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的醫生跟當今社會的醫生,有什麼區別?

用戶34893247396


那時醫生滿腦子想的怎麼把病人,病治好。其他什麼也不想。病人,病人家屬也從不找麻煩。如今醫生想的太多,如,不給檢查怕遺漏病情,讓檢查病人說是為了錢。開了針對性藥,便宜了,病人說能治好病嗎?我有錢。開了費用高一點了,病人說你是不是搞推銷。開了藥還要怕醫保認不認可,會不會扣錢。一個月下來,收入少了院長(老闆)要說。發工資,獎金少。回家,家裡人要說。怎麼生活。收入多了,大家高興。違心事少不了。病人,病人家屬一點不開心,就會跟你吵。還會去投訴。毛爺爺又要少一點還是小事。搞不好丟了飯碗。總之現在醫生,不但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有經濟知識。心理知識。社會知識。還要受得了氣。承受得了各種壓力。你說一樣不一樣?


老定17


幾十年前的醫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現在的醫生是“向錢看”,進醫院先做各種檢查,光檢查費就一大筆錢,開提層高的藥。有一次我覺住頭不太得,到醫院找我一個同學問一下,他馬上給我開個單子做cT,後來說我是“腔隙性腦梗塞,開了一千多元錢的藥,當時我說沒帶那麼多錢,下午 再來。我把單子和cT片帶走了。後來讓我孩到鄭大一屬找個熟人,找專家看一下片子,他問多大年齡,兒子說我快70歲了。專家說沒問題,那麼大年齡腦子那麼好,不錯,多注意休息好。6年過去了什麼事沒有。老同學就這樣還有人性嗎?不是“向前看”嗎?


自由的雲229821373


對待醫生,我先把我所遇到醫生介紹一下,與現在比較吧。我家原住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剛解放時在東琉璃廠西口與新華街交口東南角。有一個私人小醫院,名字叫天成醫院,裡面是夫婦兩人所開,是從國外回來的,還有一個小護士共三個人。這兩人服務態度極好從來沒見他們大聲說過話,和病人紅過臉。家裡有病人來不了,家人去通告一聲醫生告訴你幾點到你家,很準時就到。急時,而且收費很低。又方便。真的方園幾條馬路住戶都去天成看病。也不覺得人多,難得看病那麼方便,醫生那麼耐心,收費那麼低。相比起來,我們這些過來人自有評價。還有在40年代初我爺爺有病,請中國四大名醫之首石今墨來家給我爺爺看病,車馬費才給一塊銀元。一付藥就治好了。要知道石今墨當時是中醫界的全國的權威啊。現在行嗎?我以為醫生敎師夲來是德品兼優的人才,為什麼現在變的這麼差。是大染缸的原因吧。為什麼我們不去反思?


筆名金石


我的同學是醫生,五十年前我感到自己頭暈目眩,陣陣發慌,找他開藥,他說先聊聊看。十來分鐘後他說快回去,不開藥了!回去後果然沒事了!醫木高明吧?!過去醫生開藥,只開兩天的,共六次藥,每次用一小方塊紙包好,絕不多開。我問為什麼啊,他說病情隨時在變化,不能多開,藥也應變!上級也有規定不準多開!現在醫生每次開幾大盒,大家都用大口袋或揹包領藥,這很普片!藥價大幅上漲,每盒內只有幾片。過去感冒幾毛或一塊錢就好,現在抽血照片沒有幾百上千行嗎?現在不是人看病,是儀器設備在看病!是藥典書藉在開藥!如說得不對,請網友們批評!


老曾229847790


春節前幾天,我手被女兒同事因春節回北方老家過節而寄養在我家的一隻貓咪抓了一道長約3cm的傷痕,泛出血絲,為慎重起見,我次日上午去了廣州一家專業打疫苗的市屬醫院就診。掛號後就在診室門口排隊候醫,期間就看貼在走廊牆壁上有關″狂犬病"、"打疫苗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宣傳,其中有一條提到狂犬病的潛伏期很長,一旦發作,si wang 率100%。看得我背部發涼!……醫生看過傷口簡單詢問後,就用電腦打出一份表格讓我填(好像高考,也有選擇題!),我發現表上面用什麼治療方案及何種藥,竟然我還有選擇的權利!我哪裡懂這些呀!就問醫生,醫生說傷口不太深,選3針那個方案(費用約800元)應該沒什麼問題,就在我正要準備做選擇題落筆打勾時,她卻又說如果選人造白蛋白方案(5針)更保險,不會有什麼潛伏期生命危險……[what][困][震驚]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她後面的建議,春節期間總共往醫院跑了5趟,也未能回老家過節,總共花了約2200元!


AndrewZ1994


幾十年前的醫生和當今社會的醫生不但有區別,而且區別還很大。

醫生的診斷疾病的經驗和各種醫療設備的檢查診斷當屬最大的區別。幾十年前,患者到醫院看病,醫生憑的是望、聞、問、切來診斷,靠的是豐富的診斷經驗而治病;當今的醫生是靠醫療設備診斷而治病,有了這些高科技設備,現在的醫生比過去好乾多了。

說說我自己的事吧。

記得上小學四年級時,一天下午放學後,我把作業本忘在教室裡了,就翻窗進教室取。當返回跳下窗臺時,摔住了左腳,疼得哭爹喊娘。父親把我帶到公社衛生院,值班的是一位劉姓醫生,是個多面手,內科、婦科、外科都通,口碑一向很好。劉醫生一邊勸我別哭,一邊用右手用力摁了一下,說:“回家吧,明天不耽誤上學。”就這麼簡單,也沒花一分錢。如果現在腳傷去看醫生,你至少得拍個片吧!然後,口服藥、外敷藥是免不了的……

還有一次,我隨本家爺爺到市二院(當時叫公療醫院)找一個姓王的專家看病。當時,王大夫很忙,來自北京的兩位患者慕名而來,求診於他。當王大夫忙完了,已到了下班時間,但還是熱情地給我診斷,簡單問了症狀以後,讓助手寫了一個方子,讓我帶回家,並叮囑:這兩樣藥便宜,到處都可以買到,以後只要感覺不舒服了,就吃幾粒。如果是現在到醫院找專家看病,恐怕不會是我這種待遇了吧!等各種檢查做一遍,專家下班了,只有等下午或第二天吧!


秀峰觀世界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爺爺是醫生就退休在家了,老家在農村,家裡經常來人,十里八村的頭疼腦熱的都找爺爺看,爺爺只有我爸爸一個兒子,但是我卻有三個姑姑,一直都疑惑這個問題,再長大一點才知道原來是爺爺給她們看病沒錢給就認了乾親,其中有一個大姑父腿疑難雜症四處求醫沒好爺爺給看好了,大姑姑非要認我奶奶做乾孃,其實我奶奶也大不了姑姑幾歲,再後來我們兄妹幾個都去外地上學了,每次去國道邊做長途汽車,車站邊有個賣茶的棚子,大碗茶,老人家都認識了,客氣的免費給我們喝,因為等車閒聊一說到我爺爺,老一輩的人沒有不認識的,很多農村人確實沒錢看病,到我家去都是免費看,有些半夜急病,都是上門去看。再後來我們去外地上大學去了,爺爺奶奶老去,我父母也到城裡去了,一個姐姐沒考上大學還在老家,幾個姑姑姑父也都逐漸老去,二十幾年過去了,大姑姑的幾個兒子仍然雷打不動每年大年初二一早就到我家來走親戚,是姑姑姑父臨終交代: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斷了這門親戚。


I取半舍滿I


時代不同,觀念亦不同;

環境不同,理念亦不同;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醫生有"天使″的譽為,有最基本的人道主義,儘管新中國的基礎差,但人心溫暖,向善,敬業精神始終,環境氛圍很好,"同志″情重,人人以同志相稱,信賴,不疑。

我六四年患腦膜炎昏迷三天三應,大隊醫生在我家守了三天三夜,硬是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現在每每想到當年醫生的醫德,敬仰之心以然由衷,實不愧為新中國的白衣"天使″。

"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這句偉語至所以偉大,就在於把人心向善的一面展示給了大眾,愛黨,愛國,互敬,互愛,使新中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而如今是以經濟為主,醫生的觀念也隨著環境而變化,僅此而已。


紅狐27


幾十年前醫患關係是求醫問藥,互敬互助,什麼是求,什麼是問。現在的病人動不動就說醫生沒醫德,那什麼是病人眼裡的醫德? 不用掛號,進門就看;疑難雜症,妙手回春。 多年頑疾,藥到病除;五塊一包,十塊三包。 不收紅包,全走醫保;住院單間,要有空調。 醫生護士,隨叫隨到;經常看看,每天聊聊。 上午上床,下午手術;明天出院,後天就好。 橫著進來,豎著出去;捧來骨灰,也得治好。 如治不好,就得賠錢;十萬八萬,打發不了。 百萬起步,千萬更好;陪的錢少,那就要鬧。 還口就踹,還手就咬;鼻青臉腫,還得叫好。


宇宙退堂鼓演奏專家


幾十年前的醫生的技術水平不能和現在比,那個年代的醫生從專業學校畢業的醫生不能說沒有但是少的可憐。那個年的醫生多數是自學的,和單位派的,不懂可以學嗎。那個年代治不了很正常,死亡是平常事麻疹六七年代死多少人,現在有嗎?小兒麻痺在那個年代有多少人癱瘓?你看現在有幾個?那個年代腦出血有幾個活的,不管是拄拐跨框的必經他是活著。我是個七十年代下鄉的,在那個年代我們一個知青感冒發燒到四十多度,一個大隊三個小隊就一個赤腳醫生,但是家裡是祖傳的三代郎中。但是對這個知青的病情一點沒有辦法,最後是連夜坐馬車趕到縣醫院經過檢查是感冒,點了一個掉瓶回家了,這就是說那個年代感冒都得上縣級醫院。如果什麼重點的病恐怕省醫院也沒有辦法,能和現在比嗎?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