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縱橫捭闔謀略大師

——談古論今話管理之四十三

青溪千餘刃,中有一道士。雲生樑棟間,風出窗戶裡。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

這是《爾雅》的作者,喜歡卜筮神仙之術的東晉詩人郭璞,在他的組詩《遊仙詩》裡所寫的。描寫的是鬼谷子,鬼谷子很神秘,而他既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又是傳說最多的神仙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附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神秘色彩。歷來對他的看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史書說鬼谷子是長短縱橫的謀略家;傳奇中說他是神通廣大的智者;宗教故事中說他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民間流傳中說他是預測吉凶的命相家。在文化史上,他是與老子、孫子、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他似乎有道家的風範,策士的智謀,仙家的神秘,隱者的逸氣,學者的理智,智者的辯術,豪士的曠達,謀略家的韜略。

神秘的縱橫捭闔謀略大師

鬼谷子畫像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妒貶者說鬼谷子是小人,褒讚者則肯定他是能人智者。妒貶者的指責是很嚴厲的,比如,楊雄在《法言·淵》中稱他是“詐人也,聖人惡諸”;王充貶之為“佞人”;唐朝的柳宗元謂其“妄言亂世”,“學者宜其不道”;宋朝的王應麟稱其為“妾婦之道,是皆五經之棄也”;明朝的宋濂斥之為“蛇鼠之智”,“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者士大夫宜唾棄不道”;清朝的盧文紹指責說:“《鬼谷子》,小人之書也!” 以此相反,褒讚者的評價卻是很高的。比如,高似孫譽他為“一代之雄”;梁啟超著詩論及鬼谷子:“六鰲搖動海山傾,誰入滄溟斬巨鯨。括地無書思補著,倚天有劍欲長征。抗章北闕知無用,納履南山恐不成。我欲青溪尋鬼谷,不論禮樂但論兵。”更有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稱讚他:“《縱橫》騁其巧辭,《成事》伏其精術。一人之辭,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能得到南朝名家劉勰如此高的評價,是何等的不易!

神秘的縱橫捭闔謀略大師

鬼谷子雕像

關於鬼谷子,有很多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係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入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回家去。趙家女甦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回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趙家女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鬼谷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谷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

神秘的縱橫捭闔謀略大師

鬼谷子畫像

又傳說,原商紂王都城朝歌西面30裡的雲夢山,山上有兩個山峰:劍秀峰和龍王峰,兩峰間的絕壁上有個天然洞窟,洞內有清泉,流入溪河。這個洞就是鬼谷洞。原來,在很久前,雲夢山地區久旱無雨,到處缺水,善良的農夫慶隆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乾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條小金魚,這條小金魚現出了人身,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好心的慶隆要求小龍女解救遭受旱災的鄉親,小龍女受感動私作主張,偷偷鑽了一個“海眼”,想把海水引入雲夢山區。龍王發現後,懲罰了小龍女和農夫慶隆,小龍女化成了山中的龍泉,慶隆化成了保護泉水的山脊——“青龍背”。又過了許多年,小龍女的精魂脫胎在都城朝歌南面王莊的王員外家,孩子出生後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乾旱,王家三頃土地種下的穀子,只結了一株穀穗。瑞霞的丫環揉搓著這株奇特的穀穗,穀穗變成珍珠,瑞霞接過了珍珠把玩著,珍珠奇怪地鑽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懷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的瑞霞在雲夢山的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孩。瑞霞因神奇的穀穗而生子,所以為小孩取名為鬼谷子。原來,瑞霞是由小龍女投胎轉世的,穀穗就是慶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谷洞”。據說,鬼谷子長大後到太室山拜華元真人為師,學習道術。華元真人歸天時,留給了鬼谷子一卷竹簡,那是一部無字天書,白天不見一字,夜晚卻有金光閃閃的字,這就是後來的縱橫學經典。

神秘的縱橫捭闔謀略大師

鬼谷子畫像

兩個因谷生子的不同傳說當然只是虛構的故事,是賢惠女子和善良農夫的理想和願望,然而,鬼谷子並不只是淳樸善良,傳說中的他,還有通天的本事。

據馮夢龍比較嚴肅、真實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記述,周之陽城地界,有一個山谷,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不是人所能居住的地方,所以叫“鬼谷”。谷中居有一位隱者,自號鬼谷子,相傳是晉平公時人,姓王名詡。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採藥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遊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谷子王詡則通天徹底,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佔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衝舉可俟。”(參看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

鬼谷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衝舉超凡之術,為何要屈居人間俗世呢?原來,他只是為了超度幾個聰明的弟子,同歸仙境,所以棲身鬼谷。他住隱居鬼谷不計年數,其弟子也不計其數。據說,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前二位是七國征戰時的著名軍事家,而後兩位是戰國時的著名縱橫家。此外,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戰勝吳王夫差成功復國的謀略家范蠡,也傳說是鬼谷子的弟子;戰國時著名外交家毛遂,也傳說是鬼谷子的弟子;秦代採藥養生的大師徐福,也傳說是鬼谷子的弟子。傳說中鬼谷子還有一個師妹,就是擁有九天秘籍,熟諳天機、人道、地脈的九天玄女,師兄妹倆人同是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聃。華裔澳洲國籍的著名歷史小說家蕭玉寒就寫了一本《鬼谷子》傳奇,專門講鬼谷子和九天玄女的傳奇故事。

在另一些傳說中,鬼谷子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稱為真人,比如,莊子稱老子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超度幾位仙人。無奈他的諸弟子如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暫時居於世間,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幫助他們扶正抑邪。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他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鬼谷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真仙,所以歷數代而不老,“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兩化流沙,泊週末復還中國。居漢斌鬼谷山。”(參看杜光庭《錄異記》)

據傳,連秦始皇都有求於這位鬼谷先生,向他討求長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狀銜此草墜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問北郭鬼谷先生,雲東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秦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並一寸葚。”(參看蕭繹《金樓子·箴戒篇》)鬼谷子在多處的傳說中,與仙、與道,與長生不老藥,與採藥大師徐福,聯繫在一起,多了不少的神秘,多了不少的有趣,多了不少耐人尋味的遐想。

這位隱士著了一本《鬼谷子》,它是縱橫家的一本系統的理論著作。《道藏》本《鬼谷子》的上、中、下三卷,除《符言》外,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只可惜《轉丸》《胠亂》亡佚了,不然,這個理論體系可能更加系統完整。

首篇《捭闔》以道和陰陽的學說作為縱橫說術的哲理基礎,以捭闔作為遊說智術的理論基點,以此來展開縱橫學說的各個方面,這是全書的總綱。《反應》講遊說的反覆之術,“反”是回觀往昔,知古知己;“復”是驗知未來,知今知彼。強調聽言要知情,欲先取之必先與之。重視知人必先知己,知己方能不露形跡,支配對方。《內揵》分析君臣上下的關係,點明“內”是晉獻說辭,“揵”是呈獻計謀,內與揵結合,取信君王,密切君臣關係。《抵巇》以抵塞縫隙的形象比喻來說明挽救政治危機於萌芽狀態的制勝韜略,強調預知危險先兆的重要性,以及抵禦風險的具體方法。《飛鉗》講制人之術,或使對方名聲飛揚,或使對方受到鉗制,“飛鉗”有很多具體的方法,但使用“飛鉗”術之前要對對方的事情作具體的分析。《忤合》說明忤合的法則,天下有相逆也有相合,要善於把握合逆的客觀趨勢,順應時局的變化,擇主用世,縱橫自如。這五篇是一組,講縱橫策士的認識之道與處世方略。

接下來的另五篇,即《揣篇》《摩篇》《權篇》《謀篇》《決篇》又是一組,講遊說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五篇一篇接一篇,層層推進,邏輯嚴密。

《揣篇》講“量權”和“揣情”,是遊說的開始,強調要取勝於天下,必須善於權量天下權勢,揣摩諸侯的實情。權量權勢以計劃國家大事,揣摩實情以遊說列國君王,量權、揣情是謀略的根本,遊說的法則。《摩篇》講摩觸的方法,即在揣摩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對方進行接觸、揣測,認為善於揣測的人,如以釣餌誘魚,魚必上鉤。強調謀劃要周密,溝通的方法要得當,將遊說法則與時機緊密結合。《權篇》又進了一步,在瞭解對方的基礎上,權衡各種說辭,分析言說的器官,闡明遊說的原則,指明言辭常有的毛病,強調遊說要針對對方的特點。《謀篇》將遊說謀略擴展開來,與《權篇》構成姐妹篇,指明“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分析了“相益則親,相損則疏”的各種情況,指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競爭本質,強調引人制宜,“因事而裁之”的遊說方略,以及“天地造化,在高與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的隱秘法則。《決篇》在上述各篇的基礎上,講決斷正錯的利弊以及決斷的各種方法,提出了“度以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的決斷原則。

總之,如果說《捭闔》是《鬼谷子》一書的綱,那麼,後面的十篇就是闡述遊說謀略各個具體方面的目,綱舉目張,綱目緊繫,組成縱橫謀略經典的系統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