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姑娘,終將會以柔克剛,無堅不摧

你身邊一定有那種姑娘吧?心軟得一塌糊塗,極度富有同情心,非常敏感,容易對這個世界有過激反應。

別人無心當中一次吐槽,她認為和自己有關。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她能在心裡延伸出許多內心戲。

有個風吹草動就會方寸大亂,情緒高低起伏。她像只受傷的刺蝟,一言不合就張開自己的刺,四處攻擊。

向外攻擊還好,向內攻擊就會變得萎靡不振,傷害自身,身體紊亂。


好姑娘,終將會以柔克剛,無堅不摧


她們是微信群裡的某個姑娘,因為群內男生說了一句無傷大雅的玩笑話,開始對號入座,謾罵攻擊,直至退群。然後大家都不知道她的情緒為何而來,怎麼就傷害到她了。她只是太過敏感。

也可能是我的某位“女員工”,用心體會著工作中大家的一言一行,是否對她有所不滿,對每一個有可能的“誤解”報以對公司及同事的全盤否定。在心中滿是“對抗”的她看來,工作中處處被別人針對。

每個人的世界,往往都是自我的投射。如果你內心緊張不安、滿是傷痕,看身邊的事物都處處存在危險,因為過度的自我關注與保護而引發過激反應。放不過別人,更放不過自己。

好姑娘,終將會以柔克剛,無堅不摧


我想我也經歷過這樣的歷程,上司無心當中一句話,讓我對自己的工作緊張不安。上司的一句批評,會讓我垂頭喪氣,輾轉難眠。

我們都不是被善待和鼓勵著長大的女孩子。童年一次無心犯下的錯,可能被父母嚴厲呵斥,於是變得小心翼翼。

我們渴望愛和鼓勵,但我們的父母自己本身大概就沒有得到過愛,沒被愛過的人不知道什麼是愛,如何去給別人愛,甚至更加不會表達愛,導致我們這代人也沒有經過愛商的教育。

在我們的嬰兒時期,是無比的脆弱的,眼前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都充滿了未知的風險,所以我們身邊需要有成年親人的陪伴、安撫與照料。

不要以為嬰兒時期的我們是沒有記憶的,那是人類面對世界最初的第一體驗時期。當我們遇到困難,體會到飢餓、憤怒、孤獨等等糟糕的情緒,急需得到及時、準確的撫慰。

如果有個好的愛護者及時給予關懷與愛護,那我們便學會了這種處理方式,並將其內化成了自己的方式,也學會了用這種方式安慰自己,接納自己。

當我們從一開始就習慣於被人接納,那我們當然勇敢於自我接納。

相反,如果嬰兒得不到或很少得到撫養者準確的安慰與理解,那麼他便經常體驗到強烈的受挫感,無法很好地發展出自我安慰的能力。

成年後的他們,每一次可能的受挫情景均會喚起嬰幼兒期那些受挫體驗,表現出來的,便是無助的反應了。而且,每一次的受挫體驗都會激起憤怒,因此,處理不好敏感的人往往充滿攻擊性,或是朝外,或是朝內。

情緒得不到梳理,便會受堵。循環流動的身心才是健康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看過一個關於劉燁妻子安娜的視頻採訪,她說出了面對男孩和女孩教育的不同。

她說,兒子諾一比較頑皮,所以需要“管制”他,否則就會變得“亂亂的”。但女兒霓娜很順從,讓她學什麼就學什麼,卻需要多給她一些耐心和鼓勵,因為一旦嚴厲她就有可能蜷縮起來或對自己不滿意。


好姑娘,終將會以柔克剛,無堅不摧



先天的生存環境,傳統的教育觀念使得,女孩子責任心更強,更順從,但內心更柔軟,自信的建立需要大人的幫助和鼓勵。男孩則顯得堅硬耐磨,充滿了對世界的擴張欲。

這個世界沒有對錯,怎樣的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心理學表明,更為敏感的人通常都更願意考慮他人感受,同理心更強,甚至更有創作才華。在九型人格中,這是一種藝術家特質。

但如果我們想要參與社會協作,以及想要婚姻幸福,人際關係融洽,可能敏感特質對我們實現完美順暢的幸福生活造成了阻礙。

為了讓人們規避影響自己生活得更順暢的“敏感特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寫了一本書《鈍感力》:

摘抄如下:

“所謂‘鈍感力’,即‘遲鈍之力’,亦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當今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針氈的職場、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鈍感力就是人生的潤滑劑、沉重現實的千斤頂:具備不為小事動搖的鈍感力,靈活和敏銳才會成為真正的才能,也才能讓人大展拳腳,變成真正的贏家。”——渡邊淳一《鈍感力》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生被朋友或同事嫉妒,中傷和刁蠻的事情,不要聽到不中聽的話就如臨大敵,而要仔細思考對方那麼說的原因,體察對方的心情,這種心胸寬廣的鈍感力,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極大的作用。——渡邊淳一《鈍感力》只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泰然處之,才能開朗、大度地活下去。——渡邊淳一《鈍感力》相愛的男女最需要的就是鈍感力,想要長期維護雙方的良好關係,不僅需要敏感,同時也更需要有益的能夠原諒對方的鈍感。——渡邊淳一《鈍感力》


對於童年受過傷害的女孩子而言,從“敏感”過渡到擁有“鈍感力”,是從玻璃心轉化為“金剛鑽石心”的關鍵。或許很難,但並非不能做到。


好姑娘,終將會以柔克剛,無堅不摧



楊冪,娛樂圈出了名的“心狠手辣”的女明星,她對自己的要求是“戒掉情緒”,“情緒是情緒,自己是自己”不可以被情緒左右人生。

她對負面情緒的處理方法是:給自己一天左右的時間,讓情緒過去,然後繼續投入工作,任何情緒都不可以成為她前行路上的攔路虎。

內心強大的女子不是沒有“玻璃心”,而是學會如何排解各種情緒與認清現實、理清思路,並且接受現實,再接著上路。

記得有粉絲問過作家柏邦尼,“孤獨來了,怎麼辦?”她回答,幹嘛非要怎麼辦呢?孤獨來了,就請他在身邊一起坐會兒。

那麼,情緒來了怎麼辦?佛家講說,貪嗔痴的一念起,你能感知捕捉到,這一念便消失了。


人產生情緒的過程:事件——認知——情緒


同一事件(event)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會使其產生不同的情緒(emotion),產生不同情緒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於同一事件的認知(evaluation)不同。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更正自己的認知。我們期待自己的認知能夠保持理性。當我們因為一件事情產生了負面情緒時,提醒自己“我忽略了什麼?”“我放大了什麼?”“我虛構了什麼?”

可做到這件事並不容易,身體的肌肉鍛鍊還需要系統性長時間地持之以恆形成肌肉記憶,大腦亦如此,也需要多次地鍛鍊才能讓改變發生。在改變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失敗,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要記得鼓勵自己不要放棄。

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強,而是相信自己會變得很強。

當我們不再被情緒左右自己的人生,就真正擁有了更為高級的“理性”,這在女孩當中是稀缺人格,你亦因此而取得更大的工作成就,以及獲得更為穩定的親密關係。

希望有朝一日,讓情緒成為我們的“朋友”,幫助我們豐富對生活的感受力,並且預感風險和偏差的存在;不要讓情緒成為我們的“Boss”,掌管我們的人生和決策。

更好的直覺和判斷往往出現在我們放下情緒的安寧時刻。清楚這點的女性,會是優秀的員工、leader、伴侶和母親,她們終將會以柔克剛,無堅不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