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勤耕耘 換來桃李滿園香——記綏中縣一高中黨委書記江樹宇

踏進縣一高中的校門,就能感受到一種久違的靜謐和安詳,書香氣息浸潤的雅緻和洗盡纖塵的超脫處處洋溢,城市的喧囂在這裡頓然消失了……我們帶著一份好奇、一份真誠,去探尋這所國家級“綠色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輝煌的秘密,去解讀一高中黨委書記江樹宇的治校之道。

縣一高中始創於1924年,1978年被確定為遼寧省重點中學。經歷數十年的沉澱,如今的一高中已經成為獨具辦學特色的省級“示範性高中”。江樹宇任職以來,以團結、務實、開拓、自律的工作作風,帶領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殫精竭慮,銳意進取,抓住機遇,謀求發展,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人文校園、創新校園、信息校園、生態校園、文明校園”的特色,得到進一步充實和強化,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實現了學校管理科學化、教學設施現代化、校園環境花園化。進入新世紀以來,他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擴大優質高中辦學規模”的部署及縣委、縣政府關於“將縣一高中做大做強”的決策,將學校在短短几年內規模擴大3倍,國有資產增長數倍,使廣大學生接受高質量、高層次教育的願望得到滿足。學校基本做到了規模發展與管理進步、質量提升同步,實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優選人才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廣納人才,配強一高中師資隊伍,江樹宇建立了體現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性勞動價值的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對外實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的方式,拓寬了優秀教師來源渠道,對內實行雙向選擇聘任、教師競爭上崗的流動態勢以及崗位責任制和工作目標責任制等管理模式。由於引入了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教師的勞動和創造得到尊重和肯定,保證創新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貢獻有回報,不僅激發了隊伍活力,也增強了學校對外吸引力和內部凝聚力。

江樹宇堅持從學校及教師發展需要出發,積極為教師創造提升品位、發展特長的條件,堅持有計劃、有步驟地紮實開展校本培訓工程,即以全體教師為對象,以增強師德修養為內容的“樹形象工程”;以青年教師為對象,以提高業務素質為內容的“強素質工程”;以優秀骨幹教師為培養對象,以培養教育專家為目標的“塑名師工程”。近年來,學校已有一大批青年教師在省、市乃至國家級的各類教學大賽中獲獎,連續三年榮獲市教師基本功競賽高中組團體冠軍。

江樹宇始終堅持實行保護教師合法權益,保證主體參與的管理制度,講求民主,充分發揮職代會的作用,每學期至少兩次職代會,保證教師對學校的規劃、計劃、重大改革措施或其他重要決策等行使審議、評論、建議的權利。實行校務公開制度,採用報告、公示等方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保證教師對財務收支、招生、收費標準、評職、選優、福利、用工等有知情權,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自覺接受教師的監督。江樹宇堅持“以感情留人,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對教師真心呵護,誠心關懷,耐心扶助,細心體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資激勵富於情,精神鼓勵滿含情。

德育為首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德育工作是江樹宇多年來最重視的工作,他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即道德行為養成教育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層次化,德育活動突出說理性、主體參與性和開放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青年黨校、升旗儀式及成年儀式、跑操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亮點,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也是檢驗學校辦得成功與否的“試金石”。江樹宇積極推進學校新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工作,形成了學校新的課程體系,做到必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課並舉,基礎型、拓展型、探究型三類課程齊備,構建了適應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開發和培養。近年來,學校高考成績連創輝煌,位居省內縣區高中前列。一本進線人數連續多年保持400人以上,二本以上升學人數連續八年突破千人大關。2018年高考再續輝煌,600分以上15人,最高成績為663分;進入自主招生控制分數線(相當一本)以上236人;本科以上1249人(含藝術體育54人),位居全市第一。

二十四載育桃李,英才卓立遍神州。江樹宇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省勞動模範、市勞動模範、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並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面對這些榮譽,江樹宇亦如他做人的低調風格:“這些榮譽都不重要,若孩子們能走進校門砥礪品行、增長才智,走出校門服務社會、造福人民,這才是我最大的心願。”

(王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