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俄羅斯希望能夠利用伊朗石油禁令大賺一筆,卻遭到歐洲國家的禁止購買呢?

幸福地帶2


俄羅斯通過石油換商品計劃,幫助伊朗出口石油,完全是雙贏之舉。伊朗政府的經濟來源不會被切斷,俄羅斯也能夠賺取數額不菲的手續費。在解除對伊朗制裁問題上,俄羅斯與歐盟諸國的立場是完全一致的,根本不存在俄羅斯幫助伊朗,而歐洲國家禁止購買的問題。



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前後,包括歐盟、俄羅斯在內的多數國家,都對美國的單方面行動表示堅決反對。俄羅斯推出了石油換商品計劃,而法德等歐盟國家也推出了特殊支付渠道企圖幫助伊朗逃避美國的制裁。兩者唯一的區別就是,俄羅斯既說又做,而歐盟光說不練。

雖然歐盟受制於多種原因不能夠直接幫助伊朗,但是他們也不會對俄羅斯幫助伊朗的行動橫加阻撓。美國全面制裁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徹底顛覆伊朗政權,如果美國成功,其對中東地區的控制將更加嚴密,國際原油價格今後也會完全在美國的控制下,隨心所欲的漲跌,這並不符合歐盟的利益。而伊朗的原油如果能夠順利進入國際原油市場,還是能平抑油價,對於需要進口大量原油的歐盟諸國而言還是有利的。

接下來,歐盟更有可能選擇了坐山觀虎鬥的策略,看俄羅斯帶領伊朗如何與美國鬥法。如果美國勝利,歐盟肯定會湊上去,跟美國一起分贓;如果伊朗成功,此前退出伊朗市場的歐洲資本,還會重返伊朗,攻城略地。這基本上就是二戰之後,歐洲國家對待國際政治問題的基本策略。


衝擊時評


如今美國封鎖伊朗,但對於俄羅斯來說,美俄又正好形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關係,難怪特朗普很受傷,總抱怨別人搭便車。

伊朗其實早就未雨綢繆,有先之明的伊朗早早安排好了自己的退路。去年7月,俄羅斯跟伊朗方面簽訂了500億美元的石油進口大單。這是什麼概念?如果伊朗以每桶40美元左右賣給俄羅斯,差不多就是12億桶石油,是伊朗一年左右的產量,伊朗是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第三的國家。俄羅斯不會做賠本生意,伊朗以保本價賣給俄羅斯是為了戰略上的考慮。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問題而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制裁,所以美國基本不進口俄羅斯石油而歐洲一些國家也願意捨近求遠從沙特、伊拉克等地進口石油。但俄羅斯也不是很愁銷路,因為產油大國委內瑞拉垮了,現在伊朗也很危險,對手反而越來越少。這對俄羅斯來說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呵,那些認為俄支持委的人們,你們怎麼想?)

俄羅斯本身就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大國,日產量高達1100萬桶以上。普京總統前幾天就提醒世界:歡迎大家購買俄羅斯石油,俄羅斯完全有可能力供應大夥的需要,請大家別慌。

美國不敢封鎖俄羅斯,給十個膽美國都不敢。這就為俄羅斯成為世界“石油中間商”提供了絕對的條件。伊朗石油可以通過俄羅斯轉口,只要給俄羅斯差價就行。美國的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向俄羅斯買就行了。

俄羅斯的確成為“石油爭奪戰”的最大贏家,俄羅斯目前探明石油儲量為800億桶左右,按其年產量5.5億桶左右計算,最少還可以開採幾十年,所以俄羅斯靠賣石油都能活得好好的,何況它還可以憑藉自己強大的軍力進行轉手石油生意,而現在石油大國委內瑞拉和伊朗就跟俄羅斯做這樣的生意,俄羅斯先靠幫反美石油大國“看場子”就能發大財,這不,利比亞東部的土皇帝哈夫塔爾元帥也不是正有此意嗎。而俄羅斯石油儲量排世界第8位,按年產5.5億桶計算足足可以賣很多年。而世界前五委內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石油加起來足以夠世界用上幾百年。

所以實際上世界並不缺少石油,而是所有石油國家都想提高價格。有些專家之所以吹噓世界石油僅夠人類使用幾十年是因為他們欺負別人不懂數學,不掌握數據。也不是他們故意這樣吹,他們名為保護資源,實則是產油大國組織的托兒,他們目的是為提高不切實際的油價,最好漲到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他們才滿足。

“靠吹捧取悅產油大國,不如靠大棒加蘿蔔的政策”,這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真實想法。這兩世界大哥不但這樣想,而且也這樣做,而且會賺得盆滿缽滿。

有了俄羅斯的鉅額訂單作底,對於美國的封鎖,伊朗石油就是一滴油也賣不出去仍然能多堅持三個月以上,加上伊朗本身的儲備,伊朗至少可以抵抗美國一年左右的封鎖。但伊朗等得了,其他國家就等得了嗎?答案是等不了。世界各大石油消費國為了防止油價人為上漲,從來就不是隻從一兩個國家進口石油。雖然中東石油目前足夠世界使用,而且沙特等國也聽從美國的“建議”提高產量,聰明的做法是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所以美國封鎖伊朗,禁止各國進口伊朗石油的做法是十分損害他人利益的霸權主義行為。

世界石油儲量的分佈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東半球:從緯度分佈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整個地球石油藏量知多少?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資料顯示,地球上大概有1.65萬億桶石油可以通過我們目前掌握的技術提取。下面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10個國家:

1.委內瑞拉——3009億桶。(按目前該國開採能力計算,足夠開採600年)

2.沙特阿拉伯——2665億桶 。(日產量1040萬桶以上)

3.加拿大——1697億桶 。(日產346萬桶左右)

*4.伊朗——1584億桶 。伊朗還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日可出口量260萬桶左右)

5.伊拉克——1425億桶。(日產量440萬桶左右)







*****

6.科威特——現1015億桶 。

7.阿拉伯聯合酋長國——978億桶。

*8.俄羅斯——800億桶。俄羅斯生產了世界每年所需石油的12%,它也是哈薩克斯坦石油的主要過境國。(日產量1112萬桶左右)

9.利比亞——483.6億桶 ,其85%的石油出口到了歐洲市場。

10.尼日利亞——370.6億桶。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之一,也是歐佩克最大的甜油生產國。

另外美國石油儲量也不小(幾十億桶),現在美國日產量在1000萬桶以上,但還有很大的缺口,按照車輪上國家的消費量計算,美國那點儲量用不幾年。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但他們算了一下後明白了過來,要花大錢去開採不如靠槍桿子,所以就有了美國和西方大國為什麼干涉石油大國事務的酸甜苦辣。於是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伊朗等石油國家才成為了世界的熱點和火藥桶。

中東波斯灣沿岸,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所以這些地區也成為霸權主必爭的地區。

從上面石油儲量排名上看我們就知道為什麼伊朗和委內瑞拉會成為熱門地區。但話又說回來,世界上不缺少石油,而且石油消費能力還非常有限,理論上石油多是巨大的財富,但開採石油的成本並不低,沒有上千億美元投入根本就行不通,這就是世界頂級富豪們都不願意投資石油的根本原因。世界消費市場就那麼大,石油財富變現蛋糕僅僅也就那麼大,這就是為了什麼伊朗和委內瑞拉國內利益集團鬥得你死我活的原因。說白了說是貨多買少,供過於求,他們賣出的那點石油所得的錢還不足以分配給他們國家所有的人。於是列強們就利用這些國家的內部矛盾乘虛而入。


神碼人生



美國雖然個子大,但卻不是個“傻大個”。對於逼迫伊朗石油出口“清零”的計劃自然有著一整套方案。對於一些吃瓜群眾提出的“瞞天過海”招數,美國肯定也想到了!比如,對於美國從5月2日開始執行的伊朗石油出口清零計劃,有吃瓜群眾獻上一計說: 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不是一天二天了,俄羅斯也已經對美國的制裁有了免疫力,那俄羅斯何嘗不可以大量進口伊朗石油,然後再轉手賣給其它國家呢?那樣的話,俄羅斯不就是一石三鳥了嗎?一是支持了伊朗,二是又賺了一筆,三是幫助了需要石油的國家。何樂而不為呢?這個“瞞天過海”之計確實不錯,但很遺憾,俄羅斯不會這樣做,美國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俄羅斯這樣做。因為美國會跟蹤制裁石油進口的“落地國家”。


俄羅斯確實不怕美國製裁,但不怕並不等於“不痛”,這個痛只有俄羅斯自己清楚。從去年俄羅斯世界盃期間開始的延長退休年齡風波已經深刻揭示了俄羅斯民生問題的硬傷。自普京接管俄羅斯以來,普京的政令一直是暢通的,但卻在簽署延長退休年齡方案上,不得不一拖再拖。普京曾說過“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不一樣的俄羅斯”,普京在軍事和對外關係上確實做到了!拳打腳踢過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在敘利亞戰場上更是出盡了風頭,99名武裝人員突然出現在委內瑞拉國際機場,普京的這些行為確實令世界“刮目相看”。儘管俄羅斯看起來很風光,但卻難掩一個事實,那就是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依然單一,金融體系仍然無法經受衝擊,財政拮据一覽無餘。


對於俄羅斯現在的“頭重腳輕”現狀,很多吃瓜群眾不以為然。認為俄羅斯這樣有尊嚴的活著值得稱讚。普京也因此在世界上吸粉無數。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普京內心的“痛”。普京也算得上一個聰慧的領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一位需要被歷史書寫的人物,僅把國家帶到“強”是遠遠不夠的,他還必須把俄羅斯帶到“富和盛”的路上。再者,要想使俄羅斯在後普京時代穩定,僅靠戰鬥民族精神是不可能的,普京還必須對民生問題有所交代,否則,是否能和平交權都是個未知數。所以,從內心來說,普京自然渴望與美國改善關係,以爭取美國放鬆制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24日報道,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曾發表過一份120頁的報告,報告主要是回應穆勒“通俄門”的結論。俄羅斯在報告中提到美俄關係時說:“我們呼籲我們的美國夥伴,應停止對俄羅斯的指責,我們兩國共同努力,為我們的人民和全球安全,恢復兩國應有的關係”。不難看出,俄羅斯很想和美國修復關係,而特朗普也有此意。因為通俄門問題,普京和特朗普已經錯過了巴黎和阿根廷的兩次“雙普會”,其實,不得不承認,特朗普和普京還是有點惺惺相惜的。美國和俄羅斯兩國雖然針尖對麥芒,但特朗普和普京卻從沒有互相攻擊過對方。特朗普自己就曾經說過“很想和普京一起做點大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伊朗石油出口問題上,俄羅斯不會過分違背美國的意願,俄羅斯也更不會做“倒賣”伊朗石油的蠢事。


其實,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清零計劃”,其最大受益方並不是美國,而是沙特和俄羅斯。而這兩個受益方一個是伊朗的敵人(沙特),另一個卻是伊朗的朋友(俄羅斯)。而奇怪的是,沙特卻並沒有表現出興奮,對美國的石油增產要求,沙特是支支吾吾。而相反的是,普京總統卻痛快的安慰起無法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並表示俄羅斯能夠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沙特為什麼會支支吾吾呢?大家知道,沙特是歐佩克的老大,它的石油生產能力彈性很大,沙特又並不缺錢,所以,沙特對佔有伊朗的市場份額興趣不大。它唯一感興趣的是美國能否搞垮伊朗。而俄羅斯就不同了!俄羅斯現在需要錢!儘管俄羅斯很想力挺伊朗,但那卻是政治上的。而伊朗一旦石油被禁運了,市場就有了空間,價格也會有所上升,因此,我不相信俄羅斯內心會不起漣漪。

至於題目所說的德國,波蘭幾個歐洲國家禁售俄羅斯石油的問題,這個消息顯然不實。這幾個國家並不是禁售,而是向俄羅斯反饋石油質量問題。俄羅斯方面也已經對此作出了回應,表態要加強質量監督。其實,在能源問題上,歐洲國家是無法割裂與俄羅斯的關係的,比如北溪1和北溪2。這也是美國無法全面制裁俄羅斯的根本原因。不過,雖然美國已經將俄羅斯列為了戰略對手,但特朗普顯然有和俄羅斯改善關係的願望,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其實是個“務實主義者”,他的眼裡,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特朗普清楚,美國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想維護其霸主地位,想更順利的做點什麼事的話,還是需要俄羅斯配合的。而顯然,普京也有此意。在有些問題上不要只看表面現象。比如,前幾天在談到伊朗石油清零計劃和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會晤時,特朗普說了句模稜兩可而又意味深長的話,特朗普說他“相信並讚賞”普京的做法。至於俄羅斯是否是伊朗石油出口“清零計劃”的受益者,從經濟利益來說,那是顯而易見的。而美國也“心知肚明”。


人生觸底反彈


美國要制裁伊朗不讓伊朗出口一滴油,同時要求其他產油國增加產量,以應付伊朗石油被禁的油價上漲的後果,美國早就打好算盤了。現在俄羅斯要求減產和美國的要求背道而馳,可以看做是對美國的打擊,更是對伊朗的幫助。減產的一部分可以用伊朗的石油頂替,既能減少成本,還能支持伊朗。如果在伊朗無法出口石油的情況下,全球石油產量不升反降的話,那麼將導致全球能源市場動盪,而這也將美國推向眾矢之的的不利位置,使美國的石油禁令淪為廢紙。這就是俄羅斯的算盤,高手!!

伊朗現在急需世界各國的幫助,也希望各國不聽美國的話。但這事需要實力作保證。全世界被美國的私利激怒了,大多數國家都支持拋棄美元,也需要有帶頭人。俄羅斯的出頭無疑是對美國的強力阻擊,中國的幫助則是把美國進一步推向深淵。只有美國不再為所欲為才是世界的福音。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影響一大批的國家,但是我要說一點,儘管美國要求不再禁止進口伊朗石油,但是卻做不到的,除了俄羅斯和中國的幫助以外,其他國家的石油和伊朗的石油是有區別的。

伊朗的石油是較重質原油,適合用於加工航空煤油等利潤較高的油品,在世界範圍內只有伊朗和拉丁美洲才是供應者,伊朗還是最大頭,拉丁美洲份額較少,還有安哥拉也是較重質原油生產國,卻遇到了困難。也就是說只有伊朗才可以滿足全世界的要求。

美國的頁岩油沒有較重質原油的特點,很多國家要求進口伊朗石油而不是美國的石油,這是有區別的,如果真的把伊朗的出口變成0,那上哪去找較重質原油,很顯然沒有替代者或者替代者提供不了需要的產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的願望落空的重大原因。

伊朗可以同石油代替貨幣進口武器,糧食等軍事、生活必須品,這就可以打破美國的封鎖,再加上不可替代性,還有中國的原油期貨,俄羅斯的大幅度減產,都可以擊碎美國的禁令。

石油這東西不是想禁就能禁得了的,伊朗這樣艱難的情況都禁不了,俄羅斯的石油怎麼能禁得了呢?何況俄羅斯是主動減低產量,是為了保證石油價格處於高位,凸顯石油禁令的荒謬。


春風踢碎鬼門關


需要澄清一下,歐洲國家在4月底只是暫時叫停進口俄羅斯德魯日巴線管道石油,原因跟政治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其石油中檢測出過高的有機氯含量,德國、波蘭與白俄羅斯等國叫停該管線,俄羅斯方面保證8到10天就可以恢復石油質量。

這只是一個小插曲,沒什麼好說的。相反,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馬仔,俄羅斯一直佔據主動。

(俄羅斯方面正在整改管道,圖片來自新浪)

俄羅斯是希望能夠在伊朗被禁後多佔一份份額,普京4月27日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發佈會時曾表態,俄羅斯可以彌補伊朗在石油供應停止後造成的空缺,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表態而已,沒有造成世界對石油供應的恐慌。

(4月27日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但俄羅斯並沒有那麼急切。

2019年開年後全球原油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伊朗危機,這只是個導火索,其實質原因是OPEC組織和俄羅斯的減產協議!

該協議要求OPEC和以俄羅斯為首的其他大型產油國從今年1月1日起,在六個月內每日將石油總產量削減120萬桶,也就是說7月1日之前都屬於減產協議有效期。

在油價飛漲的時候,OPEC和俄羅斯都表態要嚴守減產協議。減產導致石油價格飆升,他們是最大利益獲得者,而且六個月的減產時間並不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減產和增產的遊戲他們玩的爐火純青。所以如果特朗普不施壓的話,他們是不會增產的,當然目前來說特朗普沒有施壓的需求。

制裁伊朗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石油巨頭!

伊朗的主要石油客戶就是中國、印度和日韓,消息稱美國一直希望亞洲國家進口美國的原油,但是美國的頁岩油有著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品質差不好煉製!所以大家一直是拒絕的,但是現在沒法拒絕了,伊朗不出口,OPEC減產,只能買美國的劣質油。這種劣質油沒有煉油企業都不要!美國的汽油都是煉製於中東原油,因為煉製成本低廉,如果要煉製自己的頁岩油,全美國的煉油廠都要改造升級才行!

有消息稱中國已經同意美國石油,印度和日韓就更不用說了。你說特朗普這時候會施壓OPEC增產嗎?

俄羅斯會不會偷偷增產?

我覺得會。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誰能忍得住?


穿美國望世界


美國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讓伊朗石油一滴也賣不出,的確是美國對伊朗制裁的最高境界。今天就五一了,明天全世界是不是如美國所願,我可以肯定地說,未必。但是美國的強力打壓,伊朗石油出口銳減,目前已經由過去的每天出口300萬桶減少到200萬桶,到目前的100萬桶原油。真的讓伊朗經濟萎縮低迷。



作為世界石油出口國,伊朗被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儘管目標沒有達到),委內瑞拉石油出口受阻,國際石油大國就是開足馬力生產石油,也難以解決這些國家石油產量不足來帶的國際範圍內供不應求,所以石油漲價肯定的。因而美國製裁伊朗石油出口,必然會造成石油漲價,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的俄羅斯肯定也迎來了發財的機會,題目描述的大賺一筆,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其實,俄羅斯與伊朗石油出口是有合同的。俄羅斯以40美元一桶從伊朗收購,然後在賣出去,賺錢部分差價,也可以緩解伊朗石油出口的出口問題。儘管國際社會可以聽從美國安排不再購買伊朗原油,但是由於美國無法制裁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就是西方不夠買俄羅斯的原油(西方不夠買俄羅斯的原油是不可能的。在面臨伊朗石油出口停止的情況下,不進口俄羅斯原油。幾乎就不能保證本國的石油需求。),還有東方大國源源不斷地從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管道購買俄羅斯的原油。


我們知道西方不是來討好俄羅斯才購買俄羅斯的石油,而是為了保障自身石油安全,不得不購買俄羅斯原油。因此題目的後半部分,有點隨心所欲的味道!


錦繡中華一捧土


先看一下近期俄羅斯石油日產量數據吧。俄羅斯能源部CDU-TEK部門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22日,俄羅斯石油產量下降到3374.8萬噸。基於7.33桶/噸的轉換率計算得出,這相當於大約1,124.4萬桶/日。根據能源部數據,俄羅斯在3月份加快了減產步伐,平均產量比1月低130000桶/日,2月低97000桶/日。

出人意料吧?俄羅斯的石油一直在減產。而且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4月28日表示,一旦美國結束了一些國家在5月購買伊朗原油的豁免,俄羅斯不會立即增加石油產量。普京稱,俄羅斯正在執行歐佩克去年底達成的減產保價協議,這個協議有效期到今年7月。所以無論怎麼看,都得不出“俄羅斯希望能夠利用伊朗石油禁令大賺一筆”的結論。

美國宣佈不再給任何國家購買伊朗石油豁免權之後,理論上伊朗每天100萬桶原油出口量,會由沙特和美國做出彌補,從而避免衝擊國際能源市場,引起國際油價惶恐性上漲。普京還強調,俄羅斯可以把石油日產量增加150萬桶甚至更多。但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包括沙特阿拉伯,都沒有放棄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框架內達成的減產協議。


因此俄羅斯根本不需要為了區區每天100萬桶原油出口量,看歐洲主顧的臉色。實際上,在原油供應上,俄羅斯向歐洲的出口通道是最安全和便捷的。只要美國不從中作梗的話,歐洲主要經濟大國都會積極加強與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而一旦伊朗問題和波斯灣矛盾加劇並向戰爭化轉變,那麼歐洲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度會更高。那時候才是俄羅斯開心數錢的季節。

另外有些讀者可能不清楚,歐洲對俄羅斯依賴度最高的不是原油供應,而是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並且俄歐天然氣貿易量遠高於原油供應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一直無法在經濟領域有效切割歐洲與俄羅斯關係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此前希望通過打壓油價擊垮俄羅斯經濟,但天然氣出口卻成了俄羅斯能源型經濟的救命稻草,幫助俄羅斯渡過難關。


高峰軍事觀察


俄羅斯希望利用“伊朗石油禁令”大賺一筆,卻遭到歐洲國家的禁止購買……


這個提問不是陰謀論,也有陰謀了。伊朗的不敢買,俄羅斯的不想買,沙特不肯增產,北非在打仗,那歐洲要補上這個缺口,就得遠渡重洋了,英法德還費盡心機要專門設立一個貿易結算機制繞過美國幹啥?

所以,這個提問和現實非常矛盾。

最近幾天,德國、波蘭和捷克等幾個歐洲國家確實是緊急叫停了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但原因不在歐洲,是因為俄羅斯自己的石油質量問題。據悉,在這之前白俄羅斯就已經停止了向烏克蘭出口石油,同樣的原因,也是因為來自俄羅斯的石油質量下降。

據媒體報道,流經白俄羅斯輸往波蘭和德國的友誼輸油管道的石油有機氯含量過量。因為這種物質能提高石油產量,但出口前必須與石油分開,否則會損壞煉油設備。

俄羅斯的這條友誼輸油管道的日輸送量僅100多萬桶,不到俄羅斯石油日產量(1120多萬桶)的十分之一,影響十分有限。

歐洲因為俄羅斯的石油質量問題,要麼暫停進口,要麼減少進口,並非是新鮮的新聞。去年年初就因為俄羅斯的原油質量下降,歐洲煉油廠就曾威脅要減少俄羅斯的原油採購量,稱俄出口給他們的是來自不同地方的“調和油”,而高質量的原油都輸送給了東方等等。



俄羅斯方面已經承認,通過友誼輸油管道的石油被汙染,正與白俄羅斯商討賠償問題。

這個消息看來是千真萬確,好像是誰都不願意,並不存在著什麼貓膩和陰謀。但結合之前的相關新聞就耐人尋味了。據多家俄羅斯媒體報道,4月18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宣佈,他已經簽署法令,6月1日起,除非專門許可,否則禁止向烏克蘭出口煤炭、石油和石油製品。


梅德韋傑夫說,這是俄羅斯採取的反制措施,“烏克蘭內閣不久前對我國採取不友好舉措,擴大了禁止出口的俄羅斯產品數量。”在當時的情況下,俄羅斯的舉措可以看成是對波羅申科的“不友好”所採取的報復措施。但長遠看,卻是給澤林斯基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2014年以來,俄烏關係雖然一直緊張,甚至是達到了翻臉的程度,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仍然是烏克蘭石油的主要來源地,烏克蘭另一個石油來源國伊朗早已經被美國“下令”禁止出口了,這樣一來,烏克蘭所需要的石油就只能轉向歐洲或白俄羅斯。歐洲和白俄羅斯賣給烏克蘭的石油也是從俄羅斯來的,俄羅斯賣給歐洲的石油一出問題,烏克蘭豈不是要鬧油荒!


如果阿塞拜疆和阿爾及利亞出口給烏克蘭的石油堵不上這個缺口,歐洲的“禁止購買”和俄羅斯暫停出口,對烏克蘭的打擊才是致命的。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陰謀?


燕北林叢


這有個原因,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是針對“落地國家”,也就是不管你之前倒手過幾次,只要這批石油最終目的地是你的國家,那就進入美國的名單,所以即使經過俄羅斯倒手,很多國家還是不方便購買伊朗石油。

因此有些老百姓以為通過俄羅斯倒手一下就能規避美國的禁油令,這是不現實的,美國人能留這麼大漏洞嗎?美國人比你傻?😂😂

很多國人在高喊支持繼續購買伊朗石油,從政治立場上來說,這是正確的!不能隨便聽美國的指揮。然而政府有政府的難處!

可能有些老百姓會喊“大不了不跟你美國做生意,有啥了不起的”?那我告訴你:那是你不懂中國經濟結構,中國目前是全世界對“出口依賴程度”最大的國家,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國家,而美國恰恰是全世界“進口量最大”的國家,沒法避開啊!😭😭

大家要現實一點,不要只會喊口號!政府把提高全國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的想辦法發展經濟,你們卻只會喊口號,這是要跟政府作對嗎?要體諒政府的難處!

比如”中石化”已經開始購買美國原油了,第一批美國原油已經到達中國港口。再比如”中石油”已經減少購買伊朗石油了。大家真的要體諒政府的難處!

如果你真的為中國好,那就響應政府現在“擴大內需”的口號,多買“國貨”,多支持國有實體企業,爭取逐漸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那麼中國的“話語權”就會越來越大!手中能“打的牌”也就越來越多!

大家還是多支持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比你拿著手機喊口號更實在!


黃家老爹


美國在撕毀伊核協定重啟對伊朗的全面制裁之後,給出了中國、印度、日本等八個國家為期180天的石油豁免權,允許八國在這個期限內找到能夠代替伊朗的石油供應國。5月2日就是伊朗石油豁免權到期的日子,特朗普已經決定不再延長豁免權期限。



伊朗很清楚美國的想法,只要自己不妥協,美國就一定會打擊伊朗的石油產業,為了確保國內經濟能夠正常發現,伊朗開始尋求俄羅斯的幫助。早在去年,俄羅斯就與伊朗進行商品交換計劃合作,計劃中有一項就是俄羅斯從伊朗進口石油。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本來就是石油出口大國,進口伊朗石油就是為了“轉賣”給其他國家。既幫助伊朗突破美國的封鎖,又從中賺取了差價,可謂是一舉兩得,畢竟美國無法對俄羅斯進行有效制裁。


在美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之後,歐洲國家肯定不敢違背美國的意願,大多都停止了從伊朗進口石油,但是不妨礙歐洲國家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石油管道都是埋在地下的,通往西歐國家的俄羅斯油管到底流的是伊朗石油還是俄羅斯本國石油,誰也說不清楚,美國也無法用此事來做文章。


然而最近歐洲部分國家出臺了禁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的禁令,給出的理由是俄羅斯石油質量下降,有機氯含量嚴重超標。早不禁晚不禁,偏偏在這個時候禁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背後的原因似乎沒有這麼簡單,美國施壓對歐洲國家施壓的可能性很大。美國沒辦法禁止全世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但能讓歐洲小弟不買,用這種方式減少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量。到時候俄羅斯自己的石油都賣不出去,哪裡還會幫助伊朗賣石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