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特效還要多久才能趕超好萊塢?為何我們的作品不經常引進他們的團隊製作呢?

娛樂鑫火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沒由來的感覺到一陣尷尬,如果不是年初的時候,中國國產的科幻電影中,出現了一部《流浪地球》這樣的“特效鉅製”,我都不好意思來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好意思拿國產的“五毛特效”,和別人實打實的“CG特效”相提並論。



一,中國影視特效還要多久才能趕超好萊塢?

我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影視特效技術要比好萊塢他們的差多少,特別是在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之後,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影視特效水平在世界上也是處於頂尖狀態的。我知道很多人都會反問我,那為什麼中國就做不出來像模像樣的“特效電影”呢?這確實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因為不是中國做不出來,而是中國的影視製作團隊“不願意”做出來。



1,不願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去製作特效。

我在這裡所說的“精力”,主要是指的兩個方面,第一是資金,第二是時間。我去查了一下關於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基本資料,像《阿凡達》、《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經典的影視作品,他們整體的製作經費基本上都是上億美金的標準,而用在特效方面的動不動就是上千萬的美金投入,並且人家可以為了一個“三秒”左右的鏡頭,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去打磨,你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怎麼可能做不出來“好效果”?而中國的製作團隊,最多就是一天左右的時間就“搞定”了。



關於影片製作的資金安排,在中國電影的市場中,那就更有“意思”了。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則“謠傳”,說由鹿晗舒淇等人主演的“科幻愛情大片”《上海堡壘》,總投資三億多,其中光兩個主演的片酬就高達“2.1億”,像這樣的“資金分配”標準,我不知道還能做出怎樣的“特效”出來。雖然這只是一個“謠傳”,但是在國內的電影市場裡,這樣的“事情”確實存在。



2,大量的頂尖技術人才“流失”。

在國外那些頂級的特效製作公司裡,從來都不缺乏中國技術人員的身影,他們拿著高額的“美刀”報酬,為很多特效大片提供著最完美的技術支持。這是因為他們“崇洋媚外”嗎?完全不是的,只是因為他們掌握著很高端的製作技術,卻在國內毫無“用武之地”,為了吃飯填飽肚子,他們只好去了國外的製作公司。




而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相應的技術工作,得不到對應的“等額報酬”,沒有人會願意“餓著肚子”來出賣自己才華的。第二,外行領導內行,國內影視行業的製作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資本運作”的影響,不懂行的人最喜歡“指手畫腳”,而“有才”的人卻很難施展自己的“才能”,在這種情況下,我與其“做的不舒服”,我倒不如“不做”呢。



《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做出還算不錯的“特效”,一方面是因為“資金分配”比較合理,但就算再怎麼“壓縮”了特效製作的“經費”,最後還是遇到了“缺錢”的情況,這也才有了後來吳京“投資六千萬”的故事發生。另外一方面就是,真正懂行的人掌握了“製作權力”,據《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說,這部電影的特效製作有75%的東西,都是出自中國人自己的雙手,這就說明中國人自己的製作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有限的資金支持下,能做出那樣的特效出來,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為什麼我們的作品不經常引用外國的團隊製作?

這個問題我原來也不是很清楚,但在我看了《流浪地球》的相關幕後故事之後,我也就明白過來了。《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為了追求更好的特效鏡頭,不是沒想過找外國的“頂尖團隊”來打造這部作品,但是由於外國人的“收費標準”實在是太貴了,這讓中國的導演們只能是“望而卻步”。沒有充沛的“資金”支持,是不可能請的動“外國狼”的。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做不出中國人想要的那種“東西”。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為什麼不相信中國的影視特效技術,會比外國人水平差多少的原因。我泱泱大國,數十億的人口,怎麼可能會缺少“技術人才”呢?而在國產影視特效中,之所以出現太多“五毛特效”的原因,這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因為“資金分配”不均而導致的,這是一個“病態”,一個“拖後腿”的大問題。


影視偵探顧問


作為一個搞電影技術工作的看到這個問題非常鬱悶!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國內特效製作團隊目前水準已經和好萊塢持平,但是他們一直是在接手好萊塢之類的分包項目,偶爾有團隊會直接與製片方合作,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目前為止只有“流浪地球”痛痛快快的幹了一個“國產”特效,究其原因無非有兩個方面。

第一就是製片方對國內團隊的質疑,相當一部分導演思想崇洋,看不到“國產”團隊的“質量”,無視國內團隊的業績和能力,不給國內團隊施展才華的機會,總是抱著“國外的月亮就是圓”的陳腐意識來做“產品”,最近幾部電影的出現說明了一切,他們被打的面紅耳赤,躲躲閃閃。

第二個原因主要來自於資本方,一部電影投資巨大,誰也不願意去做賠本買賣,所以選定團隊上也傾向於成熟團隊和國外團隊,先天造成了國內團隊的競爭弱勢,還有就是資本上的運營這裡不在闡述。

現在好了,國家電影局有了明確的政策指向,最近幾部電影做出了榜樣也說明了一切,以我個人愚見中國電影不出十年將會屹立世界,中國電影的時代即將到來!


壹號立體電影工作者


1.電影製作要高效流水線方式,好萊塢的特效製作已經形成大規模產品化,中國現在還不具備。

2.電影特效各層次人才匯聚,好萊塢電影特效不是為特效而製作特效,在構圖,細緻,場景等都經過電影專業人士的設計,多年的電影製作積累大量的製作人才及團隊,製作各個層次都擁有經驗豐富的特效師。中國電影要達到現時好萊塢級別,除了全球化團隊及專業人士,還需要培育大量本土化人士。

3.出品人每年都要持續投資大量的科幻片,而不是見這段時間流浪地球賺錢就一哄而上,看膩了就大家散夥,只有持續投資,中國電影特效公司及人員才能聚合發展,大家都不投資,下層公司是很難發展,又如何有好特效。

4.劇本要多元化,不但編寫科幻片,玄幻片,魔幻片等需要規模數量大的特效製作的電影劇本,也需要平時一些需要用制效製作的場景劇本電視劇本,只有好劇本,出品人才肯投資。你看好萊塢這類三幻片每年數量都非常大,已經形成系列,形成IP資源。

5.特效技術不能只顧模仿好萊塢的,要使用創新使用新技術。美國特效製作設備及軟件都是不斷創新,由早期模形制作,引入計算機建模,後來動作捕獲,使用超算等等。現在特效製作關鍵設備和軟件一代一代升級推動西方影視製作,遊戲廣告等行業發展。中國要趕上好萊塢還需要在硬件和軟件上發力追趕。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引進國外團隊?

1.因為中國沒有掌握特效製作核心技術和人才,請國外團隊,人家報價貴,你投資人受得了嗎?一部復仇者聯盟電影2億美元以上製作預算金,大部分CG製作費,你中國投資人敢拍嗎?海量投資金都用來請大牌,當紅小肉鮮。

2.外國人電影製作方式與中國人制作方式不同,在電影製作特效要求不一樣,外國團隊未必適合中國人。打個比如,外星人走路,如何走,在什麼場景下走,那些景物需要CG等等,如果你是中國導演如何與國外團隊溝通,拍攝素材那些保留下來適合後期製作?我想中國導演經驗把控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