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道理?

賣柚子的小夥子


在農村很多老一輩的農村人經常會把俗語掛在嘴邊來教育孩子,其實這些俗語是老一輩人通過總結生活經驗,總結天氣異象而得出的一些多元化語言,這些俗語一般都是通俗易懂,更多的是很貼近我們農村的生活。有些俗語雖然話語非常粗糙,但是道理卻一點也不粗糙,就像今天要說的這句:“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就是老一輩人對農村男女身體的一個現象總結,那麼咱們就從以下兩點進行解析這句俗語吧:

一,“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的由來

以前的俗語都是通過一些典故或者真人真事總結出來的,但今天這句俗語卻是通過一本醫書上的記載所流傳下來的,它是出自於《黃帝內經》,當時皇帝和岐伯兩人正在探討長壽問題。皇帝問道:“為什麼有的人年紀很大,還能生兒育女?(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回答:“這是因為他先天稟賦超常,氣血暢通,所以年老後腎氣尚有餘。其實就是說男人八年為一個週期,在八個週期也就是64歲的時候身體機能會發生很多變化,不能像小夥子一樣正常生育了,但如果先天血氣方剛保養的好,還是會有機會進行生育的,意指男人的生理年齡到了64歲是個大限,在過了64歲之後就會慢慢變得衰老,力不從心。而女人的七年為一個週期,在過了七個週期之後是49歲,女人到了49歲的話一般會出現更年期或者身體經期結束,意指女人到了49歲是一個生理年齡大限身體各個技能會發生衰老的跡象,也就是女人在49歲以後身體和容貌很容易走下坡路,給女人帶來煩惱。

二,“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所影射出的含義

其實這句俗語主要是說,不管是男人女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為了拼搏努力而忘卻了我們的身體。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學習壓力大,有的時候不拼努力不拼進取就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所以他們往往都認為自己還年輕在多學會在多加會班都是無所謂的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一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管是精神還是身體,一但達到承受不住的那個點,你的身體就會瞬間出現情況讓你猝不及防,到時你會為自己的不注意所付出代價得不償失,所以不管壓力有多大,一定要適當的放鬆自己,別不把自己的身體不當回事,身體是革命本錢,沒有了本錢你拿什麼繼續拼,你們說是麼?

以上就是對這句“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俗語的一些解釋和看法,如果你們還有更好的解釋可以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鄉村關中


所謂的“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來自於《黃帝內經》。且註明了男人是以八年為一個週期,女人是以七年為一個週期。也就是說男人八八六十四歲就是長壽,女人高壽也就七七四十九歲。其實這句農村的俗語,不僅僅說過去人的壽命長短,其實還在說生兒育女的最佳年齡段哩!

男不過八八

當時的現狀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多是從事重體力的勞動,加上生活條件很差,營養跟不去,體力的不斷消耗,男人不堪重負;再說結婚都比較早。有一種法,男一在四個週期,即32歲以前,身體是最強健的時候,要個孩子才是最佳時機。一旦錯過了這個生育“黃金期”,培育出的孩子或多或少不如別人。人們的意識裡孩子還是早要的好,早婚早育,結婚早了,身體恢復得也快些。基於古人平均年齡都不長,尤其是男人過了六十四之後身體各方面的功能已經開始退化,其繁殖後代的能力也大大減退,還是要“量力而行”。



女不過七七

女人和男人在身體發育上本就存在著差異,女人的衰老程度也早過男人。 按現在醫學觀點,女人四十九歲,臨近更年期,將要閉經,不能懷孕;再說了,越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骨盆組識也會發生質變,再加上接生技術很落後,生兒育女是有很大的風險。也就理解了古人普遍要早結婚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還是很智慧的,“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的俗語,至少在當時的生活現狀和醫療條件下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與現在提倡的晚婚晚育似乎有點牴觸,不過還是要把握好男女生育的最佳時機。這恐怕也是當下“大齡”婦女不想生育二胎的原因吧!


為生活而提神


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是說男女生長生育週期的。在我國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的首篇《上古天真論》裡就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之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哀,面始焦,發始隨。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自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地。

丈夫八歲,賢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報。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衷,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後人,髮鬢頒自。七八,肝氣廣在,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則齒髮去,形體皆極。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這是黃帝問岐伯,岐伯答黃帝時說的話,論述了人體的生命過程,強調了腎氣,正氣,真氣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生命起於生育,黃帝與歧伯在探討人的生育問題,而講述男女的生理生育特點。腎氣為生命之源,腎為先天之本,養生先養賢。闡明人體發育的典型特徵就是女七男八為週期的,揭示了人體發育過程的階段性規律,很有科學價值,對中醫與生理研究都很有意義。

當然,事無絕對,現在有的女孩十一二歲也能懷孕,男人七十幾八十也能使女人懷孕,女的過了五十還來月經可孕,這是個別現象,不是普遍現象。男女生育生理節律,基來是以女七男八來論的,女七七四十九歲之後,有者不多,男八八六十四歲後,真是精疲力竭了。





樹德漢碩


這是中醫術裡腎臟門的醫理依據根據的理論語。其它門派是胃.脾.肺.肝.心.腸與膀胱.血氣。此內科,刀箭棒瘡癰為外科,加婦幼兩科。構成中醫門科。

術有體外體內施術兩式,總法是補洩。

中醫說的腎是生殖體系,不是西醫的單個腎器官一個臟器器官。

因而歧伯述的生殖體系的腎,主骨,骨生髓,髓生血。付功能是生肓生孩子。常用是撤尿的排水。喜甜易受鹹侵。

生殖上,男犯八數,女犯七數。

從而,男二八得十六,因精滿自溢。女二七得十四,因天葵開.即月事(大姨媽)開始。為啥?不知道,現實就如此。當時是絕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可準備結婚生孩子了。

所以,男八八得六十四,精衰,女七七得四十九,月事衰。當時指這個年齡的男與女就不可生出孩子了,再生生其孩子體質就太差了。具體僅概述估值數。且與現在不同,當時距今天已七千多年了,是黃帝問歧伯醫道時的記錄詞句。

腎門派,分出三支派系:1.養生術,2.彭祖.3.玉女。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農村俗語是我國一種優秀的傳統語言文化,是勤勞的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相對而言比較簡單通俗,但很有道理。

“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句話在農村廣為流傳,但實際上來源於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這本書記載了“男八女七”,其實是男女生長週期變化規律的年齡。男性每過八年就會有一個週期,而女性每隔七年生命就有一個轉折點。比如說,男性在八歲時具有明顯的男孩子特徵;等到了二八,也就是十六歲時,精氣開始旺盛,能夠開始生育後代了;等男性到了三八到四八這個年齡段,身體狀態也是最好的,肌肉強壯,筋骨隆盛;而男性從八八即六十四歲開始,身體情況就開始聚然直下,而女性由於身體結構與男性有別,從七七即四十九歲的時候,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也就是說,男女分別到了八八和七七年齡段,大多數身體上會有比較大的變化,即開始慢慢衰老。

其實,我們從人的相貌中也可以看出來,過了五十歲以後,男性的相貌會顯得比女性年輕一些。

古人雖然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醫療技術,但對生活習慣和性格方面卻有著深入的研究,所以說《黃帝內經》上總結的“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還是有很大的道理的。

感謝您的的耐心閱讀!歡迎大家留言轉發!





秀峰觀世界


這是形容男女生命力的一個週期,男的八歲為一個週期,八八六十四後身體漸漸走下坡路,另外的說法是到了這個年齡段生育能力有限了。女的是七歲為一個週期,七七四十九表示更年期到了,生育能力到達頂端了。身體每況愈下了。

所以說不管男女都要注重養生,平時都注意身體,注意飲食,多運動。自然規律人人都不可逃避,但可以改變它的寬度。尤其是現代社會,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