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五四青年節前夕、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之際,4月28日下午,校團委組織了一次特別的主題團日活動,以青春故事分享會的形式獻禮第70個五四青年節。校黨委書記欒永玉、副書記王文貴,學校各有關單位負責人、受表彰的青年師生代表以及來自各學院的青年朋友們一同聆聽了這場中南大師生致敬青春的故事分享會。與會領導還為獲得2018-2019學年五四綜合表彰的“紅旗分團委”“優秀學生會”“優秀志願者協會”“模範專(兼)職團幹”“中南好青年”等榮譽的集體和個人頒發了證書。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校團委特別製作了《我和我的祖國》視頻。視頻及朝氣蓬勃的《五月的鮮花》舞蹈後,進入了此次特別主題團日的正式議程。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團歌奏罷,為科學讀懂中南大青年,校團委聯合學校大數據研究院、統計與數學學院開展的《大數據讀懂中南大青年研究報告》正式發佈,並在分享會現場以“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去?”的哲學三問勾畫了中南大青年畫像。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報告顯示,中南大的累計志願工時已23萬,21835名中南大志願者已為無數需要幫助的人帶去了青春的暖陽。遠赴恩施山區支教,為孩子們打開了知識窗戶的高園是學校西部計劃志願者的一員;為讓民族同胞與全國人民一起攜手邁進新時代,伊力夏提·艾合麥提一直奮鬥在推廣普通話路上;不願一味享受象牙塔的歲月靜好,方明選擇堅持用法律利器為社會弱勢群體帶去一份光明,他們都是中南大兩萬餘名青年志願者的縮影。分享會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奉獻故事《蒲公英的春天》發出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吶喊和誓言。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逆風奔跑的人最美,會計學院的獨臂少年江劍就是最美的追夢人。幼時因一次意外失去了一隻手臂,他直面挫折,學習用左手寫字和生活,去年以高分考入學校會計學院。大屏幕上整齊的筆記作業,家裡貼滿獎狀的牆壁,綠茵場上與同學們運動奔跑的矯健身影,省殘運會上領獎時的燦爛笑容,都是江劍“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錚錚詮釋。他說:“上帝關閉了一道門,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果那扇窗沒有開,那我要自己動手打開它。我的生活看似充滿雲翳,可只要堅持,努力,拼搏,下一秒就會是漫天絢麗的晚霞。”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崇學尚思好青年何艾琪講述了她的故事《我的繽紛大學》。她勤於學習、擅於思考、勇於嘗試,也正是因為她骨子裡的這份堅持,才有了她收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等七所名校錄取通知書的傲人成績。同時,她也給出了:“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要敢去勇攀高峰,努力去追求你喜愛的東西”的意見建議。不僅如此,她還是中南大“斜槓”青年的一員。品學兼優的她加入校清音京劇團,學習京劇、越劇和崑曲,作為團長帶領團員為師生呈現了一場場精彩演出,並在美國大學交換學習期間傳播京劇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史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校舞蹈團帶來的改編自詩經的歌舞《相和歌》和何艾琪同學的故事都是中南大青年秉承初心、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寫照。

中南大的發展歷史、辦學精神和校園文化中也蘊含著深刻的紅色基因和文化底蘊。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講解員沈珂銳和校史館講解員範笑男同學以貨幣金融博物館收藏的貨幣和校史館的照片舊物,結合講解經歷講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建校70餘載、遷漢辦學70年的辦學發展歷史和新中國的建設變遷歷程,以《中南心·中南情》禮獻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學校遷漢辦學70週年。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每年9月,中南大都會有一批學生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因特殊原因無法到場的中韓新媒體學院大學生退伍士兵曲傲通過視頻介紹了她和學校數十名投筆從戎,參軍入伍戰士“家國安危事,青年肩上責”軍營故事。“若有戰,召必回;若有戰,戰必勝”是他們對黨和國家、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奮鬥的青春故事向五四青年節獻禮


五四精神傳薪火,激揚奮鬥獻青春。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回首百年前的那場壯志激昂的愛國主義青年運動,五四精神的血液早已注入青年的血脈身軀,成為青年奮勇向前的力量。詩朗誦《向祖國報告》展現了中南大學子在志願服務、學術科研、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各領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追夢答卷誓言,用實際行動向祖國報告。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全體重溫入團誓詞後,故事會在激昂的校歌聲中落下帷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來源 文瀾新聞網

通訊員 李司鐸 劉詩卉

學生記者 林菲 陳旭彬 黃美燁 吳皓雪 劉天怡

攝影 張洪濤 俞雲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