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這幾種禮貌,正悄悄“毀掉”你的孩子,需多多注意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我們通常都會贊同這麼一句話:“孩子要從小抓起”。從小時候開始,孩子們就會被父母有意識的培養“禮貌”以及良好品德。

你以為的這幾種禮貌,正悄悄“毀掉”你的孩子,需多多注意

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人往往是被人喜愛的,是更受社會認可的。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有時帶著孩子出門的父母,見到親朋好友,甚至是見到不怎麼熟悉的陌生人,寒暄過後,總逃不過對孩子說這麼一句話:“來,給叔叔阿姨打招呼”,這是意在從小培養孩子待人禮貌。

可實際上,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活潑的孩子,有安靜的孩子,有外向的孩子,同樣也有內向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待人處事的方式是不同的,並不能輕易的界定孩子是否禮貌。

而且有時若是強迫孩子講禮貌,對於孩子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你以為的這幾種禮貌,正悄悄“毀掉”和“吞噬”你的孩子,有兩種就要注意了,切忌“買櫝還珠”。

1、強迫打招呼

若是父母硬拉著孩子和他人打招呼,對於外向的,活潑的孩子來說,很大的可能性是,他們會配合父母甜甜的叫聲叔叔阿姨,父母臉上有光,自然很高興,叔叔阿姨也會習慣性的稱讚一句有禮貌,場面看起來皆大歡喜。

你以為的這幾種禮貌,正悄悄“毀掉”你的孩子,需多多注意

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內斂的,安靜的,面對相同的情景,他可能就會羞怯的縮在父母的身後,遲遲不肯叫人,即使在父母的催促下勉強叫了句叔叔阿姨,這時可能很多父母就會說上一句:“你看,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禮貌。”

而父母的這句沒禮貌的評價就會烙印在這個孩子的內心深處,直到漸漸的衍生為他對自己的評價。

最後,他便會認為自己確實是個沒禮貌的人,自卑的種子也就會趁機在他的世界裡“發芽抽枝”。

自卑對於任何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自卑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讓他習慣於不斷的否定自己,也就難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面對性格安靜,羞怯的孩子,父母最好不要把他拉到人前,強迫與別人打招呼。如果孩子的這種安靜和羞怯並不影響他的社會生活,可以不必著急,只要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便是最大的幸福。

但如果孩子的內向已經影響了他的社會功能,可以試著慢慢引導孩子與熟悉的人多交流,然後漸漸的擴大他的交流圈子,一步步的引導他走出舒適圈。

2、過分的謙卑

人和人的交往和相處,要謙虛,互相禮讓,謙卑也往往是人們相處中的潤滑劑,代表我們相互尊重,我不高高在上,你也不是頤指氣使,我們是站在同一水平上的溝通與交流。

而這樣謙卑的溝通與交流方式往往是被人們普遍認可的禮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比較喜歡那些謙卑的謙謙君子,而不是咄咄逼人的驕傲者。

可過於謙卑,便容易衍生出虛偽。如果父母一味的讓孩子保持謙卑這種禮貌,那麼便容易讓孩子壓抑真正的自我。

朋友小婉說,她曾是個讓父母討厭的驕傲者。

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初中時年級測驗,她輕鬆拿下了年級第一的成績,她很開心,但父母卻在得知了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一臉嚴肅的告誡她不要驕傲,學校裡的孩子都很強,這次她不過是僥倖拿了第一而已。

雖然小婉很清楚父母當時那樣說不過想讓她保持謙虛,不要驕傲自滿,可她卻依然覺得受到了傷害,自那開始她便將骨子裡驕傲的自己藏了起來,戴上名為謙卑的面具。

小婉說,之後每一次無論取得了什麼成績,無論心裡如何,表面上總是保持著一副淡然的偽君子模樣,而她最厭惡的就是這樣的自己。

你以為的這幾種禮貌,正悄悄“毀掉”你的孩子,需多多注意

謙卑,這是我們一直推崇的優良品德,但對於孩子來說,過分的謙卑往往也是傷他們最深的存在。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偶爾“放縱”下孩子驕傲的天性,誠心誠意的誇獎他們一次。

3、過分的寬容

倩倩曾經是個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他的前夫清醒時總是對她百般疼惜,但一旦喝醉了就會對她拳打腳踢,這樣煉獄般的婚姻倩倩竟然整整堅持了五年,直到她因丈夫的家暴失去了剛剛懷上不久的孩子,她才終於下定決心離了婚。

有人曾經問過倩倩,為什麼在這段痛苦的婚姻裡堅持了這麼久?倩倩卻說,每當她被家暴後產生了離婚的想法,就會有一個聲音會跳出來告訴她要寬容,所以她又繼續堅持了下去。

這個理由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可倩倩卻說,從小她的媽媽就一直教育她,要忍讓和寬容,只有忍讓與寬容才能讓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在她媽媽的眼裡,不寬容的人是不配得到愛與幸福的,而她渴望得到別人的愛。

可如今的倩倩忍讓了,寬容了,可她得到並不是愛與幸福,而是傷病的身體。

倩倩的例子可能是極端的,但過分的寬容往往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畸形的觀念,那就是隻有寬容和忍讓的自己才能夠被人所愛。

父母不要苛刻的要求孩子違反自己的意願,以寬容的名義去成全他人。只有讓孩子保持一個健全的自我,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健全的心靈,平安長大。

禮貌是孩子們應該養成和擁有的優良品德,但父母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禮貌都值得孩子用一生的快樂去換取,切忌“買櫝還珠”。

我是木蓮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兼插畫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如果您在育兒路上,有關於孩子心理、飲食以及日常護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可以來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