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三國演義》中來個蠢人排行榜,大家認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誰呢?

一言午馬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 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 ,紛紛擾擾 !

這幾句歌詞將三國時期的特點介紹了出來。三國時期這個“不分南北,且諸侯並爭”的混亂時代,主要演繹了東漢末年下的一段滄桑古樸的歷史,這段“可謂是諸侯紛爭”的歷史期間,人才輩出,給我們展現出了無數驚心動魄的畫面。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完美地塑造了多少人物形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關於後世眾說紛紜的三國人物,我們現在也來探討一下“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三國人物吧!關於“蠢”這個字眼那麼三國中誰又能“擔此重任”呢?

第一,何進。曹操曾這樣評價他:“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談起這個人大家也許會陌生,何進是東漢末年的外戚,擁有很大權力。手中攥有大權的何進想曾漢靈帝駕崩,就謀權篡位,但是懼怕當時宦官的干涉,最終“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其舉棋不定的情況下,慘遭宦官毒手。


第二,呂布。鬼才郭嘉曾這樣評價他:“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如果呂布擁有一定謀略智慧,而不是蠻頭蠻腦、優柔寡斷的話,在三國那個“千兵易得,一將難求”的時代,也許憑藉他的“三國第一武力值”可以成就一番霸業的。但是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的呂布卻最終被曹操圍剿於下邳,終被活捉,後屈辱慘死轅門下。


第三,袁紹。荀彧曾經評價袁紹:“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至於袁紹的“蠢”,官渡之戰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便擁有當時的最大優勢,卻也剛愎自用,好高騖遠,在官渡之戰上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最終兵敗官渡,從此匿聲。

第四,袁術。說其“蠢”其實也是袁術自己沒有主見,而且頭腦也不清楚,身為當時的一方諸侯,人家袁紹不稱帝,董卓沒稱帝,就連曹操也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你袁術卻擁己率先稱帝,免不了天下共同“舉而伐之”。



第五,劉禪。關於劉禪就不用多說了,接手劉備留下來的大蜀基業,又有諸葛亮輔佐,但是最終也落得個身存蜀滅的下場,但其卻”樂不思蜀在其中”。但是後世仍對其有爭議。

第六,曹爽。先是舉兵伐蜀大敗;後來手握重兵的他又被偽裝重病的司馬懿一騙而過;最終高平陵之變,面對司馬懿的“苦口婆心的只言騙語”,在毫不辨別的情況下交出魏國兵權,最終身處異處。


第七,董卓。本來董卓已經有“成星火燎原之勢”,手中獨掌天下大權,卻因為“反被離間”最終死於義子呂布之手。獨掌大權的董卓在後期被司徒王允成功用貂蟬離間了他與呂布父子倆,到最終被呂布殺死。

第八,為關羽報仇的劉備。關羽敗走麥城,死於陸遜之手後。劉備聞此消息,一時之間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居然不聽諸葛亮的意見,獨自舉兵70萬去孤伐東吳,最終被陸遜使計火燒清壁,“瞬息間,大軍灰飛煙滅”,這一慘敗,實則決定了蜀國後期的滅國之災。

第九,楊修。楊修就是憑藉著自己的智謀深受曹操尊重,但是其後期卻恃才傲物,最極端的是居然參與到了曹家“奪嫡爭鬥”之中來,而且楊修偏重小兒曹植,反對嫡長子曹丕,這種家事曹操是容不得別人插半句嘴的。故楊修則是著了曹操的大忌,死有餘辜。

第十,蔣幹。說蔣幹是赤壁之戰的樞紐完全得當。為什麼呢?因為蔣幹自詡為周瑜同窗,居然以“一舟二童”隻身前往東吳尋找周瑜打聽軍情,難道“智可堪比諸葛亮”的周瑜會被你蔣幹小兒所糊塗嘛?之後帶著假情報的蔣幹信心十足地回到了曹營,使曹操誤殺了水軍良將蔡瑁、張允,最終“旱鴨子”的曹軍被險些葬送於赤壁之戰。


小鎮月明


第一當屬呂布,虧德虧孝,被人利用,自取其辱。

第二應屬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知厲害,和諸葛亮鬥智,偏又心量狹小,居然被活活氣死。

第三該數楊修,自作聰明,自以為是,枉送了卿卿性命。

第四要說孟獲,輸了就輸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卻是死犟不服,居然被連擒七次,成就了諸葛亮的英名。

第五且說蔣幹,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兵敗,應是拜此人所賜。

第六要說孫尚香,可憐皇妹被做了一場棋子。

第七紙上談兵失街亭馬謖。

第八曹爽。

第九蔡瑁張允。

第十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四為堂主人


三國演義蠢人排行榜,這個問題有意思。

三國是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年代,是一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的時代,無數聰明人在這個歷史舞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可是,同時也有一些蠢人,冥頑不靈,最終害了身家性命!

今天,跟著歷史知事一起,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最蠢的十個人:

第一蠢:蔣幹

聰明人從來不說自己最聰明,因為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挺傻。反倒是看起來八面玲瓏的人,其實是自作聰明的蠢蛋。比如蔣幹就是。

蔣幹有多蠢?自以為自己和周瑜是舊交,就能說動周瑜投降曹操,卻不知周瑜早已知道他的來意,給他安排好了假情報——蔡瑁張允早已投降孫吳,隨時準備刺殺曹操!

蔣幹一回到曹營,就攛掇曹操殺了蔡瑁張允,荊州降將頓時離心離德,在赤壁之戰中一敗塗地就不意外了。

第二蠢:關羽

關羽和蔣幹相比,更是自作聰明到極點了。孫權前來接親,要讓關羽女兒嫁給孫權兒子。關羽女兒嫁給孫權家,這明顯是高攀了!將來有可能成為王子妃、王妃之類的高位,甚至當上皇后。關羽不僅拒絕了,還”虎女豈能配犬子“。直接給自己宣判了死刑。

荊州本來就是四戰之地,關羽居然不顧蜀國國力和荊州戰略縱深,在已經失去荊州三郡的情況下繼續北征,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被呂蒙白衣渡江抄了後路,身死國滅!

第三蠢:楊修

關羽自視甚高害了自己,楊修也是如此。楊修是弘農楊氏最有名的家族,在曹氏政權這樣打壓豪強為基本國策的情況下,居然出風頭要扶持曹植。還多次自作聰明曲解了曹操的軍令,讓一貫以帝王心術洋洋得意的曹操成了透明人!不殺你還等什麼

不過,楊修的其他同族兄弟就比他強太多了,司馬家簡歷晉朝,楊家一口氣出了兩個皇后三個宰相。楊修告訴我們——論站隊的重要性!

第四蠢:曹丕

曹丕蠢,就蠢在放棄了曹操制定下的基本國策——打壓豪強。在曹丕這裡,地方豪強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關鍵是,曹丕居然還用九品中正制確立下來,更是把曹操”唯才是舉“的選人用人原則丟在腦後。

曹丕不僅扶持了司馬家、崔家等地方豪強,還拼命打壓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這種強幹弱枝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司馬家聯合所有的氏族滅掉了曹家這個太監族人。

楊修站隊站錯了,曹丕則乾脆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派的!真是蠢得可以!

第五蠢:馬謖

馬謖蠢,和楊修、關羽是一樣的,都是自作聰明。馬謖從諸葛亮那裡得到的軍令是防守街亭,阻擋魏軍。可是馬謖居然在路邊的山上構建防禦基地,不僅不能阻擋魏國大軍,反而是給對方送人頭了。

解放戰爭中,張靈甫明知自己重型機械化部隊不適合山地作戰,還非要上孟良崮,別人勸他小心重蹈馬謖的覆轍。張靈甫則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強烈懷疑張靈甫就是馬謖投胎轉世的。

第六蠢:陳宮

陳宮的蠢,在於他本來能成為曹操手下首席大臣,居然忽然之間投靠了不成器的呂布,背叛了曹操。陳宮的背叛,也許是代表氏族豪強對曹操這樣的太監黨的敵意,因為曹操殺死邊讓等三名士,就讓他動了反心。

如果陳宮能夠始終站在曹操陣營,後來的荀彧、郭嘉、許攸等人地位都不會超過他。

第七蠢:袁紹

袁紹在《三國演義》中的表演,兼職蠢到不可理喻。最讓人受不了的一點事,小兒子生病,就不出徵了,白白浪費和劉備一起夾擊曹操的好機會。

袁紹和歷史上的宋襄公特別像,曹操在河南一點點壯大,袁紹非要等著曹操統一和河南、山東、關中等地再與曹操決戰。在決戰中,又總是扣扣索索捨不得重兵壓上去,尤其是烏巢之戰後,袁紹大兵壓上去,曹操絕對頂不住,即便不滅了曹操,拼個兩敗俱傷沒問題。

袁紹的蠢,一直延續到了臨死前,袁紹臨死前留下了四州之地,居然分別分給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婿,給了曹操各個擊破的機會。

篇幅所限,就不講另外幾個蠢人了,每個人在讀三國時,都會有看不慣的傻人,你認為三國中最傻的那個人是誰?


歷史知事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三國亂世,才人輩出,諸葛亮等大神名垂千史,家喻戶曉。

紅花需要綠葉陪襯,沒有一些蠢人來當墊腳石,怎麼能襯托大神們的機智呢?

那麼三國的蠢人到底又有誰呢?誰又能進這蠢人排行榜前十位?

一,何進。東漢靈帝時期既是皇親國戚又是當朝大將軍,本來可以成為振興漢室的中流砥柱,無奈這個人沒有一丁點兒的政治的警惕性。在明知這場戰爭已經是生死之爭的情況下,卻還是大大咧咧的一個人進宮深入虎穴,結果死於非命。而且在此之前袁紹也提醒他好幾次了,但是他仍舊不注意加強警惕,如此愚昧,也是沒誰了,怎能不亡?

二,董卓。別看董卓之後混得臭名昭著,但他當初進洛陽時是帶著大義名分的,也通過一些手段震懾住了朝中的文武官員,穩定了局勢,還算有積極貢獻的正面人物。

可他卻為樹立所謂的威望去廢立皇帝,一下子使自己從正面人物跌到了反面人物。

廢立的理由也可笑,廢掉笨皇帝改立聰明的成留王(漢獻帝),正好弄擰巴了,難道不是愚笨的皇帝更容易掌控?

諸侯討伐他時,在虎牢關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情況下,輕易放棄天下的中心洛陽,撤退至西北長安,再次犯下自己無法原諒自己的錯誤。

明明只具備地方軍閥的才幹,完全可以做大做強,卻偏偏要掌控中央,也是該死。

三,蔣幹。曹操這邊的人,他是三國最出名的坑貨。赤壁之戰時,被周瑜輕鬆玩弄於鼓掌之上,成為赤壁大戰這場決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戰役中的關鍵人物,能把曹軍中唯一的兩名精通水戰的將領給坑死,蔣幹不出名都不行。

第二次就更坑了,請回鳳雛,獻了個連環記,結果被孫劉聯軍一把大火把船隊燒得乾乾淨淨。蔣幹的貢獻在某種程度上是決定三國走勢的關鍵,他義不容辭的扮演了曹操的豬隊友。


四,袁術。袁氏一門四世三公,可謂當時屈指可數的世家大族,袁術又是袁家嫡子,在門閥當道的東漢末年,如此身份是相當顯赫,無出其右。

可惜袁術也是志大才疏,得了玉璽,漢獻帝還好好兒的,就妄圖以他那兩州之地來稱帝,真的是狂妄自大、愚蠢至極,結果鋒芒畢露後果然成為眾人目標,屢遭打擊,慘敗收場。

不過人家好歹也做過幾天皇帝,算是死得其所,死前也過了癮頭。

五,呂布。都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武力值確實是出了名的強,但他在智力方面就不太靈光了。

他手握精銳的西涼鐵騎,文有陳宮,武有高順、張遼,自己本身就是萬人敵,又有誅殺董卓的大功,即使後來謀奪的徐州是四戰之地,也應該有所作為。可惜對手下唯一謀士陳宮的諫言不屑一顧,以為憑藉武力就能包打天下?

被俘後又貪生怕死,號稱一代英豪,臨死時的表現反不如下屬高順。


六,楊松。漢中張魯的帳下謀士,純粹是個見錢眼開的傢伙,收劉備的錢又收曹操的錢,又沒有自保的本事,看看人家賈詡,跳槽那麼多次都安然無事,他卻只跳一次,就被曹操以背主求榮的罪名給掀翻了。

七,孟達。造反就造反吧,卻毫無戒備心警惕性,不但錯信申儀兩兄弟,而且太過於循規蹈矩,最可氣的是,竟然還敢看不起司馬懿,諸葛亮都提醒他了,還是當做耳旁風,最後被自己的親外甥出賣了,不但笨還很可憐。

八,曹爽。他手握曹魏全國兵馬大權,都幹不過老邁的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雖然有太后的詔書,可皇帝還在曹爽手中啊,如果舉兵討伐司馬懿,天下人是聽皇帝和他這個正宗的曹家人的?還是聽司馬懿的?曹爽完全屬於自毀長城,主動求死。

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竟然天真的相信司馬懿讓他安享富貴的鬼話而放棄所有抵抗,真是有辱家門,曹操、曹丕父子如果地下有靈,估計要被活活再氣死一次。

九,楊修。楊修不笨,他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但卻物極必反,讓自己聰明到死。跟曹丞相玩小聰明,結果得罪了他,被整死了。



雖然乍一看挺可惜的,但他是屬於自作孽不可活。他最大的罪過是鼓動曹植爭嗣,其實爭嗣也不算大錯,但世家大族出身的楊修試圖擁立曹植來改變曹操的用人政策,這就徹底犯了忌諱。他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太恣意放縱,反而顯得蠢。

十,劉禪。“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如今還是家喻戶曉,但也許有人說他是大智若愚,是處心積慮保護自我的故意操弄。

他享福玩樂是有一手,投降了也能安然地說出樂不思蜀,的確不是一般君王能做到的,為此也安享晚年。

但論治國安邦,行軍打戰,戰略佈局什麼的,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蠢人了,真的是連諸葛亮都帶不動他。


歷來現實


第一愚蠢的人,當屬袁術,諸侯割據時不圖富民強兵,而妄自稱帝,引來殺身之禍。

第二愚蠢的人,當屬袁紹,官渡之戰親疏不明,聽信讒言,而痛失糧道,最終兵敗山倒。

第三愚蠢的人,當屬劉備,夷陵之戰百里聯營,引火上身,而損兵七十萬,直接斷送蜀漢爭霸道路。

至於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呂布董卓鳳儀亭,後漢書、三國志等都沒有記載,子虛烏有,難以定論。

至於蔣幹盜書,蔣幹去東吳以敘舊為名拜會周公瑾,此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後,目的也不是盜書而是招納周瑜,並且蔣幹此人極具智慧,看到周瑜治軍嚴明、忠心侍吳,並未言明。

另外所說的三氣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華容道義釋曹孟德等等細節更是編纂出來的,三國志描寫赤壁之戰寥寥不過數十字,根本沒有那麼多細節。諸葛亮一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赤壁時期成功促成孫劉聯盟,成為後期蜀漢的實際領導人。劉備實際上也不是絕對一直遵從諸葛亮的言行。劉備入川隨軍是龐統、入蜀後進漢中隨軍是法證。


妶玥


第一個:蔣幹,蔣幹認為自己是三寸不爛之舌,憑藉自己的口才,還有與周瑜的交情,必能勸說周瑜投降,而孫劉聯軍沒有周瑜,那就群龍無首必敗無疑,可是卻中了周瑜的離間計,任務沒達成,反而把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給殺了。

周瑜想到了火燒,可是如果曹操的船要是不連在一起,那效果也不大,這時候,機智的蔣幹又來了,把龐統介紹給了曹操,龐統就趁機向曹操獻上了連環記,最終曹操赤壁大敗,可以這樣說,沒有蔣幹,周瑜可能還打不嬴這場赤壁之戰。

第二個:許攸,許攸在官渡之戰實在是太重要了,本來袁紹憑藉著兵多將廣,糧食充裕,而曹操糧食短缺,過不了幾天,曹軍不戰自敗,可是轉機卻出現了,那就是許攸的叛變,最終把袁軍的糧草存放地和軍力部署通通告訴了曹操,曹操抓住了這個機會,大敗袁軍。

許攸這次可是立了大功,地位可以堪比荀彧、荀攸等人,可是許攸嘚瑟的毛病又犯了,他與曹操是故交,以前常喊曹操的小名“曹阿瞞”,可是人家曹操現在是一方諸侯了,許攸還這樣做,他還在鄴城門口說:要是沒有我,你們連這個門都進不去!許褚是沒忍住,直接就把許攸給殺了。

第三個,周瑜,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就想讓諸葛亮去造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卻在魯肅、曹操的幫助下完成了任務,周瑜與曹仁拼死拼活,還受了重傷,卻被諸葛亮拿下了荊南四郡還有南郡、襄陽城。

周瑜想用孫尚香騙來劉備,可是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最後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後,吐血而死。

第四個,袁紹,袁紹的實力真是強,謀臣武將也多,可是意見也多,正確的意見,袁紹總是能華麗的不採納,一手的好牌直接打爛了。

第五個,劉璋,劉璋的想法是很好的,請來劉備,讓劉備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曹操,可是劉備有這麼善良,這麼好心嗎?最後,益州只能拱手讓人。

第六個,楊修,楊修是個聰明人,可是他越聰明,曹操就會恨他,因為他的聰明讓曹操很沒有面子,最後也死於他的小聰明。

第七個,何進,何進想殺宦官,那就果斷點,為什麼還要招董卓等人入洛陽呢?而且宦官都知道何進想殺宦官,還敢獨自入宮,被殺也是很正常了。

第八個,呂布,見利忘義,只要有利益,他就敢出賣自己的父親,而正因為這樣,才讓天下人所不恥,不被劉備、曹操所容,勇而無謀,形容呂布最合適。

第九個,張飛,其實劉備很早就指出來了,性格差也沒事,但是不能把人給打了,還放在身邊呀,這不是給人家報仇的機會嘛,所以張飛死的時候,劉備一點都不吃驚。

第十個,關羽,其實關羽本來是有防東吳的,可是呂蒙裝病,陸遜一上來對關羽一頓吹捧,關羽都飄到天上去了,最終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


歷史簡單說


仿照托爾斯泰的名言:聰明人都是一樣的,傻人卻各有各的傻。三國傻人,沒有最傻,只有更傻,且看一樂。

第一蠢,韓馥。韓馥本是冀州牧,袁紹是他手下渤海郡太守。在袁紹的連哄(忽悠韓馥是袁家門生故吏)帶嚇(說公孫瓚要帶兵來打)之下,韓馥居然把冀州牧讓給了袁紹。更搞笑的是,韓馥投靠張邈後,一次張邈和袁紹的使者見面,韓馥以為他們密謀要殺自己,就在廁所裡自殺了。

第二蠢,曹爽。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手中兵馬並不多,皇帝也在曹爽的手裡,曹爽居然相信司馬懿會保全他為富家翁的謊言,主動放棄抵抗,最後被司馬懿秋後算賬,命喪黃泉。

第三蠢,劉璋。莫名其妙引狼入室,讓劉備入川幫忙打張魯,又給兵馬,又給錢糧,最後沒想到被劉備反咬一口,丟國喪家。

第四蠢,王允。王允用美人計,讓呂布殺了董卓,本是大漢中興的大好時機。王允卻逼殺所謂董卓餘黨蔡邕,宣佈不同意給予西涼軍大赦,把原本準備鳥獸散的西涼軍反而激得團結起來,一舉攻下長安,王允兵敗身死。

第五蠢,袁術。自己作死稱帝,使得眾叛親離,群起攻之。最後臨死,連一口蜜糖水都喝不上。

第六蠢,曹丕的皇后郭女王。曹丕因為移愛郭女王,甄宓失寵,最後被賜死。甄宓的兒子曹睿被交由郭皇后撫養,她居然傻到曹睿是真的對自己好,支持曹睿繼承了曹丕皇位。沒想到曹睿登基後,很快就設法逼死了“殺母仇人”郭太后。

第七蠢,何進。簡單問題複雜化,殺幾個宦官,居然要讓董卓引西涼兵進京,開啟亂世之源。

第八蠢,劉虞。劉虞會搞經濟,愛名如子,把落後偏遠的幽州建成了模範區。可是劉虞迂腐,不會打仗,對公孫瓚動手時,說只殺公孫瓚一個,不要多傷其餘人。最後,劉虞明明兵力佔優,還被公孫瓚打敗了。公孫瓚假傳朝廷使者的名義,索性把劉虞殺了。

第九蠢 ,許攸。許攸本是幫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的大功臣,可是他天天把功勞掛在自己嘴邊講,好像沒有他,曹操就混不下去了。最後,許攸放著好日子不過,自討苦吃,被忍無可忍的曹操殺了。

第十蠢,夏侯淵。大將軍不好好坐鎮中軍賬,指揮千軍萬馬,跑到第一線去修鹿角,被黃忠一個衝鋒直接乾死。明明是為國捐軀,還被人譏諷為“白地將軍”(白痴將軍)。






三國摸金探秘記


《三國演義》中能出場的政治人物基本上沒一個笨的,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機遇、背景和麵臨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硬要說這些出場人物笨,也是我們這些後世子孫馬後炮搞出來的。只能說,在一堆聰明人中選一些相對比較蠢也比較知名的人吧?

一、袁譚、袁尚兄弟

有的人說袁紹蠢,散仙不敢苟同,袁紹年輕時絕對是明君,刺董失敗後,單騎逃出京城,迅速在北方立足,並擊敗公孫瓚佔領四州之地。雖然在官渡之戰敗給曹操,但核心實力還是保存了,曹操也拿他沒辦法。

只是他死後,兩個兒子袁譚、袁尚是典型敗家子,互相拆臺攻伐,最後被曹操逐個擊破。

擁有最強實力而死,當然夠蠢。

二、劉禪

那些說劉禪是大智若愚的人,肯定是更劉禪一樣摔壞腦子了。鄧艾兵臨城下時,兵不過數千,還是疲敝之師,後勤幾乎沒有。而蜀國精銳全部保留由姜維統帥對抗鍾會,其他方面還有勤王之師,在這種情況下,劉禪都能被小人迷惑輕易投降,可見其骨頭之軟。

敗了不可怕,投降才是懦夫。

三、劉琮、蔡夫人

典型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搞派系、整自己人很厲害,一遇到外敵啥也幹不了,直接投降了。

浪費了劉表打下了荊州全國最富裕繁盛基地的基礎。若劉表年輕20歲,赤壁之戰或許是劉表獨立抗曹獲勝。

四、孫皓

沉溺酒色,專於殺戮,昏庸暴虐。以孫皓登基前的吳國實力,雖然難以爭奪天下,但佔據長江天險,長期割據應該沒有大問題的。可惜為人愚蠢至極,殘忍好殺,自斷股肱,導致江山被侵吞。倒是成就了庸才王睿的威名。

五、袁術

四世三公,還是嫡子,袁家打下的基礎絕大部分是由袁術繼承的,但這蠢貨以為天命在己,迫不及待稱帝,結果輕易被曹操擊敗。

袁術與非嫡子的大哥袁紹實在差的太遠,如果說袁紹乃一梟雄,袁術絕對是一蠢材。

六、何進

一屠戶靠著妹妹當上皇太后而成為大將軍,這本來就是個笑話啊。你能要求他有什麼智謀,有什麼執政經驗?

結果被幾個宦官給弄死了。

七、張松

小人+蠢人。作為劉璋的別駕從事,受優待而不忠其主,被派遣至曹操處想投靠曹操做間諜,結構曹操看不上他。回蜀後,他就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

所有建議都在為劉璋挖礦。那他得到什麼好處了?

被兄長張肅發現其做間諜並告發,被殺。

八、李傕、郭汜

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將,性格勇猛詭譎,善於用兵,有辯才。當時的侍中劉艾認為李傕、郭汜用兵作戰的能力在孫堅之上。

但兩人懂戰術而不懂戰略,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最終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本錢。

九、呂伯奢

呂伯奢殺豬款待曹操,卻被曹操害了一家人,典型的農夫與蛇。

十、蔣幹

這個知道的人太多了,在此不表。


散仙讀史


第一蠢當然是劉禪了。這個貨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要不是他聽信讒言,臥龍何須六出祁山?本來都已經贏了,又白白的還回去,如果當時能乘勝追擊,司馬懿就是被放出來也晚了。

第二蠢呂布。剛愎自用說的就是他。身邊不是沒有能人,可就是不聽。出道以來除了打架厲害以外,就剩下被人利用了。得了陳宮等人,本來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可就是不聽勸,老以為自己天下無敵,結果如何?

第三蠢就是馬謖。要不是這個蠢貨,六出祁山也不至於輸成那樣。每次看到這的時候,我都覺得把這蠢貨剮了都不多。

除了這三個,其他的都還算不上蠢,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算是蠢,畢竟人算不如天算。


名曲胖子


看到評論少一人,蔡邕。當董卓被誅,暴屍於市,百姓過者,莫不手擲其頭,足踐其屍。而侍中蔡邕,撫屍大哭,被入獄縊死。

有位哲人說過,有兩種人不犯錯誤,死人、廟裡泥胎。(而這兩種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橫看成嶺側成峰,山有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跳出《三國演義》二戰罪魁禍首,日爾曼、大和民族都是大傻子。沒有他們,美麗堅不能坐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