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我想起了圓明園

即使這一生沒去過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學課本上了解過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


這座塞納河畔輝煌雄偉的教堂,始建於1160年,花了整整一百年時間,才在1260年完工,距今約760年曆史。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我想起了圓明園


甚至在愛情電影中,聖母院作為巴黎永恆的地標,還成為了感情忠貞不渝的象徵。不會有人真能想象,巴黎聖母院會有消失的一天。


然而巨大的災難在巴黎當地時間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降臨。正搭起腳手架進行維修工程的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我想起了圓明園


火勢蔓延速度很快,難以控制。在緊張圍觀的人群注視下,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我想起了圓明園


巴黎聖母院起火時,東半球的我們還在睡夢裡。


一覺醒來,各種關於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鋪天蓋地。


看到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提起到雨果先生,我會情不自禁的想起100多年前,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的那把大火。


1860年,當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英法聯軍,下令燒燬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


圓明園燃燒了4天,96小時,5760分鐘,345600秒。


我永生不忘!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我想起了圓明園


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雖然都是被燒,但是,兩者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論規模的話,巴黎聖母院只相當於圓明園裡很小的一座建築。如果把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比作人的話,巴黎聖母院是自殺,而圓明園是死於大屠殺!!!燒燬一座建築是刑事犯,燒燬一群建築是戰爭犯,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我想起了圓明園


然而,1860年,圓明園被燒後,譴責最深的恰恰是個法國人。



法國文學家雨果,寫信給一個叫巴特勒的上尉。在信中,雨果怒斥英法聯軍:

致巴特勒: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蕩然無存。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法蘭西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現在,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

維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於高城居




法國人曾經是罪惡的,但文明卻是無辜的,巴黎聖母院是無辜的。


沒錯,世界的確欠我們一個圓明園,但今天失去聖母院的卻不止是巴黎。


人類文明的損失,無分國內外。人們對美的欣賞,也不分國籍。


無論天災,或者人禍,人類文明瑰寶的損毀,都是值得悲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