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最近氣溫回升很快,我經常出門“遛娃”,上週去動物園,中午找了個小亭子吃飯,正好旁邊也是一個帶娃的寶媽,端著一個盒飯正在喂孩子,那個男孩一直搖頭不吃,她就把飯跟米飯混合在一起,倒了點水進去,攪拌成“湯飯”,男孩立刻就吃的津津有味了。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不一會兒,男孩連湯帶飯一股腦的吃完了,站起來跑著玩,我看孩子眼袋大、泛紅,小小年紀頂著個“將軍肚”,忍不住提醒:“孩子吃湯泡飯對脾胃不好”,那位寶媽無奈的笑著說:“沒辦法,自己帶娃沒人幫忙,哪有時間哄著娃吃飯,從小就喂這個,孩子愛吃。”

實際上,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喂這種飯,饅頭蘸菜湯,米飯澆雞湯,這樣主食中浸入了湯汁的鹹味,孩子喜歡吃,而且米粒混著湯汁,不用咀嚼就可以吞嚥,孩子吃起來省事。殊不知,脾胃就要“遭罪”了,消化負擔加重,要“加班”工作。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而且,胃酸被湯水沖淡了,消化速率大打折扣,湯汁佔據了腸胃的空間,增加了孩子的飽腹感,讓孩子的食量減少,時間一長,孩子的脾胃容易消極怠工,造成消化紊亂、積食,還會營養不良耽誤長個。

除了湯泡飯,娃3歲之前,3種飯別碰,積食還耽誤長個!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1、“委屈飯”

有時候孩子吃飯墨跡,家長教訓兩聲,孩子就會哭,掛著淚珠吃飯,還有的家長,趕在吃飯的時候進行“飯桌教育”,詢問孩子學習成績,糾正平時的小毛病等,讓飯桌變成讓孩子委屈的地方,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帶著消積的情緒吃飯,會讓脾胃蠕動減緩,容易積食。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2、“小灶飯”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中怕孩子中午吃不飽,上學的時候書包裡塞零食,下午放學回來先給孩子“開小灶”,吃點東西墊墊,晚飯再吃一頓,孩子一個不小心就吃多了,晚餐是最怕“撐”的時候,因為脾胃也要休息,這樣很容易導致消化紊亂、脾胃失運,逐漸變得脾胃虛弱。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3、“定製飯”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正是需要營養的時候,多吃才能長個,尤其是孩子比同齡的矮一截的時候,就會給孩子規定飯量,一定要吃完一整晚飯,這種“定製飯”,強迫孩子多吃,給脾胃很大壓力,食物積滯在中焦得不到分解消化,就有更多的食物堵塞進來,形成惡性循環。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對孩子來說,營養需求量大,養護好脾胃至關重要,需要多喝肽菇末,溫度適宜的開水衝一杯,隔三差五喝,或者把肽菇末放到清淡易消化的粥裡,像小米紅棗粥、山藥粥等,慢慢的就能幫孩子調養好脾胃,只有脾胃運化強健,營養供應充足,身體系統各司其職,孩子的體質才會好、少生病,個頭增長也快。

勸告家長:娃不到3歲,3種飯少碰,積食還耽誤長個,家長別不在乎

孩子經常的消化不良、積食,會帶來便秘、發燒、咳嗽等問題,這時候不要盲目的給孩子吃藥,可以用推拿的方式,例如順時針按揉肚子,像兩側推揉中朊穴,按揉位於膝窩下方的足三里,以及從小而上的捏脊,都可以幫孩子增強脾胃功能,緩解、避免孩子常遇到的胃腸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