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用戶9852255709456


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信用社的普及程度以及人們的信賴程度絕對比國有四大銀行高,人們不僅會在農村信用社存錢,在做生意需要資金的時候,也會去農村信用社貸款。因為農村信用社的受益群體主要是農民,所以農民需要貸款的時候只要開據相關證明就能在農村信用社貸到款,那麼對於題主所說的在農村信用社貸款十多年信用社也不催著還是怎麼回事呢?

在我們這裡農村信用社多會在鎮上,不過在每個村子都會有信用社的營業點,我小學同學家就是我們村子的信用社的營業點,當然人們大多是在村子的營業點存錢,如果想貸款的話,可以在營業點裡填寫申請,也可以去鎮上的農村信用社申請,總之只要是手續齊全、信用度良好都可以申請到貸款。對於題主所說的在信用社貸款十多年銀行不催還款,這種現象也很普遍,但是並不是銀行不給要貸款,而是還沒開始向你要。

農村信用社的設備這幾年在不斷的完善,但是和國有銀行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在很早之前貸款的人的信息要等好久信用社才能核實到,再加上這十來年的記錄不是很全,所以待信用社將貸款的信息整理好以後,還款的日子也就到了。

很多人在信用社貸款以後看信用社遲遲不來催款覺得信用社可能忘記自己了,其實信用社的設備雖然沒有國有銀行那麼完善,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會爛賬,對於這借出去的真金白銀他們肯定會有記錄。聽媽媽說,前些年在我們這裡流行了一陣做生意熱,很多人想做生意沒有錢便去信用社貸款,其中一個人貸款了3萬水果生意,但是卻因為經營不善賠了挺多錢,一開始很恐慌怕還不上信用社的貸款,但是過了還款的日期很久還沒看到信用社催款便以為成了死賬,結果千年信用社找上門來,那個人也自知理虧借了親戚些錢把貸款以及後來產生的利息都還上了。

所以說呢,貸款已經超過了當初定的期限還沒看到信用社上門要錢的朋友,千萬別以為貪了便宜,其實過了貸款期限不還款還是會產生利息的,時間越長,利息也越高,所以還沒還款的朋友還是主動去找銀行吧,別到時候還的利息比本金還高就不划算了。


悠悠鄉村路


在法律上,明知道自己借款卻多年不去主動償還,這屬於明顯的惡意拖欠,嚴重的甚至會被定性為欺詐。抱著僥倖心理不去主動償還貸款,終究難免一場空,甚至落得個信用、名聲、金錢三不沾的尷尬局面,嚴重的甚至會面臨牢獄之災。

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也曾在我們村辦理過一次農村信用社貸款業務,那時的審核流程很簡單,只需要找個擔保人,開個證明就可以了,並且當時農信社的聯網系統並沒有現在這麼完善,管理上有很多的缺陷。當時給我辦理貸款的那個人現在早就不在了,而農信社的職員崗位也換了好幾次。

所以,我認為在農村信用社貸款十多年,銀行不催還的可能性,主要可能有這麼幾種:1、系統升級,老舊陳賬資料缺失,無法快速認證,只能暫時拖著等相關手續齊全日後再定;2、人員更迭,以前農信社的管理並不完善,很多舊賬隨著人員更迭,當時辦理的工作人員時間久了忘記,也就導致舊賬壓箱底;3、銀行較勁,既然你不主動償還,那麼拖著,秋後算賬,倒黴的只能是你。

在我小時候我門村有個人做生意,在農信社貸了一筆錢,但後來他看銀行一直不催收,也就抱著僥倖心理,不去管了,沒想到他當時的款子到期後,一直沒有主動償還,也沒有主動到農信社辦理延期手續,銀行確實一直沒有催收,但這筆賬卻一直都在,於是銀行按照貸款到期後,原貸款利率上浮30%-50%的規定,一直計算著利息,等到現在10多年過去了,銀行系統升級,很多老賬舊賬都被翻了出來,而這個叔叔當年的僥倖心理也為他帶來了幾倍貸款的償還。

在這裡必須說明一點,多年前你借銀行的錢,若一直沒還銀行也沒催收,並不代表這筆賬會消失,公家的錢並沒有那麼好吞的,抱著僥倖心理不去主動償還,極有可能日後會付出數倍的代價。

按照規定,一旦這筆舊賬被翻出來,數額不大,銀行會依法催收,這個時候就算利息翻了幾倍,你也只能“自認倒黴”;如果數額特別大,銀行會付諸法律形式起訴,甚至報警以詐騙罪逮捕你。

所以,一筆當年農信社的舊賬,你貸款十多年未償還,銀行也未催收,並不代表這筆錢會被遺忘,更何況這裡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銀行或許會因粗心忘記,但借款人卻實實在在的記著當年的貸款。所以出現問題,借款人付出的代價可能超乎想象,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任何人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李阿冰


有些人在農村信用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這是怎麼回事?

我覺得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是發生在現在,現在如果有人向銀行貸款,個人信息錄製的非常詳細。很早以前的時候,農村信用社貸款有些混亂,管理系統也不完善,聽說有關係的人居然可以平賬。現在不管是農村信用社,還是其他銀行,管理都是相當嚴格,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記得最早的時候,那時改革開放剛開始,我們村裡有一個養雞專業戶,去鎮上的農村信用社貸款蓋了養雞廠房,又買了孵小雞的設備。他們家的養雞廠幹了幾年我記不清了,不過我記得直到最後,他們家的養雞場倒閉了,也沒有還貸款。因為有個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每隔幾天就會往他家跑一趟,聽村裡人說,到最後他家的貸款也沒有還上。

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闖東北,拉回來一車東北的特產到山東,可能是想賺一把。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得知消息後,扣押了他兩個兒子的車,以及車上的物品。後來,那個到他們家追款的工作人員,又到我們村裡辦事,跟村裡人聊起這事說,即使扣押了他兩個兒子的車,他們家的貸款還是沒有還清。不過後來這麼多年,再沒有看見有人來村裡追過款。

這麼多年過去,貸款的這個人已經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去了東北以後,也再沒有回來過。我認為這是那個特殊年代,因為管理混亂留下的一筆糊塗賬。這麼多年已經過去,銀行的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當年的在職的那些人,有的已經不在了,有的早已退休。不過糊塗賬應該也有存根,只是壓在箱底兒,沒有人再去翻出來。我想即使再混亂,總是有存根的,所謂父債子還,說不定哪天還是要清還的。


小十六123


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記得以前小時候在農村的生活,村裡有一些人經濟上面比較拮据的時候,都會找村裡有本事的人幫忙去村裡貸款,有的人甚至是抱著不還錢的心態去貸款的,這大都是一些村裡的懶漢。當然了,也有很多人是為了能夠去有多餘的錢去做生意,多掙一些錢,這樣的話也是很好的,即使借再多的錢,過個幾年,做生意掙的錢也就可以還完了。其實不可能說貸的款不用還,只要是借的錢,任何時候都是要還的,天下哪有白掉餡餅的事。


貸款其實本身就是相互信任的事情,銀行願意把錢借給你,這是因為銀行相信你的信用或者是相信給你擔保的人的信用,如果你不主動還款,那其實就是在無限的消費你自己的信用,這樣你的信用指數就會無限的下降。現代社會里面,信用上面有汙點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了,孩子上學、乘坐高鐵、老人就醫等都會有問題。

農信社貸款過了十年,銀行不催還款,其實也是有這種可能的:第一監管上的疏漏,貸款沒有及時的進入監管系統,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第二就是貸款的人去世了,因為貸款的人是已經不在人世上了,也就不能再去追究了,有的人甚至就是抱著這種心態去貸款的。沒有錢的時候就去銀行貸款一些,等到有錢就趕緊揮霍,沒錢就即使貸款,結果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就還不起了。



對個人來說,擁有良好的徵信是我們做很多事情必須需要的,如果一次不還款,導致自己的信用受到影響,以後的生活也會有問題,可能會因此喪失很多機會。貸款幾十年不還的人,我們也不要羨慕他們,相信遲早有一天他們是需要還貸款的,而且可能是他們借的錢的幾倍,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我們古人就講究“誠信為本”,做什麼事都需要基本的信用,不然沒人願意和你打交道的。


老農民說事


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裡,以前信用社是比較常見的。農民遇到經濟緊張了,如果親朋好友借不到錢,那就會找一個擔保人,或者是在村裡開一些證明,就可以去信用社貸款了。在過去向信用社貸款手續審核沒有今天這麼嚴格,並且門檻也不高,只要有相關的證明基本上都是可以貸款的。那是否存在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有些人在農村信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

以前村裡有一戶人家,他就是在信用社工作,當時就是幫人申請貸款的。可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在信用社工作了。聽村裡的人說,是因為他在信用社工作期間存在違規貸款的事情。並且他還幫自己的親人們申請貸款。其中有一個親戚找他幫忙申請貸款,也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一直不還錢。但信用社也沒有上門來收錢,他們也以為這筆賬就一直爛掉了。既然沒有來收款,那自己也就不主動歸還了。

可有一年的年底,銀行的人和法院的人一起上門了。要求他們把數年前的貸款連本帶息及罰金一起還山,不然就要抓人了。家裡人也知道這件事,明知道理虧,所以也就感覺把這筆錢還上了,然後才放人的。聽村裡的人說,最初貸款本來就是幾千塊錢,可是這次連本帶息加上罰款,居然一次性交了好幾萬塊錢。由此可見,欠錢不還,後果是很嚴重的。

無論是向信用社,還是向銀行貸款了,都是要及時還款的,不然的話真的後果很嚴重的。在過去因為有些機構管理很混亂,再加上有些人可能也鑽了空子,導致出現了一些死賬、爛賬了,所以暫時佔便宜了。但是這樣的好事是非常小的,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啊,短時間不催收,並不代表就真的遺忘了,可能在後面等著你呢!不然被查出來了後果真的很嚴重。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不管是像銀行,還是向個人借錢,都要記住這一點,這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農夫也瘋狂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在農村信用社貸了款,十幾年了卻沒有人來催款,這是為何?不少朋友看到這個問題應該都會覺得貸款此人“不地道”,貸了款不主動去還,還要等著銀行催。那麼銀行為何會出現不來催款的情況呢?

農村信用社應該說是農村人最熟悉的銀行了,十幾年前家裡人存錢一般都是去農村信用社,就算是到了現在父母還是隻認得農村村信用社。過去在農村信用社貸款的農村人也是不少的,農村信用社也經常會有一些小額貸款幫扶農村人脫貧致富。雖然說農村人很淳樸,但是總少不了一些不那麼“淳樸”的。

大多數去銀行貸款的農村人多少都是一些比較有文化的,要不然就是家中有親戚在銀行工作的。不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很少會想到去銀行貸款的,像本人的老父親,但現在還不用銀行卡呢,他總覺得沒有存摺安全、方便,更不要說讓他去銀行貸款了。

能夠去銀行貸款的農村人,在村裡面一般也是屬於比較聰明的,這些從銀行貸款的人很多是為了做生意投資,既然是搞投資了自然是會有風險的,有些自然是賠了錢,就沒辦法還上貸款了。如果是再遇到一些臉皮厚的老賴,銀行不催款他們就不還款。而有些不還款的直接就是死賴著就不還,當初貸款的時候就沒想著要還貸款,自然更是不會主動去還款的了。

至於很多朋友說的銀行為何不會來催款,個人認為這其中可能有些是因為過去農村貸款的審查沒有現在嚴格,並且當時的信息保存可能不夠完整,導致極少數貸款信息找不到了,也就出現一些貸款沒有被催還款的情況發生。還有一些原因是可能存在一些貸款過程操作不合規等問題。

不過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家不要抱有僥倖心理,銀行現在沒有來催你還款,但是不代表日後就不會來催你。現在本人老家這邊每個一段時間就會在網上公開一些不還貸款的人的個人信息,將這些失信人公佈於眾。對於一些嚴重的情況還會受到法律的處理。所以說在貸款的時候就要清楚的知道,這筆錢是要還的,不要想著投機取巧矇騙銀行。(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題主所說有些人多年沒還貸也沒被催款,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但很少。絕大多數貸款者都會被提醒和催款。如果真有人被忽略,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時間久了,借貸單子被擠壓在箱底,工作人員粗心略過,或當年的銀行放款人員轉調後忘記此事。

二:說不定是銀行使招兒,來一個放長線吊大魚,你不主動還他也不催,等秋後和你算總賬。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八年前貸出兩萬,一直沒催,以為銀行忘了這筆賬,心存僥倖,結果今年電話被打爆,利息和本金一樣多。

奉勸貸友:天下沒有白吃的宴席。農村俗語云:“使官錢,喝涼水,有病再後”。若你貸了款,到時一定要及時還了,若手頭實在緊,先去給人家把利息先清了,待有錢立馬就還。農村還有句俗語曰“借賬要忍,還賬要狠”。不要把自己給套了進去,到時讓人家強制或是起訴了,錢還是差不了人家的,弄得丟人現眼那就不好了。


古道浪人ZWR


問:有些人農村信用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不還,是怎麼回事?

說到農村信用社,這在農村以前是常見,我記得那會我們街道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其他系列的銀行,只有一個信用社,包括國家給農民的退耕還林款都是通過信用社打款。



這在以前確實也算是幫了一幫人,如果家裡沒錢,需要用錢,或者需要一部分資金做事業都可以貸款。前提是需要有個擔保人或者在村委會開個證明就可以貸款了。

說個真人真事,有個朋友之前在農村信用社上班,加上自己的交際圈子也比較廣,平常不是這個親戚找他貸款就是朋友之類的人來找他擔保貸款。後來聽說貸款金額超過了一定的額度,加上這幫人還款率不及時,開除了後自己也去創業了,專門就搞村上這些扶貧項目,因為這些項目一般都有公用款,之後他獨自一人把這些貸款還的差不多了,自己的信用也上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進入這個圈子了。



那麼為啥還是出現那些貸款十多年後,銀行也不催不還呢,就好比我們街上的那些大型超市,基本都是貸款,現在情況很不好,至少帶的款為啥沒換還能貸呢。在我看來主要還是想讓該街道的經濟發展好點,如果超市倒閉了,這錢肯定是還不上,那麼如果還繼續幫貸又可能扭轉乾坤。



難道銀行不催不還,就這樣完事了?

其實有貸款必定跟你的信用有關,不管之後做什麼事,需要貸款或者一些好的政策都是除你之外考慮其他的人。到了必定的時間段,會有相關部門懲治,不要以小失大,不划算。


農村身邊事


農村信用社貸了款的人沒有還款,也沒人催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信用社改制和村級財務由鄉鎮代管時,為了減輕信用社負擔和盤活信用社資金,信用社把貸出去的錢和歷來的呆帳一刀切作為呆帳壞帳一起上報,由總行報央行一併充公處理掉了,所以可催也不可催,時間久了也就不催了,這不是信用社發善心,而是當時為了減輕鄉村兩級負擔和農民負擔,由國家出面減免了,而貸了款未還的人,是沾了國家的光,而不是信用社的光。而信用社改制後,實行誰貸款誰收回原則,現在貸款極為嚴格,如果沒有可抵押物,是得不到貸款的,即使得到了貸款,如果不能按時還款,除了抵押物品外,貸款人輕者納入失信名單,重則受到法律懲處,所以做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信用,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如果不珍惜自己的信用,一旦成失信之人,將會寸步難行,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岳陽是我家


有些人在農村信用社貸款過了十多年,銀行也不催還款,是怎麼回事?農村信用社最早是有農民參股成立的農村互助金融組織,後長期受農業銀行領導。1995年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分門辦公,在縣級(縣級市)成立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領導各鄉鎮的農村信用社。但由於新成立的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經驗不足,高管人員素質不高,各項制度不健全,致使各鄉鎮信用社各自為政,特別一些信貸人員有章不循,因此出現了大量的人情貸款,跨區貸款,冒名貸款,壘戶貸款等等,使信用社的資產質量持續惡化,己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後成立了省聯社來領導各縣(市)聯社,並逐步改製為農商行,才逐漸走上正軌。但由於當年存在的大量冒名貸款,由於借款人沒有到場簽字,手續不合規,即使起訴,法院也不受理,因此,有些冒名貸款銀行清收,效果也不明顯。但現在的農商行各項規章制度己經非常完善,特別是信貸方面的流程非常規範,不可能再出現十幾年的情況。現在的農商行己經真正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農民自己的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