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有什麼名人奇事?

Heavn123


兩腳羊的故事並不是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而是發生在比五代十國時期更加混亂的五胡亂華時期。但五代十國時期也同樣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在這樣的亂世,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名人奇事就更是不勝枚舉了。

這裡四姑娘就不提帝王家的那些事了,而挑一個大臣來說,他身上的故事也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如果不是在亂世,很難相信會有那麼多事的發生,也很難想象他會做出那樣的選擇。他就是張全義,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不大不小的人物。

張全義出生於852年,當時正是小太宗唐宣宗當政時期,這一年也並不是多麼特殊,但也有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發生,因為後梁太祖朱溫也是在這一年出生。這兩個人還真是很有緣分,都投奔過黃巢軍,也都在大唐做官,張全義這個名字是唐昭宗賜的,而朱溫則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而兩人更多的糾纏則發生在後梁時期,那是相當的精彩。

張全義先是在黃巢起義結束後投靠了河陽節度使諸葛爽,成為澤州刺史,後來諸葛爽去世,張全義和劉經、李罕之擁立諸葛爽的兒子諸葛仲方為繼承人。不過諸葛仲方當時年紀很小,這三個人開始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最終張全義和李罕之聯合起來尋求李克用的支持而打敗了劉經,後來劉經和諸葛仲方就跑去了朱溫那裡尋找庇護。

張李二人得勝後,李罕之自己做了河陽節度使,而張全義做了河南尹。當時黃巢起義剛過去不久,各地都是民不聊生,人口少,流民多,百廢待興。張全義這個河南尹做的非常成功,他勸課農桑,耕田種地,他本人就比較節儉,在他的治理下,洛陽等地是非常的富裕,而在這個過程中,李罕之沒少向張全義要糧食和財帛等,激起了張全義的不滿。兩人的矛盾在888年爆發,最終李罕之再次投奔李克用借兵將張全義圍困,張全義的部下已經到了吃木屑度日的地步,他不得不向朱溫求救,最終朱溫救了張全義,而張全義得以繼續做他的河南尹。

從此以後,張全義就死心塌地的跟著朱溫,職位是步步高昇,做了節度使,封了王,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尤其是在後梁時期,張全義家的權勢是相當大的。而且張全義勤儉節約,很會積累財富。但是他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大的。

朱溫生病的一段時間,跑到張全義家去避暑,結果把張全義家的女眷都當成了自己的後宮妃嬪,讓她們個個都去侍寢,張全義的女兒、兒媳甚至他的繼室都要去侍寢。張全義只能默默忍受,甚至當張全義的兒子拿著一把刀想去結果了朱溫的時候,張全義還攔了下來。張全義的理由是朱溫對他們張家有恩,曾在張全義孤立無援快餓死的時候出兵相救,這是大恩,但其實他就是膽小,沒膽量質問朱溫,更不敢承受朱溫的怒火。最後還是張全義的繼室出面將朱溫罵跑了。

朱溫晚年,他的兒子們爭權,先是朱友珪殺死了朱溫和朱友文而做了皇帝,接著朱友貞殺了朱友珪而做了皇帝,朱友貞時期,張全義並沒有得到朱友貞的信任,而且後梁也快到了滅亡的邊緣。張全義又向李存勖示好而徹底倒向了李存勖。

李存勖建立後唐之後,張全義同樣是位極人臣,又是封王,做節度使、中書令等等。當時張全義和劉皇后還搭上了線。劉皇后缺一個有權勢和財富的父親,而張全義缺一個可靠的庇護人,於是兩人就達成了默契,劉皇后成了張全義的乾女兒。

這一時期的張全義就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政績斐然的張全義了,而是一個處事不公、公然洩私恨的權臣了。

不過張全義的結局並不是很好,當時李存勖做皇帝做得很失敗,很多地方出現叛亂。在李存勖親征和李嗣源去平叛之間,張全義力勸李存勖讓李嗣源去平叛,結果李嗣源被部下擁戴者叛了変,張全義自知罪重,絕食而死。


蕭曉四姑娘


先說明一下,兩腳羊是說五胡亂華的時期,五代十國就唐朝藩鎮割據到達頂點之後的大內亂,雖然也有遼國打草谷,但沒有五胡亂華時那麼亂。

但說起五代,名人奇事很多。

從哪說起呢?就從最會當官的馮道吧。

因為五代城頭頻換大王旗,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人今日還是鮮衣怒馬,明天腦袋就得在城頭掛了,而馮道先生在其中,竟然先後效力過十個皇帝,而且大多身居高位而不倒,可謂流水的皇帝,鐵打的宰相,是中國官場的奇蹟,他後面寫了一本書《榮枯鑑》,專門講解為官之道,這個書腦洞君以前也詳細介紹過。

說完文官,再說功力值最高的武將,在五代有一位武力值超高的武將,這位武將叫李存孝,在民間有“將不過李、王不過項”, 是跟項羽齊名的人物,單挑的話,基本沒有對手,但智商稍差了點,因為反叛最後被幹爹李克用弄死了。

李克用是沙陀人,從新疆那塊遷到了山西,落戶以後成為唐朝僱傭兵,黃巢之亂最後就是由他平定的。這個人是個獨眼龍,手下有隻黑鴉軍,後唐後晉後漢的皇帝都是這支軍隊裡出來的。

他打敗黃巢之後,從山東往太原趕,半路沒飯吃,跑到當時的汴州吃飯,結果因為言語衝突,被汴州節度使擺了一刀,半夜差點被殺死,就此拉開十餘年的梁晉爭霸,汴州節度使就是小時候餵豬,長大了當流氓,以後當皇帝的後梁皇帝朱溫。

朱溫原本是黃巢的手下,黃巢家裡是販鹽的,長大後讀書,參加科舉老是不中,於是寫了一首菊花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朱溫跟李克用翻臉後,論實力是不如李克用的,但他比較狡猾,老人家就說他跟曹操一樣處四戰之地,但狡猾勝之,所以,朱溫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李克用,反而屢屢取勝,最後差一點攻到太原城下。

朱溫跟曹操有一點像的是愛人妻,而且更過份,他喜歡跟兒媳婦發生不可描述的關係, 兒子也願意把媳婦送進宮,因為可以增加當太子的機會。

而朱溫把李克用打敗後,李克用的兒子出來復仇了,這個人叫李存勖,是一位半截英雄,歐陽修評價他,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運勢在的時候,天下無敵,一旦勢不在,那就倒黴了。

他接過父親李克用的槍,最後滅了後梁,統了一中原,論實力,也是可以統一中國的,但這個人好玩,愛聽戲。曾經有一次客串演出,被自己的戲子敬新磨打了一個耳光,敬新磨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敢打皇帝耳光的演員,就是因為李存勖說錯了臺詞。

後面,李存勖就被自己的義兄李嗣源給幹掉了。

李嗣源有個乾兒子叫李從珂,李嗣源死後,接班的李從厚擔心李從珂會造反,要求人家搬家,最後逼得李從珂真的造反,而等大軍來時,李從珂眼看要失敗,爬上城頭哭了一通,這一哭,進攻他的禁軍竟然反水了,全部向他投降,李從珂就此奪走了天下。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靠哭鼻子得天下的皇帝。

李從珂得了天下後,對自己的姐夫石敬瑭開始猜忌起來,石敬瑭就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請了遼人幫忙,後建立了後晉。李從珂死後,抱著秦始皇傳下來的傳國玉璽自焚了,這是傳國玉璽最後在史書上露面,後面的全是白板皇帝。

而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名氣最臭、影響最大的漢奸,因為中原沒有幽雲十六州,北方遊牧政權才能野蠻生長,遼金蒙古等一個比一個強。

石敬瑭死後,他的接班人侄子石重貴不肯向遼國屈服,跟遼國開戰,最後被遼國耶律德光給滅了,遼國差一點要入主中原,只是太熱了,而且不會管理,最後又退了出去,走到半路,耶律德光病死,為了保存屍體,遼國人把他做成了肉乾。

遼國人退出後,太原的後晉大將劉知遠揮師南下,建立後漢當了皇帝,傳了兩世。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武將特別囂張,瞧不起文人,後漢的史弘肇就說: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

所以,五代經常發生武將擁立皇帝的事情,像陳橋兵變皇袍加身的事情,其實在五代十國發生過多起,趙匡胤只不過是在模仿罷了,這也是趙匡胤要杯酒釋兵權的原因。

後漢二世也開始猜忌大將,結果被後漢大將郭威推翻,郭威原本是個小混混,曾經在街頭應屠夫的邀請,捅死過殺豬的,水滸傳裡牛二的故事大概是以他為原型的。

郭威玩皇袍加身時,趙匡胤就是郭威身邊的親衛兵。

郭威建的皇朝叫後周,後周二世是他的侄子柴榮,柴榮是一個很有才的皇帝,只是死得太早,最後讓趙匡胤摘了桃子。

這是五代的事情,還有十國,周邊十個小國家,也是各有各特點,比如南漢政權喜歡用太監,你要是想當官必須先閹了,而吳越王錢鏐因為保境安民,受到浙江一帶人的懷念,到了近代,錢家成為最牛的家族之一,錢其琛、錢正英、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鍾書、錢復、錢穆都是其後人。

五代的事情大概是這樣,奇葩的事情還是很多,三言兩語講不完,大家可以進今日頭條,查詢我的號:腦洞歷史觀,進我的專欄,看其專欄《五代十國的梟雄們》,一百萬字講述五代史。


腦洞歷史觀


先指出提問者一個小錯誤,“兩腳羊”是五胡亂華時期,不是五代十國。下面說說五代十國幾個名人奇事:

1.朱溫,連自己兒媳婦都睡的色鬼皇帝。朱溫本是黃巢起義軍成長起來的將領,後來降唐,勢力逐漸壯大,最終代唐建立後梁,是為後梁太祖。他淫心熾熱,玩弄女人不分對象,睡了大臣的家眷還讓幾個兒媳婦伺候自己,最終因為兒媳婦聽到了他關於對繼位問題的安排,使繼位無望的兒子朱友珪鋌而走險刺殺了朱溫。

2.李存勖,唱戲上癮反被戲子所殺的後唐莊宗。莊宗李存勖酷愛唱戲,喜歡和伶人們廝混在一起,並給自己取藝名“李天下”。尤其在滅了後梁以後,他很懈怠也很驕傲,後唐危機四伏。後來眾叛親離,他也被伶人作亂射死。歐陽修說他: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3.石敬瑭,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人做乾爹的“兒皇帝”。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了抵禦後唐末帝李從珂的攻擊,也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勾結契丹,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和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為代價,使契丹幫自己打敗了後唐,及自己為後晉皇帝,是為後晉高祖。

4.馮道,伺候了四代十帝的官場不倒翁。五代一共五個朝代,除了後梁以外,馮道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朝代共十個皇帝,如果算上契丹主耶律德光,那就是五個朝代十一個皇帝,而且都是太師、太傅、宰相、尚書之類的高官,因此馮道自號“長樂老”,絕對神一般的人存在。

5.高季興,國王成了“無賴”。五代十國有一個南平國,高季興建立,地盤只有荊州、歸州等三州之地,但地處水陸要衝,許多各國的貢品商品都需要從他這兒過,高季興經常派人攔扣別人的東西,但如果別的國家因此發怒了,發出戰爭威脅,他又還給人家,絲毫不以為意,因此周圍國家都稱之為“高無賴”!



磨史作鏡


【文藏來答】五代十國是一個混亂的時期,所以發生什麼都不會奇怪,讓我們一起看看後唐皇帝和伶人的故事吧~

五代時期的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在軍事方面算個天才,但在政治上卻是個十足廢柴,沉緬於聲色,在賞賜官職、財物方面,對倡優特別信任、大方,但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有功之臣卻十分猜忌、吝嗇,以至於出現歷史上罕見的伶人專權現象,進而加速後唐滅亡。

皇帝愛作曲唱戲

李存勖懂音樂,會作曲,還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李天下”。他常常跟優伶們嬉戲逗樂,就連出門打仗都帶著一大幫伶人隨行。

早在稱帝之前,李存勖就因任用伶人楊婆兒為刺史,而貽誤戰機。後來,伶人周匝在戰爭中中被後梁軍俘虜,因伶人陳俊、儲德源的保護而免死,等李存勖滅掉後梁時,李存勖竟然要賞賜陳俊、儲德源二人為刺史,以報答他們對周匝的救命之恩。而當時,軍中身經百戰、立下大功的將士都沒得到刺史之職,他們對此無不憤慨。

李存勖對伶人極度崇信,他們不僅可以隨意出入宮禁,還能欺凌大臣,干預朝政。文武百官對令人們非常嫉恨。不過,在眾多被人恨的咬牙切齒的伶人樂官中,唯獨最擅長滑稽搞笑的敬新磨,不但沒有過失罪惡,反而多次勸諫李存勖,堪稱當時優伶圈裡的一股清流。

急中生智搭救好官

後唐莊宗李存勖喜歡打獵,有一次他帶著一幫伶人在中牟縣打獵,肆意踐踏田地裡的莊稼。中牟縣令攔住御馬,為民請命。李存勖被攪了打獵的興致,一氣之下想殺了中牟縣令。樂官敬新磨深知此事不妥,於是不等侍衛下手,就率先領著一大幫伶人捉住縣令,當著李存勖的面狠狠斥責縣令:“你身為縣令,偏偏不知道我們天子喜歡打獵嗎?怎麼放縱老百姓種莊稼交納賦稅?為什麼不讓你的百姓捱餓,空下這塊地,以便讓我們的天子馳騁打獵?你罪該萬死!”敬新磨說得義憤填膺,還請求李存勖趕快行刑,其他樂官們也跟著附和。唐莊宗瞬間明白這是敬新磨在反諫自己,哈哈大笑,赦免了中牟縣令。

打皇帝耳光還領賞

李存勖平時很喜歡跟伶人們一塊演戲,有次他玩著玩著,突然向四處張望,還大聲喊:“李天下(李存勖自己的藝名),李天下你在哪裡?”敬新磨上前就給了李存勖一大耳光。李存勖瞬間懵了,侍從和其他伶人們也都驚呆了。大家七手八腳地捉住敬新磨,責問他:“你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怎麼敢打皇帝耳光?”敬新磨說:“李天下只有陛下您一個人啊,可是陛下您剛剛又在那兒呼喊誰呢?這種玩笑開不得。”敬新磨這麼一說,大家都忍不住笑了,李存勖也反怒為笑,不但沒有治敬新磨的罪,反而厚賞他。

李存勖

敢罵皇帝是狗

李存勖的愛好比較怪異,不但喜歡唱曲演戲、寵信伶人,還在宮廷中養了很多惡狗。有一次,敬新磨在大殿上奏完事,正要離去,一條惡狗攆上了他。敬新磨嚇得趕緊躲到柱子後呼救:“陛下不要放縱您的兒女咬人!”當時人們對寵物的觀念跟現在不同,尤其李存勖並非漢人,而是沙陀人,特別忌諱把人與狗並稱。敬新磨正是想借機諷諫李存勖不要玩物喪志,更不要讓惡狗嚇到文武百官。

李存勖這次沒理解敬新磨的用意,惱羞成怒,拉弓搭箭要射殺他。敬新磨急中生智,大呼:“陛下您不能殺我!我和陛下是連為一體的,殺了我不吉祥!”李存勖很驚訝,問他啥原因。敬新磨說:“陛下您建國時,改年號為同光,因此天下都稱陛下您為同光帝。同,發音跟‘銅’一樣,如果殺了我敬新磨(音‘鏡新磨’,意思是新打磨的銅鏡),那麼‘同’就沒有光澤了。”李存勖當然明白敬新磨是在胡扯,但還是為他的機智哈哈大笑,並且放了他。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