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李華伯

有人問我:江陽老溼,瀘州的白酒業在新中國成立後瀘州老窖是怎麼來的,能不能講一講,這使我想起了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在瀘州之前三十六家酒業作坊各為其主的情況下,兼容幷蓄,才有了瀘州老窖的前身,這個人值得我們好好來聊一聊,他的偉大和無私,不僅僅是締造了後來的瀘州老窖,還有為國為民,可歌可泣的故事。這個人就是瀘州人李華伯。

李華伯(1904-1969年),原名李方榮,又名熾(chi),四川瀘縣人(現在屬於瀘州市),1904年出生於工商業兼地主家庭。祖輩經營酒業兼錢號、鬥載(糧食),家境較為豐裕。

19歲那年李考入瀘縣中學,翌年被選為瀘縣中學學生會會長和川南學生會副會長(會長是地下黨員曾潤白)。大革命時期,參加了反帝愛國宣傳活動。

1925年,英日帝國主義慘殺華人,全國學生成立了英日慘殺華人案外交後援會,瀘縣亦成立了工商學聯合會,李華伯以瀘縣中學學生會會長身份,積極配合各界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愛國聲援活動。

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1926年3月,英商亞細亞石油公司運瀘煤油6400桶(每桶30斤),瀘縣工商學聯合會聞訊後,決定抵制洋貨,焚燒全部煤油。

3月21日,李華伯與瀘縣工商學聯合會的同學們一起,約同川師、瀘中的學生六七百人,在澄溪口河壩將煤油全部焚燬。李華伯因此被學校疑為異黨,被迫輟學避難。

1927年冬,父業太和福錢號債臺高築。李華伯於1933年經人介紹,在縣財政收支所經收修建東門口的碼頭費。

1934年,李華伯在縣商會任文牘,在此期間,與張肇初、陳育章合夥組織利川商號,經營山貨、糖、藥材,後改組為大中商號並任董事。

1941年,在怡豐銀行任總務。1943年,恢復祖業“春和榮”麴酒廠任廠長。

1946年,當選為酒業公會常務理事。1947年,又被選為商會常務理事。

李華伯的六妺李芳瓊(又名李青林,1939年加入中共,1949年11月在重慶渣滓洞中美合作所被害犧牲,1983年追認為烈士)在瀘期間,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為了幫助妹妹,李華伯在社會上掩護她,在經濟上幫助她,同時還為地下黨的活動提供地點和食宿。在為抗日戰士募寒衣和慰問品活動中,李華伯還捐獻大洋100元。

1949年12月3日瀘州解放,因白酒行業是酒城瀘州的經濟支柱,為了迅速和發展麴酒生產,國家對私人作坊大力扶持。

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1950年初,在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李華伯將自己的“春和榮”麴酒廠與陳中和的“福壽同”麴酒廠合併為瀘州市義中麴酒釀造社,正式邁出了恢復和發展瀘酒生產的第一步。

而後的十年間,三十六家散落在古江陽的釀酒作坊逐一聯合起來,於1961年成立了“瀘州市公私合營麴酒廠”,後與地方國營瀘州酒廠合併為“瀘州市麴酒廠”,1964年更名為“四川省瀘州麴酒廠”,共同打造出今日享譽海內外的濃香鼻祖一一瀘州老窖的前身。

解放後,共產黨建立了執行保護私營工商業者的政策,李華伯作為工商界的代表人士受到了黨的保護和培養。李華伯不辜負黨的期望,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並努力工作,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1950年3月,川南行署商業廳特邀為工商代表。瀘州市成立工商聯等備會,李擔任主委,後來又先後擔任市工商聯常委、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

1951年11月,經徐崇林(參與發起等建中國民主建國會並任重慶分會負責人,後長期任民建中央、民建省委、省政協領導)和蔣濤(川南行署商業廳商政科科長)介紹,李華伯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

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同年,受組織委託,為恢復瀘州百業凋敝的國民經濟,消除工商業者對黨的政策懷疑和對土罪猖獗的恐懼心理,積極宣傳“生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李華伯說服了在瀘州工商界具有一定聲譽的土產大戶陳中和(民建會員)一起成立了川南地區第一家聯營社一一公私合營新生土產運銷聯營社(後改為新生土產運銷公司),李華伯任董事長,陳中和任經理。

“新生”的成立,消除了工商界人士的重重顧慮,打開了瀘州土產購銷的局面,在川南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抗美援朝開始後,他組織全市工商界1.4萬人進行抗美援朝示威遊行,並訂立了愛國公約,全體工商戶宣誓遵守。同時,他又組織開展了反對美帝武裝日本及單獨對日媾和投票與擁護締結和平公約簽名運動,還成立了“瀘州市工商聯抗美援朝支會”,捐獻“瀘州市工商界號”飛機1架(計15億元),為抗美援朝做出了貢獻。

在土地改革運動中,李華伯配合黨的工作,成立了“瀘州市工商界支援土改委員會”,清退了黃金300餘兩、銀元1.7萬多個和房屋古玩傢俱等。

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在鎮反運動中,李華伯一方面佈置工商界人士學習黨的政策法令,一方面配合運動開展控訴和登記工作。經過努力,嚴肅了組織,促進了團結,為積極經營搞好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51年12月,民主建國會總會西南辦事處同意成立“民建瀘州市分會籌備會”,李華伯任籌備委員。1952年1月,民建瀘州市分會籌備會成立,李華伯任分籌會委員。

同年10月,任分籌會召集人。這一年的7月,他以瀘州市工商聯籌委會名義,在川南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全市工商業者行動起來,增強信心,積極經營,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而努力》的文章。

1953年1月,在社會主義總路線指引下,全國掀起經濟建設高潮。

李華伯又以民建瀘州市委主委的名義在《川南日報》上發表了《愛國的工商業者積極開展業務,迎接祖國的經濟建設高潮》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我市工業、手工業和商業蓬勃發展的作用,為城鄉物資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協助政府保證稅收方面,大力宣傳稅收的意義和納稅的責任,做深人細緻的思想工作,不斷消除工商界的思想顧慮和克服偷漏稅現象,使稅收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他是愛國實業家,抗美援朝曾捐獻飛機,一手打造瀘州老窖前身

在主持民建、工商聯工作期間,李華伯堅定黨的領導,一心一意走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信任。

1953年,他出席了全國工商聯第一次代表大會,列席了民建中央第二次擴大會議。同年底,瀘州市工商業聯合會正式成立。李華伯當選為主任委員,並在二、三、四屆中連選連任。

1953年,調整工商業時,為加強對工商界的瞭解和幫助工商業會員搞好勞資、公私關係和生產經營,他組織民建和工商聯組就市場情況,我市小型工廠和手工業自產自銷情況,以及手工業勞資、僱傭、師徒關係等開展調査,向黨和政府提出意見建議。同時,積極開展貿易交流活動,促進成都、敘永、昭通三地與瀘州市的物資交流,緩解了敘永、古藺和古宋三縣春荒。

在1954年的“一化三改造”運動中,他針對工商界思想混亂、經營消極等情況,一方面以民建分籌會的名義多次向政府有關部門報送《工商情況簡報》,建議政府指導處理。

另一方面,他又號召工商業者要認真學習,積極接受改造,一心一意走社會主義道路,並以自已的親身經歷說服大家,使多數工商業者看清了社會主義的各類企業的光明前途和作為一個私營工商業者應走的正確道路。

在他的努力和帶動下,公私緊張關係得到緩和,工商界人土的思想穩定。至1954年7月底,瀘州市私營工商業方面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各類企業佔全市私營工商戶的21.5%。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協助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的推銷,1954——1955年“兩會”(民建、工商聯)工商界共完成公債認購約44萬元(舊幣),超額完成了任務。

1955年,李華伯作為黨外人士,被任命為瀘州市副市長。

1956年2月,民建瀘州市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李華伯當選為主任委員。為把對私改造運動引向高潮,他號召兩會工商業者會員帶頭申請公私合營,並在《川南日報》上撰文《聽毛主席的話,走社會主義的路》。

由於工作紮實深入,全市私營業者紛紛提出申請,經市人民委員會第九次擴大會議批准,全市37個工商行業的1432戶私營工商業全部實行公私合營,19戶糧食代銷店直接過渡為國營工商業,5321個手工業者全部加入合作社,長航、短航也全部實行了合作化。

李華伯在瀘州市工商界由於工作認真負責,成績顯著,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威信,並受到大家的尊重,黨和政府也給了他許多榮譽。

他先後擔任過川南區政治協商會委員,川南區中蘇友好協會理事,瀘州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一、二、三屆執行委員,民建瀘州市委一三屆主任委員,省工商聯常委,省市人民代表,瀘州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李華伯一生為人正直,對人和藹,是一個開明人士,受人尊敬。儘管在十年動亂中受到衝擊,但始終一心一意接受黨的領導,做到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風雨同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