一個多麼明智的爸爸,我想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應該不會有恨。



其實在夫妻感情破碎的時候,離婚未必是件壞事,但是也要給孩子一個正面積極的關愛,才會不讓他(她)因為爸媽的分離受到很大波動。我身邊有兩個朋友就是兩個相反的例子:

第一個是我同學,他爸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出軌了,不僅離開的他媽還捲走了家裡所有的存款和房產,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和媽媽只能寄住在舅舅家,但是他並沒有產生任何恨意,因為他感覺他媽對他更加愛護,也慢慢理解媽媽的不容易,所以他主動扛起家務和照顧媽媽的義務,放學回家自己洗衣服收拾屋子做好飯等媽媽下班,現在的他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細心,燒了一手好飯,對老婆女兒都特別疼愛特別珍惜。



第二個是我同事,他媽在他小時候因為他爸窮離開他們,所以他爸特別恨他媽,每天給他滿滿的負能量,告訴他,他媽有多壞,禁止他提他媽,禁止和他媽見面,他說他從小沒有體會過什麼是母愛,而且他不相信愛情,不相信女人,因為他恨他媽。



所以,孩子的愛恨很大程度取決於教育和環境,好的父母即使離婚也會給孩子一個樂觀積極的生活,相反的情況,孩子會揹著這種恨過一輩子。


Mia育兒


剛生下孩子,因為沒有愛,父母離婚,母親自己離開這家,十月懷胎很辛苦生下的他,孩子會恨媽媽討厭媽媽嗎?


這位媽媽,我相信你是愛孩子的,也特別捨不得剛初生的孩子,只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父母不愛(至於原因你不說那我們暫且不論吧,對現在很多8090後的三觀而言,不愛了,也許就夠了,好聚好散,還彼此一個重新尋愛的空間和機會)--才會離婚的,但是,你還是特別害怕特別擔心,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以後長大了是不是就不理自己不認這個媽了,甚至怨恨討厭這個生而不養的媽,所以你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吧。


那麼,好吧,長嘆一口氣之後,我把殘忍的真相剝離給你看吧。孩子認知以後,真的有可能會怨恨你,但也不是絕對的。

我們分兩種情況來看:


1,父親這邊家庭教育良好,家庭成員對孩子都十分有愛。特別是父親很關愛孩子,孩子在愛的澆灌下成長,對缺位的母親也不會刻意抹黑埋怨咒罵,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三觀相對會正。即便小時候可能對“為什麼我沒有媽媽陪伴長大“這件事比較在意,懂事之後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決定,畢竟,父母只是不愛了而離婚的,而父母從來都是愛孩子的,自己是一直被愛著的。(當然了,媽媽還是要定期去探視孩子的,如果媽媽一走就了無音訊,那真是沒辦法了,換位思考吧,你是孩子你怨不怨你恨不恨。)


2,父親這邊的家庭教育裡,家庭成員對孩子母親的缺位一直抱著怨恨的心態。他們經常跟孩子講一些”孩子你可憐啊,你有爹生沒娘教!你媽媽剛生下你就不要你了!她太狠心了,以後你長大了也不要理她!“等等話語,那就情況不妙了,孩子小時候就一定很討厭你,甚至討厭”媽媽“這個詞。等孩子長大後,或許會有理解你的可能,但很大程度上,他會不太想理你,因為,他是心裡苦著長大的(如果媽媽定期有看孩子,對孩子關愛,那麼情況會好一點,因為你會告訴孩子你還是愛他的。孩子不會在”怨氣“中長大。)

綜上所述,希望對困惑的你有所幫助,更希望你能過好自己的日子,同時,也能盡好一個媽媽的職責,定期去看望孩子,有可能的話想辦法跟爸爸那頭家庭儘量和平相處,那就可以多一點時間去陪伴孩子了。畢竟不愛的,是大人,孩子,是你們曾經愛的結晶,晶瑩剔透,既然生了,那就值得你們用一生去呵護啊!


更多真實的育兒體驗,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育兒路上遇見你),漫漫育兒路,苦與樂的堅持,讓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兒路上遇見你


恨是有很大可能的!但如你所說,已沒有愛,既然是已經沒有愛了,說明就算不離婚,孩子也會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裡面。很有可能還是個吵吵鬧鬧的家庭。



我從小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兩天小吵三天大吵的環境裡。過去很多年了,依然能記得當時那種感覺。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每天放學都要在窗戶那偷偷看看爸爸媽媽有沒有吵架;可能吃著飯,莫名其妙的,他們有一個就把鍋掀了;他們一吵架,我就得趕緊去請鄰居來拉架。所以整個童年我都想著如何能儘早的脫離這個家。



在孩子成家立業之前、在他不懂事、青春期的時候都很有可能會恨你。但是終有一天,他結婚生子了,就會理解你的。但前提是哪怕離婚了,也應該儘量去盡一個母親該盡的責任。



並不慫勇離婚,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婚姻不易,需謹慎。有了孩子的婚姻更應該謹慎。多學會包容,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婚姻。


陳憶米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一定的,因為他不能同時擁有父母的愛,會缺乏很多安全感。三歲之內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與母親的親密接觸中,只有在三歲之內,被媽媽妥善照顧的孩子,才可能在成年之後不是那個缺乏安全感的人。

孩子是否會恨媽媽,要看在他成長過程中,母親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是一走了之,再也不出現,而父親這個時候,如果再在孩子面前說一些母親的壞話,諸如,你媽生下你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肯定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如果母親在合法的探視時間,與孩子有著高質量的陪伴,並且他的父母從來都不說對方的壞話,那麼這個孩子也會成長的很好,因為他有著愛他的爸爸和媽媽,只是他們不在一起住了而已。

我看過一個特別感人的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狄姆跟著母親生活,因為前一段時間父母離婚了,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爸爸要來看他了。一早媽媽把他放在火車張,囑咐他等著爸爸來見他,不能隨便亂走。火車來了,爸爸從火車上跳了下來,狄姆很開心。他和爸爸一起吃熱狗,吃披薩,看電影,去圖書館做了許多,和爸爸在一起就特別開心的事情。狄姆特別驕傲地告訴身邊的人,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

天黑了,離別的時間到了,狄姆和爸爸去火車站。站臺上,時間還夠充足,爸爸把他抱上火車,他對所有的旅客說:這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

最後,狄姆站在站臺上,看著火車開走了,但是它還會來的吧,載著我最喜歡的爸爸,他叫焦尼。

這本書,雖然寫的是離異的小朋友,但是處處充滿了溫情。我給女兒讀的時候,都是用溫柔輕快的預期,讓她感受到這個小朋友,雖然和爸爸分開了,但是,依然有那麼愛她的爸爸呢!


繪本媽媽胖小兔


父母離婚,孩子長大會恨媽媽嗎?

看到這個題目就感受到這個媽媽的擔心(假設孩子是判給了爸爸)。首先,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孩子長大為什麼會恨媽媽?

1. 沒有媽媽陪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其他家人的愛無法填補媽媽的缺失

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離婚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這是毋庸置疑的。當他看到別人的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噓寒問暖時,自己的媽媽卻不在身邊,連最基本的跟媽媽撒嬌的機會都沒有時,心裡面難免會暗自神傷。儘管家裡人對自己再好,也無法填補媽媽在自己心中的空缺。特別是遇到那種刻薄的後媽時,對自己媽媽的缺席更是感到不可原諒。

tips:既然婚姻無法延續,離婚後,媽媽儘可能跟孩子定期見面,培養感情,儘量撫慰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


2. 其他家庭成員給小孩灌輸媽媽不好的思想,讓孩子從小就對媽媽產生敵意

父母離婚本來對孩子就會造成影響,如果爸爸或爺爺奶奶還經常挑撥離間,說落媽媽的各種不是,孩子本來對媽媽還抱有幻想,只會對她的印象越來越差。這種敵意日積月累,就算長大了孩子自己明白事理了,也很難消除對自己媽媽的恨意。

tips:離婚是父母之間出了問題,跟孩子無關,不能把父母的感情債強加在孩子身上。既然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只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孩子遲早會明白。

3. 媽媽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導致父母離婚

比如父母離婚原因主要因為媽媽出軌、拋夫棄子,即使有時候父親這邊會礙於面子不會提及,但是紙包不住火,孩子遲早會知道真相。多年自己受過的苦原來拜媽媽所賜,他肯定會痛恨。

tips:曾經犯下的錯誤不能挽回,但是孩子是無辜的,既然為人父母,即便是離婚了,也需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去關心他愛護他。只能隨著時間的消逝來沖淡孩子心中的恨意。

不管怎樣,父母離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如果媽媽希望孩子將來不恨媽媽,離婚之後讓孩子清楚父母離婚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孩子明白即使父母之間沒有感情,也不會影響他們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


全職媽媽在線


一個人,不管在怎麼恨一個人,當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一些改變的。雖然表面還不能真正的原涼,但內心深處卻是在動搖的邊緣。

曾經看過一電視,說的是女主從小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因某些原因,迫使她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異,爸爸不要她了。

那時,她說,她恨她的爸爸,這輩子都不想見,是他讓她成了有爸沒有爸愛的。讓她受到了不同人視的一些眼光。

但話又說回來了,其實孩子的對父母的愛恨情仇,都是來自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一個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快樂,完完全全是看父母的。父母怎麼的灌輸思想,孩子就會怎麼去想。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在家庭裡,你老說這個家庭一員的不好,孩子久而久之,也會覺得這個人不好,就不會和這個人親,也不會喜歡和這個人玩。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形容的。有些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偏,有些成了混混,有些對誰都充滿著仇恨,有些孤僻成長,有些對婚姻不信任。

其實,孩子是內心,還是想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恨就是因為想得到憐愛與關懷。




小小帆麻麻



看到這個題目首先心裡一酸,覺得孩子可憐。同時,我也非常理解這位媽媽,相信她做出的是最艱難的抉擇,而這個抉擇的背後是難以言喻的痛苦。很想擁抱一下她和孩子!

如果理性地分析這個問題“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怨恨和討厭媽媽”,要看孩子成年之後的價值觀、人生觀,具體說來,就是根深蒂固的、對事情對生活的看法和觀念。針對媽媽離開這件事,孩子長大後可能出現兩種不同觀念:


第一種觀念: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力,媽媽的天性都是愛孩子的,做出痛苦選擇,背後一定有更痛苦的原因。更何況,凡事都有兩面性,失去媽媽的疼愛,能夠讓我更早學會洞悉環境和保護自己,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種觀念:不要自己孩子的媽媽太狠心了,不配當媽,她當年拋棄了我,我永遠不會原諒她。


我們看到了這兩種觀念的差別很大,是什麼導致的呢?一般來說,這是孩子成長的環境所決定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孩子看過的書、能夠接觸到信息的媒介、身邊的親人鄰居、TA所交到的朋友、學校老師和同學、對TA有影響力的人,他們的言語、行為、觀念等都構成了廣義上的“教育”。孩子一路長大的過程中,就是受到這些影響逐漸形成了價值觀。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孩子恨不恨媽媽取決於TA所受到的教育。如果能夠肯定前夫會把孩子教育好,價值觀是剛才提到的第一種,接納和包容的,那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恨媽媽。但是,如果不能確定這個前提,她就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到——不缺席。她可以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要保證一定頻率的接觸,這種接觸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有媽媽、有媽媽的愛和關懷,TA和別人差不多,這樣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有高質量和低質量兩種。每時每刻跟孩子在一起的父母未必懂孩子,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瞭解孩子心裡需要什麼。孩子跟誰更親,不是看誰陪伴多,而是誰最瞭解TA。既然這位媽媽已經做出了離開的決定,不能給孩子更多的時間陪伴TA長大,那就要在每一次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裡,根據孩子的成長需要給她最好的教育影響。


我知道這個要求非常高、對每一個新媽媽都很高,但是很有效。要想孩子長大之後有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媽媽所做的這一點努力是值得的。至於新手媽媽學習育兒,現在網絡上有很多資源可以參考,如果想系統地、科學地學習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該怎麼做,也可以看我的視頻學習軟件《蘭海說成長》APP,裡面有手把手的指導。


希望能夠幫到她,因為生活還在繼續,願這位媽媽能快速走出生活低谷,好好生活。


超級育兒師蘭海


我要說一句可能被噴、但千真萬確的話:你以為不離婚,孩子就不會恨你嗎?就算父母不離婚,孩子還是會有千千萬萬種理由來恨你。

不信?那你問問那些現在長大了的人,他們有沒有恨過自己的父母?有恨他們離婚的,有恨他們硬撐著不離婚的;有恨父母管得太多的,也有恨他們管得太少的;有恨父母沒給他好的條件的,也有恨他們太溺愛自己的;有恨父母偏心的,有恨父母沒文化的……

總之,在十幾二十年的相處中,要一個孩子對父母完全滿意,從來不恨,那是不可能的。很多很多孩子都對父母有過怨言,甚至怨恨,最後長大了離父母遠遠地才開心。

為人父母,就意味著你天然地欠了他一輩子的幸福,意味著他會把自己命運中的一切不如意都怪罪到你的身上。孩子長大出息了,那是他自己有本事,要是長大沒出息,混不好,那肯定是父母沒教好,關心不夠。

要孩子真正體會到父母的難處,理解父母的苦衷,那得是很久以後的事。只有當他們也做了父母,也欠了另一個生命一輩子的幸福,才能感受到,“天哪,原來我的父母是多麼的不易,而我又曾經是多麼的可惡。”

說到底,孩子和父母之間,本就是一場剪不斷理還亂的緣分。父母用一輩子等孩子說一句“謝謝你”,可孩子卻在用一輩子等父母說一句“對不起”。你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很多時候只是感動自己,不一定感動得了孩子。孩子也不需要你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他的生命自有它的緣滅和緣起。

所以,哪怕身為父母,哪怕身負一個孩子,也不能委曲求全,請一定要為自己而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