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唱戲嗎?“紅白臉”父母育兒是好事還是壞事?

柔沢十


我認為父母沒必要唱紅白臉,反而應該堅持統一的育兒理念,站在統一戰線。


1.父母統一戰線有利於加強孩子價值觀的塑造

孩子每次看到新玩具都吵著要買,如果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孩子必然會央求紅臉,只要成功一次,以後相同的劇目也都會上演,孩子也會不停地在紅白臉之間搖擺。

以前我小的時候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爸都會跟我講玩具總是不夠的,要是我好好表現他會作為獎勵買給我,我看看我媽也無動於衷,於是我就不再嚷嚷買新玩具了。


2.父母統一戰線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分別扮演紅白臉,孩子自然會跟經常扮紅臉的一方更親近,這樣就會造成另一方相對的疏遠,慢慢地疏遠的一方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參與度就會下降,親子關係也就漸行漸遠。比如我們家就是這樣的模式,所以我和我爸的關係相對更近些,跟我媽溝通就相對少些。


3.父母統一戰線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親密關係

家庭生活中,親密關係總是優於親子關係,如果雙方分別扮演紅白臉,會給孩子造成一種父母意見相左關係不合的錯覺,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孩子的家庭幸福感。如果夫妻之間真的是因為育兒理念不同而分扮角色,難免會發生衝突,時間久了就會影響親密關係質量。我和我老公就約定遇到任何事情我們一定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綜上所述,父母統一戰線不僅有利於促進良好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也有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寶媽天使


在很多人的眼裡,家庭教育當中,父母育兒時候唱“紅白臉”,這樣給孩子臺階,讓孩子容易接受。

我認為沒必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兩個人的觀點不一致,怎麼教育自己?怎麼才能以理服人?


教育孩子,兩個人育兒理念一致,說不行就是不行。不是說兩個人搭臺唱戲,一個人嚴肅點說不行,另一個人則求情,說和。

在育兒中,兩個人態度堅決,立場一致,孩子更聽話,反而是唱“紅白臉”的話,讓孩子口服心不服。

可能最開始唱戲,教育孩子,還能糊弄過去,慢慢的孩子也能看出來了,這招就不管用了。於是這樣,還不如兩個人理念一致,立場分明,教育孩子時候,讓孩子接受。孩子看到父母態度堅決,那就妥協。


豆小米媽媽說


家庭教育是一項關注國家發展的戰略工程。

習主席倡導的黨風、政風、國風,其根本在於國民的家風。中國夢,強國夢,除了中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外,還需要傳承中華文明五千年優良的文化傳統,需要我們從老祖宗的智慧中去感悟,做人和做事的問題,人與人相處、人與環境相處、人與自己相處的關係問題。生活即教育,從家庭裡面吸收到的營養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孩子一輩子的”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所以不能說是唱戲,更不能用虛假的東西去樹人。

”紅白臉“父母育兒是壞事,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榜樣,教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孩子一生”求真務實“,就必須真實地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地”做事“,完整地”做人“。”紅白臉“非常讓孩子感到一份虛,讓孩子從小沒有踏實感,如果孩子從小就感覺到,從父母身上找不到一份真實的話,他有可能把自己包裹起來,或者心離父母越來越遠,根本不會再給父母講心理話。

在做家庭教育多年的過程中,我覺得現在最應該教育的其實不是孩子,最應該教育的就是父母。昨天發生的一個例子,讓我更堅定了這種認識。一位在綿陽讀書的初中女生,搭乘旅遊車回來。從學校接出後,家長就開始給司機增加壓力,一會說接車不準時,一會說開車慢了,反正有說不完的報怨。在微信群中,我一直在觀察她女兒的反應,女兒很平靜,跟同學談笑風聲。快到的時候,母親又不斷地打電話給司機,一會叫把女兒放這個站,一會兒又叫司機將女兒放哪個站,最後司機按母親的意思,把女兒放在她前面說的地方,而母親又在前一個站,父親就開始較真與司機爭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太多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了,所以在課堂中,我們經常講”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真有這麼的一天,父母們確實需要學習了。


涼山微圈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您提到的問題很好,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這種困惑,我就淺談一下我的認知吧,為什麼叫淺談,因為家庭教育的話題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也是孩子形成良好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起點,很龐大、很深奧,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說明白的,但我們必須充分的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唱戲嗎?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是什麼,戲是演繹,是經歷,是感受,是體驗。。。家庭教育從這個角度去講我認為是一場戲,但不是普通的戲,因為這臺戲的背後承載著孩子的成長。你提到的“唱戲”是動詞,代表著家庭教育的實施,是一種途徑,一種方式,比如您提到的父母育兒的“紅白臉”,否則我們經常提到的教育的理論、方式和注意事項就沒有意義了。

首先我們得明確什麼是家庭教育,過去意義上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尤其是父母)對子女實施的教育,按照現代的觀點認為家庭教育是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我更認可第二種定義的方式,把家庭教育的意義提升了新的高度,進一步詮釋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存在價值,更尊重每一個人格的獨立性。

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是主導者,注意是主導,不是主體,其實反映的問題就是家長是否能夠通過家庭這個環境很好的引導孩子成長為優秀良性獨立人格的過程。家庭教育是需要演繹的,是需要設計的,是需要創造氛圍的,這樣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就像是編排一場“戲”,但前提一定是符合道德觀念和孩子成長的規律,提醒你的是夫妻之間教育意識是否能夠統一,也是很重要的前提。

“紅白臉”父母育兒是好事還是壞事?

剛才已經提到了這個問題,判斷父母育兒“紅白臉”是好事還是壞事,很難去界定,應為它只是一種家庭教育的實施方案,好與壞的關鍵在於是否你在實施的過程中是否有效果,如果你和妻子這樣去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已經規避了很多問題,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過部分家長很難把控度和方向的問題,從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額外分享一下我遇到的一個家庭教育的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分享給您們。

2010年暑期,我給兩個孩子做初二物理方面的輔導,這兩個孩子是龍鳳胎,老大是哥哥,老二是妹妹,剛來到他們家的時候,感覺這個家庭很普通,只不過兩個孩子非常懂事,很有禮貌,知道自己該要什麼,該幹什麼,當時我心裡面很為這對兄妹開心。

有一天下午,我又來到這個家裡給孩子們補習,正好趕上他們家午飯結束,留了一桌子的碗筷要收拾和清洗,就聽見孩子的媽媽說“小旭,今天該你了”,隨後看見孩子的爸爸、媽媽和老大起身休息去了,老二就把碗筷收拾了一下,送到廚房的洗漱臺上,花了10分鐘的時間全都洗乾淨,整整齊齊的擺在櫥櫃裡面。

當時我就很疑惑,後來跟孩子媽媽和兩個孩子確認了一下,原來他們很早的時候就針對“誰去洗碗的問題”一起討論過,和孩子一起溝通拿出了一份刷碗排班表,父母負責做飯,刷碗輪流進行的制度。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家庭衛生的打掃等很多孩子可以參與進來的事項上都有一個類似的約定。

這件事給我感觸非常的深,至今難以忘懷,也讓我清楚的弄清楚兩個孩子為何會這麼懂事、開朗、有禮貌、獨立性好的真正原因。

家庭教育到底該如何去做?

這個問題沒有誰會提出一個非常準確的答案,需要我們自己結合自身情況酌情而定,原則一定是有的,回到前面就是“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良性的影響和教育,從而培養每一個成員獨立性人格的教育”。


DoctorHG


現實生活中,把教育比作唱戲——父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究竟合不合科學的家庭教育的規律,還真不能一語斷言。

‌ 我一貫認為,家庭教育應該擁有親愛和嚴厲(原則)二重屬性,缺一不可。

‌俗語中的“唱紅臉”的內涵應該包含對孩子的關愛,但更為接近的解釋應是“發生矛盾後父母一方對孩子的軟安慰”;“唱白臉”的內涵倒是接近“嚴厲”的屬性,但也無法等同,畢竟在人們心中它指的是孩子犯錯後父母對他的嚴厲訓斥。

‌所以,現實中“唱紅白二臉”的家庭教育其實是調和父母與孩子矛盾,以防激化、從而逼迫孩子走向極端的方法。從這一點上看來,不失為一種“折中”的孩子好辦法。

‌但是,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切記原則性上的對立。

比如孩子做了錯事,父親給予嚴厲地訓誡後,母親給予安慰的時候,絕不可混淆是非,錯就是錯,必須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原諒寬容絕不等於遷就錯誤,認錯為對。

‌2.“白臉”和“紅臉”絕不可同臺出演。

父親“唱白臉”應為第一場,母親“唱紅臉”應為第二場,可以緊密銜接,但不能沒有先後順序。若演成打架和拉架,“白”的威力就大打折扣,“紅”的慈愛就可能變成庇護和溺愛。

‌3.紅白角色應注意互換。

父親長期扮演“壞”角兒,孩子難以感受到父愛;母親總是以慈母出現,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嚴。而家庭教育中,父愛母嚴同樣都不可缺失。




浮塵微草


家庭教育當然不是唱戲!

很多家裡會有紅白臉的戲碼,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一方面是想給孩子樹立規矩,另一方面又怕過於嚴厲對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負擔,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家庭的教育態度如果不一致,對孩子的價值判斷會有什麼影響?

孩子的思想沒有成人的複雜,一般情況就是簡單的趨利避害,誰比較寬鬆,誰更加縱容他,他就自然趨向誰,這樣,家庭的紅白臉大戲成了將孩子推向某一方的拉鋸戰,結果肯定不會理想的!

我建議,家庭教育中,應該是全家一起制定規則,而且在制定過程中,孩子主導,給孩子放權,給孩子絕對的信任。在執行規則過程中,可以偶爾打破規則,沒必要條條框框,要走彈性,讓孩子感覺到家庭中寬鬆溫暖的愛,這樣孩子的身心發展才會健康!

當然,家長會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無法無天,會不會就脫韁野馬了,其實,家長有時候或許焦慮了,孩子的內心,也是積極向上的,只有給他正確的引導,一切就會水到渠成的!



權媽在線


“紅白臉”育兒,百害而無一利。

蒙氏教育認為: “一方刻意唱紅臉,一方刻意唱白臉,會讓父母和孩子之前的快樂減少很多,還會讓孩子失去獨特的成長環境,父母自以為是的天衣無縫的配合,在孩子看來,是父母意見和觀念不和,就會讓他們覺得慈愛的一方更愛自己,而嚴厲的一方不喜歡自己”。
  •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一樣,會導致孩子逐漸遠離嚴厲的一方,心理上會排斥你,不會和你親近,有什麼事情都會去找慈愛的一方。

  •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會讓孩子沒有是非觀念,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

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正確的行為標準,而不是模稜兩可的態度。不統一的教育觀念,會讓孩子心理上沒有穩定感和安全感。

  •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會讓孩子養成雙重人格。
在嚴厲的一方面前,孩子經常會小心翼翼,有話不敢說,有理不敢辯;而在慈愛的一方面前,孩子會蠻橫無理,動不動就哭鬧,不聽話。

因此,紅白臉育兒,百害而無一利。

生活不是唱戲,你唱白臉,他唱紅臉,孩子只會在混亂裡反饋給父母一張花臉。

有句話說得好:育兒路上父母齊心,取經途中其利斷金。

只有父母一致給予孩子愛和尊重, 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只有這樣的親子關係才能親密,而紅白臉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惡劣。


智媽育兒


人生如戲,但家庭教育未必是在唱戲。把“家庭教育”當“唱戲”,我認為有點不恰當,甚至有點貶低家庭教育。戲裡面有主角和配角,把家庭教育當唱戲,那家庭教育裡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一般情況下,時下的家庭裡父母充當施教者,是主角,孩子充當受教者,是配角。這樣把“以孩子為主體”,變為“以父母為主體”,孩子成為被動接受的教育。這樣的教育關係,始終父母裡一個是批評者,一個是“和事佬”,而孩子處於不情願的教育狀態。那談心、討論、平等、民主之教育“灰飛煙滅”了,這樣教育出的孩子的性格不會完美吧。

有的家庭,尤其農村中個別家庭裡,當孩子犯了錯,父母裡中的一位(一般是父親)會不管青紅皂白,首先在孩子的屁股上一巴掌,或者高聲大嗓,暴風驟雨般地批評孩子一頓,而在這最尷尬的時候,母親會把父親的批評攔住,然後對孩子好言相勸,孩子的哭聲隨著母親的相勸由大變小,由小變了。這樣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過去在落後的家庭裡經常出現過。

我認為,這樣的教育使用一半次,或者還看不出好壞(前題是不能體罰孩子),但經常出現這樣的教育,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會有很多弊端。

首先,這種教育形式始終父母為主角,孩子為配角,孩子從開始到結束都處在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違背了生動活潑發展孩子個性的愉悅性教育規律。

其次,這樣教育出的學生性格或許是有缺陷的。試想,一個好的家庭教育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人格是平等的,應該採取民主、平等、探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和風細雨式地教育,而這種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出的孩子性格是扭曲的。

再者,長期這樣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會在孩子的腦海中形成固化的東西:父親嚴厲,對我是不友好的;母親善良,對我是疼愛的。因而形成“父壞”“母好”,或者“父好”“母壞”的觀念,在孩子的腦海中失去了一個家庭和和美美的完整形象。

最後,我可以這樣說,把現在的家庭教育當唱戲,或者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是一種落後的、過時的、不科學的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應該有所揚棄。


用戶8792960780883閆


家庭教育不能用唱戲來形,因為家庭教育它是承載著心靈而育,人格而立的未來,而紅白臉僅僅只是手段而已,孩子在成長過程人性是一樣的,只不過人性中某種行為佔比多少而已,在家庭教育這方面應當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教育的起源,這樣才能順天應,成其性。如果孩子什麼都聽你的,將來以後他又怎麼能夠比你強?


銘飛6


孩子的好習慣多誇獎,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家詹姆斯·多伯林提出“補強法則”,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正性行為受到認可時,就能逐漸擺脫自卑,不斷激發自信心。父母不能一唱一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