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兩員大將一個能抗衡呂布一個能勝過關羽,為何卻得不到重用?

蔣經堯


三國故事是永遠談不完的話題,裡邊塑造了許多英雄豪傑,他們合力把男人世界的豪情壯志演繹得淋漓盡致,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形象。僅僅在劉備手下就有多名智勇雙全的大將,尤其“五虎上將”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桃園三結義)

五人中除過黃忠實力稍弱外,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四大將綜合實力非常接近,但劉備對四人的待遇和看法完全不同,關、張是兄弟,不但權高位重,並且,在某些場合下,如果劉備說的或做的不對,這二人完全可以頂撞,迫使劉備改變主意。

而趙雲和馬超顯然不行,不但官階要小於關羽和張飛,在許多重大事情的參與和決策上,趙雲和馬超都被排除在核心層之外,根本原因是劉備對他們沒有100%信任。

(五虎上將)

先說馬超。馬超的勇武沒得說,跟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確實有的一拼。這一點可以參考張飛,張飛性格暴躁、狂妄、高傲,力大無窮,打起仗來常常抱著兩敗俱傷的架勢,他是三國中唯一讓呂布忌憚三分的猛人。而勇武的張飛面對馬超時,兩人打得天昏地暗,整整幾百回合也分不出勝負,逐漸產生了惺惺相惜的英雄情結。

另外,在潼關之戰中,馬超把曹操打得割須棄袍,如同兔子見了獵狗一樣逃跑。這兩則故事完全能證明馬超的能力非常超強。

但就是這樣一個猛人,始終得不到劉備的重用,我認為有兩大原因。

(馬超)

其一,馬超的出身背景和身份,始終讓劉備不太放心,也不敢重用他。

馬超跟他父親馬騰屬於西涼諸侯,曾經擁兵自重,雖然後來被大諸侯消滅掉,但始終咽不下這口氣。馬超被迫投奔到劉備手下效力時,雖然表現出忠貞不二的決心,但如果劉備把大權、特權都交給馬超時,萬一馬超擁兵自重後起了二心,豈不是一大隱患。因為每個人都有私心,當私心在合適的時機顯露出來時,對周圍人就會造成傷害。

正是出於這點考慮,在很多事情上,劉備都沒有對馬超充分信任,以防留下後患。

(張飛)

第二,馬超屬於半路加盟,屬於新員工,跟老員工有區別。

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三人白手起家,出生入死,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逐漸打下了大片河山,他們三個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的人。劉備是領導,關張是核心骨幹,跟一個公司一樣,是地位不可動搖的老員工。

馬超屬於半路加盟的新員工,雖然加盟不久就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比起關張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他還是有不小差別。因為老員工對團體的忠誠度更高,無論是功勞還是苦勞都很大,作為新人,馬超肯定比不上他們。所以劉備也就在核心事件上不願用他。

(趙雲)

趙雲有“萬人敵”之勇,比起關羽和張飛並不見得差多少。尤其在單騎救主的戰鬥中,趙雲一戰揚名,成為三國中超一流猛將。

趙雲雖然投靠劉備的時間要比馬超早一些,但他得不到重用的情況跟馬超基本類似,都屬於半路加盟的人,在加盟時,劉備早已跟關張建立了核心關係圈,還完全沒有對他這個後來者產生十分信任。

除過這點原因外,劉備對趙雲不重用還有兩點原因。

其一,趙雲智勇雙全,身手非常好,劉備更願意把趙雲留在身邊做貼身保鏢,不需要他每次都去上戰場衝鋒陷陣。

(關羽)

其二,趙雲非常有主見,原則性很強,並且非常具有大義感。他投靠劉備是看到劉備身上某些品質跟自己的理想很接近,他才投靠他,並不是認可劉備這個人。

就像人交朋友一樣,若看到一些人身上有自己認可的品質,都可以結交,不一定非要固定為交某個具體的人。

趙雲早期投靠公孫瓚,是因為看到公孫瓚具有大義感,能夠復興漢室,但後來,公孫瓚讓他失望了,因此,趙雲抱著“鳥擇良木而棲”的態度,投靠到劉備麾下,旨在實現沒有從公孫瓚那裡實現的抱負。


鴻鵠迎罡


劉備手下有兩個能抗衡呂布,能勝過關羽的大將,指的是五虎將中的趙雲和馬超。

說起這兩位,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二人都是萬人敵。趙雲曾在長板坡曹操的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救出阿斗,連曹操都稱讚他是虎將。

趙雲:


馬超曾大戰張飛、許褚,殺得曹操割須棄袍,所以這二位和關羽、張飛、黃忠並稱為蜀漢的五虎上將。可是在五虎上將裡面,馬超是最不受劉備待見的,趙雲很早就是劉備手下了,但劉備在世時,他一直是個雜號將軍,可以說也是沒有體現他的價值。

為什麼劉備會這樣做呢?難道他們兩個真的不受劉備重用嗎? 我們要想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將兩個人分開來分析。他們兩個人情況不一樣,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馬超:

先說馬超吧。在三國裡面,素有“金呂布,銀馬超”的說法。他是將門之後,從小就有健勇的名聲。建安十六年,他與韓遂一起抗曹,失敗後依附張魯。劉備取益州後,馬超投奔了劉備。劉備稱帝后,封馬超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

從官職上來看,馬超的官不小。驃騎將軍是漢代僅次於大將軍的職務,位在車騎將軍張飛之上。可是他的權力根本不能與張飛相比。

劉備:

因為張飛的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這個司隸校尉,能夠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是個實權職務。而馬超領涼州牧,他本人都沒去涼州,是個虛職。

實際上,自馬超投蜀後,一直被供養起來,根本沒有給他實權。這時為什麼呢? 首先,這和馬超的性格有關。也許是少年成名,加上他出身名門,威震西羌,所以馬超是很高傲的。

這種性格使他既不知道尊重領導,也不知道尊重同事。他曾當著劉備的面直呼其名,結果劉備大怒,差點用馬鞭抽他。

對劉備尚且如此,對同事就更是不放在眼裡,這使他越來越被孤立,說他好話的人少,說他壞話的人多,影響了他的發展。

馬超:

第二,和他的經歷有關。馬超先是依附韓遂,後又投靠張魯,再降劉備,可以說也是個不堅定分子。從某種方面說,他這樣做是不義,也使得劉備對他的信任打了折扣。

三是這個人無情無義,只顧自己。曹操當年招馬騰入京,馬超不願前往,曹操多次相招馬超皆不同意。後來,馬超起兵反曹,馬超根本沒有沒考慮父親和家人全在曹操手裡,貿然出兵肯定禍及其家人。

結果曹操將馬騰一家全部斬首,所以在當時,很多人說馬超是無情無義,這也是劉備不重用他的原因。

第四,劉備稱帝后,重用的是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人,馬超既不是荊州集團又不是東州集團,而且還和對政府不滿的彭漾等人結交,雖然後來馬超出賣了彭漾,但劉備是不會再信任他了。

趙雲和馬超相反,雖然官不大,一直是雜號將軍,但其實他是得到劉備信任的,他的職位安排也劉備慎重考慮的結果。 趙雲的能力、功勞和品德在蜀漢群臣中都是數一數二的,但他的官階和待遇卻不如關羽、張飛,甚至不如馬超、黃忠、魏延,很多人都為其憤憤不平。

趙雲:


一直以來,趙雲擔任的角色都是劉備的貼身保鏢,像劉備招親帶的就是趙雲。 趙雲在劉備自立漢中王后,封趙雲為中護軍。

中護軍的職掌為掌禁軍,直接負責選拔下級武將,非常容易形成忠於自己的軍事勢力,所以很多情況下都由受到統治者絕對信任的重臣擔當,所以,趙雲雖然職位不高,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說重用就是指領兵獨當一面,那趙雲確實沒有這方面的履歷。

原因有三點:

一是趙雲一直以來都是以保衛領導安危為已任,沒有獨當一面的經驗。

二是趙雲沒有野心,不會借中護軍的職位發展自己的勢力(這也是劉備選他任此職的原因)。

三是他忠誠耿直,每次作戰後的賞賜都分給手下,在劉備準備給功臣們封地時,只有他站起來說“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這也得罪了不少權貴。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人在蜀漢命運的迥異。對馬超,劉備表面上給予高官厚祿,其實不信任他,不給他權力,只給他一個空架子;

對趙雲,雖然官職沒有關張等人高,但從心底裡是信任趙雲的,趙雲的職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談不上不重用趙雲。


剛日讀史


東漢末年時局動盪,很快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勢。三國的國君中,曹操乃是軍人出身,帶兵打仗不在話下,玩弄政治也有一套,孫權乃人中龍鳳,否則也不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說法,唯獨劉備,雖然以仁義聞名,但卻在軍事政治上都不甚出色,最擅長的也就是知人善用。雖然劉備擅長用人,但他手下有兩員大將卻一直無用武之地。

這兩人一個是馬超,他武力超群甚至能與呂布抗衡。另一個就是趙雲,他隨劉備出生入死征戰多年,其武力值甚至勝過關羽。這兩人都是五虎上將之一,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他們並未被劉備重用,這又是為何呢?

馬超少年成名,武功自然毋庸置疑,但他卻犯了劉備忌諱。首先他志向遠大,並非輕易臣服之人。馬超聲名遠揚時曹操數次以高官招攬他,馬超都拒不赴任。後來起兵反曹,被曹操部下算計,策劃馬超手下之人謀反,讓馬超有城難回,自己的妻子孩子也被殺,馬超走投無路,只能投奔張魯。但他一直心念故城,想打回涼州,可惜沒有成功。後來張魯部下忌憚馬超的才能,想暗算他。馬超一方面覺得張魯不能成大事,另一方面不想被加害,這才投奔劉備。劉備有愛才賢名,不能不收下他,但也不敢太重用他。

除了怕馬超有二心外,馬超的統兵能力實在是不容小覷。對於帝王而言,身邊人太過能幹有時並非好事。曹操率軍西征時,與馬超的聯軍隔河對峙。當時馬超向韓遂獻計,據守北岸不足二十日,曹操糧草用盡自會撤退。可惜韓遂並未採納,後來曹操聽說馬超計策後,感慨馬超不死,自己就沒有葬身之地了。在一場戰役中因河間戰事緊急,曹操被迫撤兵。但他仍不敢掉以輕心,留下夏侯淵等名將把守,可見馬超之厲害。如果給馬超立功機會太多,就會功高震主,這也是劉備不敢太重用馬超的原因。

至於趙雲,他曾單騎救主,對劉備有恩。按理說應該被重用,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他遠不如關羽的出場率高,這又是為何呢?首先趙雲此人原則性極強,他所追求的並非某一人,而是他心中認為正確的。趙雲在漢室崩潰後投奔的本是公孫瓚,當時他的同僚很多依附袁紹,獨獨他另選他人。公孫瓚問其原因時,他表示自己追隨的乃是仁政。當時劉備與趙雲同為公孫瓚部下,與趙雲交情極深。後來趙雲兄長去世,趙雲請求還鄉,劉備極為不捨但趙雲仍堅持回家,表示不做有違德操的事。

對於趙雲而言他雖然是劉備部下,但只是因為劉備代表的乃是他心中的仁政才追隨他,並非忠於他個人。比起諸葛亮以及張飛關羽等人的唯主公是從,趙雲心中有自己的處事準則,因而劉備也不敢太過重用他。

馬超和趙雲雖然沒有像關羽一樣被重用,但他們的聲名卻並沒有被磨滅。直到今天,提起他們的名字,人們還會想到他們曾經在戰場上的叱吒風雲的模樣。


鄧海春


對於三國時期的事情,歷史中流傳下來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們從一些電影和電視劇作品中也能瞭解到其中的一些。劉備可以說是從一窮二白起家,最終跟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稱雄於當時的那個時代。

說到劉備大家對他的印象可能非常的忠厚老實,而且知人善用,所以才能聚起起很多的有志之士圍繞在他的身邊。劉備作為一方諸侯,雖然非常的善用人才,但是在他的帳下還有一些非常厲害的人,最終也沒有得到他的重用。劉備有著自己的一套用人方針,不像曹操那樣不管有沒有人品,有沒有道德,只要有能力就會被重用。而劉備他也許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也許是怕駕馭不了這些人,他就將其雪藏不委以重任。

今天說的是他手下的兩員非常厲害的大將,其中一個能力非凡,可以說關羽在他面前幾乎都不是對手;而另一個能跟呂布相媲美,幾乎可以抗衡了,為什麼在歷史中劉備都將他倆人給忽略了,他們到底是誰呢?

說到這兒小夥伴們一定猜的出來,這就是馬超和趙雲。對於這兩位人物大家從一些影視劇中也能瞭解到,趙雲他的實力和能力比關羽要強大得多,之所以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自己的機會太少。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趙雲一個人在層層敵軍的圍堵之下,單騎救出了少主,可謂是不懼任何敵方威脅的一員猛將,就連關羽也沒有經歷過這樣艱難的場面。之所以在三國故事中關羽他比較有威名,表現出來的能力也強,那是因為出場的次數多,殺掉的將領多,而要論數量的話,關羽所殺的士兵卻遠遠沒有趙雲多。但是十個兵頂不過一個將,就這樣在關羽的光環之下,趙雲自然而然就被掩蓋下去了。指揮打仗方面,那就更不用說,他擅長那種特種部隊的作戰方式,這種殺傷力可以說能以一頂十了,給敵人造成的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而關羽卻沒有這樣的能力。


之所以沒有被劉備所重用,是因為他投靠劉備的時間要晚一些,關羽和劉備是桃園三結義一起起家在一起的,從剛開始就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劉備也對關羽有了足夠的信任。而趙雲充其量只是一個降將,加入到劉備陣營的時間也很晚。這些因素也造成趙雲最終在劉備的陣營中受到的關注度是非常少,再怎麼厲害也大不過關羽。

下面我們再說一說馬超,說到他的實力就更加厲害,可以說幾乎勝過當時的第一猛將呂布。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因為馬超所做過的事情,呂布一輩子都做不到,更別說趕超。我們知道在馬超對抗曹操的時候,曹操對他是相當煩惱,當時在潼關一戰中差一點就被馬超給滅團了,從而實現了持久的對抗,在曹軍糧草供應不上的時候,兩軍幾乎還沒有交火,曹方已經開始自我崩潰,而馬超在這個時候更是顯現出他的勇猛,把曹操逼的到了割須棄袍的地步。縱觀整個三國中,在各個將領裡面有誰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呢?而馬超他卻做到。

雖然在歷史的評價中,呂布他相當的勇猛,但是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而結束他生命的就是這個曹操。在曹操的認知裡,馬超對他來說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非常的頑強又無可奈何,因此我們從這裡相比就能看出呂布和馬超誰更厲害。


籬上青


蜀漢五虎上將中,關羽和張飛作為劉備的義弟,自然很受重用,而黃忠武力值不夠,那就只剩下馬超和趙雲了。題主說的應該就是這兩人了。

東漢末年,那是門閥士族的天下。馬超和趙雲出身不同,劉備對兩人的信任程度也不一樣。



馬超不受信任

馬超出身官宦世家,世代公侯,為人高傲,被曹操打敗後才投靠了劉備。劉備雖然表面很熱情,但內心卻對他處處防備,只給虛職,不讓有兵權。漢中之戰後,馬超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越來越鬱悶,最終積鬱成疾。

臨死前還上表劉備,委婉的請求劉備放過自己的弟弟。“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可見馬超心中的陰影有多大。



趙雲其實很受信任

趙雲出身布衣,沒有自己的勢力,這種人跟著領導一般沒有二心,也最受領導的信任。

趙雲雖然也是五虎上將,但他的角色偏向於警衛部隊司令,主要職責是保護劉備極其家人的安全,極少主動出戰。我們都知道,司機和保鏢最受領導信任,所以劉備能把身家性命都交給趙雲,可見對趙雲的信任程度。而也是因為這樣,導致趙雲很少有領兵打仗的機會,軍功偏少。



劉備雖然表面宅心仁厚,但其實還是比較小心眼的。有識人之能,無容人之量。


歷史伶俜者


劉備的兩員大將一個能抗衡呂布一個能勝過關羽,為何卻得不到重用?

毫無疑問,劉備麾下五虎將中沒有受到重用的就是馬超和趙雲了。至於黃忠年紀確實是太大了,已經無法發揮太大的作用。

雖說馬超和趙雲沒有在蜀漢政權中得到重用,但是在爵位封賞,官職等方面都不次於關羽和張飛。

是大家為什麼都覺得馬超和趙雲沒有得到重用呢?

大家都知道。劉備的經歷比較坎坷,到最後雖然說是三國鼎立,但是以蜀漢的勢力最為弱小地盤也是最小的。

所以蜀漢政權的兵馬是最少的,因此沒有那麼多兵馬能夠讓將軍們去統帥,因此,馬超和趙雲麾下的將士確實是沒有關羽和張飛的多。

其實,在蜀漢政權中,最受重用的是關羽。關羽得以獨自一個人掌控荊州之地,對抗東吳和曹魏大軍。其他的五虎將其實手下的兵馬都差不多。

大家感覺馬超和趙雲不受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兩個人都是帶領騎兵作戰的能手。

趙雲就不用說了,出身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與遊牧民族作戰,再說,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渾身都是膽的傳說,大家都耳熟能詳,可以說是馬上將軍。

馬超更是出身西涼,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與曹操多次對戰,都是帶領騎兵,將曹操打的丟盔棄甲。而西涼鐵騎是當時,東漢末年最厲害的騎兵之一。

蜀漢的勢力範圍,沒有延伸到草原,因此,沒有過多的騎兵給兩位大將統帥,也就沒有他們發揮的餘地。

所以說馬超和趙雲,不是沒有受到重用,而是蜀漢沒有這樣多的騎兵給兩位大將發揮,建功立業。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劉備陣營內能抗衡呂布、關羽的似乎只有張飛、馬超、趙雲了。張飛是很受重用的這個毫無疑問,馬超與趙雲讓人感覺很不受重用,所以題主所指的也應該是馬超和趙雲。

不過個人覺得馬超與趙雲兩人也都是受了劉備重用的。

首先來講講有呂布之勇的馬超。馬超給人不重用的感覺,無非是說劉備沒給馬超實際兵權,但其實馬超還真的是有兵權的,自投劉之後的七年內就一直有,而且劉備也一直在用他。

在公元215年馬超投劉之時,劉備就大喜,想都沒想直接劃分了一支軍隊給馬超,讓他去取成都。取成都、平定西川后,馬超為平西將軍,並督臨沮之地,能都督一方能算無權嗎?

中間僅歇了一年,馬超就於公元217年立即投入到了與曹操的漢中之戰中,這場曹劉大戰在公元218年結束。當時馬超與張飛兩人先後屯兵於下辯與沮水和曹軍對峙,還又用自己的聲望策動了氐族雷定七部數萬餘人牽制曹軍先鋒主力,立下大功。漢中大戰後,即公元219年,馬超帶領群臣聯名上書讓劉備稱王,這個時候的馬超被封左將軍並假節了。能夠假節的一般在地方有自行處置軍政大權的權力,馬超這也不算無權。

馬超有權的表現還從發生在公元220的一件事中可以看出。當時彭羕因馬上被劉備調到外頭去為官,很不樂意,於是去見馬超,在與馬超聊天時大罵劉備,並對馬超說:“您是外放官,我是內應,天下不會平定不了。這裡可以看出馬超不僅是鎮守地方大官員,而且有一定軍權,要不彭羕不會說這樣的話。

在221年,劉備稱帝后,馬超又被封為驃騎將軍,鎮守在與涼州的邊疆。而公元222年馬超就病重了,並在年底就去世了。

在協助劉備七年裡,劉備有三次戰役,取西川、取漢中,夷陵之戰,他參與了劉備最為重要的取益州、取漢中的大戰,只是在最後一年沒能夠參加夷陵之戰(可能病重原因),如何能說不被重用呢?所以個人感覺馬超已經很受重用了,只不過跟隨劉備時間太短了而已。


接著說說趙雲,在早年劉備沒穩定地盤,老大都沒兵,趙雲自然無權。但在拿下荊州以後,趙雲也都是有權受重用的。

赤壁之戰後,跟隨劉備取得了荊州四郡,並被任命為桂陽太守。劉備入川后,趙雲是留營司馬,管理荊州軍事事務,也是身負重任。


之後趙雲與張飛、諸葛亮兩人分兵入川,趙雲率軍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漢中之戰時,趙雲也漢水之戰也立下了大功。趙雲也參加了取西川、取漢中的戰役,他本來也得參加夷陵之戰的,只不過由於反對劉備出征,因此才沒被劉備帶去。雖然沒參與夷陵之戰,但趙雲卻依舊都督江洲作為援助。

從這裡看趙雲絲毫沒有不被重用的表現,該參加的都參加了。唯一感覺他不被重用的或許就是他的官職了,他擔任過翊軍將軍這種雜牌將軍,以至於為人詬病。


但翊軍將軍在蜀漢絕對不是雜牌將軍,畢竟每個國家制度都不同。在九品中正制度中,翊軍將軍是雜派將軍,但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施行的,蜀漢並不用九品中正制。所以趙雲的這個翊軍將軍官職在蜀漢絕對是不小的。

漢中大戰時,趙雲就是翊軍將軍,當時的黃忠是任徵西將軍,但在漢水之戰時卻需要趙雲授予他兵馬,趙雲的這個翊軍將軍不在黃忠之下。

所以我個人認為兩人能夠有如此表現機會,都是受了重用的,只不過對他們的瞭解或許有誤區。


夏目歷史君


劉備手下的兩員大將,一個可以抗衡呂布一個可以勝過關羽,但是沒有受到重用,估計題主想說的是馬超和趙雲。



馬超可以抗衡呂布,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趙雲勝過關羽,這一點就不太好說。就以正史而言,關羽是劉備集團第一號武將,長期鎮守荊州,假節鉞(可以不用請示劉備直接出兵替劉備征伐四方)。

趙雲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的過於完美,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完美的武將。但是在正史上,趙雲雖稱得上蜀漢名將,但是在地位上遠不如關羽。




馬超在劉備手下的地位其實是很尷尬的。馬超有實力,有地位,有聲望。在沒有投靠劉備之前,馬超也曾是西涼霸主,潼關一戰,讓曹操狼狽不堪。同時,馬超家族在西涼羌人之間有很高的威信,馬超本人在羌人之間也很有號召力。


而且,馬超擁有正兒八經的漢朝爵位和官位。馬超在投靠劉備後,就成了劉備集團中爵位和官位最高之人(劉備之外)。

劉備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對於馬超的投靠他是歡迎的,因為劉備馬超的影響力。但是,劉備對於馬超又是防備的,因為馬超的影響力大,又不是一開始就跟隨自己的人,萬一造反了怎麼辦?

劉備對於馬超採取的策略就是供奉起來,給他很高的官位和爵位,但是絕對不會給馬超很大的權力,以防止尾大不掉。

馬超對於自己的處境也知道是什麼情況,在蜀漢集團一直是夾著尾巴做人。有一次彭羕攛掇馬超謀反,馬超嚇得半死,趕緊把彭羕給舉報了。可見馬超在蜀漢集團日子過得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說完馬超,再來說趙雲。

應該來說,趙雲在蜀漢集團的受重用程度肯定不如關張二人,這是毫無疑問的。畢竟關張二人跟最早跟隨劉備創業的兩人,而趙雲是半路加入的打工仔。在大家能力都很強的情況下,優先重用關張二人沒啥好說的。

正史上趙雲能力確實強,也獨立指揮過一些戰鬥,比如說著名的漢水之戰,蜀漢集團的統帥就是趙雲。


而且,趙雲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劉備平定益州時,準備大肆賞賜諸將,趙雲勸劉備不要這樣作,而是應該把田地歸還給老百姓。還有,劉備執意伐吳時,趙雲也極力勸阻。

趙雲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劉備打著匡扶漢室和仁義的旗號,正是這一點讓趙雲跟隨了劉備。可以這麼說,趙雲的內心其實是一個漢臣,這一點和曹魏集團的荀彧如出一轍。

劉備一代梟雄,匡扶漢室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稱霸天下才是真的想法。對於一個內心是漢臣的趙雲,心中多多少少會有些芥蒂。


當然,如果說趙雲在蜀漢集團沒有得到重用,也不盡然。劉備在取得荊州後,趙雲擔任過桂陽太守。在劉備自己入蜀後,又命趙雲擔任留營司馬,特別任命趙雲掌管內事(劉備家族事物),可見劉備對於趙雲還是比較信任的。


小鎮月明


很簡單的道理,是將才不一定是帥才。只憑勇猛不一定能統帥的好千軍萬馬。關羽張飛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不能只憑勇猛對自己忠心就能坐的上這個位置的。

舉個例子,當初韓信論關係論威望論武力論智謀論政治都不如劉邦手下其它的其它的心腹愛將,劉邦卻選擇拜他為大將軍,事實也證明劉邦選對了人,韓信無可厚非是一名出色的帥才。

打仗不能只看勇猛,楚漢爭霸時期項羽率領的軍隊論勇猛無人能及,論威望也不是劉邦能比的,論出身項羽是楚國貴族劉邦是小混混。但劉邦卻笑到了最後,劉邦晚年時期自己都說鳳凰敗了,麻雀勝了。


Mr孫孫孫先生


說的這兩員大將應該是馬超和趙雲吧?在蜀漢集團中,最受重用的應該是關羽,其次是張飛,再往下是後期的姜維,魏延應該能排到第四,當然,這是筆者的個人觀點。

關羽在蜀漢集團中無疑是最受信任的,巔峰時期曾統帥至少6萬軍隊,而且都是蜀漢的王牌部隊。文武雙全的張飛在鼎盛時期也統領過至少2萬軍隊。要知道,劉備當時的全部人馬也就10萬出頭,這兩個將領統領的兵馬是蜀漢軍團的半壁江山。雖然歷史上沒有桃源結拜,但是關羽和張飛在劉備心中和拜把子兄弟沒啥區別了。

姜維在人才逐漸凋零的蜀漢中後期一枝獨秀,成為了蜀漢的軍事支柱也在情理之中。雖然最終結果不咋好,但是一生的功績也是可圈可點的。在蜀漢初期,受重用程度僅次於關羽和張飛的武將,我認為是魏延。魏延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只是在小說中把他寫成了“腦後有反骨”的文學形象。

說到這裡問題出現了,大名鼎鼎五虎上將之中的趙雲、馬超、黃忠難倒就不受重用嗎?黃忠其實挺受重用的,就是死的太早。黃忠一生中最大的戰功就是定軍山斬夏侯淵。定軍山一戰後,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可是,定軍山一戰是公元219年的事,第二年公元220年黃忠就死了。

馬超是較早跟劉備打天下的將領。劉備還在四處漂泊的時候,馬超就已經是正規部隊的指揮官了。所以,日後劉備收服馬超之後是很尊重馬超的,直接讓馬超當了自己的副將,幾乎平起平坐了,而且經常兄弟相稱。年輕的馬超慢慢的習慣了在劉備集團的這種地位,畢竟耿直的陝西漢子是個純粹的武將,沒有文臣那些心機。

<strong>

劉備入蜀稱帝之後,馬超仍然改不了這個習慣(估計也是不想改),老和君主以兄弟相稱,這是任何一位君主都不能容忍的,相當於挑戰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利。從此之後,劉備就逐漸冷落馬超,自然也就不怎麼重用他了,馬超於公元222年去世。

再說說大名鼎鼎的趙子龍,趙雲“不受重用”必須得加引號。因為趙雲和馬超的情況可不一樣。當陽長坂一戰中,確實是趙雲救了甘夫人和少主劉禪,只是沒有殺的七進七出那麼經天緯地。從此之後,趙雲成為了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

趙雲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保鏢的性質,雖然手裡掌控的兵權不多,但是責任相當重大,整個劉備及其家人的安全都是由趙雲負責。劉備出征的時候還得客串戰場監軍。所以趙雲不是沒得到重用,而是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在正面戰場上戰功比較少。但是受信任的程度一點都不比關於張飛少。趙雲於公元229年去世。<strong>

隨著趙雲的去世,蜀漢五虎上將全部隕落。五年之後(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同年,魏延被楊儀陷害,慘遭滅族。自此,蜀漢集團告別了巔峰時期。只有蔣琬、姜維等人勉強支撐著蜀漢集團。還有一點必須說一下,劉禪是個中規中矩的君主,並不是二傻子。如果不是劉禪左右逢源,協調文武,蜀漢集團至少提前滅亡十年。

所以,趙雲和馬超二人,一個確實不受重用,一個是帶引號的“不受重用”,這是筆者的個人見解,有不同觀點的讀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