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在廣東越來越被邊緣化,特別是在廣州,這是利還是弊?

信息科技Tony


語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其實方言沒有好和不好!不管是哪裡的方言溫柔細語都好聽、竭斯底裡罵人、大喊大叫都不好聽!但是在中國方言和普通話差太遠難聽懂就吃虧了!廣州在80-90年代文化很發達前衛、但這些年卻相對慢了些!他的“外來媳婦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廣東人很喜歡別人看不懂(主要是聽不懂)東北的小品誰都聽懂的就佔便宜!在語言上廣州人在心裡好像認為說普通話不好沒關係而說不好廣州話很沒面子!


茶馬古道1912


我很想知道樓主是在哪得出這個結論的,據我所瞭解,廣州的大學從未有過溝通規定在校園教室裡不能講粵語,畢竟本人剛從廣州的大學畢業出來不久,就算是現在在校的學弟,也沒有從他們那裡聽到有這麼奇葩的規定,至於大學以下的狀況,小弟沒有那麼瞭解,就不發表意見了。



在我看來,粵語在廣東從未被邊緣化,在一些廣州、佛山、東莞、肇慶、茂名……很多城市,其粵語的運用從未斷絕,你可以說粵語很少運用在書學上,但不能說它被邊緣化;很多學校都只是建議大家在校交流盡量使用普通話,因為很多人來自五湖四海,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然而,為了發展,為了交流,為了團結,才擁有第一門共同的語言——普通話,他代表我們中國人在世界發表的同一個聲音。在我國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不能歧視、汙衊任何一門語言,政府也不曾明令,要求小孩子只能講普通話,不能講粵語。



在我看來,令你產生粵語在廣東被邊緣化的原因,是廣東人現在在學校,在工作中基本不怎麼使用粵語的原因;但這並不能成為你說粵語被邊緣化的依據,在我看來,廣東是目前國內發展最快、最好的城市之一,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來到廣東工作,為了交流,為了照顧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才會一直使用我們自己蹩腳的普通話,我們廣東人雖沒有北方人那麼豪爽,但也是好客之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正是我們廣東人的寫照。

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口語,不知為何很多人在爭論排擠我們的粵語,真TM的無語,我們自己的特色語言,還得罪人了。(憾家產,傻嗨)


生爾不忘


我就是廣州人,從小在家裡就說粵語,平時聽的歌基本都是粵語歌,看得電影都是粵語電影。但感覺現在的小孩子都不喜歡說粵語,我弟跟我說都說普通話,我用粵語跟他說他又用普通話回我,搞得我感覺怪怪的,我表弟雖然跟我說粵語,但總是發音不標準,說著說著又夾雜點普通話。其實我感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喜歡跟小孩子說普通話,導致小孩連自己的本土語言都不會說,普通話固然重要,但家鄉話才是根本,它是我們的根系所在。


大碗雞


呢個問題提出嚟就喺嚟搞笑

首先粵語肯定唔會消失。

其次我哋Canton嘅母語,我哋會慢慢傳承落去

不過請你哋記住,喺廣州 粵語為主 你哋嘅講煲冬瓜 並唔喺每個人都會順你嘅意,知唔知咩叫入響隨俗,你唔識講,我哋唔會責怪你,你可以慢慢學。你用煲冬瓜問嘢,我哋都會用返煲冬瓜回你~


WesleyXiaokk


這個真不用你擔心,可能你在廣州生活時間不長,對於粵語被弱化擔憂。沒錯,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統一用普通話跟小孩溝通,一直到小學中學大學都講普通話,對生活在廣州的小孩子來說,絲毫不會弱化小孩講粵語的能力,在學校他們說普通話,回家就會切換回講粵語,小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是很強的,要知道全國56個民族,都講地方方言怎溝通?!所以,統一講普通話就能使全國各地的人無障礙地交流,這是解放後政府推廣普通話的偉大成就。至於粵語(即廣州話)和普通話一樣已成為聯合國公佈認可的語言,可想而知粵語的影響力有多大!


用戶99740327603


我是廣州人,說粵語被邊緣化是極端的說法。不管是粵語還是其他方言都當地人的天生語言,不要因為推廣普通話而提出這種對立性的問題,普通話與方言共存並不矛盾。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為了各民族能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如果沒有統一的語言,50多個民族互相交流就非常困難,對多民族的文化螎合產生阻隔。中華文化能夠連綿不斷是因為有統一的文字漢語,同樣,中華文化要上一新高度,就必須有統一的語言普通話。


中國人246037794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普通話是金韃虜語,國學泰斗饒宗頤說普通話是胡人學中原話捲舌頭的異化口音。這是權威研究結論。

這個四川撈在佛山打工時有偷盜行為,被廣東人打了一頓,所以懷恨在心。

大家來看看這個四川的仆街。有人說這個四川撈是四川客家人,其實他不是客家人,他有時也會攻擊客家人。只是這個四川撈經常會與一些客家人沆瀣一氣,詆譭廣東人罷了。










專打鳥言夷面這撈頭


確實如此,兒子廣州出生廣州長大,粵語中已經夾雜了太多普通話發音的單詞,我們夫妻跟他說話,用普通話多過粵語,或者摻在一起說,很自然的變化。

這個無所謂利弊,順其自然就好。一方面,粵語過去曾是官方語言,所以才叫“白話”,現在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無論對普通話和白話的歷史有多少爭議,都改變不了這個現狀。另一方面,對語言沿革影響最大的是人口遷徙。有一次培訓,培訓師提問,祖父輩就在廣州出生的舉手,在場兩百多人,只有不到10個人舉手。當新的遷徙人口來到這個城市並進入主流社會,對本地的文化,語言必然帶來巨大影響。過去除了當官跑商,人口流動範圍小頻率低,除非碰到大的戰亂。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一定要別人融入本地傳統文化,是很可笑的。要看誰佔據主流,誰就是強勢文化。比如深圳,寶安本地人不學習普通話,你自己開個士多店賣雜貨都困難。

嶺南文化雖然有別於中原,但還是漢文化支系,文字用一樣的文字,文化同源同種。真正的嶺南俚僚語言文化,基本上已被我們祖先消滅同化了。


漁夫1001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我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在廣州生活過,也不知道樓主是怎麼得出這個命題和結論的。廣州作為一個一線城市,一天迎來送往的人流量是何其恐怖,所以廣州是個包容的城市無論是面對外來文化還是技術,我們在取其精華的時候也求同存異。語言環境作為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一直備受關注,我們推廣普通話的初衷是56個民族可以無障礙溝通,而不是消滅本土方言文化。粵語作為廣東的官方語言,其文化內涵是很有吸引力的,最起碼,我認識的久居廣州的一些外國友人和其他省市過來的兄弟姐妹在交談的時候也會使用粵語或者夾雜一些粵語,這不但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和認同感,還能夠更好的適應並融入廣州。老實說,其實粵語適用整個珠三角,我有時候在福建說粵語,別人都會友好的打招呼和交談,最起碼我沒有感受到粵語有泯然眾人矣的那種趨勢和感覺


我叫Ye


由於廣州是個開放自由進出的城市,因此很多外省人跑來生活並落地生根已經是很普遍的事了,由於其屬於一線城市的緣故,因此吸引外省人進入的吸引力比一般的城市強很多,由此進來的外地人數量在近十年迅速增長,新移民新廣州人數量十分龐大,很多人完全不懂粵語,據說現在外地人的數量已經超過廣州人,他們的二代也已經在廣州陸續出生,本來有個真理是你在廣州出生,你必定會說廣州話,因為語言環境會把你同化,從二代開始理應成為真正的廣州人,但由於在學校是禁止講粵語的,回到家這些外來移民的家長又不會說粵語,那孩子是早與晚一整天都沒有粵語的環境,因此他們就變成了完全不懂粵語的二代,並不能像以往的歷史那樣變成一個完全的廣州人,這也是一個十分搞笑但又無奈的現象,廣州人不會說廣州話,你說荒謬不?但這就是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