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荼毒了多少人?

真正伤害孩子的是不良的家庭氛围,而不是单亲。

在一个充满争吵与暴力的家庭中,离婚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是解脱与救赎,而并不是伤害。

提到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刘律师提到一个让自己觉得内心很受震撼的案子。

01 闪婚

林女士和丈夫都是武汉人,两人是经人介绍结的婚。

林女士的父母在武汉汉正街有个铺面,做服装批发的生意,生意一般,小本买卖。林女士那会儿刚从大学毕业,还没找工作。

林女士的丈夫小张,也刚毕业。婆婆是退休中学教师,公公是退休干部。

当时介绍人觉得林女士长得年轻漂亮,小张出自知识分子家庭,挺配的。介绍认识之后林女士和小张彼此觉得还可以,都到了结婚年龄,就闪婚了。

结婚后,林女士很快生下一个女儿萌萌。

月子里,丈夫小张觉得在武汉没什么发展前景。虽说是武汉三镇,但还是大农村一个,工作难找,工资还低,不如去长三角的发达地方,便吵着要去杭州打工。

林女士不想刚结婚就和丈夫分开,就撇下还刚满一岁的孩子跟着丈夫去了杭州。


02 大城市里的留守儿童

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作为退休教师的奶奶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照顾萌萌的职责。

据林女士讲述,奶奶对萌萌的要求特别严格,萌萌才两岁,刚会说一点话,奶奶就让孩子背唐诗、学英语,背不出来奶奶就要批评教育,有的时候还要动手。

林女士从邻居那里了解到,小区里有个小女孩两岁就会背好几首唐诗,看起来机灵可爱,人见人夸。

于是人多的时候,奶奶就喜欢把萌萌往人群中间一推,让萌萌也背一首给叔叔阿姨听听。萌萌就站在人群中,低着头,只摆弄自己的衣襟,一句话不说。尴尬的奶奶就当众冷下脸说她:“这孩子怎么这么拿不出手呢!”

“我邻居姐姐和我一样大,关系很亲近,就告诉我说,孩子他爷爷退休了没事喜欢喝酒,喝多了趁奶奶骂孩子的劲就打孩子。一个那么小的孩子,他们怎么下得去手,自己的亲孙女啊!”林女士说。


“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荼毒了多少人?

“别人家的孩子再聪明也不是我家的,我不指望我的孩子是神童或者将来有多大的出息,我只想她健康快乐地长大。”林女士说,“但是她奶奶就总说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天天让背唐诗,她才两岁啊!咱们两岁那会儿都是在瞎玩。”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林女士和公婆的分歧很大。公婆认为自己的孙女应该很早就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恨不得三岁背唐诗,五岁学编程,六七岁能把牛津大辞典给背下来。

林女士就觉得,孩子小时候应该轻松地享受自己的童年,即使学什么也要根据孩子喜好来,过早地灌输很多的知识这是揠苗助长。

公婆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林女士却很怕总是打孩子会把孩子打坏。


林女士和公婆总是就女儿的教育问题发生矛盾,后期甚至演变为激烈的争吵。丈夫小张也只是说“我妈是老师,老师在教育问题上不比你懂”、“我也是这么被养大的,你看我现在有问题吗”这些话。

得不到丈夫和公婆支持的林女士萌生了离婚自己带孩子的想法,但是又想到孩子才两三岁,父母离婚,家庭破碎,肯定会给孩子的感情造成极大地伤害。再说自己现在收入一般,离婚了孩子跟着自己也要受苦,于是便作罢了。


03 初见端倪

转眼萌萌五岁了,还是不太爱说话,叫她她也不搭理,就只一个人笔直站着,低头看着地面。

“我回家给她买鞋,带她去鞋店,问她喜欢什么颜色,要白色还是粉色,她就整个人放空杵在角落里,也不说话。

我以为她听不懂,就给她选了粉色的。但是店员拿了她码数的鞋摆在她跟前的时候,她突然就倒在地上,蹬手蹬腿,哇哇大哭,我和在场的店员都吓坏了。店员还以为她癫痫发作,要上去抢救。”

之前林女士只是觉得公婆的教育理念与自己不和,孩子发育得比别人慢而已。这次买鞋的事情,着实吓了林女士一大跳。

“我当时就想孩子总是被他们这么教育,是不是自闭了?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可能心理有点问题了。”


“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荼毒了多少人?

反正林女士在杭州几年了也不觉得这地方多好,没有同学朋友,没人说话。和老公住一起两个人整天吵架,到后面就变成无话可说,貌合神离。

林女士又想要离婚,但是想到自己在武汉的孩子,又觉得不忍心,便决定自己先回家带孩子。和丈夫异地分居的状态应该也和离婚差不多,能拖一年是一年吧。

林女士回武汉之后,在汉阳找了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萌萌渐渐话多了一点,但还是一天说不超过十句。让林女士开心的是,她带萌萌出去玩,问萌萌高不高兴,萌萌居然会回答她“高兴”了。

这是萌萌第一次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荼毒了多少人?

缺席萌萌成长好几年的林女士也渐渐察觉到,萌萌对陌生的成年男性,带着莫名的、仿佛天生的恐惧,在路上碰见男人都要绕道走。

“不知道我不在的这几年,小小年纪的她,每天都过的是什么日子!”


04 一场噩梦

这样过了一两年,丈夫小张在杭州的工作也不太顺利。梦想是有的,但是杭州的竞争也并不小。

家里也催着回武汉,可以安排工作,于是小张也回武汉了。

家里安排的工作在江夏,小张和林女士还有孩子都不住在一起,也就周末见个面。

林女士在单位上,有个同事对她很好,每逢节日必嘘寒问暖,偶尔还帮林女士接送一下孩子。

某天周五,同事顺路捎了林女士和刚放学的萌萌一程,在楼下被刚回家的小张撞了个正着。

——“送你回来的男人是谁?”

——“就是同事,人家顺路。”

——“顺路?谁会无事献殷勤?我看你就是想给我戴帽子!你这个贱货!”

关上门小张就抽出皮带来对着林女士一顿猛抽。

萌萌愣在原地,懵了半晌才开始嚎啕大哭。


“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荼毒了多少人?

第二天,爷爷也上门了。

——“早就觉得你这个女人野得很,不顾家,我儿子当时怎么娶了你这么个人回家的。我退休干部的颜面被你丢尽了。”

——“你住在我们买的房子里面,还想把别的野男人带回家,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话音未落,爷爷老张和丈夫小张,两个一米七五的男人,围着瘦弱的林女士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萌萌轰的一声摔上了房门,爷爷去房间把已经哭肿眼的萌萌拖出来。

萌萌被爷爷的大手钳住,像小猫被人提了后颈皮一般动弹不得,全身的肌肉止不住地发抖。

——“你要跟谁?爸爸还是妈妈?”

——“妈妈。”

——“跟你妈你连房子都没得住,学也没得上,就问你爸爸妈妈你跟谁?”

——“要妈妈。”

爷爷气得扔掉了皮带,一把把林女士推出房门:“你给我滚!这是我们家买的房子,你不配住这里,快滚。”


05 梦醒时分

林女士被赶出了家门,只得在外租房住,爷爷和丈夫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也不给上,林女士几次要求看孩子都被拒之门外,无奈只能QQ和女儿保持联系。

“这么多年,她爷爷奶奶这个样子,孩子她爸打我什么的,我为了孩子能有个完整的家我都忍了。早就想离了,当时就是怕离婚早了孩子被别人指指点点,说她没爸爸,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现在看,还不如没爸爸!他们这一家子,把我好好的一个孩子活活逼疯了!这次我一定要离婚!”

刘律师说:“

在离婚案件中,孩子往往是触动双方当事人神经最多的因素。许多女性当事人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已经失去了期待,到律所来咨询离婚,但是又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就是担心自己离婚之后,孩子就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了。只有母爱没有父爱,心理可能会存在问题。然而,看着自己和母亲一次次经受父亲的暴力,与一直享受母亲的爱与鼓励,哪种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呢?

“现在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所谓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并不是像人们想象得那样脆弱敏感,只要是抚养一方心态好,教育得好,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照样能够阳光、自信,和在所谓完整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是一样的。”


正如知乎有个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心理上到底缺失什么”下面的回答说的:“缺你们把他们当成正常家庭的孩子看待。”

“不离婚是为了孩子”荼毒了多少人?

单亲家庭的不幸福,也只是在人们偏见里的不幸福罢了。

所谓单亲家庭或是完整家庭,其实只是认为划分的定义而已。只要有爱、有温暖、有亲人,都是健康的、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都可以幸福,无所谓好坏。

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组成模式,是人们对家庭的刻板印象,以至于很多人会觉得只有一个爸爸或者一个妈妈养孩子的家庭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畸形的。

但当下在所谓“完整”的家庭模式里,爸爸在抚养和教育孩子这块,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吗?有多少母亲还在“丧偶式育儿”?又有多少父亲给自己的孩子做了错误示范,导致男孩子自我认知混乱、女孩子与异性交往困难,甚至于对成年男性产生恐惧?

所以“完整的家庭”就一定幸福,离婚之后的家庭就叫破碎,就不利于孩子成长吗?

也不见得。很多时候,果敢地带着孩子离开,对孩子来说才是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