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袁崇煥故居曾經刻了這樣一句話:“掉哪媽!頂硬上!”,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鄒氏文化


東莞的袁崇煥故居曾經刻了這樣一句話:“掉哪媽!頂硬上!”,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提取到三個有效詞:東莞、袁崇煥、還有這句“掉哪媽,頂硬上”。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分析一下,三者之間的聯繫。

袁崇煥和東莞

袁崇煥(1584-1630),他的雕像至今仍屹立在我家鄉的火車站前,關於他的故事,我也是從小就有所耳聞。

可以說,袁崇煥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民族英雄,萬曆年間中了進士,後來又自薦到邊關鎮守。

在與清兵抗爭的過程中,先後取得了寧遠、寧錦戰爭的勝利。

然而,明末時期,宦官當道,袁崇煥剛正不阿的性格並不討大太監魏忠賢的歡心,於是他只好辭官回鄉。

後來朱由檢繼位後,袁崇煥再次出山,得到了重用。在抗清扶明的道路上袁崇煥一度成為努爾哈赤的勁敵。

說起這二位,必須說一說這寧遠之戰了,努爾哈赤在攻打遼東時,屢戰屢勝。先後攻下了開原、鐵嶺、瀋陽……幾乎大半個遼東地區。



然而,在乘勝追擊的努爾哈赤沉浸於自己的無敵神力之時,卻萬萬沒想到,在寧遠城吃了敗戰。

寧遠大戰中,守城將軍袁崇煥手下只有兩萬多名士兵,而清軍有十三萬餘人。如此懸殊的人力差距,袁崇煥勝在了兵器。

據記載,袁崇煥當時雖然沒有足夠的士兵,但是在城牆上守城,位置佔了一定優勢,最重要的是,手裡有十一門紅衣大炮。

要知道,大炮作為熱兵器,是很稀少的。而且,力量上以一敵百毫不誇張,努爾哈赤作為遊牧民族打出來的王,兵器上主要以冷兵器為主,最終戰敗。

也有傳言,努爾哈赤在寧遠一戰後,羞愧難當,不久後鬱鬱而終。不過,記敘歷史向來“為尊者諱”,天可汗具體怎麼死的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被袁崇煥的大炮打死的,也有人說是病死的。相傳,努爾哈赤的葬禮上,袁崇煥還曾派喇嘛前去弔唁。當然弔唁為噓,勘測虛實為真。


以上便是袁崇煥比較有名的事蹟,不過基本都是發生在遼東地區,而東莞不是他的主要戰場。

東莞,其實是袁大將軍的故里,這也是目前佔據上風的說法。也有人因為袁崇煥父親在廣西的墓碑碑文推測袁崇煥祖籍是廣西。

畢竟,誰都希望自己家鄉出個英雄,所以,祖籍之爭熱度不減也是必然。

英雄枉死

前面說到,袁崇煥被迫回鄉後,又因朱由檢覆出。殊不知,朱由檢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剛愎自用,猜忌多疑。

遼東地區因為有了袁崇煥守城,清兵入關多了一個很大的障礙,武力解決已經賠了一個天可汗。所以忽必烈想到了離間計。

於是,皇太極收買宦官,在崇禎帝面前說:聽聞那金國將士傳言,皇太極與袁崇煥早就立下了城下聯盟裡應外合。

也不知怎麼回事,崇禎帝就信了邪。當然,也有人分析說,離間計只是處死袁崇煥的原由之一。


後來,袁崇煥入獄八月,期間忠臣百姓富商多次進諫,甚至有人提出以命換命,替袁將軍去死的提議。不過,崇禎帝都沒理睬。

最終,袁崇煥被處以凌遲之刑,皇帝下令剜1200刀。於是他揹負著投敵叛國的罪名,在百姓的罵聲中悲慘死去。

不僅如此,相傳,袁崇煥死後,百姓還食其肉,碎其骨,怎一個慘字了得!相關記載,明末張岱的《石匱書後集》中可見,感興趣的可以查閱一二。

一輩子忠貞愛國,卻莫須有的慘死,直到100多年後,乾隆帝才為他平冤昭雪。不管什麼原因,英雄最後得到證明還是值得欣慰。

掉哪媽,頂硬上!

最後,說一下這句俗語,這六個字來自粵語,是廣東白話,大致意思就是:他孃的,死撐著。

這句話,其實來源於後人整理的袁崇煥的民間傳說,今天被雕刻在東莞石碣袁崇煥紀念園的袁崇煥雕像基座銘牌。

有人說,這是袁崇煥打仗時鼓舞士氣,咒罵昏君的口頭禪。

不過,這也終究只是傳說,袁崇煥忠於皇帝,忠於國家,究竟是否說出大逆不道的這般粗鄙之語,有待考究。
這句髒話,也的確給了我們的英雄更多貼近生活的描寫,其背後用意來由,也無從查證,權當聽個趣聞軼事了。


史之策




答:無比震驚!

東莞的袁崇煥故居會刻有這樣的話啊?!

到底是官方刻的,還是無聊遊客刻的?

如果是後者,我表示理解。

如果是前者,我只能說:這刻字的人,文化認知水平太低了。

因為,這句粵語發音裡粗野的口頭禪,是金庸大師在他的《袁崇煥評傳》裡給袁崇煥硬生生編造上去的,事實上,可能與袁崇煥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金庸大師給袁崇煥編造上這句話的依據,是他認為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而廣東東莞屬粵語方言區。

他寫:袁崇煥在寧遠之戰中,指揮士兵頂住後金一輪復一輪的進攻,多次面臨危急,情不自禁地爆粗:“掉哪媽!頂硬上!”

什麼意思呢?

就是“操,拼了命不要也要頂住!”

想不到,文學的力量太強大了!竟然有人把文學性的描寫當真了。

話又說回來,東莞雖然有“袁崇煥故居”,但袁崇煥並不是在東莞成長的。

袁崇煥祖籍是廣東東莞,他的曾祖父袁大郎是廣東東莞縣水南村人,生有二子,長子袁紅瑁(字世祥),次子袁紅珩(字耀祥)。

袁紅瑁即是袁崇煥的祖父。

袁紅瑁在東莞水南鄉開木鋪,由兒子袁子鵬出外採購木材。

袁子鵬即是袁崇煥的父親。

袁子鵬經常到廣西平南白馬採購木材,隨著生意做大,後來就在平南白馬定居了下來。

乾隆二十一年修的《平南縣誌》記載:“袁崇煥,字元素,祖籍東莞,父子鵬徙平南白沙村,與藤縣接壤,萬曆丙午,崇煥由藤縣籍中式舉人,己未進士”。

袁崇煥繼嗣元孫袁炳在乾隆四十九年撰的《袁氏家譜》中也寫:“(紅瑁)公長子游粵西山川兼貿木材,定居平南白馬”。

現在,袁崇煥在平南白馬的故居遺址有兩處:一處在白馬圩江邊碼頭,做住宅,也做商號;另一處遺址在白沙村。

袁崇煥在平南白馬長大,在平南考童子試時,因為籍貫問題被人攻訐,失去考試資格。袁崇煥本人在《遊雁洲詩》的詩跋也說:“予居平南,初應童子試,被人訐,今改籍藤縣,故云。”

為什麼改籍藤縣呢?

因為廣西藤縣新白馬蓮塘村就和白馬圩江邊碼頭隔江相望,而該村村裡生活著同在廣東東莞遷居來的袁氏宗親。

父親袁子鵬為袁崇煥辦了個藤縣籍貫,袁崇煥後來即以藤縣籍考上了秀才、中舉人、中進士。補一下,袁崇煥中舉人時為1606年,時22歲。該年,他回故鄉東莞祭祖墓,寫了《謁墓》詩一首,中有“少小離鄉國,飄零二十年,敢雲名在榜,深愧祭無田”之句,才22歲的他寫了“飄零二十年”,即他的整個青少年都是在平南度過的。

那麼,廣東東莞的故居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天啟七年,袁崇煥引咎辭職後,曾回到祖籍東莞水南村居住過一段時間。

由此可見,從嚴格意義上說,袁崇煥並不是廣東東莞人,而是廣西平南人。

我在2018年元旦曾寫過一篇題為《袁崇煥故里之爭何時休?結論已出:既非東莞,亦非藤縣,而是此地》的文章,就發佈在今日頭條號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來看一下。


覃仕勇說史


這句話不單單袁崇煥東莞故居有,許多袁崇煥的紀念館也有,只不過沒有像東莞那樣大大的刻在袁崇煥雕像基座上而已。

對於這一句話,粵語地區的人們是很好理解的。“掉哪媽!頂硬上!”翻譯成普通話,大致就是“操她媽的!死也要乾了!”。袁崇煥說這句話並沒流傳下什麼歷史故事,只是他的一句口頭禪而已,其實也是幾乎所有說粵語的人的口頭禪。現在一般簡化為"掉~~″或"超~~″……

這句口頭禪比較刺眼的是前面的那句“掉哪媽”,從字義上看,這句話算粗口,但在不同語境之下,意思是不同的。在一般情況下,它可能就是一句起助詞作用的口頭語,和北方人常說的“我操”一樣,不一定就是想罵人,可能就是想強調一下情緒、表達一下驚訝什麼的。不過,如果袁崇煥是在打仗時常喊這句話,那麼罵人(罵清兵)的成份是多一點的。


(袁崇煥梧州故鄉)

幾年前曾去過東莞的袁崇煥紀念館,雕像基座上的這句話是被鏟去了的。據說,為此曾引起不小爭論,不知現在有沒有又補上了?


50後男人


討論這句話的方言起源沒什麼問題,是否粗口也沒問題。無聊的是有人居然認為粗口不該上紀實碑,辱沒光輝形象。袁是進士出身,妥妥的高級知識分子,但身為軍中主帥,在戰前動員或是戰場上危急時刻,你總不能引經據典循循善誘吧,那個時候一句粗話可能管用的多,提氣的多。紀實碑上用這麼句直白的粗話,更多的是在體現袁大督師在戰場上的勇武和拼命精神,以及他當年所處的那種危急時刻。至於袁的文人形象,他有文集,詩集流傳,學界自有公論。說袁是文才武略,忠勇孝義,一點不過份。說袁爆粗口的,有辱斯文的才是狗屁酸腐文人,下次外敵入侵,叫這幫孫子去把外敵曰回去。


撒哈拉破船


這是明末名將、廣東人袁崇煥生前的口頭名句,「掉哪媽,頂硬上」是粵語,「掉/屌哪媽」說直白點就是「X他媽」~,是一句粵語粗口,「頂硬上」是指全力以赴,並非粗口。



爆辣味的鍋巴


並非粗口,袁督師是廣西人吧



這是兩廣人表示憤怒的開頭白。在抗日戰爭中的桂林保衛戰期間,廣西兵都會喊:“刁那馬,砍佢!”,成為廣西兵的標記之一,當時的日本兵日記也寫有。


老酒_9667


這句話是張發奎說的。當年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粵軍)北閥時,每到硬仗,張發奎就罵一句然後全軍出擊。所以第四軍被叫鐵軍。(只可惜這稱號被第四軍其中一個團佔了)


深歸宅男1


就是‘’ 我靠 給我堅持頂住‘ ’的意思,其實在廣西壯語中這句話出現的頻率也非常多,個人感覺甚至比粵語還要多


水木華年42719013


這是客家話,叼那媽,頂硬上。翻譯普通話,就是艹他媽的,拼命上啊!和雷軍說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是一個意思。叼哪嗎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罵人的話,是一種助詞,表示驚訝,感嘆,憤怒等語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