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大跌,有機構稱現在是“政策頂”,你怎麼看?

財經宋建文


回答這個問題,要對政策頂有一個認識。政策頂意思是:經濟低出現,再出利好政策的概率低!所以,叫做政策頂!


其實,上週市場的下跌,是偶然+必然;市場春節後一直漲,需要跌;只是有很多事件加速了這種下跌,比如“IPO提速”“政策頂”“配資”。把上週市場的下跌,歸結為政策頂,我認為是片面的。


政策頂是不是頂,我認為無法判斷;好比美聯儲加息與否,都不知道;如果我們2季度GDP好,很可能就沒有降準,就沒有利好註冊;如果二季度經濟一般,很可能還有利好政策;美國經濟不行,不會加息;美國經濟好,加息概率大;美國經濟好不好,沒有人知道!


我是我是螞蟻聊股市,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螞蟻聊股市


從目前市場主力的動向來看,尤其是一些指數權重比較大的股票在盤中屢屢擊破支撐位打壓指數的情況來看,說明中期政策性風控的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顯然管理層對市場的過快上漲還是有所擔心,因為過激的行情容易導致市場的兩極化,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所以適當風控是有必要的。

但是說3200多點就是政策頂,這顯然也不符合事實,截止本週二,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16.05倍,這個市盈率說明A股依然具有投資價值,市場的整體估值並不高,所以股市經過適當調整後,一定還會上行,迴歸到合理價值區間。

目前,市場因為政策風控、機構調倉、節前效應等影響股指有所回落,這也是正常現象。大部分股票經過春節後的較大幅度上漲,積累了一些獲利盤,當市場有調整狀態時,一些機構或個人減持股票落袋為安也是合理現象。尤其是面臨5.1假期,一些機構會因假日避險情緒而降低一些股票倉位來規避風險,這都為近期股指回調構成了一定的壓力。而股指期貨的每次放寬都會影響市場的波動率,槓桿的放大肯定會加大市場的波動。

另外,行情目前處在上升浪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反覆震盪逐步上行,週期長且總體漲幅有限,是一個磨人的階段,這個階段投資者還要保持一定的倉位,以持有績優股為主,不能輕易完全離場,因為這個行情的特點就是震倉出局,如果持倉太輕,股指突然打回頭,投資者很難跟進選擇。

從總體趨勢來看,行情目前就是合理回調,不論從市場政策氛圍還有估值來看,都很難構成頂部狀態,中長期來看,股市依然堅定做多信念,一旦股指回調合理應積極買入。


馨月1967


這個問題在我癌股市場確實是個笑料,什麼政策底,政策頂,嬰兒底之類的?如果稍有一定經濟常識的人,一定知道市場的價格是由市場需求決定,買和賣構成了市場交易的倆個基本要素。先說說供給端,白菜供給超過需求,價格一定會下降,我國的股市供給,尤其是近幾年,供給可以說是爆發式增長,但真正的投資增量,也就是說,用於買股票的資金增量卻捉襟見肘,這麼形容可能有點誇大,但事實確實是這樣。所謂的這個底那個底的,就好比有一年出現的“蒜你狠”“姜一軍”,無非就是一些投機商、機構自導自演為達到一定目的利用手中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向市場發出錯誤的信號。請問,資本市場真的有大神 專家之類的什麼顧問 點評之類的?我看,未必,如果真那麼厲害👍,他們首先通過預知預測,先成為世界首富了,所以,尊重自己的內心,資本市場永遠是一個追著利益而不吐骨頭的市場,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華爾街總督


機構目前的觀點很不統一,有喊牛市來臨的,有喊高點出現,還有喊會長達幾個月的震盪,市場多空和震盪都被預測了,觀點就沒有參考的價值了。而在一季度大盤上漲時期,機構卻是統一的看好後市,大盤震盪了一個多月各種研報就開始分歧,說明無論是改革牛,還是政策頂,都是機構的猜測行為。


目前產生觀點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在3300點一直難以突破,隨後鬆綁了股指期貨,讓市場的波動更加劇烈,又是加大了場外配資清理力度,還有IPO從三家變成四家,這些可能是機構認為政策當下對股市的看法轉變,政策已經從前期的支持看漲轉變成了開始減緩市場上漲的態度,這就會加大場內的資金分歧,引發市場持續震盪。而此輪的改革是科創板的推出,制度的完善,存在改革牛的趨勢,但若是真正的一輪牛市,也不是以一兩個月的調整就談結束,機構應該是要表達出,短期是政策頂,中長期是改革牛,否則,鬆綁股指期貨,並不是助漲,反而會變成助跌。


從另一方面來理解近期的政策,確實有想讓市場降溫的意圖,首先,IPO發行四家,這就說明在此前讓股民議論的IPO數量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就是加大了市場上漲的壓力和加大股民悲觀情緒。其次,清理配資多次提及,就說明市場上漲太快,需要降溫,畢竟這種消息出來後,每次盤面向上難,向下快。最後,貨幣有收緊跡象,資金開始持續流出,如果沒有其它的利好政策支撐,當下的大部分短期公佈的消息,確實有存在抑制市場上行的做法,機構稱為政策頂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市場有自身運行的規律,政策的引導短期雖然存在影響,中長期股市已經跌了四年多,更應該是短期有風險,中長期要積極看好,畢竟從中長期角度看待當下,很多股票仍然沒有較大的上漲,投資價值仍然存在,只是需要時間。


感謝點贊並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不知道樓主的政策頂是何人提出,實際上難以評價,但是我個人作為投資者,對於機構也好、專家也好,總是創造各種新名詞感到無比的悲哀,尤其是一年下來,各種新名詞不絕於耳的更多就是一種忽悠。

樓主沒有指出政策頂是對應於指數而言還是對應刺激政策而言。確實難以回答,但筆者記得任澤平最近提到過政策頂,但不是指股市走勢的政策頂,而是指刺激政策的政策頂,是對應刺激政策而言,不會出現新的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也就是貨幣政策不可能繼續大範圍寬鬆。

任澤平報告指出。419的重要會議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不再提“六穩”,重提“結構性去槓桿”短期穩增長政策將逐步讓位於長期的改革開放,貨幣政策從寬鬆期步入觀察期。是“政策頂”。

但對應的貨幣政策頂未必就是股市的政策頂,這還是兩碼事的。本輪反彈的邏輯是一月份社融信貸超預期,市場認為是流動性的拐點,股市可是強勁反彈,成為全世界最牛股市,但一季度經濟數據非常靚麗,3月份經濟數據一些指標出現見底回升,預期未來經濟在減稅效應下會逐步回升,貨幣政策進入觀望期,所以四月份降準截止目前還沒有實施,預示著全面寬鬆時代已經結束,但是定向寬鬆不會停止,會議指出要建立中小銀行比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框架,說明未來定向降準還是可以預期的,定向降準也是降準,也是基礎貨幣投放,即使跟隨鎖短放長的操作,貨幣流動性期限更長利率更低,實際上也是一種寬鬆。

定向降準的意義雖然不是全面寬鬆,但實際上意味著資金池的貨幣增加,水滿則溢,流動性總量可能是增加的,只不過增加的節奏在放緩。

因此股市的反彈不會止步於3288點,但是高度究竟有多高,未來的政策變化還是比較多,高點難以預測。

定向降準利好於中小企業和中小銀行,因此調整到位的科技股和中小銀行是未來市場的熱點,筆者還是看好的。

中小銀行權重還是比較大的,中小銀行能夠上漲的話,上證綜指走勢不會下跌很多,20日線支撐力較大,20日線是從2440點上升以來的趨勢線,不容易跌破的。

專家有專家的視覺,投資者有投資者的視覺,兩者之間有的時候是難以調和的,畢竟各自訴求不同。


杜坤維


機構的觀點要反著看,,,,,


鄉村阿樂


目標1600點。


泰山666666666


管理者總想股市與GDP一樣年升6%,現已升過頭了!


大順發OK


沒有政策底只有政策頂,這不是不準股市前進嗎


手機用戶52077791132


啥一頂我不知道,但是我就知道A股令一直往下跌,一直破兩千點,然後到1500點那會有支撐,我就知道這個,什麼頂不頂的我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