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倒伏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老農民說事


小麥在生長中後期遇到大風大雨或持續陰雨天氣時容易發生倒伏,揚花到灌漿前危害比較小,但灌漿期減產危害非常大,嚴重時會降低小麥50%以上的產量。小麥倒伏類型可以分為根倒和莖倒兩種,但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七種:

1、品種原因

不同的小麥品種在生長特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上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如果播種時使用了苗株高大、莖稈壁薄細弱、基部節間較長、彈韌性較差、耐水肥性較差、抗倒伏能力弱的品種,在小麥中後期遇到大風大雨或持續陰雨天氣時,就比較容易發生倒伏。

2、整地質量差

小麥的根系主要分佈在表土10-25公分以內,當下播種小麥基本都是用機器旋耕土地和玉米秸稈還田的方式,一方面機器旋耕層都比較淺,只有10-15公分左右,另一方面秸稈還田如果不精細化整地,會導致小麥紮根淺、紮根浮、虛紮根,不僅容易導致小麥根系發育不良、水肥吸收能力差,也會導致小麥紮根不穩、不實,進而造成小麥長勢衰弱、莖稈纖細,大幅降低小麥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在中後期遇到大風大雨的情況,就容易出現倒伏現象。

3、播種量過大

很多地方的農民朋友在種植小麥時,缺乏精量或半精量播種意識,為片面追求高產量而經常過量的使用麥種,有的地方畝均播種量甚至能高達50公斤以上。播種量過大的麥田,小麥田間群體大、分櫱過多,一方面會導致苗株互相爭奪養分,造成單體營養不足、苗株瘦弱,另一方面還會導致小麥在返青拔節時因為田間擁擠隱蔽、通風透光環境差等原因,進而造成小麥發育不良、莖稈細弱、根基部節間拉長,大大削弱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病蟲害問題,在遇到持續陰雨天氣或者大風大雨等不良天氣時,就容易發生倒伏問題。

4、播種期過早

在水肥比較充足的地塊,如果小麥播種過早,冬前溫度較高環境,會造成小麥發育早、生長快、易旺長或徒長,致使小麥因為在冬前過早、過多的分櫱而過多的消耗苗株和土壤中的營養,不僅容易越冬受凍,而且也會造成小麥因為養分不足而發生苗株瘦弱、秸稈細長的現象,抗倒伏能力會大幅降低,中後期發生倒伏的概率也就會大幅增加。

5、施肥不當

受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很多地方的農民朋友往往存在過量施肥或者施肥比例不科學的問題,如果底肥用量過大,追肥過早、過量,或者氮肥使用過多而磷鉀肥不足,不僅容易導致小麥發生旺長、群體數量過大,造成苗株葉片重疊、田間鬱閉不透風,而且還會導致小麥貪青旺長而莖稈幼嫩、細弱、彈韌性不足,中後期遇到大風雨等不良天氣就會發生倒伏。

6、不良天氣影響

在春季時,隨著溫度的逐步提高,風雨天氣也會慢慢的增多。如果田間排水不及時或澆水量過大,小麥在溫溼度較大、養分充足的條件下,一方面容易發生旺徒長現象,另一方面也會出現根系窒息、細弱、吸收能力降低和莖稈細長、彈韌差的問題,尤其當小麥進入到孕穗灌漿期時,秸稈高、穗部重,在遇到大風大雨或持續陰雨天氣時,纖細的莖稈不能完全支撐中上部穗部的重量,進而會發生大面積莖稈折斷的倒伏現象。

7、病蟲害危害

溫暖溼潤的環境是各類病蟲害滋生的溫床。春季降水較多,田間溼度大,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田間排水排溼管理,就容易誘發小麥發生根腐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黴病、鏽病等病蟲害。如果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或防治不當,不僅會造成小麥根部、莖基部、葉片等出現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或腐爛,進而大幅增加小麥發生倒伏減產的風險。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每日瞭解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農技小揹簍


在小麥生長的中後期,如果發生倒伏的情況,會阻礙小麥水分以及養分的運輸,影響著小麥成熟的品質。

小麥倒伏的常見原因:1,天氣因素。在灌溉的末期,小麥的株達到一定高度,穗部偏重;伴隨著大風的強降雨多發,小麥易發生倒伏的現象。2,播種時期。若小麥播種得過早的話,會在高溫天氣積累養分,容易旺長,倒伏的幾率就會增高。3,品種因素。株高在2125px以上的小麥品種常發生倒伏。4,耕地方式。旋耕田塊相對於翻耕田塊來說土質比較疏鬆,對小麥根部的鎮壓作用較輕,容易倒伏。5,病害因素。春季田間易發生病害,容易造成小麥莖部壞死。

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防治?第一招:購買抗倒伏品種進行播種,這是防止小麥倒伏的第一步。第二招:降低小麥的播種密度,合理栽培小麥。第三招:科學施肥。搭配使用有機和無機肥料。第四招:適當延後小麥的播種時間。第五招:儘量將種植小麥的田塊進行翻耕,少用或者不使用旋耕田種植小麥。第六招:防治病害。在小麥返青時期,及時噴灑殺菌劑,防止小麥出現紋枯病和根腐病的情況。2月下旬到3月上旬是防治小麥出現改病變的黃金時期。不得提醒的一點是,在小麥發生倒伏後,千萬不能人工扶理小麥,讓小麥順其自然地恢復生長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解答的小麥倒伏原因和防治方法,希望小編的文章對農夫有所幫助。


答題助理:鄉村人兒

#我們熱愛鄉村生活,嚮往大自然,喜歡討論,如果你們也喜歡,請幫忙點贊評論,謝謝關注不勝感謝。


跑農套


說起小麥倒伏,很多朋友心裡會一震,為啥?太害怕人了,好好的小麥,本來幻想著畝產千斤,賣個好價錢,這一倒伏不當緊,輕則減產,重則絕收,有人會問了,小麥為什麼會出現倒伏呢?這要從以下幾個原因來分析:

1、播種過淺

小麥在播種時,由於深度過淺,導致根系扎的不深,並且也不發達,等到小麥生長到後期後,就極易發生倒伏現象。

2、播種量過大

由於在播期時,播種量過大(有些朋友一畝地小麥能播種50-60斤),田間分櫱過多,通氣不順暢,再加上小麥生長後期,連陰雨天氣較多,就極易發生倒伏現象。

3、播種過密

小麥播種過密和播種量大,情況差不多,播種過密,導致局部區域植株過多,互相爭奪土壤中的養分,然後麥株就會出現影響不良情況,形成弱苗,後期遇到不好的天氣,就會發生倒伏現象。


4、生長過於旺盛

田間肥水較好,小麥生長過程中,相比正常的小麥,生長速度要快很多,這時候,如果不打控旺劑,任其肆意生長的話,由於植株太高,後期就很容易發生倒伏,不過,要提醒一下,不旺長的地塊,切不可打控旺劑。

5、缺肥

小麥由於缺肥,生長能力變弱,比如整顆麥株發黃或者生長不旺盛,在這種情況下,後期遇到降雨大風天氣,也極易倒伏。

6、病蟲害

小麥不論發生病害或者蟲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後果可想而知,小麥不能正常生長,出現病株,發生倒伏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7、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往往是大風大雨,而且是那種狂風暴雨,誰也躲避不了,這個沒辦法。


以上7點,是導致小麥發生倒伏現象主要的原因,當然,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缺肥追肥,有病蟲害的及時打藥防治,播種深度及密度問題,等到下一年種小麥時,小幫手給大家詳細講解。

最後,關於小麥倒伏的原因,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中留言。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農民的小幫手


俺是鄉下人:小麥倒伏想象簡直不要太普遍,我所居住的農村屬於北方小麥廣泛種植地區,每年都經歷播種收割,小時候還在麥田裡撿過稻穗。小麥倒伏的原因其實不外乎以下三哥方面。

第一,天災,小麥生長晚期遇到大風天氣。

我們那的冬小麥的一般在農曆的6月份的三伏天進行收割,在中國的北方如果在收割前兩個月發生自然災害,一般以大風為主,大風一過,成片的小嗎麥就躺在提上了,這肯定影響小麥的產量,導致農民收入的減少。

第二,人禍,小麥種植的距離過於稠密

對於小麥,在播種時期的一畝的顆數在一個大致範圍內,如果你家的小麥播種的過於稠密,就會導致小麥的營養髮生不良,根莖比較細,小麥的秸稈會非常虛弱,不說颳風,就是下一場雨,雨水都能把小麥壓倒,這樣的話小麥也榮譽倒伏。

第三,氮磷鉀等相關肥料跟不上

這也屬於人禍原因,種植作物就要學會打理,同樣是一畝地,人家可能畝產1200斤,你的小麥可能只有600斤,至於原因很明顯,除了種子的差異,施肥也有很大的學問,時間、用量都需要把握,該施肥改澆水的時候不弄,致使小麥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當然小麥倒伏減產不可避免,

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呢?

在我看來主要還是科學種植,在天災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儘量減少人禍的干擾,例如在小麥的反青期、灌漿期都要施肥澆水,增加小麥的根系,莖稈粗壯程度,使它能夠抵擋一定的風力影響,從而提高產量。


俺是鄉下人




一般情況下,小麥倒伏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小麥灌漿期前發生的倒伏,稱為“早期倒伏”,由於“頭輕”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復直立;二是開始灌漿以後發生的倒伏,稱為“晚期倒伏”.由於“頭重”不易完全恢復直立,小麥倒伏主要發生在後期,就是指小麥揚花結束開始灌漿以後。



常見的原因有這麼幾種,一是氣候因素,小麥八九成黃接近成熟時,根莖已枯萎,如果遇到大雨會加重麥穗含水量,使根莖負擔加重,加上大風吹拂便搖擺不定,造成倒伏。二,化肥使用不合理,很多從事農小麥種植的朋友都知道,給小麥施肥不宜過多用純氮化肥,應該多上磷鉀肥。對於同一品種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種類其倒伏情況也不相同,氮肥後移的田塊比“一炮轟”的田塊倒伏發生輕的多;施純磷、鉀在多的田塊倒伏輕;同一品種氮肥後移且磷鉀肥在90 kg/hm2以上的麥田一般只是點倒伏;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鉀“一炮轟”且純磷、鉀低於75 kg/hm2的田塊。



三,播種密密度過大會使通風透光變差,麥田鬱蔽,植株變弱,麥稈支持力降低;四,耕種因素。由於小麥根系比較發達,若旋耕的田塊土壤比較疏鬆,鎮壓能力就會變低,遇到颳風下雨發生倒伏的幾率就比較高。五,品種因素。倒伏的品種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體過大、莖稈細弱,建議用小麥精量和半精量播種,以降低倒伏的風險。



防止小麥倒伏,要選用抗倒伏品種,降低基本苗數,合理栽培,科學施肥與科學化控相結合,適量深鋤適度鎮壓。

創作標籤

產品標籤| 種植業 糧食作物

內容標籤| 生產技術

答題助理:毛毛 YMA00005


遇鑑好物


小麥倒伏是生產上常見現象,尤其小麥生長後期遭遇大風大雨時容易發生,既影響產量和品質,同時也不便收割。但什麼有些田塊沒有倒伏呢,這就要說說引起小麥倒伏的主要常見原因了:

1、 品種。相同條件下,一般高杆品種(株高80釐米以上)抗倒伏能力差,矮稈品種不容易倒伏,大穗品種比小穗品種容易倒伏,密植品種比稀植品種易倒伏。


2、 土壤耕層淺,整地或播種質量差。小麥根系生長能力較強,一般可以達1米以上,若土壤耕層淺,土壤板結,或秸稈還田影響,整地質量不好,根系下扎不好易倒伏;播種過深或過淺,根系不發達抗逆性差易倒伏。

3、 群體密度過大。播種量大,基本苗過多,或播種較早,分櫱多,造成小麥群體密度過大(畝成穗數在40-45萬穗以上),田間通風透光不好,植株抗逆性差,易倒伏。總體群體密度越大,後期倒伏几率越高。


4、 施肥不科學。氮磷鉀不搭配使用,偏施或遲施氮肥,或追肥時期不當等,造成莖基部節間過長旺長或貪青遲熟,抗倒伏能力差易倒伏。

5、化控不及時。沒有化控易倒伏,但拔節期後化控形成上下節間細,中部節間粗莖杆更易引起倒伏。


6、病蟲害引起。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鑽心蟲、蚜蟲等發生為害重,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時也易倒伏。

預防倒伏措施:

總之小麥引起倒伏有多種原因,通常倒伏田塊也會由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措施進行預防,要重點在整地質量,品種選擇、播期,播量,播種質量,化控,肥水管理等方面綜合考慮運用,才能有效解決倒伏問題,提高產量。

1.土壤深翻細耕細耙,科學秸稈還田,提高整地質量。

2.選用矮杆抗倒伏品種。(一般株高80釐米以上品種易倒)。

3適期播種,不宜過早(結合當地常年播期考慮),實行精量機條播,播種深度3-5釐米。

4.適時化控,一般起身後至拔節初期化控最佳,不宜過遲或過早。

5.科學施肥管理。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氮肥後移技術,多施有機肥,科學追肥;防治好病蟲害;並注意清溝瀝水,尤其防止後期田間積水,或水肥不足等引起根系早衰,抗逆性下降而倒伏。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小麥倒伏,對小麥產量、品質影響很大,其中以灌漿初期倒伏影響最大。

小麥倒伏多發生在肥力好的高產田,倒伏的原因主要有3點:

一、小麥播種過早或播種量過大。

冬小麥播種過早,分櫱多,或小麥適期播種但播種量過大,造成冬前麥田就提前封壟旺長。

這樣的麥田越冬期很容易發生凍害,葉片出現乾枯,如果沒有凍害,拔節期就能出現倒伏。

二、肥水管理不科學。

冬前生長正常的麥田,如果春季溫度回升較快,田間墒情充足,春季追肥多,也容易造成麥田春季旺長,麥田提前封壟,小麥抽穗期就會大面積倒伏。

三、病害危害。

主要是紋枯病危害小麥近地表秸稈,造成小麥基部莖杆死亡,灌漿後期因麥穗沉重而倒伏。

關於【小麥倒伏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就講解到這裡,若有不足或其他問題,可私信找我諮詢,你的問題我解決!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科普知識,解決實質性難題。你的難題,我解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首發今日頭條,關注稻麥巴巴頭條號,在第一時間瞭解學習更多技術資訊。


稻麥巴巴


我們當地有句諺語:“稻倒一半,麥倒全無”。意思是稻倒伏了還有一半收成,但麥倒伏了一點收成都沒有了。我們當地小麥倒伏大多發生在小麥八九成黃的時候,與颳風下雨有很大關係。小麥八九成黃的時,根莖枯萎,小雨之後麥穗含水是大,根莖難以負重,一颳風,就開始倒伏,發芽,而且增加收割難度。

小麥倒伏還有一個原因是種植密度大,氮肥施用過多,造成“戀青”、“貪青”現象。種植密度大,小麥莖稈細長,經不起風吹雨打,下雨土壤潮溼,根部鬆軟,風一吹就倒伏了。氮肥施用過多,造成“戀青”現象,根莖枯萎腐爛,也容易出現倒伏。


此外,小麥發生枯萎病、紋枯病、赤黴病的田塊,也容易出現倒伏現象。防治方法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一、合理密植,選擇抗倒伏品種種植。要適量播種,不能密度過大。小麥返青時,南方小麥產區要清溝瀝水,要勢苗情施用氮肥,儘量少施氮肥,補施鉀肥。也可以噴霧磷酸二氫鉀,葉面噴霧。二、如果有“戀青”現象,在小麥拔節期噴施“矮壯素”、“億稀利”、“縮節安”等,防止小麥徒長。小麥倒伏千萬不能人工去採取扶植措施,讓其自然恢復正常生長,不能恢復正常的,也就順其自然生長。扶植容易使小麥枯死,反而不能灌漿、成熟。


小麥春季還要做好紋枯病、白粉病、赤黴病、條紋病、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防止工作。要按當地植保站發放的“明白紙”上說的去做,或接農藝師指導意見去做,農業植保人員要下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做好防止小麥倒伏的防治工作。


長江老農


小麥種植最怕什麼?農戶最怕倒伏.怕鏽病.怕紋枯病,處理不當時會嚴重影響產量。


小麥常見的倒伏因素有下列幾個主要的原因:

  • 小麥的品種問題:有些品種雖然是高產,但是莖杆細,而且還得播種密度大(畝用種25斤以上),所以在大風大雨的情況下(含天氣因素),比較易發生倒伏的情況
  • 小麥施肥不當:注重施氮肥,磷鉀肥過少,導致生長不協調,莖杆不結實。
小麥感染病害引起:感染紋枯病或者是其他一些發生在根部.莖基部的病害,易引起莖基部脆弱,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莖基部壞死,所以感染這類病害的,易發生倒伏。



發生倒伏後,補救已經晚了,所以主要的還是提前預防為主。

建議:

  • 注意密度,一般畝用種量大概在20斤,同時可以適當選擇晚播。
  • 選擇高抗倒伏的品種,植株矮,莖杆稍微大些的,及適當選擇防治根部病害的拌種劑拌種,比如亮盾,滿適金等。
  • 底肥施足,控制氮肥量,在苗前期注意少施氮肥,注意配合磷鉀肥一起使用,適當多適些磷鉀肥。
  • 可適當進行控旺處理,用常見的矮壯素這類常規濃度在拔節前噴施,降低小麥植株的高度,縮短基部的節間。
  • 同時,還要注意在返青期及時防治根腐病和紋枯病。




    希望廣大的種植戶朋友,防治倒伏,切記,預防為主,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當你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說明你已經看完了,感謝你能看完我的回答,謝謝!希望可以從回答中受益。




農農在線


小麥倒伏的原因

1、種植管理不當。① 密度過大。播種量過大易造成麥田鬱蔽,通風差,植株弱,麥稈支持力低;② 化肥施用不合理。重施氮肥,輕施鉀肥,造成小麥無效分櫱過多,莖杆細弱,抗倒伏能力下降;③根系不發達。旋耕淺,土壤結構不良,保肥保水性差,小麥根系弱;或者小麥播種淺,分櫱節暴露於地表,導致不能支持後期上部重量二倒伏。

2、大風大雨天氣。小麥生長後期,特別是灌漿期,籽粒灌漿後麥穗變重,遇強降雨和大風天氣極易發生倒伏。

小麥倒伏防治措施

防止小麥倒伏,秋種預防是基礎,生長期調控是關鍵。

1、播種過早過量分櫱多的麥田,冬前深中耕斷根,減少養分和水分吸收,控制分櫱。

2、長勢旺盛,分櫱多的田塊要鎮壓麥苗,控制小麥過度旺長導致後期發生倒伏。

3、對春季每畝莖櫱數超過100萬,起身至拔節期葉色濃綠、葉片肥大下披且下披長度超過全葉長度三分之一的田塊,應實行氮肥後移,將施肥時間由返青至起身期後移到起身至拔節期甚至拔節後,以減少無效分櫱,促進莖稈粗壯,提高抗到伏能力。

4、化學調控,化控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起身至拔節前每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40-50克,或5%烯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或25%甲哌鎓水劑15-2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勻噴灑麥苗,注意化控必須在拔節前進行,否則起不到應有的預防效果。

更多農業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雲眾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態度、專注農業種植技術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