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要求你給他一百塊錢就讀一本書,你會用這種方式促使孩子讀書嗎?

愛因書坦


這樣的事情作為家長我曾經也做過。

當時孩子初三,雖然面臨中考,她絲毫感覺不到壓力,天天課外書不斷。我比她還著急,於是和她約法三章,背誦一篇千字文我給20元零花錢。

女兒記憶力非常好,一篇千字文也讀上三五遍便能一字不落地背出來,只要高興她一個下午能背好幾篇文章,百十塊錢輕而易舉地就到手了。

她覺得這個法子非常好,於是就割捨了那些亂七八糟的課外書,做完作業,有點時間就背書賺零花錢。

這樣進行了大約有一個學期,她背誦了大約有四、五十篇文章。

我們知道,語文學習其實就是兩項能力,一個讀,一個寫。現在學生讀寫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學生讀書不背,潮打空城寂寞回。讀書只追求一個情節,滿足一時之好奇;這樣讀書雖多,但是收效甚微。

她背了那麼多文章,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語文成績特別好。這種背書的福利一直讓她高考都從中獲益,高考語文考了125分,還算比較高的。

反正家長要給孩子零花錢的,只不過給的方式不同而已,作為獎勵讀書或者背書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猶太人為了培養小孩子讀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常常把蜂蜜抹在書上,讓孩子從小知道書很“甜”。所以說,如果給100元,孩子能把一本書讀精讀透,我看值,完全可行!


亂語三千


當然不會。在我們家,親子閱讀是最重要的一課,甚至是從孩子半歲就開始了。我女兒把閱讀當做是一種遊戲,我把閱讀當做是一種親子陪伴,是融入每日的生活中的。

半歲內讀的基本是色卡、形狀、顏色這些卡片、兒歌,有韻律孩子喜歡。

一歲開始讀生活習慣,常識,也試圖講一些小故事,比如巧虎和東方寶寶,孩子非常喜歡。

兩歲開始讀小故事,行為規則,比如要刷牙,上電梯或在公共場合需要怎樣,趕走感冒大壞蛋等等,同時還是講故事,訓練孩子思維和想象力。

兩歲到三歲的重點是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繼續訂的巧虎,還有一些交往規則,比如分享玩具等等,入園前也要重點注意,教會孩子如何適應,老師像媽媽,有事問老師,和小朋友們相處的規則。同時開始輸入一些英語簡單繪本,比如小土豆和牛津樹。

三歲之後就開始側重一些故事,讓孩子閱讀中找到樂趣,認字,發散想象力,我的女兒經常自己編故事給我講,繪聲繪色,同時英文繪本也要跟上,推薦牛津樹和培生,我女兒基本上當故事一樣看,同時自己也在看英文版的小豬佩奇和汪汪隊,知道里面所有狗狗的英文名字,時不時還冒出一句I'm all ears。

現在我女兒四歲了,依然非常喜歡看書,自己坐在那裡能一直看,自己可以讀很多中英文繪本,而且每天睡前要討價還價希望能多講幾本,我說講五本,她說媽媽我明天不吃草莓蛋糕了,你給我講10本吧,我的好媽媽。

試問這樣的孩子怎麼會要錢才看書呢?話也說回來,要錢才看書的孩子也不能真實的感到書中價值,不看也罷。


寶寶龍教育


孩子的價值觀發生扭曲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類似的話題,我自己非常有體會。記得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之後,問我要錢想買玩具槍。我說:“你家庭作業寫完了嗎?寫完作業,再出去買就是”。當時這個小傢伙當時來一句,“爸爸,如果我寫完作業,你多給我點錢,我今後就多寫作業。”小小年齡,竟然提出這種要求!我當時被問的措手不及!出現這種問題,不是孩子的要求的錯誤,而是作為父親應該是自己的錯誤。孩子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白紙一張。孩子的所知所想都是來自於父母的感官認識。學習的對象也是父母。父母更是孩子價值觀的啟蒙者。


也許之前,孩子上學前班的時候,由於疼愛孩子,在輔導的時候,給他物質獎勵。也許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理解了什麼是學習和物質等同效應!在出現了要玩具多寫作業的事情時候,我靜下心來,耐心的問問兒子,寫作業是給誰寫的,錢和作業你認為哪個重要。我當時問他,如果不寫作業,給你錢,你認為對嗎,他說,不寫作業,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要批評,就不能評為班級明星。我說,孩子,既然能這種理解,你就要知道,錢和作業不是一樣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發現孩子價值觀扭曲的時候,應該照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哪些行為方式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


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幹嘛要讀書,因為知識是無價的。要讓孩子體驗只有學習才是最快樂的事情,無論成績怎麼樣。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裡讀書不是和錢進行交易。知識的價值遠比金錢快樂的多!耐心些,細緻些,親情些,感受孩子的一切!


淡泊茗芯


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我認為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理財的觀念和賺錢的思維。

理財的觀念

孩子知道通過和父母講條件來獲得報酬,這種理財的觀念,對於孩子來說,值得讚賞,但是,理財的目的,是錯誤的,如果說,讀一本書就要100元,那麼,孩子以後上學的話,會不會提出,給我一百元,我就去學校上一天課?給我一百元,我就去學校考一次試?給我一百元,我就去寫完一次作業?真正的理財,是要通過正當的渠道去理財,我們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和賺錢思維,毋庸置疑,但是一定不能扭曲,如果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家長分擔一些家務活,這個是可以考慮給孩子一些“勞務”的費用,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進行理財,形成初始的理財觀念和消費意識。

賺錢的思維

有些東西,可以用來理財,有些東西,不可以用來賺錢。對於中國人來說賺錢往往都是工作以後的事情,和國外的孩子成人以後就外出打工不同,不管自己的家境如何,他們必須要獨立。我們孩子基本都是吃現成的,用現成的,很多“巨嬰”都是由於家長的不放心,不放手,而養成的。就題目中所說讀書如果是用錢才能換來閱讀,那麼,孩子的興趣點就不是讀書,而是錢的本身,真的想讀書的孩子,是不會用錢來代換讀書的。用錢換讀書,只會讓孩子以後提出更為離譜的要求或條件。

那麼用什麼方法可以促使孩子讀書,培養讀書的興趣呢?月亮姐姐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1、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

問問孩子喜歡什麼類型的書,而不是家長自己喜歡讀什麼樣的書,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就需要幫助他們選擇一些以插畫、圖片為主的圖書,或者是可操作、能進行互動的立體圖書,這樣的書孩子才能感興趣,全都是文字的圖書,孩子怎麼會喜歡呢?有的孩子喜歡汽車,有的孩子喜歡小動物、有的孩子喜歡水果等等 ,只有他們感興趣,他們才會能讀下去,才不會和家長講條件。

2、陪伴孩子一起讀書

<strong>在孩子不認識字的時期,是需要家長進行陪讀的,需要家長把內容讀給孩子聽,讓孩子理解內容的意思,陪讀不但能增進親子這間的感情,更能讓孩子對於圖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長可在讀後提出問題,讓孩子去思考,才能促進和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想像能力等等 。

3、營造一定讀書的環境

在幼兒園,有教師為孩子創設的圖書角或圖書閱覽室,幼兒園教師也可通過讓孩子拿圖書到幼兒園進行互換圖書分享閱讀,既能有利於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又使孩子接觸到更多內容的書籍。在家中,當孩子讀書的時候,家長就要積極地為孩子創設溫馨的閱讀環境,例如,家中要擺放可供孩子閱讀的書籍,伸手可及,或者經常領孩子去書店、圖書館去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結束語:

拒絕孩子提出的這個用100元錢換讀一本書的要求時,要和孩子說明白為什麼不同意這種作法,如果在此之前,家長有濫用金錢鼓勵的話,那麼,家長就要自己反思,什麼東西可以用物質獎勵,什麼東西不能用物質獎勵,而是需要孩子正確面對的事情。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家長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和賺錢思維,而不是做什麼事情都和金錢去掛勾。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如果我的孩子要求我付錢,他才願意讀書的話,那隻能說明我的家庭教育是徹底失敗的,對於這樣的要求,我會堅決說“不”!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需要金錢激勵?

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跟家庭教育、父母的價值觀有著最直接、緊密的關係。有一些家庭,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鍛鍊身體、好好學習,習慣於採用適用於成年人的那一套金錢激勵的制度,洗一次碗給多少錢,拖一次地給多少錢,考了多少分給多少錢,把金錢當成了推動孩子完成父母要求的一種主要的手段,久而久之,孩子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獲得獎金激勵和金錢上面,對於需要做的事情、完成的學習任務反而變成了獲得金錢的手段了。

一旦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模式,他很可能會千方百計的跟你討價還價,以獲得更多獎勵的機會,並且將原本應該不加條件完成的分內之事,變成了一種滿足父母訴求的有償服務。

這樣的做法有哪些弊端?

對孩子過度採用金錢激勵的方式,容易讓孩子迷失本心,忽視了學習、勞動的快樂體驗。

孩子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如何獲得激勵、金錢上面,至於讀書、學習、考試,則變成了獲得激勵的手段,而不是興趣和目標了。

這樣的做法,孩子很難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難以從家務勞動、義工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不用說有所感悟和成長了。

即便孩子完成了閱讀的任務,多半也只是蜻蜓點水、應付式的交差,如果不去用心的研讀,是很難理解掌握書本中的知識、故事和內涵,傳遞的精神價值,這樣的閱讀和學習就是浪費時間。

閱讀的意義在哪裡?

有句古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人總是追求精神愉悅和滿足感的,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情感類、心理類、戰爭、古代史、財經、科技等等,在獲取知識、解答內心的疑問的同時,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更容易令人愉悅和滿足。

這樣的收穫,不是用金錢能夠買到的,內心的充盈,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張力,有閱讀習慣的人,精神世界往往會更加豐富。

喜歡閱讀的人,瞭解的信息多了,視野更寬廣,在對待各種問題、挑戰和機遇的時候,總是會表現的更加沉穩、從容和自信,在做出各種思考和判斷的時候,考慮的更多、更全面。

越是喜歡閱讀的人,越知道自己不懂的還有很多,會更加謙遜,對自己的言行、收穫、得失,會更善於進行反思和自省,尋找改善的方法和策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改進短板。

怎麼做,才能更好的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

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用金錢激勵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建議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終止金錢激勵的做法

無論你在此前跟孩子多麼熟練的使用這樣一種激勵的方式,都請終止這樣的做法,將孩子的行為、興趣跟金錢脫鉤,如果孩子需要零花錢,可以共同商定每個月的零花錢定額,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提供給孩子,讓孩子的思維定式扭轉過來,不再是為了獎勵而去學習。

二、陪伴閱讀

對於沒有建立起閱讀習慣的孩子而言,閱讀確實容易成為一件枯燥的事情,作為父母,不要強行逼著孩子閱讀,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一起朗誦書本中的故事情節,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和參與,久而久之,逐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三、帶頭做榜樣

閱讀是一件受益終身的事情,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作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當著孩子的面,少看手機、電視,多看看書,用你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開卷有益。

四、互動討論

閱讀並不僅僅是看完書本的內容就可以了,知識的學習、感悟,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討論,經過思維的碰撞之後才能獲得提升,因此,父母可以跟孩子多進行互動討論,讓孩子充分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閱讀對孩子很重要,但是如果用金錢獎勵來鼓勵閱讀,那麼我不會這麼做。而且,我還會先剝奪ta閱讀的機會。正所謂:將欲予之,必先奪之。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在家裡先愛上閱讀,並且把家裡的電視給去掉。用實際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求你閱讀。



逼迫或者用物質引誘孩子閱讀壞處多多:

1、焦點不對

孩子把閱讀當成了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ta的注意力放在了獎勵上面。那麼,孩子就會以完成任務的方式來閱讀,ta對於閱讀停留在表面,無法沉浸進去。


2、孩子無法體會閱讀的快樂

主動的求知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讓家長付錢給自己才肯閱讀,說明孩子無法感受閱讀本身的快樂。ta之所以讓家長付錢才肯閱讀,是因為家長沒有引導好孩子閱讀。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答應孩子的要求。

一方面孩子沒有做好準備,這樣的閱讀沒有太大意義;

其次是一旦你答應了ta,那麼孩子就抓住了你的軟肋。往後你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ta都會跟你談條件。


讓孩子愛上讀書:

1、減少孩子的刺激物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閱讀,是因為閱讀一開始起步比較難,並不是說閱讀沒有意思。ta有更輕鬆滿足渴望的方式,比如看電視、玩遊戲、玩玩具等等。

把電視撤掉,減少孩子的玩具種類。一般來說,孩子過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會習慣沒有電視的日子。

其次,現在的玩具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慾望,真正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或者想象力的玩具不多。

2、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閱讀

我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段時間。為什麼孩子能獨立閱讀的情況下,我依然會和ta一起讀書呢?因為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大人的解惑。

一方面是字詞方面的疑惑,一方面是孩子內心的各種為什麼?

如果孩子無法獨立閱讀,比如孩子有很多不認識的字詞,或者是孩子需要大人給自己讀書,這種情況怎麼辦?

解決的方案是:

輪流讀,並且讓孩子用筆劃一下不認識的字詞。


我會採取兩種方式:

每人一段的方式輪流讀,比如在閱讀一些對話為主的書籍時,我會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這個過程非常有趣。我們需要儘量模仿出人物的語氣,感受他們的狀態。實際上,這對孩子的幫助很大,因為孩子能夠慢慢練習從文字中體會出人物的語氣和狀態。


第二種方式是每人輪流讀一章:

這需要孩子更有注意力和耐力,家長需要當好聽眾。適時地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表現出自己的興趣。我的經驗是,一旦孩子進入這個階段,ta的識字能力就會突飛猛進地發展。而且理解力也會迅速增強,馬上就可以進入自主閱讀的階段。


3、固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

讓這個活動變成一個習慣。我們一般是睡前讀半小時的書,這個時間家長不要做其他事情,就是簡單地和孩子讀一本書。讀書的時候,是我們調整孩子價值觀的大好時機。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哪些方式不對,實際上比我們平時講道理要有效果得多。

我的觀點是:陪孩子讀書比陪孩子寫作業更重要。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閱讀誠然是件好事,家長希望孩子愛上閱讀是正確的理念,但孩子要家長給一百塊錢才肯讀一本書,這種要求家長決不能答允,因為危害甚多,遠超過讓孩子讀書這事本身:

1.扭曲的是非觀。

孩子會覺得讀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長,否則,家長幹嘛要花錢“買”自己讀書呢?孩子會把家長的好心當成別有用心,並進而認為家長的一切指令、引導、訓誡都是為了家長自己,從一開始的誘之以小利,到後來的獅子大開口,家長越來越難以滿足孩子,而最終徹底失去對孩子的引導和管控。他們不再相信家長,而是唯我獨尊,我行我素。

2.讀書的目的不對,讀書就不會有真效果。

閱讀不在於量大,而在於質優。唯有閱讀者本人帶著思考因著探索的興趣而讀,才能讓大腦自始至終沉浸在閱讀當中,自覺自發地思考是閱讀取得實效的必要條件,否則,閱讀就只能是擺擺樣子。哪怕是把書從頭讀到尾,甚至是背誦下來,不能深入地掌握書中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東西,也不算是用心讀過。家長給錢,孩子才讀書,毫無疑問,孩子是為了錢才裝模作樣的。這種讀書,騙人騙己,何益之有?

3.扭曲的價值觀。

連閱讀這種對自己受益終生的事,孩子都能拿來跟家長作討價的尺碼,其他方面更會形成這種幹任何事都必須要有回報的心理。長此以往,必然培養出一個自私自利,貪婪計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可別指望他(她)能有感情,想當然地認為他(她)長大後就會懂事。相反,他們會變本加厲,更會算計、索取。一個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就一定要站錯立場,而行為也一定會出現偏差,到時候,家長肯定悔之不及。

結束語:閱讀興趣需要培養,但不能用閱讀之外的東西來作為誘使閱讀的餌料,否則,一準會讓孩子對於閱讀徹底失去喜愛。真正的興趣從內心裡來,從孩子對閱讀的內容中來。家長更應經常關注,發現孩子的真愛,把錢花到買書上,以書獎之,更見其效。


劍客談教育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如果孩子要求我給他一百塊錢讀一本書,我絕對不會用這種方式促使孩子讀書。這種方式一定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也讀不出效果來的。

為什麼呢?

首先:當你做出這個動作的時候,就把主體 給孩子界定錯誤了。孩子讀書成了:“我在為媽媽讀書”而不是“我要讀書。”或者說是“讀書是我的事情。”

當在為別人做事情的時候,自然是不會長久的。許多孩子為什麼討厭作業,因為他覺得他書在為媽媽做作業,為老師做作業,跟自己無關,我都是在為你付出,我都是在幫你,結果你還那麼多的要求,憑什麼啊?

孩子不磨蹭不拖拉可能嗎?是你逼我的啊!你覺得能夠最終拿到好結果嗎?

其次:交換來的讀書養不成真正的閱讀習慣。這種交換方式只能是短期的,一定是不會長久的。因為錢的動力總是會消失的。

“給我一百塊我讀一本書”,那麼孩子到底要的是錢還是要讀的是書呢?稍微深究,我們會發現根源。

如果孩子不在需要,有其它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或許有一天還在的要求是你沒有辦法達到的,那麼你怎麼辦呢?

再次:以金錢為誘餌的讀書看似是幫助孩子,實則是在害了孩子。

我想: 人生成長的路上,有些責任是孩子必須承擔的,有些後果是孩子必須承擔的。自己的事情都要拿去交換,那麼未來怎麼的路上還在怎麼可能吃苦,可能有責任感,怎麼會有成就呢?

那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1.我們都知道閱讀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閱讀的習慣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非常的重要,可是閱讀習慣的形成是在兒童時期,0-6歲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6-12歲是白銀時期,而12歲以後的話相對來說會難一些,但不是絕對的,對的事情任何時候開始都是對的。

2.閱讀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家長的陪伴的。任何一種習慣不是一說就會了,同樣,孩子的閱讀也不是天生就會的,而是後天家長陪伴的結果,從陪伴到獨立是需要堅持,然後用時間來驗證的。

特別是在幼兒時期,孩子閱讀需要家長陪伴。每天花10分鐘左右就陪孩子讀,或者給孩子讀是養成這個習慣的關鍵。

還子上小學了以後家長要適時陪伴,鼓勵孩子獨立閱讀非常重要。要積極參與到孩子的閱讀討論當中,而不是不聞不問,這樣孩子會容易放棄。

3.閱讀的環境很重要。作為家長,要在家裡打造閱讀的環境,例如家裡有書,或者說是書房,擺滿的各種各樣的書,有孩子喜歡的。家長業餘時間主動讀書,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家人之間開口談論的也是書的內容,比如這個書哪裡有趣,哪裡寫的好。這個時候孩子不閱讀沒有關係啊,其它成員之間討論。這個時候孩子發現沒內容聊,就會開始主動閱讀了。

4.用科學有趣的方法閱讀,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情,那我沒有找對方法,就變成了 種痛苦。作為家長,要反思一些孩子的閱讀過程中是哪些環節沒有做對,最終讓孩子痛苦不堪,最終抗拒的。及時改變,讓孩子愛上閱讀。

5.關於閱讀這件事,不和孩子嘮叨,講道理,“我跟你說你要多讀點書,不讀書會如何如何讓……”孩子容易反感生逆反心。用行動證明,一切在行動中。

當然。作為家長要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孩子是零花錢不夠花,孩子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想購買還是其它的原因,不愛讀書的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必定是有原因的,還有就是在金錢上有所需求的。

瞭解原因,跟孩子溝通,找到解決辦法。如果孩子真的在閱讀上表現好,可以獎勵給孩子。例如說獎勵他的堅持,獎勵他克服煩躁等行為習慣。

獎勵和交換得到的結果是決然不同的哦。

總之:關於孩子閱讀這個問題,是需要培養的,也是需要堅持的。根據年齡階段採取不同的策略,家長有閱讀的習慣 和行為是前提。不嘮叨,不抱怨,也不跟孩子做任何條件的交換。因為閱讀這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其成長路上該養成的。快樂是堅持閱讀的前提。

但是適時的鼓勵和獎勵也是一種必然和必要的方法。

祝福你!


教大育小


會的。

孩子提要求,你也可以提啊。

孩子讀書是好事,但是可能覺得讀書無趣,讀書是負擔吧,所以才提這樣的物質要求。

你先答應孩子。

然後跟孩子商討,讀書,讀一本書,要認真讀,最好讀完能大體敘述下來書中的內容,有趣的地方拿出來跟家人分享。

再問問孩子這一百怎麼支配呢?是獎勵自己一頓大餐?還是拿去買新書?

主要是你得問孩子的心裡真實想法,不要一味的支配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由。

你也可以對孩子說,要是自己有這一百,會怎麼花?我會攢著,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買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會請大家吃一頓,等等。

孩子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是還沒形成愛讀書的習慣。只要孩子深深的喜歡上閱讀,給他一百,又何妨?

不要糾結於孩子提物質要求,就覺得孩子思想跑偏了。只要能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只要方法得當,只要做家長的循循善誘,只要家長思想端正,相信自己的孩子,方法都可以一試的。


我是大小象


如果孩子這一百塊錢確實有用處,可以讓孩子闡明理由,這一百塊錢為什麼給他,如果理由合適,可以給。但是跟他聲明,這是因為這一百塊錢他確實需要,如果他需要,爸爸媽媽就會支持他。而不是因為需要給過他錢以後,讓他讀書。錢和讀書是兩件事。

告訴他,“如果你需要,理由是合適的,就可以給錢,爸爸媽媽永遠是支持你的,而不需要和父母來做交易得到錢。如果你需要通過交易來獲得錢財,那麼爸爸媽媽和你可能都要反思,我們之間的交流方式是不是得進一步優化。如果,你對我們的交流方式不滿意,也可以提出你的意見,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去改進。”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同樣,爸爸媽媽也非常希望你可以多讀書,相信你同樣也知道讀書的多種好處。你可以告訴我們你喜歡什麼內容,我們買什麼樣的書,你能夠更加感興趣一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可以從喜歡的東西入手,建立興趣。比方你喜歡歷史,我們可以多買一些關於歷史的有趣的書;你喜歡搭建類的遊戲,我們可以先買一些訓練搭建類遊戲的書等等。爸爸媽媽希望,你讀書是因為你發自內心地熱愛讀書這件事,從讀書中可以獲得快樂。而不是因為外界強加給你。”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外界的推動。比方爸爸媽媽,我們有時候工作上遇到了問題,外界給了壓力,我們才會更有動力去學習相關內容,去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那些學習的內容,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需要外界壓力,我們可能也不會去想到學習。所以,外界的推動有時候也是需要的,不一定是壞事。當我們內在動力不足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外界的推動先將事情做起來,再慢慢摸索自己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

我覺得,孩子不喜歡讀書,很多是習慣問題,也有可能確實讀書的時候看不進去,比方有一少部分孩子有閱讀障礙,或者不是視覺偏好型學習方式。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找出來孩子喜歡的方式去獲得信息,現代社會資訊這麼發達,有很多其他渠道獲取信息,而且可能效率更高。

最重要,讓孩子知道他有選擇的權利,其實很多時候把權利交給孩子,他反而會主動去做事。

關於閱讀,以及如何引起閱讀興趣,激發閱讀興趣;如何選書,如何讀書,我有寫過兩篇文章詳細解讀,可以點擊鏈接:

https://www.toutiao.com/i6683704686823866892/

選對書,是孩子愛上閱讀最重要的一步

https://www.toutiao.com/i6683713759552209415/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易操作技巧

或者去我主頁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