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五牛图》传奇:6万块在香港淘来的十大传世名画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出色的画家,并且诞生了独树一帜的东方绘画技巧,在这些流传下来的传世作品中,有十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他们分别是:东晋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的《唐宫仕女图》、唐代韩滉《五牛图》、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这十大名画中,除了《富春山居图》、《百骏图》、《汉宫春晓图》三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外,其余七幅名作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天我们就聊聊十大传世名画中其中一幅唐代韩滉《五牛图》的传奇故事。

国宝《五牛图》传奇:6万块在香港淘来的十大传世名画

五牛图-局部

一、六万块买来的国宝

1950年,香港企业家吴蘅孙的公司面临破产危机,吴蘅孙无奈之下决定拿出自己的一幅收藏画作拍卖,换回一部分流转资金。这幅拍卖品据说就是1900年被洗劫的清廷名画《五牛图》!

虽然这幅画作当时品相极为不佳,在不识货的外国士兵手中流转多手的《五牛图》早已经千疮百孔。但就算这样吴蘅孙仍然报出了十万港币的高价。

国宝要拍卖的消息传出后,直接惊动了北京的周总理和中国台湾的常凯申,双方都派出精兵强将要求不惜代价抢回国宝。

国宝《五牛图》传奇:6万块在香港淘来的十大传世名画

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黄作梅接到中央“不惜代价,抢救国宝。”的八字电报后,马上派弟弟黄作财积极处理此事。

当时的中国因为在财力上捉襟见肘,难以同对方相比,于是黄作财为了筹资十万巨款,先是放风说《五牛图》是赝品,借此拖延拍卖时间;然后黄作财为了筹资和阻止拍卖,频繁出入于银行和拍卖行之间,结果他的一举一动全都受到了台湾特务的紧密监视。

眼看拍卖日期马上就要到了,黄作财拿着筹到的十万港币前往拍卖行进行最后一次努力,但是一登门就发现有人捷足先登,早就打开装满美元的皮箱要求直接购买《五牛图》。黄作财情急之下,马上喊道:别急,我可以出比他们还高的价格,我们可以马上成交!

但是让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拍卖行的经理说:不好意思《五牛图》早就被人买走了!您二位都来迟了!

于是无论是黄作财还是对方,都只能败兴而回。

等黄作财以为任务失败了回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时候,才发现社长哥哥黄作梅故意玩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自己在明吸引湾湾特务的注意力,自己直接同吴蘅孙商量国宝去向的问题,最后成功以6万块“低价”,买回了这一罕见国宝

为了以防万一,在拿到《五牛图》后,当晚就经广州被送回了北京。

二、历时八个月的传奇修复

《五牛图》来到北京后,专家发现因为从唐朝流传至今历史太久远,而且经过战乱,以及保存不当种种原因,画作残破的厉害,蛀虫在画作上的虫洞就有几百处,按照国家当时的技术能力是无法予以修复的。于是只能暂时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直到二十七年之后的一天……

国宝《五牛图》传奇:6万块在香港淘来的十大传世名画

孙承枝先生

1977年1月28日,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的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接到任务,亲自主持国宝《五牛图》的修复。根据记载,孙先生拿到这幅传世名画时,画作已经千疮百孔、遍体霉斑,仅五牛身上大小蛀洞便达五百余处。

孙承枝先生接手《五牛图》后,心情凝重、寝食难安。数日之间,图卷陈于几案,不曾妄动。他借助放大镜反复探查,潜心思索,精心选择了故宫所藏的年代近似、质色相当的旧纸用于修补。

而且孙师傅对于国宝的修复极为谨慎,仅只揭除画作的一张命纸,孙师傅就足足用了五天之久。对于数百个孔洞,孙师傅仔细琢磨每一处洞的大小、缘口纹路、残损形态,然后相对应的选择修复纸张的材料,并且裁割拼对,粘连缀合……务必要求补口的四周要厚薄均匀,干净平整,不留痕迹。

就这样,孙师傅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运用了掏、转、补、刮,各种巧妙的处理手法,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中,竟然把这幅大小破洞五百多处的《五牛图》修补得完好如初,看到修复前后的对比图,大家都感叹这修复手艺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国宝《五牛图》传奇:6万块在香港淘来的十大传世名画

修复对比图

三、重见天日的国宝《五牛图》

韩滉(huàng),字太冲,长安人。唐玄宗时期出生于高官家庭,其父亲是当时的太子少师韩休。韩滉年轻的时候正赶上大唐最繁荣的盛世“开元盛世”,加上又是高官家庭,衣食无忧,于是在书法绘画上可以师从名师。

韩滉的书法师从草圣张旭,绘画上则学习南朝宋陆探微的画法,并且在当时以书法和绘画闻名。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整个大唐开始走下坡路。韩滉在乱世中从基层做起,从主簿、司马、吏部郎中、给事中,知兵部选事、户部侍郎、晋州刺史、苏州刺史、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江淮转运使……

可以看出韩滉基本上各个部门的职务都干过一遍了,阅历极其丰富。

也正是因为韩滉师从名师,阅历丰富,所以他所绘制的《五牛图》形态传神,姿态各异,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有专家考证,形态、性格各异的五牛有可能是韩氏兄弟五人不同性格的写照;也有人认为这五头耕牛蕴涵着作为宰相的韩滉重视农业的寓意……

作品欣赏

请横过来手机,点击大图欣赏。

国宝《五牛图》传奇:6万块在香港淘来的十大传世名画

不论如何讲解这幅画作,作为极为罕见的从唐代传世至今的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五牛图》作为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位居十大名画是毋庸置疑的佳作。

而且《五牛图》的传世、流落、回归、修复的传奇过程,更为其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意义,也昭示着文物的命运和国家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国家不强,哪怕再珍贵的文物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件无所谓的玩物罢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