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舊物攤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早前,我以為,喜歡舊物的人,多少有些戀物癖。

像我,收集這,收集那。總覺著每樣物件,都有故事。

這以為,叫我第一次見了江邊的舊物攤,歡喜半晌,東瞧西看,滿心裝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物件。

賣的人為了什麼賣,買的人為了什麼買,都是我想象裡的

低頭尋些自己喜歡的舊書,翻幾頁。那些書,即便是有名的出版社,又是初版,也是便宜的,懶去討價還價。遇上古舊的飾品,好看也不伸手,想著那裡面,定裝了沉甸甸的回憶,輕易不要碰。又想著賣東西的人,多是年齡偏大,大約也是閒來無事,隨意擺擺攤,為了大家熱鬧熱鬧,追著江水談天說地,有中意的也能以物換物,以物交友……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想象中,這就是舊物攤存在的意義。

等到真正抬起頭,看了買賣的人,才知道,這果真只是想象了。

1.

舊物

江邊的舊物攤,一般要等到午後才慢慢熱鬧起來。在這之前,賣家早已佔好位置,舊物一包包扔在地上,好一些的就堆在蒙了灰的塑料布上,等人來了,再匆忙打開,這邊一堆,那邊一捧。

從前我只看舊書,旁的東西,不大注意。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仔細瞧瞧,衣物、鞋子、包、皮帶扣、膠水、指甲刀、半包貓糧、半袋洗衣粉、老式手機、收音機、電腦、手飾、手錶、碟片、碗筷、水壺、藥品、乾糧……樣樣有。

這哪裡是尋個興趣,賣個情懷。

這裡,像是我們平日裡逛的超市,賣的大多是日常的生活。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這把剪刀可以呢嘛,今早上才整來呢,新嶄嶄呢……”

攤主一邊說著一邊把生了鏽的剪刀遞給老人,老人隨即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片:

“剪不斷嘛,不行不行……”

“是啦是啦,麼你拿這把克嘛,這把要得了,就是貴著點……”

2.

賣家

“這久麼天氣熱,東西難賣啦……”

賣家坐在路邊自言自語。

“在這裡賣久了,還被人家邀,嫌吵,嫌整呢地髒了……”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一群人——多是過了中年,衣衫簡陋,一些是城市裡的拾荒者,另一些也都家境貧困,靠著買賣多少賺回些吃食。

人不來,低著頭,也不願說話,看上去閉目養神,想在炎熱裡睡一會兒,悠哉悠哉。人來了,便要披掛上陣,果真為了生計,斤斤計較著一塊、兩塊。

“臭烘烘呢……”

走過的孩子,剛巧放學,白淨的襯衣,紅豔的領巾。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賣餅啦,剛出爐呢,給要一個?”

姑娘一手抬著大餅,一手捏著零錢,背上貼著支付二維碼,走過攤攤,來回叫賣著,像是日常裡再普通不過的事。

“這邊!”

“這裡兩個!”

攤主左一個,右一個搶了精光。

三點左右的大餅,午飯和晚飯就都在這兒了。

3.

買主

“不給擺攤攤麼,他們咋個活?”

他們,那些要靠著尋些地攤舊物活下去的人。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新衣服、新鞋子、新剪刀、新手機……

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人崇尚“新”,不喜“舊”,你看,在國外,大小的跳蚤市場,很是討喜……擱在可以選擇的人身上這評判或許多少能往下尋些意味。可這些買舊物的,大多連新鮮的瓜果蔬菜、雞鴨魚肉都難得擺上飯桌。

新的,舊的。在他們眼裡,和我們認知裡的不一樣。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他們一路走著,一路仔細逛著,不是為了戀物的興趣,只是為了明天還能活著的必需品。

“這個鞋子怕是會脫膠?啊?給會?能穿幾年?你看看我這雙,五、六年了噶,前兩天才通的……”

“麥片咋個賣?馬上過期了,便宜點嘛,放到過期麼,價更賣不起來……”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誰會在意,一雙鞋子的記憶,一袋麥片的故事,那都是吃飽了的人才能想的事。

在這裡,鞋子是穿的,麥片是吃的。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舊物攤的盡頭,藍花楹正盛,為生活的人們左右拍著照,誰有功夫瞧一瞧,鄰近美景的街道上,那些為生存的人和他們買賣的物件一樣,一個個隨意堆在地上。

“給要?給要?買點嘛!”

“再便宜點噻!”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他坐在路邊,奏一把提琴,這琴聲只會叫舊物攤上的人越發焦慮起來。像是聽不懂就永遠走不進“生活”的大門,只得在“生存”裡繼續掙扎。

撰稿 | 攝影:年年

主編:年年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添加“Hey 昆明”微信號:lc_168886,更多驚喜隨意掉落。

覓城 | 江邊舊物攤


投稿熱線:0871-6311400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與轉載聲明

*本文圖片歸作者所有,嚴禁任何形式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