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十八般兵器都有什麼?哪個最厲害?

12福的眼睛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說到十八般兵器,不得不感嘆我們國家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方方面面令人歎為觀止,在冷兵器方面呢,也是種類繁多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兵器”在元代民間裡很流行這種說法,其主要的說法“十八般兵器”為:刀、槍、劍、戟、棍、棒、槊(shuò)、銳、斧、鉞、鏟、鈀、鞭、鐧、錘、叉、戈、矛。

在古代,戰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士兵之間的格鬥。“兵” 這個字的原意就是這種格鬥的器械,在《說文解字》對於“兵”是這樣解釋,“兵”的意思就是為“械也”。其儒家經典《周禮》該書中,在西周時期的時候,當時軍隊的制式兵器統稱為“五兵”,即為:戈、殳(shū)、戟、酋矛、夷矛。

古代把各類武器按照有效距離的長短則可分為“長兵”和“短兵”,包括了格鬥武器和射遠武器。如果按照格鬥時的使用方法,古代兵器則分為掄擊類、啄擊類、刺擊類、砍擊類等等。

如果要說到哪種兵器最厲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認為每一種兵器都有各自的優勢,所謂世間萬物一物剋一物,古代冷兵器之所以種類繁多,就是因為每一種兵器都有各自的優勢。在“十八般兵器”裡我最喜歡的還當屬劍,作為“百兵之君”的劍,可劈可刺、可橫可豎,是異常的兇險,其威力也是巨大的。






lang安然


所謂“十八般兵器”,有很多種說法。

最常見的,是評書裡常說的那種,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

還有的說法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類似的說法有不少,但系統地分析,還是後邊這種的說法比較靠譜,頭一種說法顯然很不全面。

這些兵器中,有幾樣是一直被推崇的。

1.百兵之祖——斧

也有說百兵之祖是棍棒的,但多數認為是斧,可能跟神話有關,盤古是用斧頭開天闢地的嘛。

現代人可能很少接觸斧頭,尤其看武俠小說、電影電視多了,以為刀劍是古代最常見的兵器,但實際上古代最常見、遙遙領先其他兵器的是斧頭。拿古代幾部法醫著作來說,《洗冤錄》《平冤錄》《無冤錄》等等,記載的兵器傷人案例,最多就是斧頭,幾十件案例中一半以上是斧傷案,刀劍傷案較少見。

這是因為,斧頭既能大幅度提升攻擊力,且不易傷到自己,同時又有工具作用。從古至今,軍隊裡可以不裝備刀劍,但沒有傻到不裝備斧頭的。及至現在,現代部隊裡沒有用於格鬥的刀劍,但斧頭、匕首卻不可少。不論古今中外,軍用斧的地位從來沒變過。

2.百兵之君——劍

現代人看到的劍,多數是垃圾。以古代戰場論,雙鋒劍很少,大多是單鋒劍。劍在古代戰場上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並不算久,大約200~300年。東漢以後,劍出現在戰場上除了裝13之外沒別的用處。

所謂“江湖人”用劍比較多,但也仍然是擺譜賣弄的成分大一些。

3.百兵之王——棍

棍也好,棒也罷,這個“百兵之王”還是有皇封的。誰呢?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還沒當上皇帝的時候,有一次與王世充作戰,打敗,被敵兵追得連滾帶爬雞飛狗跳,逃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不僅救了李世民,還抓住了王世充手下的大將王仁則。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欽封少林和尚墾田畝、蓄僧兵、食酒肉,而且加封棍為“百兵之王”。

棍棒的好處就是比較容易得到,使用起來也方便,這就難怪很普及了,說是百兵之王也不為過。

其餘,還有“百兵之霸(刀)”,“百兵之賊(槍)”等說法,限於篇幅,只說說刀。因為我看到下邊有人提到青龍偃月刀。

一直都有人說,青龍偃月刀是誰打造的?實際上,歷史上的關羽未必用刀。

但是,官方可是承認確實有青龍偃月刀的。這是明代時皇家承認的說法。據說三國時打造青龍刀的人,叫蒲元。

老北京或許有知道的,北京舊城正陽門西側城牆那,有一間關帝廟,那就是當初明代宮廷奉祀的,一直到了清代,這間關帝廟據說求籤很靈,香火仍非常盛,連清兵都沒捨得拆了它。別看廟不大,文物意義卻很重大。正陽門關帝廟內最古老的碑刻,由萬曆朝翰林焦竑撰文、大書法家董其昌所書的《漢前將軍關侯正陽門廟碑》,另一座是康熙的書法老師沈荃撰文並書寫的《正陽門關帝廟碑》,不過後來石碑都丟了。

廟裡供著三把關刀,據記載是在清嘉慶15年,由三元刀鋪打造的。——據說三元刀鋪就是蒲元的後人開的,當然,具體的考證過程,現在沒人知道。

三口刀,第一口重80斤,第二口重120斤,第三口重400斤。每年五月初九,還要舉行磨刀典禮,香火極盛。這三口刀都得過“皇封”,記載中,刀上就鐫刻著“百兵之霸”四字。

不幸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修地鐵的時候,別說關帝廟,連正陽門帶城牆都拆了,石碑就是那個時候丟的。不過在2008年時,兩座石碑在村民拆建小房地基時被清理出來,現今得到了妥善保存。

而三口寶刀,至今蹤跡全無,很可能是“大鍊鋼鐵”的時候,三件寶貝隨著廢鐵一起被熔掉了。


純鈞LHGR



要說十八般武藝,誰都知道。但要說十八般兵器哪個最厲害,卻是無稽之談,也叫白馬黑馬論,純粹的歪理邪說,根本不靠譜,也根本不入流。

若問十八般兵器都為哪般,這個我相信有一些常識的人都可以說出子醜寅卯,申酉戌亥。也不過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鏜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

若論及兵器的地位,可以做如下解讀:

劍為兵之尊,槍為兵之帥,刀為兵之王。這是傳統觀念裡三大上稱兵刃,亦為諸門兵器之主。

但為尊、為帥、為王並不能說明它自身就多麼肅殺王氣,也在技藝的發揮,更由人的武藝高低所決定匹敵。

拋開使用者的個人武學修為造詣,去單純的強調一件兵器的絕殺與否,其實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也不應該存在這樣的認知誤區。

武學講究“一寸長一寸強,一寸小一寸巧”,丈二鋼槍自然可以雨打梨花封殺一片,嬌小的判官筆、峨眉刺也不遑多讓,在貼身近戰之時,發揮尤其出色,也更便於攜帶。

我們應該熟知一句武術名言: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或者徒有欺雲漢,不是過來人。

凡事講究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無論是什麼兵刃,也不在於是上層名流或者下里巴人,這和技能高低無關,也和身份無關,只和付出的代價有關。

歸結到第一句話:不是兵刃多麼厲害,而是使用兵器的人有多高的武學修為。就像西楚霸王,無論手裡掂了何種兵器,也無論到任何時候,他都是戰場上的王者。當然最後自刎烏江除外,是他主動將身子賦予了交情,換來五馬封侯。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冷兵器當中,沒有最厲害的,只有最合手的,不要被評書、小說或者演義帶到溝裡去。不要說李元霸的大錘了,關羽的大刀,呂布的方天畫戟厲害吧?放在小村姑手上試試?扛都扛不動,還不如給我把短劍或者軟鞭合適。


比較流行的十八般兵器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錘鐧钂、棒槊棍抓(爪)、柺子流星。為什麼要練習十八般兵器呢?主要就是技擊是一種經驗積累,我們只有粗略掌握各種兵器的優缺點,才能夠在對戰中合理地格擋,刺殺,最後挑選適合自己的1-2種兵器,作為主打,如果一時間主打兵器不在身邊,操起別的武器,也能夠戰鬥,而不是丟了劍,不知道用槍,等著挨刀。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靈活度不同,對兵器不可能樣樣都合手,比如有的人個子矮小,讓他耍大刀,簡直就是送死,適合他的可以是刀劍或者軟鞭;有的人力氣不濟,讓他耍大錘,估計只能捱打,合適的兵器可能是單刀、雙鉤等等等等,因此,在練習中,儘快找到自己的稱手兵器,勤加練習,才能夠儘快掌握技擊術,才能夠保命!


今後千萬倍要逢人便吹噓什麼兵器最厲害哦!這樣會顯得自己很無知,不亦悲夫?


諸葛小村姑


記得小時候在收音機裡聽長篇評書《岳飛傳》,時常聽到一員大將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蹚、鐮、槊、棒、鞭、鐧、錘、爪、柺子、流星,無一不通,無一不曉,簡直都神了。這是評書裡的描述。

但據史書記載,十八般兵器包括: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撾、殳、叉、杷、綿繩套索、白打。在這些兵器中,弓、弩、槍、刀、劍、矛、盾、斧、綿繩套索等是人們都很熟悉的,而對於另外9種則少為人知了。鉞在商朝、西周用於戰場,後來多做儀仗用,是一種戈矛合一的兵器。鞭,並不是今天的鞭,而是一種鋼鞭。戟,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呂布手持的就是戟~方天畫戟,可以直刺和橫擊,盛行於東周、秦漢。鐧,無刃有三稜或四稜。撾,是一種襲擊兵器,也叫飛爪。殳,是一種棍棒兵器用以敲擊,盛行於先秦時期。叉即三股鋼叉。杷即耙。白打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徒手拳術。

熟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之所以稱之為兵器,那一樣都有攻擊性,那一樣都有所長縮短,均不能等閒視之。


福蘊堂主


十八般兵器最為出名了,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


靳豔軍CEO


沒有最厲害的兵器只有最厲害的人!十八般兵器我最愛苗刀,關刀,方天畫戟!


溫侯呂布武力值無雙


槍是百兵之王,劍是百兵之君,刀是百兵之膽,個人覺得應該是槍


溼死藍一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


崀山旅遊網


主要看用的人能力,不會武的拿把刀,估計也打不過會武的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