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隨緣?聊聊人生佛系之法,是不是你所認識的佛系之法?

佛系?隨緣?聊聊人生佛系之法,是不是你所認識的佛系之法?

心地能平穩安靜,觸處皆青山綠水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水;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生活自適其性,貴人不若平民

峨冠大帶之士,一旦睹輕蓑小笠飄飄然逸也,未必不動其諮嗟;長筵廣席之豪,一旦遇疏簾淨幾悠悠焉靜也,未必不增其眷戀。人奈何驅以火牛誘以風馬,而不思自適其性哉?

處世忘世,超物樂天

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識此可以超物景可以樂天機。

人生本無常,盛衰何可恃

狐眠敗砌,兔走荒臺,盡是當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場,盛衰何常?強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寵辱不驚,回頭是岸

晴空朗月,何處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清泉綠果,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鴣偏嗜腐鼠。噫!世之不為飛蛾鴟鴣者,幾何人哉?

求心內之佛,卻心外之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若騎驢又復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以冷情當事,如湯之消雪

權貴龍驤,英雄虎戰,以冷眼視之,如蟻聚羶,如蠅競血;是非蜂起,得失蝟興,以冷情當之,如冶化金,如湯消雪。

徹見真性,自達聖境

鎖於物欲,覺吾生之可哀;夷猶於性真,覺吾生之可樂。知其可哀,則塵情立破;知其可樂,則聖境自臻。

心月開朗,水月無礙

胸中即無半點物慾,已如雪消爐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時見月在青天影在波。

野趣豐處,詩興自湧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興在鏡湖曲邊,獨往時,山川自相映發。

見微知著,守正待時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森羅萬象,夢幻泡影

樹木至歸根,而後知華萼枝葉之徒榮;人事至蓋棺,而後知子女玉帛之無益。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慾望雖有尊卑,貪爭並無二致

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人品顯淵業,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營家國,乞人號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譭譽褒貶,一任世情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雨,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頭。

不為念想囚繫,凡事皆要隨緣

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只是前念不滯後不迎,但將現在的隨緣打發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自然得真機,造作減趣味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停佈置,趣意便減矣。白氏雲:“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徹見自性,不必談禪

性天澄澈,即飢食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談禪演偈,總是播弄精魂。

心境恬淡,絕慮忘憂

人心有個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才得心遊衍其中。

真不離幻,雅不離俗

金自礦石,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裡,雖雅不能離俗。

凡俗差別觀,道心一體觀

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布茅蔬淡,頣養天和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衝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淡泊之真。

萬心悟性,俗即是僧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廛,居然淨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卉,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斷絕思慮,光風霽月

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三杯後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橫月短笛吟風。

機神觸事,應物而發

萬籟寂寥中,忽聞一鳥弄聲,便喚起許多幽趣;萬卉摧剝後,忽見一枝擢秀,便觸動無限生機,可見性天未常枯槁,機神最宜觸發。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雲:”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雲:"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於枯寂,唯善操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自然人心,融和一體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澈;遇春風和氣,意界亦自衝融;造化人心混合無間。

不弄機巧,以拙為進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氣象矣。

以我物轉物,逍遙自在

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僧,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