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為何能影響宋朝二百年?

陳皮


如果,你生活在宋朝初年,有人問你國之大恥是啥?

作為一個政治正確的宋朝子民,你必須回答——“燕雲十六州尚未回到祖國的懷抱。”

沒錯,它就是讓宋朝幾代皇帝都丟盡臉面,無法啟齒,無法忘懷的地方。作為一個地名,你大概聽過它的兩個名字。

第一個叫燕雲十六州,第二個叫幽薊十六州。

自古,人們把河北、北京、山西北部這一帶,叫做幽燕之地。

所以,這十六州叫燕雲、幽雲都沒問題。

但宋朝人,更喜歡叫它燕雲十六州。

所以,你翻閱《宋史》,幾乎都管這地方叫“燕雲十六州”。

而在宋朝之前的唐朝和五代十國,人們更習慣把這些地方叫幽薊十六州。

本來這地方屬於中國,但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

所謂十六州,顧名思義,是十六個地方。它們互相挨著。

分別是: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東南,稱為"山前",而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稱為"山後"。

至於它的重要性,幾乎生活在宋朝的人們都知道。

否則,你就政治不正確,就參加不了科舉,當不了宋朝公務員。

為了它,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一開始實施的建國大業中,就不得已放棄了北方,只敢往中原以南打,中原以南就是當時所謂的五代十國中,除了“北漢”以外,剩餘的九個南方小國。而“北漢”則是趙匡胤打敗南方几個國家之後,才開始動手討伐的唯一的北方國家。

為啥不直接幹北漢?因為北漢背後的“金主爸爸”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

遼國有多猛?猛到趙匡胤的老大——後周世宗柴榮都不敢惹!

趙匡胤在當上北宋開國皇帝之前,一直給後周世宗柴榮柴老大打工,他當過柴榮的國防部部長(殿前都點檢),自然深深地瞭解整個華夏的戰略情況,他忘不了柴老大當年與北漢和遼國都打過戰,可惜英武如柴榮,亦是幹不過這北方國家。

那麼,他趙匡胤剛剛建立宋朝,又怎敢輕易地北伐?於是,不敢惹遼國人的宋太祖趙匡胤為它改國策,制定先南後北的全國統一計劃。

但是,北伐的夢想,他始終沒有放棄。

不然,宋太祖趙匡胤也不會三次攻打北漢,企圖通過征伐完北漢,比較有把握之後,再攻打遼國。

但這跟燕雲十六州有啥關係呢?關係就是,燕雲十六州在遼國人境內。不打遼國人,就收復不了燕雲十六州。而燕雲十六州就鑲嵌在長城內外,不拿下燕雲十六州,就等於沒有了長城。

從戰略上講,拿下燕雲十六州,遼國人就被擋在了長城以外,中原宋朝,就有險可守。

失去燕雲十六州,長城就在遼國人的國土裡,等於讓宋朝失去了最大的安全屏障。

當時的北方,除了強大的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之外,還有女真、蒙古等多個部落。雖然這時的女真、蒙古尚未崛起,但作為大宋帝國的重要的邊防屏障,燕雲十六州實在不能落在敵人的手裡。

更何況,北宋建都汴梁(即河南開封),這是個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只能以兵為險,趙匡胤不得已,只能讓全國最精壯最具戰鬥力的士兵們把守著京城,而這也就意味著地方兵力的弱勢與危機。這為大宋後來屢次遭遇少數民族的閃電戰突圍汴梁,埋下了伏筆。

中央強兵與地方弱兵,也造成了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非奪回不可的戰略局面。

可惜,壯志未酬,還未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祖趙匡胤就駕鶴西遊了。

但大宋皇帝一開始並不孱弱,緊接著,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就接過了革命的旗幟,打算完成哥哥未盡的光復事業,結果兩次徵遼,被打的屁滾尿流。

第一次是高粱河之戰,發生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即遼保寧十一年,公元979年),這一戰宋軍損失了數十萬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親征的宋太宗趙光義,最後被打的連逃跑的馬都沒有,只能臨時在路上搶了老百姓的驢車,逃回首都汴梁,“竊驢車遁去,僅以身免”。

回國休養了數年後,越想越氣的趙光義厲兵秣馬,等待時機。

7年後,即公元986年,他又率領宋朝30萬大軍兵分三路,與遼國展開大戰,史稱雍熙北伐。這一次,更慘。30萬宋軍被打個打敗,連宋太宗自己,都遼國弓箭手被射中了腿,慌亂中帶著腿傷逃跑迷了路,宋朝朝野上下以為他戰死在戰場,差點立了新皇帝。後來,狼狽逃回國的趙光義再也不提北伐一事,年邁之後,更因這次腿傷復發而死。

這僅僅是開國兩個皇帝為爭奪燕雲十六州而發生的故事。

到了大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上位時,更是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打了勝仗,還給被人家保護費的屈辱外交事件——澶淵之盟。

那是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在幾天之內,南下深入宋境。為啥能這麼容易地深入宋境?就是因為燕雲十六州在遼國人手裡,等於大宋的北方沒有天然屏障。同時,地方守將和士兵都太弱,強大的兵力都被招募到開封去保衛京城了。

驚慌失措的宋朝廷大臣聽到遼國大舉入侵的消息,一下子又想起了歷史上多次對遼的失敗。於是,宋朝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準力請宋真宗趙恆親征。宋真宗被迫北上。這時寇準倚重的將領是在歷次抗遼戰鬥中屢立戰功的楊嗣和楊延朗(楊業之子,後改名延昭)等人。楊延朗上疏,建議“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但未被採納。宋軍在澶州前線以伏弩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一作覽),遼軍士氣受挫。遼國由於自身原因,很早就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宋國年年給遼國保護費。遼國年年向宋國要壓歲錢(史稱壓歲錢)

兩國之間停止了戰爭達一百多年。燕雲十六州依然沒有收回。它牢牢地橫亙在兩國的邊境,等待著後起之秀女真人,於百年後崛起。與遼國有著世仇的女真人,通過與宋朝的“海上之盟”展開了滅遼之旅,並答應宋朝,將幫助他們搶回燕雲十六州。

事實上,女真人也真做到了。

遼國被打的摧古拉朽。

可是,女真人卻發現,已經日薄西山的遼國,卻很輕鬆地打敗前來呼應女真的宋朝軍隊。

於是,原本打算還燕雲十六州給宋朝的女真人,打起了另外的算盤,乾脆南下連宋朝一起滅了。這就出現了後來的“靖康之變”。

當初,宋朝同意派兵和女真南北呼應打遼國,就是因為燕雲十六州。

到最後,終宋一朝,都沒能再拿回燕雲十六州。

直到大元帝國潰敗,朱元璋的軍隊才收復了燕雲十六州。

可是,這距離大宋王朝,已經一個多世紀。








文史包袱鋪


燕雲十六州影響的是北宋對於南宋來說本來邊境線就在江淮一帶不存在影響不影響,離得太遠了。所以準確來說燕雲十六洲影響的是北宋100多年(北宋(960-1127年))。為什麼說燕雲十六州對北宋影響這麼大呢?

戰略意義

看一下地圖就知道,燕雲十六州的位置正是農耕文明向遊牧文明過渡地區,而且這塊地區易守難攻,誰要是佔領了這個地區向北可以隨時進入草原腹地威脅遊牧民族,向南可以順勢南下一直衝到江南一帶,從黃河流域衝到長江流域。這中間正是河北平原,根本就無險可守。這就是燕雲地區的戰略意義。擁有燕雲十六洲中原政權至少能夠築起防禦遊牧民族一道強有力的防線,這也是為什麼北宋想要奪取燕雲十六洲的重要原因,沒有這道天然的藩籬就感覺自己家沒有門一樣,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強盜的擄掠。

北周時期對於石敬瑭割讓燕雲地區給遼人就已經非常不滿,周世宗柴榮也準備要佈置收回這塊地區,可惜命不好,在征討遼國收回燕雲十六州的過程中死掉了。命途多舛,本來要是柴榮不死的話,以他的能力應在趙匡胤之上,收回幽燕之地應該沒什麼問題的。

到了宋朝,趙匡胤和趙光義都試圖要收復這塊地區。趙匡胤當了皇帝由於當時南方還未統一,故而把燕雲放在最後面,他先是佔荊湖滅後蜀平江南,好不容易南方弄完了準備要北伐遼國,奪回燕雲之地,偏偏又死的不明不白,五十歲無疾而終。皇帝就落到他的弟弟趙光義頭上,就是宋太宗。太宗估計搞搞政治還行,本身非行伍出身,搞軍事就是一個草包,北伐遼國,大敗而歸,猶如喪家之犬,落得個怕遼的後遺症。這也就基本定了北宋的大格局,燕雲之地就不要想了,只要遼人不南侵就萬事大吉了。

所以整個北宋在北方基本就沒有有效防禦北方鐵蹄的有效手段,基本以守為主,打不過只能屈服。這塊地就如鯁在喉,死死卡主北宋命運。

養戰馬的好地方

古代騎兵就相當於現在的坦克一樣,騎兵和步兵對於機動性和衝鋒能力、戰鬥能力都不在一個量級上面的。沒有戰馬就不能建立騎兵部隊,就沒有機動部隊,戰鬥力什麼的都要下降一些。燕雲之地還是古代養馬場之一, 盛產良馬,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燕雲一帶處於溫帶乾旱半乾旱區,也是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一帶,這氣候適宜非常適合馬匹;二是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大約在500-1000毫米,能保證水草的生產。以上兩個是出產良馬的重要條件。然後看北宋的發展基本就沒有一支強有力的騎兵部隊,主要就是沒有地方養馬和產馬。這是制約北宋軍事上發展的重要因素。

燕雲十六州在任何時代想要實現大一統的王朝都是一個避不開的地方,要想防住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必須要拿下的地方。對於北宋來說,這個地方也是尤為重要的,可惜領導不給力,始終都沒有拿下。


山中茅店


首先這個提法有誤,因為燕雲十六州主要影響的是北宋(960—1127年),到南宋時連兩淮都守不住,而燕雲十六州只在金蒙之間易手,跟南宋基本沒有關係了。所以燕雲十六州能影響宋朝僅有167年,沒有兩百年。


燕雲十六州並不都是所有時間和所有州都由遼金控制,其作用被誇大了。

936年,後晉歷史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邦他建立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

938年,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以南。

959年,周世宗柴榮率軍攻遼,一月內收復瀛、莫、寧三州。

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在高梁河與遼激戰,大敗,但仍然保住了瀛洲和莫州。

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數百年間沒有大規模戰事。

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金歸還宋燕雲十六州。

1123年,宋金滅遼國,金國把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如約歸還。

1125年,金兵奪回燕雲十六州,開始南侵。

1127年,金兵攻克開封,北宋滅亡。

我們可以看到,遼國獲得實際只得燕雲十四州,北宋大部分時間內都守住了瀛州和莫州,《楊家將》裡楊家軍鎮守三關,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即現在的雄安新區)、益津關(今河北霸縣)、淤口關(今河北高陽東),就在這兩個地區。瀛州、莫州的存在,對遼國而言,始終是一個指向他們利刃;對大宋而言,始終是一個拱衛京師的關鎖。澶淵之盟之後數百年間,遼國也沒有能南進中原一步。直到靖康之變,金國佔據絕對優勢,才從燕雲出兵,滅掉北宋。

當然,歷史書可以這樣說,失去這一地區,導致整個中原王朝後來無險可守,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遼金蒙三朝)可以不斷長驅直入,直接深入廣闊的華北平原,中原地區完全失去了軍事戰略上的主動地位。

但有燕雲十六州在手又如何呢?北宋後來擁有燕雲一半領土,還不是被金國所滅;金國後來還不是擁有燕雲,一樣擋不住成吉思汗的鐵騎南下。可見,一旦失去了天時人和,強軍名將 ,徒有地利也改變不了一個王朝覆滅的命運,只能說是時哉,命也。

關注東西縱橫彈,每天聽一段東西方最前沿的發展趨勢或一段最值得思考的歷史。


東西縱橫彈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十六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地區、河北北部地區和山西北部地區。對於北宋王朝來說,燕雲十六州一直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嚴重地威脅著北宋王朝的統治。那麼為什麼燕雲十六州會如此重要呢?這麼重要的地方為什麼北宋王朝不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呢?


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一直是漢人的土地,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北方的強鄰契丹求援。契丹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幫助並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從此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遠離漢地統治長達數百年的時間。


燕雲十六州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語有云“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此外,其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

在中國古代長城的修建遼西走廊-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陝北隴東-隴西河西一帶,是中原政權抵禦少數民族的關鍵之地。但是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丟失,長城就等同於情同虛設,絲毫起不到防禦作用。只要願意,少數民族隨時可以南下中原。


此外北宋都城汴京除了一道黃河天塹外北部地區沒有沒有任何自然屏障,黃河以北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區,特別適合少數民族政權的大規模騎兵激動作戰。如果開戰,地方可以以很短的時間內打到黃河邊,威脅汴京安全。

所以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影響宋朝兩百年。


青悠論史


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大一統王朝――宋,怎麼了?

在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敵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政權。象匈奴、契丹,女真等等。

燕雲十六州(北京,天津全部河北、山西北部)包括太行山東南的薊、贏、莫、涿、檀、順、和太行山西北的雲、儒、媯、蔚、武、新、蔚、應、褱、朔共十六州。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是橫亙在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

直到明朝,蜿蜒在燕雲十六州崇山峻嶺的萬里長城都是堅固的防禦工事。越過了長城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也是騎兵的天天下。憑藉地形的優勢和氣勢恢宏的長城極大減輕了中原王朝的防禦壓力。

公元936年,
契丹

扶植石敬瑭建立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導致中原完完全全暴露在馬背民族的鐵蹄之下。後周世宗柴榮曾經為了奪回這個北方屏障御駕親征,無奈出師未捷身先死。最後不了了之。

取代後周的北宋,都城在無險可據的平原腹地――汴梁。為避其鋒芒,宋太祖趙匡胤曾經打算遷都洛陽。因為各種原因卻未能成行。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在高梁河激戰,宋軍連連大敗,一直不能佔領此地。

冷兵器時代,騎兵完全碾壓步兵。而南方因為氣候的原因不能繁育戰馬。品種優良的馬匹一般產自西涼蒙古和東北。因為燕雲十六州的阻隔,中原獲取戰馬十分困難。也因為這宋朝戰鬥以步兵為主。無險可憑且以步兵對騎兵,宋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北宋的二百年被遼金輪番吊打,最後滅國。


陳284297381富春有約


要了解燕雲十六州,必先了解它的位置的位置: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

對宋,一,燕雲十六州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是宋朝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天然屏障,若失守,中原必然會赤裸裸的暴露在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

二,古代有騎兵善攻,步兵善守之稱,馬匹的優質與否,決定了騎兵是否強大,也決定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而燕雲十六州相對於宋來說,是養馬的聖地,若是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天然的優良馬場。

對北方少數民族,一,燕雲十六州比北方少數民族任何一個地方都要發達,得到它可以讓以遊牧為主的北方少數民族建立起建立起農耕+遊牧的複合型帝國。這會使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大增。

二,得到燕雲十六州,可以使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長驅直入,直達中原,甚至直達宋朝的國都。

   所以對宋朝影響重大,特別是北宋。


小小興興大智慧


主要原因是南方兩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沒有統一北方開疆拓土的想法和勇氣,只滿足南方的物質生活。致使北方少數民族日益坐大,嚴重威脅南方政權。最終以元滅宋而統一中國,建立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大漢民族的新政權而結束了這一局面。


史界縱橫


簡單說就是沒了屏障,詳細看我主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