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第一次發燒,你是怎麼處理的?

唯愛寶寶一生


寶寶出生後第一次發燒,你是怎麼處理的?

至今對兩個寶寶的第一次發燒記憶猶新。孩子不是缺乏微量元素,應該是著涼、上火之類的。

我的經歷

大寶8個月第一次發燒,我們真是有些手足無措啊,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還採了指血,大寶害怕得哇哇大哭,也沒查出什麼問題,就是普通發燒,體溫不到39度,醫生給了一個草莓味的退燒藥,吃了藥,第二天就好了。

二寶5個月第一次發燒,因為有了經驗,發燒只不過在抵抗疾病,是身體的正常反應。量了體溫,不到38度,沒有吃藥,多給吃母乳,讓他多睡覺,保持愉快心情,第二天也好了。

其實發燒不是病,是寶寶在跟病菌作鬥爭呢,不需要過分擔心。如果寶寶發燒,我們可以分別加以處理。

科學處理發燒

1、根據溫度處理

一般38.5度以下,可以給孩子吃退燒藥,並注意給孩子的額頭降溫,放一個退熱貼或者溫熱的毛巾,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舒適度。

如果溫度不到38.5度,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給孩子降溫,比如洗溫水澡、用薑片擦身體等。千萬不要用酒精給孩子擦身子,防止孩子酒精中毒。

2、何時入院

一般的發燒不需要去醫院處理,因為醫院裡人多細菌多,更容易讓孩子感染。但是如果孩子出現高熱驚厥、高燒不退、咳嗽症狀時,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防止自己護理不當,引起其他疾病。

總之,孩子發燒確實是令人頭疼的事情,但是這是孩子免疫力提高的機會,我們一定要理智對待。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在處理寶寶發燒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兩個角度來入手。

首先,第一點,一定要明確寶寶發燒的原因。在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發燒的原因無非就是以下三點。

1.呼吸道感染,可見於流感、肺炎、咽炎等疾病。這是在新生兒時期發病率比較高的幾個疾病,如果出現明顯的高熱,必須要考慮這種情況。此時,應該立刻去醫院就診,一般都需要使用抗生素靜脈用藥。

2.胃腸道,可見於輪狀病毒感染,胃腸炎等等,這個時候,一般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表變,還是很好判斷的。這時候,也建議去醫院就診,因為這些感染不是靠降溫就可以處理的。

3.疫苗反應:如果體溫在38.5℃一下,這個只需要簡單的對症降溫就好,一般可以多喝點熱水。超過38.5℃可以去醫院就診。

第二點,就是降溫。

降溫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方式,物理降溫有退熱貼、擦浴等不同方式,藥物降溫主要就是布洛芬。38.5℃以內一般可以用物理降溫,超過38.5℃建議採用藥物。


阿卡醬醫生


▍小寶寶終究會迎來人生的,第一次發燒,爸爸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寶寶的發燒絕對是與微量元素無關的。新生兒第一次發燒是考驗媽媽的心態,這時候一定不要過度緊張,要冷靜處理。

▍剛剛開始發熱的時候,如果沒有其他伴隨症狀,孩子的精神狀況不錯,體溫在38度左右,可以不用去醫院,先在家觀察。暫時不吃退燒藥,讓孩子多喝水,多排尿,用溫水擦擦脖子,腋下,腿部,幫助散熱。如果手腳冰涼,說明一會兒體溫還會升高,這時候就不要做物理降溫了,可以搓搓手腳。體溫升到38.5度左右,可以吃一次退燒藥,但要注意多喝水。退燒藥的原理是靠發汗帶走體內的熱量,體內水分不足,也起不到退熱的作用,一般服藥後半小時到一小時,體溫會慢慢降下來,但也可能管4到6小時,因為體內的病毒沒有被清除掉,退燒只是暫時的。當孩子發燒時,作為家長總會陷入自責,甚至互相埋怨,但是生病並不是誰的過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經歷的,絕大多數的感冒發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不夠強大,全家人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努力陪伴孩子戰勝疾病。

▍不少媽媽認為寶寶已經發燒了,穿少了,會著涼,讓寶寶更嚴重,所以寶寶發燒了,會穿多一些。既可以預防再次著涼,而且還能出點汗降降溫,但這個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讓發燒的寶寶穿過多,不僅會影響寶寶身體的散熱功能,使得體溫上升,還會讓寶寶長時間處於悶熱的高溫環境中,機體的器官功能受到影響。當寶寶發燒的時候應當適當穿衣,不可過多。此外寶寶在發燒的時候會大量的出汗,寶寶媽媽們要注意給寶寶更換乾淨的衣物,以防汗溼的衣服,加重發燒。


PPT愛好學習者



寶寶第一次發燒,對於新媽媽們來說都是手足無措,內心慌亂,焦急。我家寶寶從出生到九個多月遇到了第一次發燒,看著寶寶很難受的樣子,自己就慌了,也很心疼寶寶,作為母親,我相信遇到這個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夠代替寶寶受罪。起初,我家寶寶偶爾咳嗽,後來開始發燒,每隔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我就給寶寶測一下溫度,她從37°8持續上升到最高溫度39°,這段時間寶寶的精神狀態都挺好的,能吃能玩,我也就沒給她吃藥,中間一直給她多喝水,到晚上孩子一直哭,我發現可能是嗓子發炎引起的發燒,就給寶寶吃了美林,過一個小時溫度降下來了,到早上溫度又開始升高,



我擔心寶寶是幼兒急診,而且寶寶發燒已經超過24小時了還沒有降下去,和孩子姥姥最後決定去醫院,大夫也擔心是幼兒急診,開了藥,而且是中藥,剛開始自己有點不想給孩子吃,後來大夫說中藥對孩子是沒有刺激的,回家按大夫說的給寶寶吃藥,大概兩個星期才好利索。寶寶一生病全家人都跟著煎熬,所以通過這次寶寶生病,自己也知道如何應對,我想對寶媽們說,寶寶發燒不要立刻給孩子就吃藥,孩子畢竟還小,藥還是有副作用的。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和溫度,如果溫度不高孩子狀態不好就得對症下藥,如果溫度高孩子狀態還挺好就可以讓寶寶多喝水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自動降溫。


全職媽咪的育兒心得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孩子怎麼額頭這麼燙?發燒了?……哎呀,怎麼辦”發燒,可以說是寶寶還小時,經常會發生的生病症狀。撇開如何幫助寶寶退燒,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然後才能一步步做下去。

發燒可以促進免疫功能,貿然退燒未必有助孩子的健康,應把握正確處理原則,避免不當的退燒方法,才能夠協助孩子康復。

關於發燒現象

  •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中心體溫≧38℃。

  • 人體生病引起的發炎反應會讓體溫的定位點提高,所以造成發燒現象。
  • 開始發燒時,身體會感到發寒、四肢冰冷,這是體溫定位點上升的結果。

  • 一旦體溫提高到定位點之後,四肢會變溫熱,也不會有明顯怕冷的感覺。
  • 發燒一段時間或使用退燒藥以後,體溫定位點下降,身體可能會覺得熱,並開始流汗退燒。

測量體溫

  • 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但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較差。

  • 口溫平均比肛溫低,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 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

重新認識發燒的影響

  • 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身體免疫反應,反而可能推遲疾病的康復。

  • 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所以一般不會超過41℃。
  • 有些爸爸媽媽擔心如果不積極退燒,孩子的體溫可能一直往上飆高,其實人體的體溫調控機制不會讓體溫無限上升。
  • 坊間孩子腦子燒壞的傳說,其實是孩子罹患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無直接因果關係。

必須注意的危險病徵

有無發燒和體溫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嚴重程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危險病徵,如果有下列情形就必須儘速至醫生處診治。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症狀 、咳痰有血絲、尿量大幅減少、呼吸暫停、哭泣時沒有眼淚、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便會很喘;持續頭痛與嘔吐;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皮膚出現紫斑

退燒的時機

如果體溫並未太高也未引起特殊不舒服,尤其體溫並未超過39℃的時候,不需要積極退燒。

認識正確的退燒方法

  • 各種退燒藥物中,除了阿司匹林不可用於18歲以下兒童,其他口服與塞劑之退燒藥均可於必要時適量使用。

  • 單純注射點滴並沒有退燒效果。
  • 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退燒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引起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所以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可能造成發燒兒童額外的代謝負擔。
  • 衣服穿太多、中暑等產熱與散熱失調的情形也會造成發燒現象,但此時身體的體溫定位點其實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物理退燒法才會有些幫助。

發燒的後續照顧

部分爸爸媽媽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生開的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目的在暫時緩解病人的不適。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現象。

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有些可能持續發燒達7天或甚至更久。家長必須注意孩子有無出現上述所列的危險病徵,並持續遵從醫囑追蹤治療。


蜜桃姐姐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發燒和缺乏微量元素沒有任何的關係。現在有一些兒科或者是醫院,要給小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測,但實際上給小嬰兒並不需要檢查什麼微量元素,尤其是檢查結果,動不動就說小孩子缺鈣。新生兒是吃母乳和配方奶長大,不管是哪一種餵養方式都不會缺鈣。其次,你說的第一次發燒,也要看寶寶這個時候是多大月齡。如果是新生兒,從剛出生到三個月之內,那麼不用考慮什麼了,直接帶去醫院,讓醫生做判斷,給予適當的治療,不要試圖自己在家處理,因為這樣可能對於這麼小的嬰兒是致命的。對於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就可以給予適當的退燒藥,但是前提是他沒有其他的不適和奇怪的症狀,一般來說,在體溫沒有超過38度5之前,如果精神狀態還不錯,那麼是不需要給發燒藥的,如果超過38度,影響了睡眠,那麼可以給一些對乙酰氨基酚,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就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了,但是需要買專門給小寶寶用的那種。六個月以上的嬰兒,除了對乙酰氨基酚,還可以使用布洛芬。當然也不是說一發燒就要給藥,而是說發燒的溫度比較高,並且沒有其他的症狀,精神狀況比較不好,那麼用退燒藥可以讓她舒服一點。除此之外,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水分。現在並沒有什麼證據表明物理降溫對於退燒有什麼好處,因此,很多人傳說的什麼?用溼毛巾擦腿或者擦身子,其實都是沒有什麼必要的,如果擦身體的毛巾溫度比較低,反而會讓嬰兒感覺不適。另外還需要強調家長一定要注意,嬰兒除了發燒症狀本身還有沒有其他的症狀,比如說咳嗽,流鼻涕,出疹子,拉肚子等等。如果除了發燒,還有其他的症狀,那麼也最好帶嬰兒去醫院就診。對於一歲之內的小嬰兒來說,發燒其實還蠻常見的呢,因為這個世界對於小嬰兒來說都是陌生的,那麼他接觸到的病毒也都是陌生的病毒,他身體裡還沒有什麼抗體,所以說發燒很常見,還能夠刺激他的免疫系統。但也不是說發燒全都能自愈。一般嬰兒的發燒很少超過40℃。如果體溫超過40℃,就要送去醫院,另外,如果他的體溫超過38度5,並且連續維持這個溫度一直不退,也要送到醫院去就醫。


桔子幫小幫主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次發燒,起因通常是幼兒急疹。作為新手爸爸媽媽,看到寶寶生病發燒,很容易手忙腳亂,所以,掌握一些相關常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幼兒急疹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發於六個月至三歲,其中六個月至一歲最為常見。幼兒急疹表現為無明顯誘因的突發高熱,而且僅僅是高熱,大多數寶寶的精神狀態依然良好,一般不影響吃奶和進食,只極少數寶寶會伴有輕微的流涕、腹瀉等症狀。高燒通常會持續三至五天,大多為三天,之後會突然退燒,退燒後出疹。這也是辨認幼兒急疹的典型特徵,熱退疹出,退燒和出皮疹是先後關係,並不會同時發生。幼兒急疹的皮疹大多從軀幹部位發起,也是軀幹部位最重。皮疹經過一至兩天會完全消退,消退後不會留有色素沉著,不會留下痕跡。幼兒急疹在出皮疹之前診斷較為困難,當熱退疹出後,才能夠明確診斷,而此時其實已經算是痊癒,不用再因為皮疹而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幼兒急疹很難預防,但是整個過程不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損傷,也不會留下後遺症問題。幼兒急診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能夠自愈。寶寶患幼兒急疹期間不需要用藥,也不需要特殊治療。在發燒超過38.5℃時,可以使用退熱劑。同時,要做好居家護理的工作,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不要捂熱。注意預防脫水,要及時給寶寶補水。另外很多人認為幼兒急疹出過一次就不會再得了,其實幼兒急診並非得過一次就能終身免疫,有極少數的寶寶還會第二次出現。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想問問你寶寶多大了?我家寶寶母乳餵養,六個月大時第一次發燒,到現在兩歲總共發燒5次,只有第一次帶她去醫院看醫生,吃藥後面都自己護理好的。

首先,看寶寶是否有受涼,是否在長牙期,是否近期吃的比較多積食等,或者其他嗓子發炎之類狀況,這些和發燒有關,和微量元素無任何關係。

其次,按孩子的狀況處理,如果溫度超過38.5可以吃退燒藥,未超過物理降溫例如擦身,洗澡,蓋的少些,少飲食,多喝水或喝奶,受涼的晚上睡前腳底包乾薑末,積食的,少吃。

總之,家長要淡定,發燒很正常,是孩子增強免疫力成長的必然經歷,儘量孩子自己對抗,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去醫院看看,但最好媽媽多學習,基本的感冒發燒之類都可以自己護理。


職場媽咪育兒記


發燒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人們對於發燒已經是見怪不怪了,該吃藥的吃藥,該看醫生的看醫生。但是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發燒可不是一件能忽視的小事。面對嬰兒的第一次發燒,很多父母都措手不及。嬰兒發燒,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最直接的判斷孩子是不是發燒的辦法就是體溫,可以用體溫計量一下孩子的體溫,如果發燒度數不是特別高,父母可以在家給孩子降溫退燒,可以用毛巾敷在孩子頭上,但不可太涼。

然後,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平時的生活來判斷。剛出聲的嬰兒因為不會講話,難受也說不出來,往往選擇哭這種方式,要留意孩子的心情變化。留意孩子有沒有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也可以間接判斷出孩子有沒有發燒。確定孩子發燒之後,需要多點給孩子喂水,用一些物理方法幫助退燒。對於孩子,就不能用成年人的方式處理發燒了。

如果是新生兒,溫度過了三十八攝氏度就要前往就醫。除了溫度之外,孩子的反應和情緒也是很重要的,觀察孩子有沒有情緒反常,愛哭鬧,突然不愛活動,等等。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在醫生的幫助下一起為孩子退燒,新生兒由於脆弱,小小的病痛都可能讓他們陷入危險,因此父母絕不可以懈怠,認為發燒是會自己好的,不用太擔心。多瞭解一些處理方式,家裡經常準備一點退熱貼,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18年,擅長小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醫聯媒體


寶寶發燒後,溫度沒有到39度的時候,我都是採用物理降溫,拿毛巾給孩子熱敷,一直換毛巾,很有效。

家裡人總是擔心孩子燒壞了,我比較皮實,不怎麼擔心,去了醫院,醫生也是給打退燒針罷了,孩子發燒,家長焦慮,總希望一下子孩子就好了,可是身體需要一個抵抗病毒的過程,不能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