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銀行的存款減少,原因是什麼?

吉星高照127745388


國人素有將流動資金存在銀行的傳統習慣,這也造就了中國銀行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高峰時期,中國的儲蓄率曾經達到50%,雖然近些年有所下滑,但是仍然維持在45%以上。

對比世界平均儲蓄率26.5%數據,我們的資金半數存在於儲蓄之中。

這其中一部分源於我們的文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投資方向的單一。

房地產是居民在銀行存款之外為數不多的能達成一致的投資方向,但是在整個2018年地產行業陷入冰凍期之後,儲蓄率並沒有明顯回升。

2月份銀行存款增幅明顯放緩,居民不願意存錢了?

根據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份,中國住戶存款總額為76.79萬億元,環比增速為1.36%,該增速同比下降了2.64%,增速開始明顯回落。

作為中國金融市場最為發達的上海地區,2月份存款增加626.8億元,同比減少增加了251.5億元,增幅下降了1.6%。

雖然有著春節因素的印象,但是在房地產行業仍處於低位運行之時,居民的存款減少應該是有了新的方向。

增速的下降反映了人民消費和投資理念的變化。

銀行理財收益創22個月新低,居民的儲蓄選擇了股市?

在銀行存款增幅放緩的背景下,2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創造了22個月的新低,僅為4.35%,相關產品的發行量也下降超20%,儲蓄的收益已經讓開始讓居民失去了興趣。

與此同時,A股市場卻在2019年開始重新走強,引起強烈的關注。

根據深交所公佈的調查顯示,2018年受訪的對象中投入股市的總額佔到了流動總資產的25.6%,同比下降了2.4%。賬戶中的平均額度為44.5萬元,公募基金持有比例超過37%。

顯然2018年的股市並沒有吸引居民去參與,但是深交所公佈的數據中有一個結果非常值得關注。

56.2%的股民不超過30歲,新一代的年輕人超過半數參與了股市,這也能側面印證了進入2019年之後銀行存款增速放緩的現象。

年輕人不願意存款了,他們的風險偏好開始增強。

更多的投資選擇,讓年輕人不再執著於銀行儲蓄。

在80、90後們消費和投資觀念轉變之時,銀行業還能如願以償的享受高儲蓄率嗎?


金魚新觀點


近年來銀行存款減少,存款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高房價,二是理財方式日益增多,銀行存款已經不再是主要選擇。


先說高房價。


高房價本質是一種稅,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


高房價下,為了買一套房就要掏空六個錢包,居民家庭存款都成了首付,還要揹負二十年以上的房貸,每月近半甚至過半收入都還了房貸,顯然想存錢也存不上了。


對於企業來說,房價上漲,企業辦公場地的租金也會跟著大幅上漲。企業僱傭的員工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錢,自然就會要求工資上漲,或者去尋找工資更高的工作,企業為了留人或者招到合適的員工,就必須提高工資,這樣成本在高房價下不斷提高。


企業成本增加了,盈利就少了,自然能存銀行的錢就少了。


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是,高房價下居民家庭負債率激增,中低端消費一定會出現萎縮,因此國內中低端市場是持續萎縮的,企業生意會越來越難做,競爭會越來越慘烈,盈利會越來越困難,存錢會越來越難,尤其是製造業。


第二個原因是理財方式的增加,表外理財、信託計劃、資管計劃、投資基金,甚至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在內的新型金融機構和產品越來越多,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可以選擇的理財方式越來越多,銀行已經不再是唯一選擇。


餘額寶開啟了互聯網理財時代,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短短數年間成長為龐然大物。


P2P理財開啟了互聯網高息理財時代,但是多數都是龐氏騙局,最終往往以跑路或者破產告終。近幾年跑路的P2P平臺涉及的資金就高達萬億級別,而其中相當比例又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投資者的錢往往打了水漂。


銀行存款減少,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


隨著P2P不斷爆雷,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寶寶類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降,今後銀行存款還會成為重要的理財選擇,存款增速回升也很正常。


財智成功


銀行存款的減少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一、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選擇性多;二、經濟轉型階段,對人們收入的影響;三、消費多樣化,人們消費理念改變。 隨著金融業的發展迅速,琳琅滿目的產品越來越多,對銀行都有較大的衝擊。人們的選擇性增多了,自然就造成了資金的分流。



很多產品收益率都高於銀行,而靈活性又優於銀行存款,所以對銀行存款的衝擊是必然的。 我國現階段處於經濟轉型階段,很多實業都處於動盪階段,進而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速緩慢,自然影響人們的收入。

電商、微商的出現,人人都在經商,高房價都影響著現在人們的生活。一些傳統的生意難做,大多數無技術或知識人員就業難或收入低,自然這部分人只能維持生活,存款減少。

另外現在的人們消費多樣化。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條件的已經不僅僅想有個地方住就好了,想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自然要更換房子。

剛需的年輕人需要有個家,有個房子。想要購置房產,大家都知道,可能需要掏空幾代人的積蓄。有孩子的家庭也都知道,教育也是需要投資大量的資金的,各種補習班,只要有條件的家庭都會投資很多錢在這方面,想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平臺。



醫療也是一項大的支出,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得花費幾百元。另外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發生改變,特別年輕人也沒有了存錢的概念。

所以說多方面的影響,都是銀行存款減少的原因。但隨著近年來銀行利率的提高,資金又有回籠現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又選擇銀行存款或銀行理財產品。


坤鵬論


大家常說,現在的生活水平好了,日子幸福了,那這種好日子是導致銀行存款少的原因嗎?不是的,其實是因為人們的意識變了,眼界也寬了,思想觀念更加開放了。

以前的人,有錢了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把錢存進銀行裡,心裡踏實!還能拿利息!但是,現在的人意識不同了,他們開始瞭解理財,瞭解基金,瞭解保險,瞭解房地產。前幾天有一個大爺來找我,七十多歲,拎著八萬塊錢,不存定期,只買理財產品。連存了半輩子存款的老年人,都開始轉變思想,投身理財,那就更不要說年輕人了。有的年輕人喜歡玩,把錢拿去環遊世界,有的年輕人喜歡投資,年紀輕輕就遍地房產車產,還有的年輕人,選擇自主創業,將大筆的資金投入到喜歡的事業上。這就是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已經不再把錢僅僅拘泥於銀行的存款,更多的是多樣化的投資。

不願意存款的人,更多願意選擇保險,基金,理財,保險能夠資產傳承,又能保障自己,是很多人的最優選,所以他們把存款轉化為保險,很多人不滿足存款的低利息,低風險,所以選擇基金和理財,試圖在風險中尋求高收益,所以銀行的存款越來越少,但是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


開過光的理財師


這是肯定沒有經過大腦的提問。

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無現金化進步很快,POS機刷卡,支付寶和微信等移動支付更是飛速發展,傳統現金交易越來越少,那麼既然流動的現金減少了,這部分現金就必須進入銀行系統才能進入移動支付系統,否則微信和支付寶是使用不了的。

由此得出,銀行存款肯定是增加的,移動支付無非是通過第三方平臺由這家銀行進入到另一家銀行而已,貨幣總額還是在銀行系統之內,哪裡來的銀行存款減少一說呢。


錢龍競彩商丘


74年出生的我小時候1毛錢可以買十個糖!1毛錢可以買十個鉛筆!1.5可以買一米布!現在呢!肉窮人都吃不起!啥社會!富人的社會!


餘生養生


近年來,銀行存款減少,主要原因是這幾個方面,一、員工薪酬收入普遍增長緩慢或下降,這跟國家的整體宏觀經濟持續下滑密切相關,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步履艱難,有些甚至進入了寒冬季節,造成部分企業倒閉,裁員下崗減薪的信息不絕於耳,銀行吸收存款的"活水"降低了不少。二、消費支出增加。物價不斷上漲,人民幣有貶值的趨勢,一個家庭最大的消費是教育和購房,特別中產階層的家庭,普遍有焦慮感,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較多,為了孩子今後的前途,耗資幾百萬,不惜代價送出國門。房價不斷上漲,購買一套房,成夲比前幾年高了不少,每月按揭還貨,生活壓力較大。這就造成在銀行的存款比較有限。三、理財方式多元化,分流了銀行的存款。由於銀行存款的收益率很難跑贏cpI,加上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部分產品收益是銀行的幾倍,部分客戶便轉移存款,尋求更高的收益回報。四、投資多樣化。銀行存款收益對高淨值的高端人士更是毫無吸引力,有句話說的好,窮人存銀行,富人去投資。他們追求的是項目投資高回報,造成富人有錢也不願意存銀行。五、資本市場投資深套。2015年股市火爆,大家普遍將資金從銀行轉入股市,結果來不及撒退的股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熊途漫漫,普遍損失慘重,特別是2018年,這部分資金已經很難重新迴流到銀行。所以說,銀行存款減少,也就並不奇怪了。


金九銀十2018


多方面:貨幣貶值壓力,大家都怕貶值。其次金錢觀念也變了,最後是高房價和物價


用戶7990845809059


一般情況下,財務費用的利息收入來源於企業的銀行存款,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貨幣資金的一些投資收益,例如國投資收益做成利息收入了。還有一種情況您看到的今年的銀行存款減少一個億是時點數據,應該進一步看一下在一年期間銀行存款的整體情況,可能年中存款量較大,資金量也較大,只是到年底減少到一個較小的金額,這種情況也會財務費用中利息收入較多。


鄭州法拍資訊


存款是理財的一種方式!互聯網時代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還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國內的高房價和教育使大多數人經濟壓力很大,每個月並沒有多餘存款,甚至拆東牆補西牆。而經濟有一定結餘的人會有更多的理財方式!現在銀行的幾率一直下調,通貨膨脹讓錢存銀行一直貶值,支付寶和微信方式靈活,收到很多人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