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用戶164371718


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演義》中的精銳部隊,有曹操的青州騎,還有西涼軍。青州騎,是在公元一九二年,曹操帶兵鎮壓黃巾軍起義,收得了三十多萬降兵之後,從中挑選出戰鬥力強大的精銳組成的一支軍隊。

而西涼軍,是漢末三國時期,對涼州軍的稱呼。西涼軍分為兩支,其中一支就是無惡不作、殘暴嗜血的董卓率領的。在董卓被自己認的乾兒子呂布殺死之後,這支軍隊就由李傕帶領了。而第二支就是馬騰、韓遂的部隊,馬騰死後,就由他的兒子馬超率領。

西涼軍的戰鬥力可謂是十分強悍,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剽悍之餘還不怕死。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馬超能把曹操殺得割須棄袍,抱頭鼠竄,靠的可不僅僅是馬超的勇武過人,更是西涼軍威猛的戰鬥力。

然而《三國演義》中,有一支部隊卻是十分的神秘,全書中就出現過兩次,它就是關羽手下的五百校刀手。

五百校刀手的首次出現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而就是這五百校刀手,在華容道一字排開,就把曹軍嚇得屁滾尿流:“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最後還是曹操和關羽敘舊套近乎,說《春秋》大義,苦苦求情,重情重義而又心軟的關羽看才頂著被殺頭的風險把曹操給放了。

校刀手的第二次出現,是在關羽攻取長沙的時候,關羽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十分自信:“軍師何故長別人銳氣,滅自己威風?量一老卒,何足道哉!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但黃忠和關羽足足大戰了一百回合,關羽用拖刀計才勝了黃忠,最後還被百步穿楊的黃忠射了一箭在帽纓上。長沙的攻取,功勞都在魏延的反水投靠,關羽才得以迅速的取下長沙。

五百校刀手僅僅出場兩次,除此以外,全書中再也沒有這支部隊的影子。但這支部隊卻一次都沒有出手,讓人完全不知道他們的戰鬥力水準。有幾個點也十分讓人疑惑,首先是這支部隊到底是一支什麼性質的部隊?“五百校刀手”,究竟什麼是“校刀手”?關羽是如何訓練出這支部隊的?

五百校刀手是什麼樣性質的部隊?

種種跡象表明,這支部隊,應當算是關羽的私人部隊,也可以稱之為“私兵”。《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本人生活的明代後期,就是私兵大行其道的時期。主要是因為明朝的正規軍戰鬥力羸弱,許多人便訓練自己的私人武裝,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就是典型的私兵。

而在東漢時期,豪強地主的勢力膨脹,兼併了大量的地產,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自然要招募私人武裝。在和平時期,這種武裝受到政府的限制,否則隨隨便便就能形成地方割據。而在黃巾軍起義之後,各地方諸侯就以自己的私兵為基礎割據一方,爭霸天下。曹操、袁紹、孫堅等人正是以自己的私兵為骨幹,或將自己指揮的政府軍也變為自己的私兵,作為組織軍隊的基礎。

私兵在歷史上廣泛存在,譬如岳家軍、戚家軍、近代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都是私兵。

私兵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對組建他的主帥絕對忠誠,除此之外,各種規章和訓練制度都由主帥自己制定,往往戰鬥力較強。關羽的五百校刀手,自然也是關羽的“得意門生”。

什麼是“校刀手”?

將“校刀手”直接理解為拿刀的衛士?這樣未免太過武斷。實際上校刀手的“校”,應當是一個通假字,不讀作xiào,而讀作jiào,理解為較量、比較都可以。從字面意思上我們不難看出,校刀手,自然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一支戰鬥力遠強於普通軍隊的精銳。

那校刀手拿的是什麼刀?三國時期,刀在軍隊中的使用十分廣泛,已經取代了劍的地位,甚至在傳統的刀劍之鄉吳越等地,刀也取代了劍。如淩統在宴會上面對自己的殺父仇人甘寧,就想趁著舞刀的機會殺死甘寧,而不是舞劍。軍隊中普遍使用的武器是環首刀,且當時的鍛造工藝也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環首刀加盾牌,應當是五百校刀手的標配。

關羽如何訓練出這樣一支部隊?

關羽首先應當訓練的,是這支部隊的膽氣。也就是通過教育,使這支部隊有極強核心凝聚力、紀律嚴明,最重要的是絕對忠誠於自己。在這一點上,關羽靠自己的忠義形象言傳身教,自然是最好的辦法。其次是隊列,短小精悍的五百校刀手,自然得是整齊劃一,在面對敵人的時候能迅速的一字排開,旗幟鮮明,而不是“八”字排開,成為人的笑柄。最後,對這支近乎於自己親信的部隊,關羽也少不了親授武藝,這樣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自然能遠勝於普通武裝。

那關羽是何時發展起來這麼一支部隊的?其實在《三國演義》中也有線索可尋覓。起初關羽在跟隨劉備的時候,可以說是十分艱苦,用“慘”,來形容也不過分,被人打得到處跑,基本是剛坐穩就得走,最後還累得關二爺“千里走單騎”。這段時期,自然不可能組建什麼“五百校刀手”。

而“五百”這個數字的首次出現,是在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離開新野之後,“修書令雲長同孫乾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雖沒有明說這五百人就是關羽引以為傲的校刀手,但極有可能就是其雛形。

以上,我們基本弄清了“五百校刀手”的性質,還有兩個疑問:1.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為何沒有一點這支部隊的影子,只有殘兵敗將?2.羅貫中為何描繪這樣一支部隊?

對於第一點,我們無法獲悉明確的答案,只能供大家猜測,也許是關羽註定要被安排赴死吧。

至於第二點,其實道理很簡單,不妨把這支部隊看作是關羽的儀仗隊。其兩次出場都是為了撐一撐關二爺的威風,實質上就是羅貫中為了刻畫關羽高大形象的特意安排。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 《中國古代兵制》


歷史大學堂


我們熟悉的精銳部隊有曹操的青州騎,而“五百校刀手”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比較神秘的一支部隊了,全書中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關羽在華容道阻擊曹軍時出現過,第二次是在關羽攻打長沙的時候出現的,除此之外,我們就再也沒有找到這支部隊的蹤跡了,那麼這支部隊究竟是什麼樣的隊伍呢?

校刀手,乍一看的意思就是拿刀的衛士,但實際上,“校刀手”的“校”不讀xiào,而應當讀作jiào,應該是個通假字,通“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比較的意思。從這個詞的意思我們就能看出,“校刀手”,應該就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一支精銳部隊。

這支部隊,就是關羽訓練出來的一支特種兵,作戰能力可以說很強,關羽對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也是十分自信。在關羽華容道阻截曹操的時候,五百名校刀手一字排開,就把潰不成軍的曹軍嚇得屁滾尿流;關羽甚至認為單靠這五百人就可以攻城,在關羽攻打長沙的時候,就和諸葛亮誇海口:“只需與某五百校刀手,便可取下長沙。”至於關羽如何訓練出來這麼一支戰鬥力強的部隊,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而最讓人疑惑不解的是,自從打長沙之後,這五百名校刀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到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身邊就只有三百餘名殘兵敗將,絲毫不見這支精銳的影子。“校刀手”倒有點儀仗隊的意思,完全就是撐了撐關羽出場的威風,沒有發揮出彩的戰鬥力。至於這支部隊到底去哪裡了,我們便不得而知了。


江暮雲


這個很容易理解,“五百校刀手”其實就是“私兵”。依據三國時的江湖規則,一個人想要成為將軍,必須帶著兵馬投奔主公,這支部隊就是私兵,不能算是主公的大部隊。

是否有私兵、私兵的多少,關係到一個將軍的發展前途。如果你帶著少量人馬投奔主公,只能當個小將軍;若是帶的人多,就可以當個大將軍。比如李典,能力並不怎麼樣,但是投奔曹操時帶了七千人,在曹營地位就很顯赫。再比如馬超,投奔劉備時基本是光桿司令,在蜀漢也沒有實權。

例子比比皆是。劉備在涿郡起兵,帶著幾百人投奔鄒靖,這支部隊永遠是劉備的,鄒靖不會留下的。許褚、樂進等人,都出身大族,帶著家財部隊投奔曹操。孫堅去世,袁術收了他的部隊,其中一部分給了孫策堂兄孫賁。孫策想在袁術帳下當個將軍,想讓袁術歸還父親舊部,袁術不同意,孫策就做不成將軍,只能自己到丹陽募兵,有兵才是將軍。呂蒙少年到江東,是姐夫部隊裡的一個小兵,姐夫戰死,呂蒙接收了孫策的七百人,才成為將軍。

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戰爭場景。一個主公,帶著幾十名將軍,每人帶著大概一千人的部隊。比如派于禁救援樊城,“七軍”其實就是七支部隊,大概三萬人,可能是由一百多名將軍組成的,不論部隊怎麼調遣,自己的小部隊永遠是自己帶。

這種私兵制度,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一直到民國時代還大量存在。東漢光武帝劉秀,靠豪強地主的私兵支持得以立國,漢末天下大亂,各地豪強地主築塢堡自保。封建統治者當然想消滅豪強的私兵,實現天下歸一,但是一直不能禁絕。

私兵也有正面作用,南宋初期岳飛等人,就是依靠收羅地主的私兵組建部隊;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是由數量眾多的小軍官組建的。


九州歷史


1、校刀手是一種拿著和關羽的青龍雁月刀一樣的長刀,是關羽一手培訓的精銳。關羽500校刀手的戰鬥力不容小覷。精英都是燕趙勇猛之士。這500人跟著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上劫過曹操,攻打長沙戰過黃忠,最後陪著關老爺走麥城的也只有這500最親信的校刀手!也是關羽的親兵。



2、可以說是一支非常成功的管理團隊了。關羽和500個校刀手經常溝通,理解能力也極強。最有趣的一段是:關羽簽署了軍令狀.孔明曰:“雲長可於華 容小路高山之... 將軍休得容 情.”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再如關羽動故舊之情,喝令五百校刀手讓道私放曹操。校刀手那是相當的配合。


3、強者帶兵,部下必強。通觀整個《三國演義》,能與關羽大戰百合而不分勝負的又有幾個?一箭射中盔纓,如果低上幾分,就會貫腦而入,關羽哪裡還有命在?關羽之強,讓親兵更加信服,更加團結。


啟蒙歷史觀


誠邀,如此。由於戰爭的需要,特種部隊其實在古代早已有之,比如秦國有鐵鷹衛士,魏國有魏武卒,而關羽的這五百校刀手就是三國時期的特種部隊

關二爺這支“本部”的特種兵,舍長取短,不用步兵慣用的長槍大戟,不用弓箭。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一支經過特種訓練的突擊兵。

其實這隻部隊並不是關羽一直都有的,特種部隊嘛,費錢,在劉備四處漂流的時候,他是沒有能力去集中財力物力訓練出一隻身經百戰的精兵的,據三國演義的介紹,校刀手第一次出廠,已經是奠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了

事實上,關羽對手下這支部隊也是頗為自負的

在攻打長沙的時候,關羽由於張飛趙雲都建功,自覺有點大材小用,於是向諸葛亮誇下海口:“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最後關羽也不負眾望,簡單拿下了長沙城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所謂的五百校刀手實際上只是關羽的親衛隊,並沒有其他特別的性質。古時候,乃至現在的很多國家,君主為了防止部下將領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就設置了一種制度: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在平時,所有的軍隊只有君主才擁有支配權,君主的將領對軍隊沒有統帥和指揮的權力。遇到戰事,君主才將軍隊派遣給將領指揮,同時發給印信(比如虎符),這時候將領才有統兵權。到戰事結束,統兵的將領又要將印信繳給君主,軍隊則重歸君主支配。

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就是使將領不能長時間地掌握部隊,從而防止了擁兵自重的可能。劉備集團在駐紮荊州後,可能也實行了這種制度。平時調動軍隊的權力都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手中,關羽、張飛和趙雲等將領平時都不直接掌握軍隊。如果要出征,劉備和諸葛亮才將軍隊的臨時指揮權交給他們。戰事結束,軍隊又迴歸劉備手中。

而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和劉備的正規軍相對的,屬於關羽自己的親衛軍。這些親衛軍無論在平常還是戰時,都不歸君主支配,他們負責關羽日常的警衛、儀仗和其他一些任務。親衛軍有三個特點,一是戰鬥力肯定要比一般軍隊強,這樣才能勝任將領的保衛任務;二是對將領要絕對忠心;三是數量肯定不能多,多的話又會造成將領的傭兵自重。所以關羽的這支親衛軍也就500人,而關平和周倉就是這支親衛軍的指揮(警衛營正副營長)。


用戶97136838630



校刀手 校場訓練出的刀手 在長槍弓箭盛行的時代,只持雙刀的部隊應該算是特種部隊。

關羽則是這支部隊的唯一指揮官

並且對這支兵馬具有極大的信心


整支部隊五百名士兵,全部用雙刀。攻打長沙的時候向諸葛亮誇下海口:“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

黃忠

、韓玄之首,獻來麾下。”



第一次明確五百人,是在劉備離開新野以後,在逃難的路上,劉備“修書令雲長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在這裡第一次把五百人這個數字定了下來。這個營級單位的部隊,幸運地逃過了長坂坡慘烈的大廝殺,成建制地保存了下來,也就可能發展成為校刀手部隊。



赤壁之戰,“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在華容道:“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對於飽受水火之苦,茫茫如喪家之犬的曹軍官兵來說,這個震撼就可想而知了。


木魚哥


剛好看了 萬曆豐臣 的原創文章,覺得分析的很對,來回答一下

所謂的五百校刀手實際上只是關羽的親衛隊,並沒有其他特別的性質。古時候,乃至現在的很多國家,君主為了防止部下將領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就設置了一種制度: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在平時,所有的軍隊只有君主才擁有支配權,君主的將領對軍隊沒有統帥和指揮的權力。遇到戰事,君主才將軍隊派遣給將領指揮,同時發給印信(比如虎符),這時候將領才有統兵權。到戰事結束,統兵的將領又要將印信繳給君主,軍隊則重歸君主支配。

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就是使將領不能長時間地掌握部隊,從而防止了擁兵自重的可能。劉備集團在駐紮荊州後,可能也實行了這種制度。平時調動軍隊的權力都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手中,關羽、張飛和趙雲等將領平時都不直接掌握軍隊。如果要出征,劉備和諸葛亮才將軍隊的臨時指揮權交給他們。戰事結束,軍隊又迴歸劉備手中。

而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和劉備的正規軍相對的,屬於關羽自己的親衛軍。這些親衛軍無論在平常還是戰時,都不歸君主支配,他們負責關羽日常的警衛、儀仗和其他一些任務。親衛軍有三個特點,一是戰鬥力肯定要比一般軍隊強,這樣才能勝任將領的保衛任務;二是對將領要絕對忠心;三是數量肯定不能多,多的話又會造成將領的傭兵自重。所以關羽的這支親衛軍也就500人,而關平和周倉就是這支親衛軍的指揮(警衛營正副營長)。


載城


類似於今天部隊的特務連,編制小而精幹,全部裝備當時較為先進的刀,鋒利無比;人員均是從萬軍中挑選而出,忠心無二,武藝高強。


冰雹藍天


校(jiao)刀手,我認為是關羽訓練的特種部隊,在三國演義出現兩次,

第一次,赤壁之戰,關羽領了將令,帶校刀手華容道狙擊曹操戰敗北逃,果然不出所料,曹操出現華容道,關羽胯下赤兔馬,手拿偃月刀,兩旁五百校刀手對峙曹操敗軍,可惜關羽放走曹操,我們沒有見到校刀手的作戰實力。

第二次,劉備集團攻打荊州四郡,關羽攻打長沙,而長沙守將則是黃忠,諸葛亮命令關羽帶領2萬人馬,而關羽的傲氣對付一個老者,向軍事諸葛亮誇下海口我只需本部五百校刀手即可,結果這次校刀手又沒能發揮出威力,關羽和黃忠單挑兩次,最後長沙被劉備收入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