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多網約車平臺抱團,美團打車為何轉變戰略?

昨日,美團打車的“聚合模式”在上海、南京等地正式上線。所謂聚合模式,就是說用戶在美團打車上不僅能呼叫到本平臺的車,還能呼叫到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出行等平臺中的網約車。據悉,美團打車會逐漸將這種模式擴散至越來越多的城市。

與眾多網約車平臺抱團,美團打車為何轉變戰略?

關於新模式,美團打車的負責人表示,此舉是基於對當前市場變化做出的研究與評估。實際上,美團打車採取聚合模式是將運力與用戶聚合,有利於出行效率的提升,也讓用戶更為深切地體驗美團的一站式服務。

提起網約車,人們還是會習慣性地想到滴滴。不過滴滴並非完全獨霸了網約車市場,美團打車就作為一匹“黑馬”闖入了滴滴“統治”的網約車領域,本以為又是一場大戰到來,可網約車市場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

儘管美團打車一開始憑著“一元錢出發”等低價的優惠活動迅速在一些城市中獲得了新用戶,搶佔到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從本質上來講,這種行為就是燒錢,而燒錢就是中國企業進入網約車行業的必經步驟。如果美團打車想要繼續擴張,與滴滴的補貼之戰就在所難免。滴滴在網約車市場根基已深,背後還有資本支持,美團作為網約車市場中的後入局者勝算不大。

與眾多網約車平臺抱團,美團打車為何轉變戰略?

此外,美團並不是靠網約車起家的,不能因為爭奪網約車市場就拋下自家的重點業務。當時美團點評等板塊正籌劃上市,美團在招股書中也表示不會拓展美團打車項目,此後美團打車似乎就銷聲匿跡了。在2018年,美團還以37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摩拜,然而共享單車已非熱潮,美團亦沒有在這方面投入太多精力。

可以看到,美團開始設想的“大出行”戰略並未能成功實施,但是網約車市場畢竟還有極大的增長空間,美團也不甘心就此放過這個機會。雖然滴滴因為負面消息讓業務受到了影響,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人們呼喚滴滴順風車歸來的局面,這可能也讓美團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出行市場需求之強烈。

在“單挑”有風險的情況下,美團聰明地選擇了與其他網約車平臺抱團。對於美團而言,不再一味單打獨鬥,而是學會用平臺化的思維進行業務拓展,這無疑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變。對於用戶而言,只在一個平臺就能叫到多個平臺的車輛,使用戶的出行更為便捷,也無疑是一種好的轉變。

從實力來看,美團在2018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儲備合計達到588.7億元,同時虧損額度也達到了85.2億元,同比擴大198.9%。這可能與美團加大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有關,畢竟想得到就要先付出,美團連續3年在研發費用投入方面佔收入比重的10%還多,且逐年遞增。這或許也是美團選擇轉變戰略的重要原因,虧損的擴大提醒美團不能再在網約車市場上和滴滴硬碰硬,所以聚合其他網約車平臺或許能夠產生更大的力量。

與眾多網約車平臺抱團,美團打車為何轉變戰略?

美團在網約車市場採取“聚合模式”,很可能讓美團打車這個虧損部門逆襲為收益部門,既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又減輕了自身的壓力,同時加重了在網約車市場中的分量。美團打車的戰略轉變一舉多得,未來我們或許可以看到網約車市場中更為精彩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