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90天脫單工程


也別說古代如何,單就我們小時候的經歷,就足以說明生活條件的艱苦。

人世上衣食住行最為要緊,然後才是其它。

先說衣吧。我出生時已建國二十年後,雖然打破了貧富差距,但農村依然很苦,雖醫療條件改善新生兒成活率提高,傳染病被遏制,但物資供應跟不上人口增長,一件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家裡人口多的,小孩子們幾乎沒穿過新衣服,冬天捻點羊毛線織雙襪子那就是天大的奢侈。走親戚借衣褲出門者大有人在,誰家炕上鋪上毛氈就屬於富戶,大多男娃到結婚才能堂堂正正穿上新鞋,幹活或趕路還得脫下來省著。

再說食。當年的老人得病時最大的願望是吃一頓白麵饃或者蔥花熗鍋麵條。人人都餓,走哪兒都有要飯的。榆樹錢子葉子皮,嚼起來粘粘乎乎就是口中食。剛抽條的嫩沙棗枝,還有山裡的各種野蒜野蔥,更不必說灰兒菜苦兒菜等,人們盼著春暖地化就可以土裡刨食了。

說到住,現下的老人們不會忘了以前的低矮小土屋忙上炕,靠山掏的窖洞,用純土塊壘的不用一根椽子大梁的箍窖,沒有象樣的傢俱,土灶燒羊糞牛糞驢糞,冬天取暖用牲口糞填炕,照明先時用菜油,後來有了煤油,但也得省著,不是想照就能點的。有戲語叫天為頂地為鋪,月當燈風掃地,想想當年人們的住房條件多差。

走路全靠腿,運貨全靠背。一般人一天背百來斤走個百八十里路都正常,條件好點後養牲囗代步馱東西,自行車很稀罕。

吃水得挑,小孩子剛比水桶高就抬水,有水的村還行,沒水的村子人們最家常的活是走很遠的路起早貪黑去擔水。因為水金貴,所以人們很少洗衣服洗澡,導致衛生狀況很差,人人身上長蝨子長蟣子。

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吃飽肚子是第一要務,所以雖然政府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學校老師挨家挨戶作動員,上學的娃娃還是很少,而且上著上著就不見了。


王扶翠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先說原始社會的古人吧,他的思想和現在人的思想是一樣的,但是都沒有文化也沒勞動工具,天天尋食生活,有時餓個死,冬天凍個死,還有狼衝虎豹和毒蛇,咱們的祖先怎麼熬過來的呢,這隻能想象,想著想著入了夢籠。

那是一萬年的秋天,我看見了一大群人正樹園裡邊幹活,有一七八個人搬倒一棵棵樹木,有的人正在搭棚,有的人用長草搭棚頂,這時我走到近處,看見男男女女都設穿衣服,只見頭髮有一米多長,鬍須也有一尺多,胸毛三四寸襠毛給穿一個三角褲頭一樣,光著腳,一會棚搭起來了,用草擋的不透風,臥室補的厚厚的。

該吃飯了,一個身高八尺個頭儡武象是個頭,拿起一根大木棒,別人也都拿起木棒都走了,見水果吃水果,見瓜吃瓜見豆吃豆,見動物圍住就打打死都撕著吃,這時我醒了,坐起來抽支菸又睡了,天好冷呀,又見到那群人,有的披著狼皮,有的披住羊皮,還有的披著一身草,到晚上都睡在大棚裡,用木棒做的門也很結實,四邊啥動物也進不去,雖說日子苦還能過下去。真是啥都不如一雙手,是這一雙手創造了一切,苦難的日子熬過來了,到伏羲畫圖造字,神農氏造地種莊稼巢氏等等慢慢進入了奴隸社會,奴隸的日子也不好過,累死幹活沒工錢,捱打捱罵賣來賣去的生活,醒來想想人與人公平嗎?現在打個工幹錯了老闆說幾句心裡不個味,飯對不著口味不想吃,衣服跟不上時尚就扔了,給右人吃了穿了該多好呀,話不多說了,古人一路過來真是受苦了,您的後代不會忘您的,給祖先磕首了。


用戶1695276022160


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百姓生活條件是不一樣的,但大多數朝代百姓都生活的很苦,而且是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但今天想說一說古代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最高的一個朝代——宋朝

在許多人看來宋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王朝 “弱宋”二字似乎把這個統治中國300多年的朝代給蓋棺定論,的確按照中國傳統對王朝的評價標準來看 宋朝也確實挺丟人的,兩個皇帝做了俘虜,兩次在大陸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避難,這些都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件。

但我們若是從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方面來看宋朝,也許會讓你的看法有所改變。



令人震驚的社會財富

有一個數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財政收入最高達到1.6億貫,北宋徽宗後期一般年份也可以達到9000萬貫,即使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後來的明代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如果按照一兩白銀兌換一貫銅錢的話,那麼此時明朝的財政收入還不到北宋的1/10 ,南宋的1/6, 但這已經是南宋滅亡300多年之後,明朝的國土還遠遠大於宋朝,再後來的清朝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但直到清朝末年國家年收入才達到宋朝的水平。

宋朝的財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著人民的負擔也極其巨大呢,當然從人均財政收入上看是肯定的,但其實宋代百姓生活的並不壞,我們之所以認為宋代百姓苦不堪言 恐怕很大程度是受《水滸傳》的影響,從《水滸傳》裡面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漢當中真正沒有飯吃,活不下去才上梁山的幾乎沒有幾個。

那宋朝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從哪裡來,下面一組數字給我們提供了答案。

熙寧10年(公元1077年)北宋賦稅總收入共7073萬貫,其中農業稅2162萬貫 佔30% 工商稅4911萬貫 佔70% ,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的主體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

農業社會已經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



宋代的社會福利

人民生活水平究竟如何,能從所處時代社會福利中看的出來。

全盛時期的北宋都城販夫走卒穿得都跟官員似的,農民都能得起穿綾羅綢緞,商業十分發達,同時宋朝的社會福利待遇也達到了古代社會的巔峰,生有所養 學有所教 病有所醫 老有所託,死有所葬, 史上空前絕後。

宋代幼兒救助機構主要有福田院, 居養院(北宋)和養濟院(南宋),南宋中期出現了專門的慈幼機構及嬰兒局,慈幼局,舉子倉,百姓無論貧富懷孕5個月的孕婦經申報官方給予建立檔案,派專門派專人照顧孕婦起居,臨盆時有助產大夫接生,所有服務免費,丈夫可以免除一年勞役。

宋代教育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國立教育系統實行“三舍考選法”由國子監統一管理監督,公立學校依等級分為國子學,太學,州郡學和縣學,官學覆蓋面廣 ,各個縣均有,入學門檻低並向公民開放,不論貧富等級官學早前收錢,每年學費2000文,相當於當時四五石米價, 後來經過宰相富弼力諫,收費取消成為了免費教育,學生唸到太學時,國家則有助學補助。



宋代三舍考選法規定, 太學外舍生2000人,內捨生300人,上舍生100人 共計2400名學生。神宗熙寧元年規定內捨生每月餐費補助為每人300文,熙寧5年規定,太學三舍生均有餐費補助,為每月每人1000文, 寒門學子在校外沒有住房的,國家則提供住宿及伙食。

官學不包括私塾,該部分費用由民間承擔,在官方教育政策的影響下,退休官員 鄉紳大賈紛紛以資助教育興學為榮。

宋代官方對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提供了醫療救助 養老救助 安葬救治


宋朝還設立了一個叫“樓店務”的機構(後改名叫店宅務) 負責管理和維修國有房產,並且向公眾招租 相當於現在的廉租房,當時都城開封共有1192間公共住房,每間月租金170文,這相對於當時開封的高房價來說這樣租金價格是非常“良心”的了,這種住房保障制度百姓完全租得起。

宋代人的夜市生活

北宋的首都開封和南宋首都杭州都是不夜之城, 由於坊市合一沒有營業時間和營業地點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開場,間有鬼市,甚至還有跳蚤市場。

北宋都城人來人往買賣興旺,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看不到唐朝時長安城那種堂皇氣派的王者風範 ,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店鋪之財源滾滾,車馬之喧囂過市,建築鱗次櫛比,絕對是唐朝長安和洛陽難得見到的繁榮發達景象。宋朝之所以能創造出比其前朝和後代都巨大的財富,應該說與取消宵禁有很大關係。



根據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南宋都城臨安,其城郭之美,物品之豐,人煙之盛,商賈之富,娛樂之盛並不亞於汴京,而“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 ,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 早市者又開店矣”夜市規模也遠超開封。杭州常住人口為150萬,加上流動人口和不斷從北方逃奔故國的遺民,應該超過此數,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這裡百姓用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所以說古代中國人幸福指數最高的就當屬宋代人了。


申報七十七載


這個標題真的非常有意思,首先我們都沒有穿越時空的能力,其次古代的時間段界限朋友以那一個朝代年份?因此這樣的例題比較粗糙籠統。

從有限的歷史記錄中來看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應該不是很苦……為什麼?因為中國古代歷史常年戰爭不斷……第一大前提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從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無論在中原地區還是在江南地區,普通老百姓的古墓中放了一點金銀珠寶司空見慣,稍微有點身份🆔的富人大都有比較豐厚的陪葬物品……。

按照今天的認識我們可以這樣想象古代的天有多麼藍,水有多麼的清,地有多麼肥沃,牛羊成群,雞鴨魚肉……肥豬滿欄,我想象不出中原地區的古人有多麼苦,否則那裡來十三朝古都洛陽水席之名傳到今天?

再來看看江南吳越之地……,傳說中江南魚米之鄉讓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由此可見,江南始終是中國北方在保家衛國戰爭中提供軍需的主要後方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中國的高速公路基本覆蓋了國內大片區域主要地區……,那麼在過去古代歷史中,中國事實上有許許多多偏僻的山區是和大規模戰爭沒有關係的……,所以許許多多古人還是活的非常悠閒,中華民族為什麼可以生生不息繁衍後代到今天,原因就是我們祖先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得非常好👍……至少和今天的農家樂情況相同啊……哈哈哈。


大提琴心聲


這個得分情況分時期分地域!條件不同生活水平也不同。一般來說朝代初中期的生活水平會富足,朝代中後期的生活水平會貧困,王朝更替則人活得不如狗。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主要是三個原因引起的,第一個原因是人口造成的,在朝代剛建立之初,人口相對較少,人均土地多,人均資源多,這使得人均財富高。反之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均資源開始不夠用,人均財富值被拉低,這時候社會就會出現因爭奪資源而動盪;吏治問題也是一樣,早期的封爵制度導致功臣子弟可以世襲爵位,但是隨著時間增加這種世襲吃白飯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會分走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值,最終使得老百姓越交越多;至於戰爭,往往是某些野心家利用老百姓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刻意激化矛盾,進而漁翁得利。

地域上看,中原地區會比周圍地區來得富足,邊疆地區生活條件更艱苦,這個同樣是因為三個原因引起的。第一是地理優勢,中原地區地勢平整土地肥沃,可耕種面積多,畝產高。而邊疆地區往往是山地或者鹽鹼地,可耕種面積少,畝產地;第二是因為中原地區各種基礎設施更完整,由於人口密集,耕地多,這使得他們會修葺大型水利設施來進行灌溉,這可以增加產值。而邊疆地區則很難去建這種水利設施,只能靠人去肩挑人扛;第三是治安問題,中原地區人多,多有建城有駐防部隊來維持治安,治安好老百姓富足。邊疆地區往往兵荒馬亂,山區地區匪患橫行,經常會被搶劫綁架,生活自然貧困。


優己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首先是古代人的穿著問題,古代人的衣服都是用麻布做的,在寒冷的冬天是不保暖,想要到一個古代作為一個平民想想怎麼熬過冬天吧,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位《賣炭翁》他生活貧苦,連衣服都買不起,他上山砍柴燒炭燒的十個手指都黑,他想著夏天賣炭沒人買賺不到錢,他就想著冬天去賣炭會賺得更多的錢,一次他牽著牛車,一大堆碳拿出去賣,過不多久。皇宮兩個武將,就騎著馬過去,把他搶過來,只給了他半卷紅沙,一是《賣炭翁》就牽著馬。一車炭脫到皇宮裡去,這個故事說明了當時的社會貧苦,皇宮裡的人還要搶東西,還不給錢表達了當時社會的貧苦,殘酷社會


讓開你們都坐下


考慮過物價水平和貨幣的購買能力嗎?如果像你這麼算越南人是不是比中國人富的多呢?按照科技的發展水平和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封建社會的盛世應該生活水平差不多!第一,按照當時國家周邊環境分析,宋朝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的弱勢一方,國家的日常消耗過大。第二從遺留下來的古蹟分析,由於古代皇帝基本都是好大喜功的傳統,而宋朝並沒有什麼大的國家工程,肯定是國力所限。第三,從清明上河圖分析老百姓的服飾和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比漢唐差太遠了!


毛宮丁


就不用說古人了,三十年前的農村看看,沒水沒電,吃水都得去挑,架大鍋煮飯,冬天冷的屋裡都能結冰!


嘎拜


推薦一款簡單好玩刺激的遊戲[發][發]遊戲真人真錢種類多,應有盡有掃碼!下載註冊綁定手機就送[發][紅包]6.88-88.88無需充就能玩,賺了就跑!提充快捷方便!讓您體驗不一樣的遊戲。下載地址 t.cn/ESfgwMG



用戶4693930234261


古人的生活條件並不苦啊,相比現在,古人其實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