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到底有多厲害?跟清華北大比怎麼樣?

賢夫菌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儘管現在中科大仍然很強,但在不少老科大人心中,今天的科大的的確確是沒落了。



科大建校歷史不長,但起點很高,在北京待了十來年,科學院集中全院力量建設科技大學,華羅庚、錢學森、郭永懷等科學大師親自掛帥,更是破天荒的把科大的成立,在頭版的位置,稱之為“我國科教史上的一件大事”。現在科大的招生宣傳,最響亮的口號為“千生一院士”,指平均每畢業一千本科生,就產生一位兩院院士。但殊不知,北京時期的科大,一個班就能出好幾個院士。至於每年錄取分數線,比清華北大還要高出十多二十分。

1970年科大南遷合肥,很多老師沒有跟著過來,儀器設備也損失嚴重。別說科學大師,科大連普通教師都不夠,不得不把已經畢業的學生召回來,稍微培養培養,就補充到教師隊伍之中。改革開放以後,也不知科大是如何憑藉這樣的家底,重新崛起,再度成為國內高校的一哥。八十年代的科大,錄取分數線也不低於清華北大,是理科尖子生的首選院校。



但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化經濟的發展,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熱情不如以前那麼熱烈,加之地理位置的原因,科大漸漸落後於清華北大。時至今日,雖然科大因為不擴招,始終堅持精英化教育,贏得了很好的口碑,但明眼人都知道,現在的科大,和北大清華差著好幾個段位。科大現在能和清華北大比的,其實也就是數理化這些理科領域。

不過,科大畢竟是科大,高考能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通常也不會來合肥。科大的生源質量早已不如北大清華,但其畢業生的去向,卻能和北大清華差不多,其人才培養質量很值得稱道。在科學研究方面,科大也很對得起“國字號”頭銜,量子通信、鐵基超導都是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的項目。

總之,科大也許不是國內最好的大學,但其以有限的資源能保持現在的辦學水準,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令人敬重。


上庠


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它們的系科側重點不同,三所大學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很難比較。

(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座落在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國典型的高、精、尖的精品大學,學風正,最有資格成為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王牌專業是: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地球物理類。

中國科技大學直屬於中國科學院,211工程大學,985工程大學,中央組織部管轄的副部級單位。它主要培養基礎理論科學研究人才,畢業生大部分到美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去留學,海歸回來的很少。

(二)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是直屬於教育部,211工程大學,985工程大學,中央組織部管轄的副部級單位。

清華大學是工學第一名,管理學第一名,中國工學老大,實力超群,名副其實的工科大學巨無霸。

王牌專業是經濟與金融、土木工程、建築學、電子信息科學類、工程力學(錢學森力學班)、水利水電工程、臨床醫學。

(三)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是理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文學、歷史學都是我國第一名,法學第二名,穩坐綜合類大學老大。王牌專業是經濟學類、法學、生物科學、元培實驗班。

北京大學直屬於教育部,211工程大學,985工程大學,中央組織部管轄的副部級單位。


安慶雜談


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訪華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中科大的演講活動。

當科大學生怎樣問他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候,梅德韋傑夫說中國科技大學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學了。

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看出,中國科技大學在世界上的名譽是相當的高的,甚至不亞於北大清華。

我認為現在的中科大仍然是國內的頂尖大學。不說排第一,第二,至少應該排在前三吧。不過什麼校友會的排行榜,武書連的排行榜,都把中科大放在11後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榜單的來源都是學校的規模和辦學的數量,我們知道中國科技大學只招理科生,而且他只有理科和工科。他側重技術領域的應用和科學的研究。中國科技大學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兩個國家實驗室的大學。這點是北大清華都不能比的。

另外中國科大的每年招生數量都不會變,每年固定在1860名左右,對每個省的人都很公平。相較於北大清華,每年在當地招一兩千人兒,科大隻總共在當地也沒有招多少人。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理科前400可以報考。前400名,除了北大清華的,錄取了將近一百名,上海復旦,人大也要將近一百名,也就是說總共他在當地也就招不到一百名的樣子。不得不為這個學校的公正而點贊。


然後題主說與北大清華作比較,當然要比家大業大那麼中科大一定是不如北大和清華家大業大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大學以50億元高居榜首而中科大以22億元
位列第12名,甚至還比不上北京理工大學。在同層次的學校裡面,中國科技大學可以說他的科研成果秒殺同類學校。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學校,因為地處安徽地處偏僻,而每年的招生卻並不如人意。現在中國科技大學的分數在不同省份,招生分數已經遠遠低於北大清華,與上海交大,復旦之類的學校都有不小的差距。

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收分情況!就拿我所在的城
市重慶來說吧


以上的分數為清北復交,每年在重慶的招生分數。我們再來看看中科大在重慶的招生分數

不難看出,從2013年以後,中國科技大學的分數比北大清華落後了將近30分,而比同類的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落後了,將近10分左右,不得不說這個學校現在招生的生源越來越差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招不到一流學生的學校,卻做出了一流學校的科研成果,不得不為這個學校點贊。


用戶4745025845


北大和清華首先被確認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兩校各自獲得教育部18億的撥款額度,分3年以每年3、6、9 億的進度執行,同時教育部宣佈“985工程”將在20世紀末篩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七所中國頂尖大學,以上九所頂尖大學作為首批“985工程”建設高校,也是C9聯盟高校。



中科大有兩個國家實驗室(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投資一般為2億左右,而一個國家實驗室投資未10億左右,國家實驗室是我們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中等級最高、數量最少、投資也最大的,代表了我國相關領域的最高科技水平)。迄今為止,中科大是我國同時擁有兩個國家實驗室的唯一一所大學,這也可以反映中科大科研能力和地位及國家對其重視程度;國家實驗室數量只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的1/10(建成使用的有2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比較多,有280多個!

中科大的理學不錯的,重點學科等資料可以看看這裡的數據(教育部給的),出國率較高:

http://gradschool.ustc.edu.cn/ylb/xk_xkfx.html



中科大的機器人足球、納米技術、量子通信什麼的都是國內一流的;學校對學生關懷備至,每個寢室都安裝有空調、連教室都開通了暖氣,學校圖書和資歷庫是華東地區的重要核心節點,資源非常豐富,學校環境也很安靜,是個讀書治學的好去處

中科大規模小,偏理科,不盲目擴招和擴建,本科生招生規模始終在1800人,從不盲目放水擴招,師資效率和讀取國外一流高校、保送國內一流高校和中科院蠻多的,本科直接就業的很少;當前高校排名很多都考慮了博士點、碩士點、論文總量、師資人數等的總量,並非按照人均來排名的,所以中科大排名降至13 甚至18並沒什麼好奇怪的,具體實力大家可以自己去側面瞭解,看看科研成果、校友發展、國家重大項目的參與和主持等情況、國家的科研經費(部份經費不對外公開,其實清華、中科大這幾所高校都有非帳面經費,還是聽給力的,至於省屬高校和普通211高校,經費相對少很多)


排名,特別是武書連的排名很靠不住,大家都知道安徽大學的科研經費、博士點、碩士點、重點學科等都強於本省的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大學還是211高校,後者僅是安徽省重點高校,武書連硬是將安師大排到綜合排名99位,將安徽大學擠出了前100名,估計是收了黑錢的;這樣的排名太幽默了

基本沒有文科專業,沒有農學、醫學、教育學等其他專業,理科優秀,工科中上。


南國知事


理科,中科大第一!

學風,中科大第一!

國際影響力,中科大第一!

世界一流大學氣質,中科大第一!

對一個城市(合肥)的貢獻,中科大第一!

其他的,就讓北大、清華去爭吧!


非白非黑


不知道誰厲害,只知道當初六七十年代科大一到合肥,就把合肥師範學院挪給科大用,合肥甚至省裡對科大的重視…不僅目前市裡有五個校區,最近又劃了3000畝地給科大建新校區…而且聽說,有部門想拆科大西校區南邊的圍牆拓寬太湖路,然而科大說實驗室不能有超過多大分貝的噪音,必須離馬路多遠,然後拓寬不了了之…還有就是之前科大東區和中區之間有一條主幹道,發生過一起車禍學生死亡,後來直接在學校裡面修了下穿橋連接兩個校區


流年只留殤


安徽人,科大雖然不屬於安徽,但是安徽很照顧,畢竟疆域裡最高學府。合肥作為一個準二線城市,急需發展和人才,雖然畢業留在合肥的不多,但是諸多公司企業都有合作關係。這也是很大的資源。在合肥肯定比在北京好,北京清華北大,年年爭第一,華科大和武大年年說自己更牛逼。南大和東南大學爭誰才是正統血脈!科大一直不說話,默默在合肥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發育著。專心做學問!科大出國率最高。中科院親兒子


我想靜jing


中科大理學是非常強悍,在量子力學,高溫超導都位於世界前列,更是吊打清華北大。中科大是全國唯一一所名字家科學的高校,基礎科學領域做的很榜。


在上世紀80年代,高考錄取分數線是超過清北的。因為清華北大位於首都,一線城市,經濟條件好,資金充足,而中科大位於合肥這樣的二線城市,經濟發展落後,影響科大生源。

中科大也是這麼多年來唯一一所堅持不擴招的高校。不過正因為不擴招,學校規模小,在很多以規模論高下的大學排名中是很吃虧的。國內的大學排名,武書連,艾瑞深,校友會它們的評判標準很看重規模。所以在國內的排名中,中科大往往進不了全國前10。

而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更看重學校學術實力,中科大可以排到全國第三,僅次於清北。

中科大目前的生源依然很棒,生源質量依然源高於目前的大學排名。

目前中科大準備建立醫學部,完善學科門類。我們知道醫學專業很容易發論文,在彌補醫學這塊短板後,中科大的實力估計會大增。


俊世科客


就理學而言,科大在的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天文、地球都是非常強的,既有學科傳統,又有牛人傳承。

1、物理可供選擇的專業太多了,有最具明星相的國家實驗室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撐腰。單說量子信息、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學科吧,在世界上都是leader級的,成果迭出,讓國外傻眼。超導在世界上也巨牛,去年的超導研究成果就入選世界十大科學進展。納米也是不得了,發表的論文超過加州大學佰克利分校,位列全球高校第三。科大的院士就屬物理的院士最多,一低頭,不小心就撞著物理院士了。培養的人才也賊牛,少年班的伊尹,小小年紀,就在哈佛揚名立萬,搞的是超弦理論,該理論目的是統一自然界的物理。科大本校也是有不少人研究這個東西。

2、化學(理)與材料(工)也是超強啊,科大的老校長朱清時和現任校長侯建國兩位院士都是搞化學的,都是40出頭就當選院士,侯院士曾在原子上寫出中國兩字,此外化學老院士還有好幾位,基本上主要專業都有院士領銜。新興材料也牛得不行啊,特別是納米材料論文世界高校第三,超導材料製備,《科學》和《自然》大作迭出,還入選世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原材料和機械材料屬於傳統工科,該校沒有相關專業,此所謂新興工科。

3、數學科大早期的數學當然是中國高校最牛的了,有華羅庚、吳文俊(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和雜交水稻之父兩人一起領獎,幹到退休,仍在發揮餘熱)、馮康,今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數學家谷超豪是上上任科大校長。但90年代後數學顯弱,最近幾年開始恢復。新世紀該校數學出了個超牛新人叫沈維孝,在國內數學界算是把天都給牛黑了,但該兄今年剛去了新加坡,如果大家在科大學數學的動力系統相關課程,倒是有可能聽到他的課。

4、生物科大的生物規模比較小,但每個專業在國內都是前幾名,最重要的是許多生物系統都是“微尺度”的,生物研究同樣有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支撐,科大一些生物實驗室就放在國家實驗室裡。科大的蛋白質學科研究是國家重大科學研究項目,這個學科肯定是很牛的。科大沒有醫學院,對生物的拖累挺大。科大生物系培養了一批牛本,都在國外發跡了。如果你來科大,恰巧聽到他們的講座也很正常,出國有牛師兄牛師姐罩著也不意外。莊小威女,30出頭就是哈佛終身教授,研究成果就已經候選若貝爾獎。

5、天文科大天文不清楚是不是國內高校最強的,但科大是中科院的獨苗,與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南京天文臺關係非同一般。科大和國家天文臺從今年開始共同培養天文方面的人才,科大和上海南京的天文臺共建我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國家天文臺去年還申請國際小行星組織給一個小行星冠名為中國科大星。

6、地學這個就不說了,是中國高校公認第一的學科。每次南極科考和北極科考差不多都有科大的教授和學生同行,可能是粘了中科院獨苗的光吧。


紐扣姐姐不在紐約


我不談排名,也不談錄取分數,只說說畢業生競爭力和口碑,我本人是IT行業,BAT三家都待過,每年校招最多的是清華,北大,北航,中科大,浙大,從學習速度,工作態度上講,我認為這幾家的學生都一樣,工資標準也一樣,當然以後的發展要靠自己。最後說一點,每個用人單位心中都有一個排名,而這個排名是歷屆學生為母校爭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