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到底是“價值為王”還是“投機為王”呢?

財商來啦


當然應該是‘’價值為王‘’,放眼全球股票市場,投機成功的有幾人?在股票市場投資,買賣股票獲利就這兩種種情況,賺上市公司的錢,還是賺其他投資者的錢,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兩種投資的觀念。

如果選擇價值投資,賺上市公司的錢,長期持有股票,跟隨公司成長,期間如果公司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估值不是漲到很離譜的情況下,不用管它市場漲跌。享受公司分紅和股價上漲的過程,做時間的朋友。

如果你是短線投機者,賺其他投機者的錢,必然是和其他投機者爭利。想做到,低買高買賺取差價,零和博弈,自己的收入就是別人的損失,和在賭場賭博區別不大,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風雨財經數據


炒股票到底是價值投資還是投機為主,個人認為在我們目前這個資本市場,價值投資還不是很成熟,直接來說價值投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為什麼這樣子說呢?

首先來說監管機構監管不到位,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價值投資路漫漫

炒股票,其實最根本的就是炒的持有者對於手中股票的信心,正是由於信心的存在,才導致了股民的惜售和機構投資者的追捧。上市公司正是理應這些因素不斷地製造利好因素,使得股民機構不斷追捧該上市公司。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良企業,借殼上市,不再經營企業,全靠製造業績和利好因素炒作股票,等等。

1、2015年概念股迴歸的暴風科技,一瀉千里

2、業績大變臉的上海萊市公司虧損13.78億元


發財仙人球


價值投資還是投機投資,並不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的。

我剛開始接觸投資理財的時候,首先接觸的理念是價值投資,我對價值投資堅信不疑,認為價值投資才是不二法門,短期投機投資都是投機倒把,不值一提。

當我滿懷信心拿著一萬塊錢衝進美國股市(美國股市被大家認為是價值投資的成熟市場)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很快我就發現我一萬塊錢買不了幾股,即使股價翻倍我這區區幾股也賺不了幾個錢,況且翻倍還不知道要等到啥時候呢。然後我就在想價值投資在我這裡為什麼要在遙遠的將來才有豐厚的回報呢,我對比巴菲特,我比巴菲特缺少的不是時間而是鉅額的資金,比如他手裡有一千萬掙一個億可能只需一年,我手裡只有一萬塊跟他買相同的股票想要掙到一個億可能我需要50年。後來我總結了價值投資那是手裡有大量資本的人的投資理念。

經過了解巴菲特,查理芒格,達利歐等人的書籍,發現他們剛起步的時候也都是利用自己技術運用短期投機投資使自己財富快速增長,然後才轉變為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和投機投資,並不對立,只是適用的階段不同,前期利用投機投機快速獲得資金積累,後期轉變為價值投資賺取投資項目長期穩定的增長利潤。


孤鴻精品


當然是價值投資。

巴菲特說:“當我考慮買入一隻股票的時候,我會考慮整個公司的狀況來決定是否買入。就像沿著街邊逛商場,看遍整個商場的產品之後才會決定要不要買。”他的意思是說,對於某隻股票的投資,一定要從整個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研究,通過基本面研究來獲得好的投資機會。

而很多投資者並不看公司的基本面,而是通過打聽消息或者是看公司的股價走勢圖,K線圖來決定是否買入。巴菲特說:“沒有研究過基礎的投資,就像閉著眼睛開車,如果僅僅是看公司的價格就去買一個股票,很容易出現虧損。”

巴菲特認為,做好投資並不需要有超越別人的才能,並不是說只有做非凡的事情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這些也給我們普通投資者很大的信心。真正做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需要太多的智商,只要能夠掌握正確的投資方法,堅定持有優質的公司,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就能夠做好投資。



德龍財經


看了很多投資天才的傳記和書籍,包括自己投資,我的感受是:

“投機需要天才”,“價值需要胸懷”。

我雖然個人更傾向價值投資,但是存在必有其價值,我並不覺得兩者就是死對頭不能共存,就像武功的兩大門派,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有一句話不知道你聽說沒,就是一個短線能夠長期盈利的高手,一個城市不會超過兩個。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但是他也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如果打了一圈牌,你沒有發現哪個人是傻瓜,那麼你就是那個傻瓜。

我之所以說這個例子,是想說如果你想走一條跌宕起伏的投機之路,想一夜暴富暴富,而且不被說成是一個賭徒,那至少你要比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聰明,如果你在平時的投資眼光上分析上確實遠遠高於身邊的人,自己在數字、邏輯、洞察力等方面有極大的天賦你可以嘗試投機。

很多投機大師都是大空頭,他們像投資界的瘟神讓人敬畏,比如利弗莫爾,比如索羅斯。利弗莫爾至少在股市裡三四次負債累累靠信用債翻身,如果是一次都夠傳奇,三四次簡直就是神話,但是最後一次他失敗選擇自殺,有人說他其實只要想,他還可東山再起,但是對他自己而言他覺得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索羅斯大量拋售泰銖成了亞洲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導火索,東南亞的經濟這麼多年一蹶不振很大原因是那次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影響。

相比而言價值投資確實更適合普通投資者,首先有很多價值投資的大師的很多著作和言行確實受到時間的檢驗,證明其可行性,其次價值投資的盈利者也比較普遍,他可能不像一些萬中無一的奇才一年舉槓桿包賺百倍千倍,一舉成名一勞永逸,但是價值投資更有依靠更穩定更長遠,它像滾雪球一樣,因為只要耐心的發現一個好的企業,好的管理者,跟隨他一起慢慢成長,股價就會不斷翻升,利潤、分紅就會不斷翻升。

不需要你很天才,只要肯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和判斷,不斷尋找估值低的價值股(一般在熊市),漲的過高於他的價值你就賣掉,複利會慢慢讓你有收穫。

最後我想說,沒有人能剝奪你的夢想,但是首先要反覆叩問自己,瞭解你自己。

你可以去追求做一個投機者,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價值投資者。

無論哪一個你都需要有獨立的判斷,天天只跟著新聞、跟著別人的觀點走,那是很難成功的。


鑫財經


到底是價值為王還是投機為王,跟交易技巧無關,與交易策略無關,與市場屬性息息相關。如果和一個良家婦女,你可以談婚論嫁,如果你流氓輕薄,那屬於你沒道德。但如果你對一個婚姻騙子,人家看中的只是你的金錢,你的口袋,你卻偏偏要給人家講忠貞不渝,白頭偕老,那屬於你沒腦子。

所以在討論價值和投機之前,先要區分一下市場的性質,也就是說A股市場到底是一個什麼屬性的市場?

從業近30年的經驗告訴我,A股市場就是一個投機為主的證券平臺,雖然有過價值投資的萌芽,但距離真正的價值投資非常遙遠,在一個不講價值的市場,那你去搞價值投資,根本就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

價值投資有很多的要素,但對於股民來說,最直接的要素就是強制分紅,但這一個關鍵點在A股市場遲遲無法確立,也無法實施,不能夠享受股票分紅,無法長期持有獲利,那麼在A股市場的交易只能是價差交易,也就是說投機行為,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低買高賣,所有市場的交易者都在比誰買得更低,誰賣得更高,沒有人真正關心企業的內在價值,沒有人關注這個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這就是投機的根源所在。

也許有人會說,那麼A股市場也會有很多好公司,比如說是權重藍籌白馬股、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等等,我不否認這些公司的本身價值,但在二級市場上,它確實不能主導價值投資,雖然個別公司也有很高的股息分紅,但並沒有形成制度化效應,更多的是個別公司的行為,所以註定無法扭轉整個市場的大局,依然會淪為投機的標的。

價值為王還是投機為王,在A股市場上不用討論,那是禿頭的蝨子明擺著,什麼時候A股市場的根本制度出現了改革,什麼時候能夠發生轉變,而現在討論這種價值與投機的選擇,無異於水中花,水中月,沒有什麼是實質意義。


小散李大鵬


怎樣的投資方式才能真正在股票市場獲利?為什麼在美股中會流行價值投資?

“價值為王”還是“投機為王”並不是投資者的主動選擇,而是由於制度的差異導致了我們只能這麼做才能賺到錢,我們投資者勢單力薄,只能夠去順應趨勢、適應規則,否則留給我們的只會是越虧越多的慘淡結局




A 股市場,或許“投機”才是主旋律

看看所謂的“妖股”、“王的女人”,動輒幾十個漲停板的股票,難道普通的散戶投資者具備幾十萬、上百萬封單的財力與能力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投機,並不僅僅是普通散戶的投資心態和做法,更是由一些機構、遊資主導的股市行情與“規則”。作為專業人士他們當然非常清楚目前的市場中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獲利。A 股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一毛不拔”的,即便是獲得了再多的盈利也不會分紅,我們投資者想要從中獲利也只能“高拋低吸”,建立在他人的虧損基礎之上獲得盈利。



<strong>

所以,現在 A 股市場投資的本質不過還是一場百萬人博弈的“零和遊戲”。我們所獲得的盈利都是基於另一個人的虧損,我們的虧損都落入了他人的腰包,就是這樣殘酷的市場。


在2017年,市場也風靡過“價值投資”的東風,只是風吹來得匆匆,去的也匆匆。到了 2018 年這波所謂的價值投資引領的“慢牛”行情,很快就“露餡”了,一輪輪的下挫,不論是白馬股還是績優股,讓那些對於價值投資深信不疑的投資者再次損失慘重。。。


(現實中 A 股市場不過是下圖中的樣子)



浮雲微語

想要改變當下股市“投機炒作”的不良風氣需要下大力氣、下決心改善目前市場的規則,主動營造一個適宜價值投資的土壤,讓股市迴歸定價、融資、投資的屬性。只是改革之路註定是漫長的,要斬斷其中的“利益鏈條”也是需要勇氣與魄力的。


時間在一年一年流逝,轉眼間 A 股已經從 2008 年的金融危機走到了今天,只是現在的處境相比於當年似乎並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改變。


浮雲視界


我以為,在現階段,A股裡價值可以為王,投機也可以為王。價值投資者不應該看不起投機操作方法,投機操作的人也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對這件事,我是這樣看的:

第一,價值投資理念產生於華爾街,創始人是格雷厄姆,代表人物有巴菲特、費雪、林奇、卡拉曼、鄧普頓、涅夫等人。看看美股這麼多年,真就是價值投資的天下,也適合做價值投資。美股這些年的特點就是牛長熊短,而且美股裡好股票多,拿住一隻股票,大部分都有不菲的收入。如果中間,再能避開幾次大跌,收入更是了不得。在A股也有不少好股票,如果拿住做高勢低吸,收益也不錯。典型的股票不少,比如萬科A、格力、片仔磺、伊利等等。所以說,在A股可以堅持價值為王的理念,市場上有不少堅持價值投資而稱王的。

第二,在美股同樣有投機代表人物。有名的是索羅斯,但他做空的往往是他國的貨幣,還有就是傑西、李佛摩,他也是美股上的投機者。因此,在美股,投機一樣是正確存在。同樣,在A股也適合投機。主要原因是,一是因為制度的不完善,和經濟能力的不足,再加上裡面垃圾股太多,造成了指數的巨大波動。二是能按照價值投資理念操作的股票不多。因為機構的加減倉操作,也造成股價的波動較大。有些人認為,投機都是虧損的,價值投資都是盈利的。這種觀點過於片面,將投機做到極致了,就A股的情況,盈利要超過價值投資。打個比方說,在2018年行情裡,把1月、11月、12月三個月的行情做了,其他時間空倉,收益會非常巨大。

我認為,在股票市場上,投機和價值投資都是可以存在的,前提是理解了其真諦,有正確的操作方法。如果用錯誤的方法,不論是投資還是投資都容易失敗。就中國股市現在的情況,投機還是很有市場的。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評論!


小不點333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是“價值為王”還是“投機為王”能賺錢的就是好王。

“價值為王”的代表人物——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曾經說過:市場上的股票其實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轉變的。



筆者覺得巴菲特不像是炒股,他的方法是:當一個公司發生了重大危機,股價一蹶不振但卻很有潛力,只要稍微引導改善一下即可以獲利。

於是巴菲特就在這個時候買進股票,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公司改善經營。巴菲特做到了,也做成功了。

“投機為王”的代表人物——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帶領著他的金融大軍在全世界興風作浪。信奉“弱肉強食”理念的索羅斯所到之處,可以用腥風血雨,血流成河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1. 1992年狙擊英鎊狂賺20億美金;
  2. 1997年6月做空泰銖,掀起亞洲金融風暴,橫掃東南亞金融市場;
  3. 同年10月索羅斯又大舉進攻香港,恆生指數從13000點迅速跌至9000點。若不是香港政府強行干預,或許香港已沒有今日的繁榮。
索羅斯雖然和巴菲特投資風格截然不同,但索羅斯曾經這樣評價過巴菲特:巴菲特尋求的是基本面的價值,根本的價值,也就是他是遵守價值投資的理念,然後巴菲特成功了!

“現金為王”還是“投機為王”?

我們可以設想一些:讓索羅斯和巴菲特互換角色,他們還能像現在這麼成功嗎?

不同的人必須找到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才是正確的。


財經攻城獅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什麼叫做價值投資與趨勢投機,我認為應該結合起來,它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1.價值投資,其實就是挖掘公司的價值,以低估的價格買入並持有,享受公司持續增長(或者豐厚的分紅)獲取長期的收益。

衡量一個公司的價值是非常困難的,且不說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你得看得懂財務報表,能夠發現其中的貓膩,這並不是高增長就代表有價值,也不是簡單的查看現金流,你得了解行業的性質,是週期性行業嗎?還是非週期性行業。

因此,價值投資的前提是,你得有企業家的頭腦,從經營企業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套用那些老掉牙的分析指標。

最直接有效簡單的指標:市盈率,分紅率,股息收益率與經營活動現金流。

它們必須結合起來觀察,還得形成共振,比如,比較低的市盈率,加上經營活動現金流充沛(至少有造血功能,公司的利潤已經到手而不是一大堆應收款和存貨,這個數據很容易造假,所以需要現金流數據想匹配),成熟行業的分紅率高,如果是低市盈率,那麼股息收益率會非常可觀,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這是最簡單直接有效方法(其實他們都在炒短線)。

跟高級別的就是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他並不是炒股,而是在做實業,所以對企業的經營瞭如指掌,否則不可能大手筆長期持有)。

所以,價值投資的關鍵點在於,你投資的公司足夠穩定或者處於穩定的成長期,並且你的購買價格足夠便宜(後面再談投機的用意),如果支付過高的價格,你的投資回報率就會很低,沒有任何資產值得以任意價格買進。

穿插一個概念-市盈率陷阱,很多人願意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尤其是泡沫破滅走向熊市的途中,他們覺得市盈率10倍已經很低了,於是買進,當然了,假如公司穩定盈利(至少不是虧損)那還好,但事實上大部分公司會持續虧損,你會發現市盈率永遠在10倍,而股價最終會跌掉50%,所以單從一個財務指標是不可能發現價值的,而是陷阱。

2.趨勢投機,投機就是追隨趨勢,而趨勢更多來自資金的推動(比如股東增持,外部投資者發現了公司的價值-嚴重低估,或者資金優勢者藉機炒作控盤薅羊毛),但趨勢並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它是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也就是不可能一兩個月就會形成,當然,每個人對趨勢的定義不一樣,儘可能放大格局,從更長遠的角度思考,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幾乎後面你會休息幾年的時間,根本就無事可做,趨勢會逐步延伸,直到泡沫破滅,而最先推動趨勢的就是價值發現者。

根本原因是人的兩大情感-貪婪與恐懼來說,下跌趨勢會持續延續,並擊破價值形成恐慌,上漲趨勢也會遠超過價值,泡沫會持續擴大。 從跟不上講,價值投資與趨勢投機有區別嗎?並沒有吧,他們都是追隨價值的過程,如果能夠結合這兩者,那樣成功的幾率會大得多。 結合點:發現價值時先別動(無論是發現了低估還是泡沫),你需要等待最佳的時機再扣扳機,那就是股價穩定了,出現新的上漲趨勢再行動,你買在了更低更具潛力的位置,回報率更高,所以,趨勢投機結合價值投資的第一個優勢就是-你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入好的公司。

當股價遠遠超過了價值時不要急著賣出,你要等待破滅破滅時再撤退(趨勢反轉),它的第二個優勢就是你可以用更高的價錢把公司賣給別人。 之所以出現這種極端的行情(熊市與牛市),皆因人的恐懼與貪婪會被持續放大,出現極端的恐慌與盲目的貪婪,這就是我們常談起的-絕大部分人都是錯的,你得順趨勢反人性而投資。 結論:他們都很好,結合起來更具優勢,這就是投資的終極法寶-持續升值的資產,拋棄貶值的資產(加上做空工具更恰當哦)。 關注我,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普及金融知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走向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