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漢室宗親,劉備有資格給關羽當馬仔嗎?

周七公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先不談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即使劉備沒有漢室宗親這個身份,劉備的社會地位也要比關羽高不少。關羽出身草根,本來關羽是在自己的家鄉河東解良混的。結果關羽替朋友出頭誤殺他人犯了法,然後關羽不願意坐牢就從老家逃到了幽州涿郡。也就是說關羽本身就是一個罪犯。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才逃到了幽州涿郡。關羽在遇見劉備的時候是戴罪之身,是一個“逃犯”。


而劉備呢?撇開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不談。雖然劉備家道中落早年以和母親織蓆販履為生。但好歹是一個“良民”。之後劉備外出求學拜盧植為師。而當時的劉備同窗好友就有公孫瓚。雖然劉備拜了名師盧植,但是劉備實際上並不怎麼喜歡學習。反而劉備對於一些聲色犬馬的東西十分喜歡,並且玩的樂此不疲。而且劉備這個人喜歡交朋友,三教九流豪俠大盜劉備都能拉上關係。久而久之江湖上都十分推崇劉備。並且很多豪俠都願意投奔劉備。從這點來看,劉備和他的祖宗劉邦簡直不要太像了。同樣的是一個小混混出身。


而當劉備和關羽碰面的時候,關羽是一個逃亡在外的逃犯。而劉備是當地有名的“頭目”。在江湖上也多有傳名。所以此時關羽的社會地位和劉備根本沒法比。關羽甚至還必須藏頭露尾才能避免被官府發現。就這樣說實話當初劉備能收關羽也是出於好心或者其他目的吧。即使這樣劉備也算是折節下交了。關羽此時沒有任何名氣還是一個逃犯有什麼資格和劉備講條件。更別說什麼劉備有沒有資格給關羽當馬仔。這是在太可笑了。

順便說一嘴,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桃園結義”或者劉關張三兄弟結義的事情。“桃園結義”這個典故是小說《三國演義》上的橋段。而關羽劉關張三兄弟結義的說法最早出現在宋朝末年元朝初年赫經的《重建廟記》。我們也不論劉關張到底有沒有結義。單就關羽投靠劉備這一點,主要是關羽看到劉備比較講究情義,而且關羽也不願意再逃亡了。所以關羽才放棄了繼續逃亡,反而投靠了劉備從軍出力。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觀點。


小小小百科全書


你想多了,劉備什麼身份?你真以為他是世代編草蓆的,人家只是家道中落。重要的是他是九江太守盧植的弟子,和公孫瓚都是同學。這是一群官二代組成的團體。公孫瓚出身貴族,還是涿郡太守的女婿。

劉備喜歡強調自己師從盧植,不是沒有原因的。盧植是范陽盧氏的始祖,是華歆,鄭玄,管寧的師兄。在三國時期有聲望就是就是最重要的政治資源。這個比漢室宗親的身份好用多了,畢竟大漢數百年了,漢室宗親真是一大堆。



有了聲望,再加上劉備本人又善於結交豪傑,所以很多人都來投靠他。後來一些大商戶也對他青眼相加,這不,有人,有錢,有聲望,這就是劉備的資本,關鍵人家還有關係。

而當時關羽啥什麼,關羽是個逃犯。關羽是因為犯罪流落到涿郡的犯人,劉備在率部討伐黃巾軍的時候,關羽前來投靠他。後來劉備被任命為安喜縣尉。因為和督郵不和,打了人家一頓,掛印而逃。


後來一直不得志,這個時候就是看關係的時候了,劉備在學習的時候就和公孫瓚關係好,劉備去投靠了公孫瓚。被任命為別部司馬,後來又被公孫瓚推薦為為平原令,再後來又被推薦為平原國相。孔融被叫做孔北海,就是曾任北海國相,後來成了北海太守。劉備這平原國相地位也不低了。這說明一個好同學的重要性,所以上學的時候一定要善待同學。

人家劉備有關係,有聲望,有人氣,還有大商人的資助,關羽一個逃犯,人家能收留你已經感恩戴德了,還想啥?你以後世看神話後關羽的眼光,去衡量當時的關羽,當然不可能了。


漁耕樵讀


不是漢室宗親,自家溫飽尚未解決,一個織蓆賣履的人,哪有悲憫天下百姓飽受戰爭流離之苦和哀嘆漢室江山風雨飄搖的情感?傳承血脈帶來的對百姓對漢室的責任感,絕非匹夫之責。這樣一位胸懷大志,心憂天下的仁人志士豈不可敬可佩,儘管歷盡波折關張仍無怨無悔地追隨其後。不是忠義之士,關張哪會為天下拋卻身家財產,從容參加平定黃巾叛亂?如果為了自家的榮華,投靠哪一位諸侯,如曹操、袁紹、袁術、孫堅等,可以給予的富貴哪一位不是勝過玄德公?桃園之義,是為天下黎民百姓的大仁大義,是對匡扶漢室江山的大忠大勇。以當世和現今的小市民之心是無法理解的。所以關張才被古人尊為戰神!


慧文01


呵呵,這位提問者莫非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難道劉備在三國中有一番作為全靠的是身份?那阿斗有身份嗎?親爹傳下來的江山,為啥不行?漢室江山的始祖是誰?是大漢劉邦!劉邦是什麼身份?泗水亭亭長而已,劉邦武功比西楚霸王項羽強嗎?行兵佈陣比張良強嗎?為啥當皇帝的是劉邦能明白嗎?歷史上有名的兩位布衣皇帝之一!

有些人的智慧,別人一眼就能看到,感到高深莫測從而欽佩不已!而有些人的智慧,隱而不現,需要去琢磨,細品!

天下間有一個道理,某一方面冠絕天下,也不一定成王稱帝,而真正的王者,其實只掌握了一種東西,那就是人心!

任世間有千般法萬般謀略,我只攻於心計!所謂大智若愚,其實是他們的心術不在明面而已!

江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為什麼偏偏是宋江坐頭把交椅?智不如吳用,武更不及很多人,為什麼大家都心甘情願的管他叫哥哥?因為他是山東及時雨宋江!及時雨,名聲在外,這個名,大家服!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

咱們再來說劉備的智慧,東漢末年,豪傑並起,袁紹,袁術,曹操,董卓,呂布,孫氏家族等等,怎麼在這種亂世之中分得一杯羹呢?

這局棋劉備下的很穩!董卓霸佔朝堂,勢力龐大,曹操朝廷大臣,也有家族勢力,袁紹袁術自不必說,家底豐厚當時無人與之匹敵,後期曹操與袁紹戰20萬對80萬可見一斑,呂布勇武無敵,本身為將,兵自不必說,那劉備呢?無兵無將!所以智者,忍!

戰者,必出師有名!須要給自己找一個很好的藉口,理由,去打仗,借勢,以皇叔身份,出師有名,但是,皇上都被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更何況一個皇叔?戰亂年代,大家都已經擺在明面上造反了,殺個人不過殺雞一般簡單,想成事,第一點得先活著,三國有名的人劉備差不多投靠了個遍,哪個都是一開始就根本惹不起的存在,動輒有殺身之禍!所以劉備很小心的偽裝起自己的野心,這是萬不能讓其他人看到的,因為不管誰發現一個沒有實力,還有爭雄天下野心的人,都會盡早除掉,這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換別人有這份忍耐與偽裝之心嗎?王者之氣非將臣能比!這一點絕對是他手下的武將班子跟文臣謀士所做不到的!

而皇叔,跟歷來廣施仁義之名,是什麼?掌握民心,掌握輿論!這麼做,來取得所有普通老百姓的認可!高舉仁義大旗這一點高祖也曾用過,通過這麼做來取得天下人的認可,這是很深的智謀,掌握民心,掌握輿論,大事何愁不成?就像美國為啥打仗前都先給別人戴個恐怖組織的名義?糊弄本國百姓以為自己是世界警察,去懲奸除惡,大家就同意了,如果他實話實說美國人民能讓他去打仗嗎?看看敘利亞,可憐的,西方政府之所以能不斷在世界上挑事,就是因為他們都把自己的事在國內做了“改編”掌握了國內的輿論,不會被人民所反對,必要的時候還會得到人民的支持,沒準美國大兵在國外殺人放火,他們自己還當是維護世界和平呢,這就是心術的可怕之處,說白了就是洗腦!

而一個好的名聲,對事後請賢自然也大大有益,同樣是一盤棋,你是願意接手一盤前半局下的不錯的,還是前半局下的一團糟的?如果你是謀士,你是願意輔佐一個禮賢下士愛民如子的人,還是願意去輔佐一個萬民痛罵,殺害恩人,搶別人媳婦的人?總不能一出山就先背一個助紂為虐的名聲吧?所以知道怎麼包裝自己何等重要!

亂世之中,群雄並立,誰有威脅,誰就得捱打,誰能坐看一個敵人慢慢做大呢?肯定要在有苗頭的時候就給一把掐死!怎麼發展呢?明面不行,得偷摸的,劉邦有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展兵力太明顯,怎麼辦?發展將才!所以劉備用了很長時間,他的勢力不大,但身邊死死的捆住幾個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諸葛亮!哪個不抵十萬兵?

而能把這群人死死的捆在自己身邊,並且為我所用,豈是簡單?這群人哪個不是人中之雄?為何甘願給你賣命給你當小弟?!為何許攸背叛了袁紹投靠了曹操,劉備的能臣武將不背叛?我們從簡單的兩點看,其一,趙子龍救劉阿斗,事後劉備把孩子摔了說因為你險些害我一員大將!是問一個對自己比對自己親兒子還在意的主子誰能叛?其二,為請臥龍諸葛亮出山,曾三顧茅廬,請來後拉著諸葛亮一起吃飯一起睡覺,奉若親兄弟一般而且還能託孤誰能背叛?但有良心的話主子跟你說你要是看我兒子不行,這江山就給你吧,你能不賣命?當然,如果他不是看出對方沒有野心,能說?換成司馬懿的話還能說嗎?這事不知道,所以窺一般而略知全豹,人心之術,劉備高深莫測!所以才有蜀鐵桶一樣的江山!文有諸葛,武有五虎猛將,個個忠心不二,江山能不穩嗎?換別人能行?

年輕人,這個世界不是能打就行的!帝王之術不顯,跟能看的到的智謀,武略不同,是另一門學問,其智不能行兵打仗,武不能攻城略池,但是卻可以統御能打仗,能攻城略池的人!任你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任你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到最後統統得給我去賣命,統統得聽我使喚!能之大術!險之大術!殺人不用刀,奪命不見血,等你九死一生給他打來了太平天下,沒準也就該入土了,打的來太平天下,享不了太平天下,何等悲哀?想起那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的韓信,遠離朝堂,鄉間野鶴,方是上上策啊!劉伯溫都沒能逃這術,看著不起眼的術,實際上葬了多少英雄啊!


仙人海占卜預測


作者是不是理解錯了馬仔的意思,劉備政治能力和心胸都比關羽寬廣的多,是天然的領袖3人物。


中國平民歷史


漢室宗親以萬計,劉備有兩半兄弟,有儀式的倆,一個是口盟沒有儀式,一個武聖,一祖師,一個武神,就這份眼光古今中外有幾個人敢比,武能鬥呂布,文能安天下,武聖武神,祖師的領路人絕對是有眼光的智者,對名存實亡的漢室江山奔走一生絕對是一個執著的仁者,勇士,如果三國可以重來,劉備會不戰為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